侗族大琵琶
侗族大琵琶
侗族大琵琶
在《敦煌變文集》卷4中《難陀出家緣起》有:“飲酒勾巡一兩杯,徐徐慢拍管弦催。各盞待君下次句,見了抽身便卻回”,我們看到詩中有管弦的名詞,“弦”即為琵琶。中唐時更是盛況空前,一場歌舞一套樂隊,大量的使用琵琶,使琵琶得到空前的普及。
唐詩中也能夠強烈的感受到民俗酒筵中的琵琶文化:“樽中酒我恆宜滿,曲里歌聲不厭新”(謝偃《樂府新歌應教》);“齊歌送清觴,起舞亂參差”(李白《九日登山》 );“處處聞管弦,無非送酒聲”(劉禹錫《路旁曲》 )。在勸酒飲酒是,大都伴以琵琶樂歌及舞蹈相隨。“煩君玉指輕攏捻,慢撥《鴛鴦》送一杯”(李群玉《索曲送酒》)。“為將金谷引,添令曲未終”(陳叔達《聽鄰人琵琶》 ),以上情景清楚的表明有酒的場合就有琵琶相伴,以琵琶音樂與歌和之。再則,例如《綠腰》為軟舞之一,它裡面的歌唱部分,在當時的民間是非常流行的;在伴奏樂器中,琵琶非常重要,一開始就用琵琶;在散序中間,用吟、揉和推的左手指法比較多,可能是抒情比較深刻的部分;後來節拍漸急,在琵琶上給人以一個花簇明快的感覺。飲酒及歌舞中間的歌與琵琶、琵琶與歌的情形常常是相隨表演,深受人們的賞識。
侗族大琵琶
20世紀50年代后,侗族同胞激情滿懷,用歌聲讚頌共產黨,歌唱幸福的新生活。在每個侗家寨,都有一座飛閣重檐的鼓樓,這是侗族特有的建築物,為全寨聚眾、議事、休息和娛樂的地方。每逢節日和勞動之餘,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來到這富有民族色彩的鼓樓,慶祝節日和盡情歡樂,在這裡傳歌、對歌。當夜幕降臨,侗寨的鼓樓里燈火通明,由男女青年組成的合唱隊在這裡練歌或賽歌。不僅年輕人抒發衷腸的情歌在這裡傳遞,連五六歲的孩童也在這裡接受音樂的洗禮。白髮蒼蒼的歌師傅,是鼓樓里最受尊敬的人,他把侗族傳統的歌曲傳給年輕一代。侗歌優美動聽,風格獨特,是我國民族音樂中少有的多聲部、有伴奏、有完整形式的民歌。侗歌有由合唱隊演唱的大歌、獨唱或對唱的小歌以及用琵琶邊彈邊唱的“琵琶歌”等。
侗族大琵琶
琴頭扁而寬,上部較大,多呈扁鏟形,長20厘米左右,頂端朝向上方或向後彎曲,中間開有長方形穿底弦槽,兩側設有三、四個或五個木製圓錐形弦軸,軸長8厘米-12厘米。琴桿較窄而薄,呈半圓柱狀體,倒桃形琴箱的琴桿則較寬而厚,正面平坦為按弦指板,不設品位,但在外弦的純五度、向下小三度和中弦的小三度、向下純四度位置的琴桿表面,釘有短小而低矮的金屬標記,可兼起品位的作用,也有的在琴桿上拴以細線作把位記號。面板中央或偏下方,置有一個竹或木製長橋形琴馬,下方設有竹、木或金屬板制縛弦,無縛弦者,琴弦繫於琴底尾柱上。張有三至五條琴弦,可用絲弦、鋼絲弦或牛筋弦等。
侗族大琵琶
侗族人民喜愛歌唱、善於歌唱,他們認為“話是說不完全的,只有歌才能表達得完全”。在漫長的舊社會,他們用歌聲表達對反動統治的憎恨、對勞動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侗族大琵琶一件。琴體用硬雜木製成,全長101厘米。共鳴箱呈倒梯形,蒙以桐木面板,琴箱長21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面板中央開有三個圓形小音孔,呈品字形排列。琴頭雙菱形,長24厘米,中開弦槽,兩側設四個黃楊木弦軸。琴桿無品,張四條絲弦。這是一件廣西侗族琵琶歌手製作的大琵琶,1964年由廣西音協贈予該所。
侗族大琵琶
侗族的敘事性長歌是侗族琵琶歌的一個主要品種,其旋律起伏較大,常有純五度和大小六度、小七度的跳躍,演唱蒼勁、莊重,有史詩風格。它又有坐唱和說唱之分。侗語稱作“嘎常”的坐唱,通常是由一位中年或老年男性在夜晚自彈自唱,可長可短,短則百句,長則上千,一唱到底,故事有完整的內容;侗語稱為“嘎錦”的說唱,多在夏季夜晚乘涼時,由一位中年或老年男性自彈自唱,短的可唱半夜、一夜,長的能唱上幾夜。故事情節連續完整,彈、唱、說、表隨機應變,說唱生動、表演細膩。內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天文地理、風土人情、道德修養和愛情婚姻等等。中、老年人既達到了自娛的目的,青年人也從中受到了教育、增長了知識。由合唱隊演唱、用大琵琶伴奏的侗族合唱大歌,深受侗族青年人的喜愛,這種大歌多以“套”來計算,一套中有的包括幾首,有的多達幾十首不等。在侗族民間,合唱大歌的蘊藏量十分豐富。
適爭陽谷哨畫角木管胡琴竹板古鋼琴侗族大琵琶
1、http://www.chinayq.com/News/Musical/Knowledge/2007-3/3/134113793_2.htm
2、http://www.huain.com/study/html/prod_2684.html
3、http://www.wenhuacn.com/article.asp?classid=115&articleid=2833
4、http://www.huain.com/study/html/prod_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