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紹南的結果 展開

王紹南

湖北天門籍開國少將

王紹南(1906—1979.6.8),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湖北省天門市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9年6月8日逝世,享年73歲。

人物生平


王紹南(1906—1979.6.8)湖北省天門市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宣傳幹事,師司令部參謀,紅二方面軍司令部作戰股股長,教導團隊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師三五八旅七一六團作戰參謀,團參謀長,副團長,代團長,旅副參謀長,鄂豫皖湘贛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江漢軍區參謀長,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副參謀長,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參謀長,晉綏軍政幹部學校教育長。

個人履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第一步兵學校校長,第一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漢口高級步兵學校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副主任,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步入征程


王紹南(左九)
王紹南
王紹南
王紹南,原名伯達,1906年出生於天門市石河鎮段家場一貧苦農家。8歲起,斷續讀私塾5年,后因父親病故而綴學。老師賞識他勤奮有志,同情他的情況,一直免費為他補習功課。成年後,王紹南招收本鄉兒童開館授課,歷時兩年,因難於糊口,遂效仿老師龔寶卿一度棄教經商。未及半年,虧損殆盡,並欠下債務,不得已變賣二畝田償債,從而失去生活依賴。在兄長們的鼓勵與支持下,重操舌耕舊業,苦撐度日。
1926年10月,葉挺率領的北伐軍攻克武漢,全殲守敵。同年12月,王紹南邀約同鄉青年四人,無奈投劉佐龍鄂軍第二師當兵,隨即編入北伐軍北上。
1931年9月,蘇維埃運動的秘密“灰色組織”在段家場開展活動,因他一度身任教師,惜苦憐貧,久著人望,革命伊始,很有號召力和組織才幹,於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任區委會收發員、宣傳幹事。次年5月,在熊口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被分配到紅三軍九師二十七團十一連當戰士。在潛江縣浩口戰鬥中,他衝鋒在前,火線擢任連隊文書兼黨支部書記。不久,湖北省保安團進犯紅軍駐地,他自始至終隨師長盧冬生轉戰前沿,奮不顧身完成各項任務,戰鬥結束,調任紅七師十九團文書、九師政治部文書、紅三軍政治部宣傳幹事等職,促使他在革命的征程奮進。

開闢黔東


王紹南開闢黔東
王紹南
王紹南
1934年5月,紅軍就決定在黔東建立革命根據地。黔東險地,山嶽連綿,洶湧烏江直貫其中。封建剝削很厲害,廣大人民生活十分貧苦,有“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諺語。這裡缺乏黨的工作基礎,人民群眾對紅軍一無所知,人們聽說紅軍來了,很多人都嚇跑了。王紹南宣傳隊對某些開明的上層分子進行了許多統戰工作。這就使頑固的地主惡霸分子更加孤立,分化了他們的封建組織。王紹南按照部隊首長的指示宣布:地主、富農只要不反對紅軍,不再剝削人,都可以回來住。這樣一來,許多逃到城裡或外縣去的地主、富農都回來了。
王紹南工作隊以點帶面,成績顯著,受到軍長賀龍的高度讚揚。1934年秋,紅三軍改為紅二軍團,設立參謀部,王紹南被選入參謀部任參謀。

襲奪鴨池河渡口


王紹南襲奪鴨池河渡口
王紹南
王紹南
1936年元月,紅二、六軍團為了搶渡烏江,進軍黔西,採取聲東擊西的戰法,突然調轉方向向西南挺進,直逼貴陽。國民黨軍駐貴陽的第九十九師、第二十三師緊急收縮兵力,加緊構築工事。同時,蔣介石還調集3個師由遵義出發,南渡烏江,企圖與駐貴陽的軍隊載擊紅軍。紅二、六軍團繞到貴陽北面,造成攻奪遵義的假象。國民黨軍懼怕紅軍渡過烏江攻打遵義,趕快舉兵防守烏江兩岸。紅二、六軍團在運動中解除了右翼顧慮,即改變方向,向西急進,直趨烏江上游鴨池河,以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
鴨池河上的老街渡口,是黔西北數縣通往貴陽的主要渡口。搶佔老街渡口,是紅二、六軍團擺脫敵人圍追堵截的關鍵。為此,賀龍總指揮從各師抽調了120名經驗豐富的偵察員,組成精悍的偵察隊,由參謀王紹南任隊長。
隊伍一過河,直朝小山頭上撲去。敵人一看紅軍衝過來了,紛紛棄陣而逃。偵察隊和一營佔領小山頭制高點后,王紹南即令一部追擊敵人,一部堅守制高點,另一部分帶領老百姓搭浮橋。浮橋很快搭好了,紅二、六軍團全部到達,立即過河。一直過到下午1點多鐘,跟蹤而來的小股敵人趕到。偵察隊和一營憑藉有利地形,進行火力壓制,掩護最後兩個團渡河后,將浮橋毀掉。敵人只好眼巴巴地在對岸放槍“歡送”。
過了鴨池河,紅軍迅速進軍黔西。這時“追剿”紅軍的國民黨軍二十三師和九十九師,才剛剛來到鴨池河邊。他們氣得直跺腳,只好望河興嘆了。
1936年8月,紅二軍團到達陝北,王紹南任紅二軍作戰股長,1937年2月,調任教導團隊長,歷時兩年,該團被上級黨委命名為“模範隊”,他並列席在陝北陳爐鎮召開的黨代表大會,1938年8月又調任三五八旅七一六團參謀長。

人物品格


王紹南
嘔心育英,高風亮節
王紹南
王紹南
1948年,黨中央注重提高軍事幹部的素養,以適應形勢的發展,中央軍委任命王紹南為晉綏軍事幹校教育長,這是他專職從事軍事教育之始。1950年,中央軍委鑒於他的軍事教育才幹,免去他所任第一野戰軍第二師師長之職,調寶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步兵學校校長。為提高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的文化科學素質,大批吸收進步知識青年入伍和入校學習。是年冬,王紹南返鄉探親時,就卓著遠見慧識地動員在校或畢業的進步知青踴躍參軍參干,為鞏固新生的政權、為建設現代化的人民軍隊,作出貢獻。此後他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從1959年起,學校按大專院校招生標準擇優錄取應屆高中畢業生,造就了大批具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水平的紅專軍事人材。
1955年9月,中央軍委授予王紹南少將軍銜。在此期間,他多次隨同以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為團長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出國訪問。
1960年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依照中央軍委總參關於戰史編寫工作的指示成立,王紹南任編委會辦公室主任。他不計個人年事已高,事必躬親,率領編輯人員廣泛深入收集採訪大量檔案、書籍、報刊、口碑資料,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秉筆直書,歷時三年多,編纂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初稿)。《戰史》脫稿后,王紹南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兵部副主任,為促進防化兵種現代化,夙興夜寐,不遺餘力。
“文化革命”伊始,王紹南因主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一事,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誣為“賀龍黑線人物”,頓罹浩劫,在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之下,大節凜然堅稱“賀龍是好同志!”因“死不改悔”而被遣送設於江西新干縣的防化兵“五七”幹校監督勞動,以致成疾。
王紹南“齊家治國”,一貫立黨為公,從不以個人職務、地位行使任何特權,也不允許子女以“革命後代”自視特殊,謀求殊遇。子女一旦離開學校,就被分送農村、部隊鍛煉。為使後代不忘根本,先後將長子、三子送回天門老家,接受勞動鍛煉。凡下鄉的子女,均按國家規定招工。他的長媳是回鄉知青,婚後在太原某廠做臨時工,當廠方提請王紹南批購汽車而後為其兒媳轉正並調回北京時,被他嚴辭拒絕。他和老伴患病期間,由他山西嶽母家內侄女在京照料多年,不少人建議為侄女遷辦戶口糧油關係,以他的地位和需要,都是“順理成章”不費舉手之勞的。但他拒絕開這種“上行下效”的方便之門。他的六個子女都是普通工人和工作人員。他告誡他們不能伸手向黨和人民索取包括住房在內的任何特殊待遇。全家老少三代一直聚居在一幢舊雜院式的平房裡。他生前為子女制訂的“準則”之一,就是無權分享父輩的“功勞榮譽”,能繼承的唯一“特權”,就是父輩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赤誠。王紹南位尊不忘憂黨國,言行一致,風範鑒人。

擔任職務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晉綏軍區第一縱隊 司令部 參謀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步兵學校 校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 少將
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 副主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 顧問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委員

戰場經歷


1944年秋天,他剛剛到部隊不久就跟小日本打了一仗,記得那一仗打完之後,他們俘虜了很多日本鬼子,最後按照部隊上的規定他們把日軍的俘虜交給了戰犯管理所。”
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的淮海戰役,王紹南也參加了。這期間,他當時主要負責組織擔架、負責給部隊補充糧食和組織民工救傷員,那時他已經是帶兵的排長了。
1950年,朝鮮爆發戰爭,王紹南所在的15軍從雲南返到四川,在四川瀘州進行修整後於1951年開始赴朝。
1951年入朝到1956年回的國,一共5年的時間,始終住在老百姓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