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琵琶
侗族的彈撥樂器
侗族琵琶是由琴頭、琴桿、弦軸、共鳴箱和弦構成的。在各地區琵琶的大小不一,可分大、中、小三種。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悅耳。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小牛角或竹制的撥片彈奏.它除了獨奏、合奏外,還可為侗歌、舞蹈伴奏。是一件極有少數民族特點的樂器。
侗族琵琶
侗族琵琶
侗族人民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叫作“琵琶歌”。在廣大的侗族地區,人人會彈琵琶,個個會唱琵琶歌。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寶,據說它的曲調在百種以上,有大調與小調之分,除有傳統的曲調外,多為歌唱愛情的抒情歌,歌詞也多是根據曲調臨時自編的。琵琶除隨歌伴奏外,還撥彈出引子和過門,這種即興的彈奏,雖然可長可短,但是優秀的琵琶手卻能演奏出極其華麗而動人的過門和引子。?
侗族琵琶
明代沈癢《貴州圖經新志》載:“男子……則吹蘆笙、木葉,彈琵琶、二弦琴,牽狗臂鷹以為樂”。榕江縣侗族《祭祖歌》中也唱到:“雞尾垂耳邊,琵琶抱胸前。”可見侗族琵琶在侗族地區有較長的歷史和較廣泛的群眾性。
侗族琵琶
侗族中琵琶也有三弦和四弦兩種,張尼龍弦、絲弦或金屬弦。三弦侗族中琵琶定弦為:(五線譜高音譜號)do—re—la, 四弦中琵琶定弦do—re—re—la,音色柔和、圓潤,用於伴奏敘事歌。侗族大琵琶又稱“比巴勞”,張三根或四根牛筋弦,三弦大琵琶定弦(五線譜低音譜號)do—re—la,四弦大琵琶定弦do—re—re—la,音色渾厚、飽滿。用於伴奏敘事歌,常由老人自彈自唱,旋律起伏較大,具有莊嚴氣氛。
侗族琵琶
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里,陳列著一件侗族中琵琶。琴體用桑木製成,全長64厘米。共鳴箱橢圓形,蒙以桐木面板,琴箱長20厘米、寬17.2厘米、厚4.2厘米,面板中部兩側各開有一個花朵形音孔,中間開有三個小音孔,呈倒品字形。琴頭扁鏟形,呈弧形后彎,中間開有通底弦槽,兩側設有五個(左三右二)桑木製六稜錐形弦軸。琴桿較短而寬,正面設有十二個木製音品。面板中下部置竹制琴馬,下方設有金屬縛弦,張五條鋼絲弦。此琴為經過改革的侗族中琵琶,製作精細,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演奏侗族大琵琶,多採用坐姿,將琴箱置於右腿之上,琴頭斜向左上方。左手扶持琴桿按弦取音,右手執撥片彈撥琴弦發音。撥片用老竹片、牛角片或牛骨片製成。侗族大琵琶的定弦,三弦者每弦一音;四弦者中間兩弦同音;五弦者中、外弦為雙弦、定同音。三弦大琵琶定 弦為:c、d、a;四弦大琵琶定弦為:c、d、d、a;五弦大琵琶定弦為:c、d、d、a、a。音 域同為c—f1。音色渾厚而飽滿,但也因用弦不同而有異:絲弦音色柔和,鋼絲弦音色洪亮,牛筋弦則低沉而濃重。常用外弦彈奏旋律,其它弦作空弦音伴奏,也可雙彈而得和音效果。多用於侗族敘事性琵琶歌伴奏,尤適宜為男聲伴奏,常由男子一人自彈自唱。也可用於獨奏或為侗戲伴奏。在為敘事長歌伴奏時,只用於前奏和間奏中,通常不跟腔伴奏,有時只在演唱過程中即興勾劃一下,以加強歌曲的節奏感。在為侗族合唱隊演唱的大歌伴奏時,常使用琴箱較大、張有牛筋弦的大琵琶,發音低沉濃郁,與男聲合唱大歌雄渾而蒼勁的音色非常和諧統一。?
洪州琵琶歌流行於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的平架村,該村位於黎平縣城東33公里,地處湘黔桂三省邊緣。平架村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約1405),據說那時此地已唱這種歌曲,一直沿襲至今。1952年,貴州省文化部門音樂工作者發現了這種琵琶歌,將之選調參加貴州省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后推薦上京演出。因當時平架村屬洪州管轄,故這種琵琶歌被命名為“洪州琵琶歌”。洪州琵琶歌最大的特徵是無論男女,全都用假嗓高音演唱,曲調悠揚悅耳,別具風格。它的曲調、歌詞豐富,其種類包括情歌、孝敬老人歌、敘事歌等等。情歌是男女青年在家中或在山坡上彈琵琶對唱的歌,主要是傾吐互相愛慕之情。孝敬老人歌是男女青年在公共場合彈琵琶唱的歌,內容是怎樣孝敬老人,著名的一首歌叫《青年都把老人敬》。敘事歌是年紀大的人在鼓樓里或公共場合演唱的歌,內容大都敘述民族歷史、重大事件和民間故事。洪州琵琶歌主要是在民間自發組織的興趣愛好組合中互相傳授,父子或親屬之間並不直接傳授。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兒童學歌,這是侗鄉人的傳統習俗。洪州琵琶歌在侗族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侗族琵琶歌中的珍品,是古老民歌的遺產。在琵琶歌中洪州琵琶歌是惟一用假嗓演唱的一個稀有品種,其琵琶製作工藝自成一體,演唱演奏為群眾所喜聞樂聽,並已成為當地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侗族琵琶歌分佈於侗族南部方言地區,可分為抒情琵琶歌和敘事琵琶歌兩大類。其歌唱內容幾乎涵蓋了侗族歷
史、神話、傳說、故事、古規古理、生產經驗、婚戀情愛、風尚習俗、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世代傳承,歌脈悠
成志書多把抒情琵琶歌列入民間歌曲範疇,敘事琵琶歌列入曲藝範疇(稱琵琶彈唱),亦有兩者兼備的。由於各
地琵琶歌使用的琵琶型號和定弦的不同,土語不同,演唱場所不同,運用嗓音不同,因而形成許多種不同的風格。
(又稱車江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中型四弦琵琶伴奏,外加果吉(牛腿琴)協奏,由男
子操琴,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男聲用本嗓,女聲用小嗓,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主要流行在三寶為中心的榕
江縣地區。
(又名四十八寨琵琶歌)既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也是琵琶彈唱的一種,男聲用三弦或五弦的大中
型琵琶伴奏,女聲用三弦或五弦的中小型琵琶伴奏,均為自彈自唱。主要流行在榕、黎兩縣毗連的四十八寨地區
和榕江縣的七十二寨地區。在整個侗族地區只有四十八寨地區才有女性彈琵琶唱歌,七十二寨彈唱是敘事琵琶歌
的一種,多由中老年男性藝人自彈三弦或五弦大型琵琶伴奏,應聽眾之邀在民居堂屋或長廊演唱,以唱敘事歌或
說理歌為主,只流行在榕江縣七十二寨侗族地區。
(亦稱洪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由男子用三弦小琵琶(形似牛腿琴)伴奏,男彈男唱或
男彈女唱,男女聲均用假嗓,別具一格,主要流行在黎平縣洪州鎮和湖南通道縣播陽鎮為中心的侗族地區。
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四弦小琵琶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原先男
女聲均用假嗓,現也有改用本嗓的,主要流行在黎平、從江兩縣泛稱為“六洞”、“千五”和“十洞”的地區
抒情敘事兼具,演唱形式、演唱場所和演唱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廣西省三江縣、融水
縣溶江河段和黎平縣以“四腳牛”為中心的地區。主要曲目有《河對岸》 、《初相會》、《路不平》、《好久不
見》、《兩相情願》等。
抒情敘事兼具,演唱形式、場所和演唱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廣西省三江縣、龍勝縣和湖南省通道縣尋江河和渠水流域一帶。
侗族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