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培恆
原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站長
章培恆,1984年被國務院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6年先後獲得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傑出教授稱號。曾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站長。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2011年6月7日凌晨因病醫治無效,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77歲。
章培恆
1956年秋,章先生作為中文系的助教,開始接受蔣天樞教授的指導。蔣先生畢業於清華國學研究院,是陳寅恪先生的入室弟子,以治學謹嚴,不曲學阿世,而為陳先生所賞識和信任,後來並將保存和編刊自己全集的重任託付給他。他要章先生先從歷史和語言學方面打基礎,以三年時間讀《說文》段注、《爾雅註疏》、《爾雅義疏》和《方言》,同時讀《通鑒》,校點“前四史”,泛覽目錄、版本、校勘學方面的著作,從《漢書·藝文志》直到《書林清話》。這使章先生走入了一個新的學術境界。雖然學得很艱苦,但卻取得了很大收穫。所以後來日本著名學者伊藤漱平教授在論及復旦大學研治元明清文學的專家時曾說:“從師承來說,在復旦大學曾師事碩學陳寅恪博士的高弟蔣天樞教授的章培恆教授,與趙景深教授的學風有別而獨樹一幟。他的本領在於以目錄學、書志學為基礎,先提出大膽嶄新的假設,再努力加以證實。”另一方面,他從1952年起就向賈植芳教授學習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學理論,而且還由此懂得了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原著的重要性。他在讀高中時就不止一次地讀過魯迅的小說集和雜文集,此時又系統地讀了新文學開始以來直到30年代的著名文學作品,還認真地讀了胡風的八本論文集。後來他雖轉而研習古代文學,但對現代文學和文學理論仍很感興趣,並反覆地研讀了《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反杜林論》、《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原著。他自己說,他在對古代文學的評價、闡釋上,常常提出一些與時賢不同的見解,實緣於他的這種學習經歷。
1934年1月8日生於浙江紹興。於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參加中國共產黨。
1954年1月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並任教至今。
章培恆
1984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85年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同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96年先後獲得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傑出教授稱號。
2011年6月7日凌晨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77歲。
章培恆先生
概述
章培恆先生主要學術成果,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歷年發表的一百餘篇論文,大多已收入《獻疑集》(嶽麓書社,1993)、《災棗集》(山東友誼出版社,1998)和《不京不海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三書中;
二是以專著形式發表的《洪升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中國文學史》(主編之一兼作者,復旦大學出版杜,1996)和《中國文學史(新著)》(第一主編兼主要作者,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三是由他單獨主持或與其他專家共同主持的大型集體項目如《辭海》的中國古代文學分科、《新編明人年譜叢刊》等。
專著
年青時代的章培恆
章培恆教授與駱玉明教授共同主編了《中國文學史》,1996年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學術界和讀書界引起了較強烈的反響,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研究上的一種突破。后又編成《中國文學史新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從人性發展的視角對中國文學史進行描述,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研究上的突破,具有廣泛影響。
1985年編纂《全明詩》(集體科研項目),上海古籍出版社陸續出版。1979年修訂《辭海》他擔任分科主編(負責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和編委。合編大型叢書《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 《近代小說大系》(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編《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巴蜀書社出版),《中國禁書大觀》(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中國禁書簡史》 (己由日本新潮社出版日譯單行本),《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論文
論文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考證性的,其所提出的看法大都與學術界佔主導地位的見解有相當大的距離,如關於百回本小說《西遊記》的作者,解放后的中國研究學者都已肯定為吳承恩,他卻認為吳承恩所作《西遊記》為遊記性質的作品而非通俗小說,發表了《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等幾篇論文加以論證。中國現已有部分研究者接受他的觀點。此類論文中的大部分收入其論文集《獻疑集》,於1993年由嶽麓書社出版。該書曾先後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和國家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另一類論文是對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現象重新加以剖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其所得出的結論,或為以前的研究者所未嘗言及,或與流行的見解相歧異。前者如《金聖嘆的文學批評》、《中華文史論叢》 第三輯,與人合作),聯繫金聖嘆的哲學思想以研究其文學批評,為前人所未及;後者如《李夢陽與晚明文學新思潮(日本《古田敬一教授退官紀念中國語言文學論集》),將李夢陽作為晚明文學新思潮的先驅,與通常把李夢陽僅僅視為晚明文學新思潮的批判對象的觀點大相徑庭。這些也都為同行所重視。
論《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64年01期)
論晚清譴責小說的思想傾向(《學術月刊》1964年12期)
論黃遵憲的詩歌創作(《學術月刊》1966年04期)
再論李賀詩歌與形象思維——答王文生同志(《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04期)
關於洪升生平的幾個問題——讀《洪升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關於屈原生平的幾個問題(《學術月刊》1981年10期)
李夢陽的一個側面——古文辭的平民性(吉川幸次郎、章培恆,《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02期)
《儒林外史》原書應為五十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施彥端是否施耐庵(《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學術月刊》1982年07期)
論《金瓶梅詞話》(《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04期)
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展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5期)
關於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小注的作者(《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再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再談《金瓶梅詞話》的寫作時代(《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李夢陽與晚明文學新思潮(《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關於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評價(《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再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評價問題——兼答劉世南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明代的文學與哲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從《詩經》、《楚辭》看我國南北文學的差別(《中國文化》1989年01期)
關於《水滸》的郭勛本與袁無涯本(《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被妻子所棄的詩人——《南陵別兒童入京》與李白的婚姻生活(《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年01期)
研究近代文學 首先須研究近代詩(《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封神演義》作者補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神聖憂思錄:雜談中國戲曲的前景——以崑曲、京劇為中心(《上海戲劇》1994年01期)
從遊俠到武俠──中國俠文化的歷史考察(《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說“衝冠一怒為紅顏”(《上海文學》1995年06期)
關於現存的所謂“宋話本”(《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思考(章培恆、駱玉明,《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論五四新文學與古代文學的關係(《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中國詩歌里的酒(《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02期)
關於李陵《與蘇武詩》及《答蘇武書》的真偽問題(章培恆、劉駿,《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0年來的巨大成就——中國文學學科的回顧與瞻望(《思想理論教育導刊》1998年Z2期)
關於中國文學史的宏觀與微觀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人性、美感及文學的發展(章培恆、駱玉明,《文學報》2000年6月1日)
從“論”說“史”……(《文學報》2000年7月6日)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偉大逝者(《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兼及“近代文學”問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傳統與現代:且說《玉梨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02期)
關於《三國演義》的黃正甫本(《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關於五卷本《東坡志林》的真偽問題——兼談十二卷本《東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章培恆、徐艷,《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玉台新詠》為張麗華所“撰錄”考(《文學評論》2004年02期,第5~17頁)
關於《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過程與寫作年代(《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必須重視漢語言文字的發展特點——談一種關於寫作的無理要求和批評(《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余秋雨何曾剽竊我的著作——一場鬧劇及其背後(《藝術評論》2005年09期)
再談《玉台新詠》的撰錄者問題(《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關於《大招》的寫作時代和背景(《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6年02期)
經濟與文學之關係(《學術月刊》2006年05期)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意義和效應(《河北學刊》2006年05期)
《玉台新詠》的編者與梁陳文學思想的實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書評
《明代徽州文學研究》——一部地域性文學研究中的優秀之作(《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8月4日)
不尚空論,言必有據——讀談蓓芳《中國文學古今演變論考》(《文學報》2006年12月28日)
雜文
章培恆著作
不能欣賞崑曲是知識分子素養上的缺憾——關於保存和復興崑曲的幾點設想(《文匯報》2001年8月18日)
規範文科學術刻不容緩(《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關於建立學術規範的兩點建議(《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01期)
序跋
《三國演義辭典》前言(《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三國演義辭典》序(《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02期)
對武俠小說的再認識(代序)(《武俠世界的怪才——古龍小說藝術談》,曹正文著,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
《全明詩》前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5期)
《江盈科集》序(《書屋》1997年04期)
人性的解放與形式的演進——《中國文學史新著》增訂本序(《文匯報》2007年7月17日)
評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古籍整理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年04期)
徠獨立思考與細心求證(《光明日報》2000年8月10日)
不能欣賞崑曲是知識分子素養上的缺憾——關於保存和復興崑曲的幾點設想(《文匯報》2001年8月18日)
規範文科學術刻不容緩(《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關於建立學術規範的兩點建議(《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01期)
訪談
美好的中文(章培恆、陳村,《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05期)
關於中國文學研究的古今貫通——章培恆教授訪談錄(章培恆、宋榮,《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年22期)
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章培恆先生學術訪談錄(章培恆、馬世年《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洪升研究
章培恆《洪升年譜》
文學史重要個案研究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學術研究逐漸走上正軌之後,章先生繼續瞄準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個案,上溯先秦兩漢,中探六朝唐宋,下迄元明清,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學術空間上下求索,僅就微觀考證而言,就發表了三十多篇論文。由於這些文章或是向既有定論挑戰,或與時論相左,或發前人所未發,因而往往會引起熱烈的討論,這不僅促使本學科相關領域的研究逐漸走向深入,而且對於改革開放初期學術領域的撥亂反正和後來引導學風從浮躁走向求實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考證《聊齋志異》的寫作年代,撰有《聊齋志異三會本·新序》、《〈聊齋志異〉寫作年代考》、《再談〈聊齋志異〉原稿的編次問題》三文,指出通行的十二卷本和十六卷本都是後人所編,唯原稿本共八冊,是作者按寫作先後排列的,原稿中的四冊雖已佚失,但通過對鑄雪齋抄本的研究仍可以考訂出正確的次序。然後考定該書前後寫作歷四十年餘,並進而推考出原稿各冊寫作的大致年代。
其次,還有一類是對於先秦至唐宋辭賦詩文作家作品疑案的考證。如《關於屈原生平的幾個問題》、《李白的婚姻生活、社會地位和氏族》皆提出獨到見解,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對北宋幾位作家的連環案的探討,共撰文三篇。
章先生就文學史個案進行理論闡釋是從1962年秋開始的。在這方面他最重視的,是與劉大傑先生合撰的《論金聖嘆的文學批評》。該文原本是為劉大傑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史》而寫的一節,由劉先生改定;因全文從論點的確定到形諸文字都主要是他獨立完成的,所以作為論文於1963年5月單獨發表時二人一起署名,後來劉夫人李輝群女士編《劉大傑古典文學的論文選集》時則未收入。
與此同時而就古代文學一系列個案所進行的理論剖析,章先生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各個案的主體(含某作家群或某個時代的作家)是否“比他們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而這些“新的東西”中尤其值得重視的正是那些與五四新文學相通的各種因素。因此,其所論述也都往往與當時的主流觀念相左。就所選個案的分佈而言,以明清文學最多,論文達十多篇,如1983年發表的《論〈金瓶梅詞話〉》和《試論凌?初的“兩拍”》、1986年發表的《李夢陽與晚明文學新思潮》等。
重寫文學史
章培恆
章先生本是一位既執著地堅持真理,也敢於修正謬誤的學者,通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毅然決定再次重寫《中國文學史》。但此次的重寫不僅要繼續突破文學史研究中的舊模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首先從思想觀念上突破自我。因而他曾就文學的功能、內容和形式的關係、文學與人性的關係、人性的發展與文學的藝術形式及其美感的發展的關係、文學史的分期、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的關係、古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進行過深入的反思檢討,然後重組生力軍從事新的攀登,才重新建構了獨具特色的文學史體系,其成果於1998年以《中國文學史(新著)》為書名梓行於世,成為與“前著”(指復旦版《中國文學史》,下同)不同的另一著作。
蔣天樞
蔣天樞尊師已經到了一種近乎偏執的地步。蔣天樞與陳寅恪有師生之誼,對王國維自然也是嚴執弟子禮。同行或學生“王國維長王國維短”,即便滿貯崇敬之情,都有引起蔣先生側目之虞,在他看來,說“王國維先生”已經大不敬了,何乃直呼其名也!至於他,當然恪守舊例,開口閉口是“靜安先生”。
章培恆中國文學史新著
2021年6月7日,章培恆逝世十周年紀念,張伯偉懷念道“永恆的前進者”章先生。
《洪升研究》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和中國戲劇家協會理論著作獎。
1980年版《中國百科年鑒》將其列入1979年出版的研究中國文學遺產的四部優秀著作之一。
《獻疑集》曾先後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和國家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1984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6年先後獲得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傑出教授稱號。
教授章培恆:以“人性”修文學
章培恆《中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