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輝
段亞輝
段亞輝,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博士導師,教授。主要從事混凝土溫控防裂研究。
姓名:段亞輝
性別:男
所在院系:水利水電學院
出生年月:1956年農曆6月初8
出生地:湖北省崇陽縣沙坪鎮長塹村段家灣
他專業精準卓著,卻不事張揚;他社交活動廣泛,卻不願介入仕途;他潛心課題研究,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碩士、博士人才,卻說“這不算什麼”。特別是記者提及他當年參與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20餘項課題研討均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這一輝煌成果時,他仍很謙遜說:“這也沒什麼,我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能有今天這樣子很知足!”這就是段亞輝,一個專家學者默默追求奉獻的學術品質。
苦澀童年磨礪意志
1956年農曆6月初8傍晚,太陽的餘暉朦朦朧朧催趕著勞累了一天又一天的農民回家歇息,月亮升到了半空為他們照亮回家的路程,一聲清脆的啼哭聲呼喚段育南奔跑到家中,一個男嬰降生在湖北省崇陽縣沙坪鎮長塹村段家灣。也許因為出生時太陽與月亮交相輝映蒙蒙亮,也許是希望這根苗能為段家爭光而又不敢奢望,便取名“亞輝”。面對孩子的降世,父母喜憂參半:因為那是個吃了上頓愁下頓,甚至是吃樹皮草根、觀音土的年代啊!膝下已有兩個女兒的段氏夫婦,看著降生后體弱的小亞輝心裡陣陣痛楚,一心只想多賣點力氣,多掙點工分來將孩子們撫養成人。
段亞輝兩歲時正趕上“大躍進”的年頭。1960年他父親段育南響應“三治”建設的號召,隨被調集的民工大軍開拔到相鄰的通城縣去修築鐵柱港水庫。為搶進度、爭紅旗,他父親長期半夜起床挑沙擔石,終因缺吃少營養體力透支,引發肺病、癆病一齊上身,無錢治療,而活活累死在工地上……
噩耗如晴天霹靂,從此全家養家糊口的重擔便落到了段亞輝母親柳梅寶柔弱的肩上。一個中年喪夫的寡婦要拉扯著3個未成年的孩子談何容易?為解決飢餓問題,無奈之下她只好經常帶著未成年的女兒沿戶乞討度日,將要到的好吃的都留給了小亞輝……
7歲那年,小亞輝正式上學了。讀二年級時,他母親有一次也打算把他帶去要飯。時任大隊的好心支書見狀,就趕到生產隊里發話:“他(亞輝)是貧僱農的兒子,誰讓他去要飯誰負責,誰餓死了他誰去坐牢!”多虧支書這句話,才使小亞輝沒有走上乞討路。
鑒於貧僱農家庭年年超支缺糧的情況,按照國家政策由政府保送讀書,直至完成學業。於是,從堰市小學—台橋中學─沙坪高中畢業,段亞輝有幸成為那時唯一一名學雜費全免的學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減輕母親的負擔,從讀初一開始,段亞輝就清晨上山砍柴,回來再趕到學校讀書;每個星期天都下田勞動,去幫家裡掙工分。迫於貧窮家庭的壓力,起初成績平平的段亞輝,直到讀初二、初三他才躋身班上前幾名。
段亞輝上高中時,正值批林批孔和“寧要好思想,不要金字榜”、“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產階級苗”的時代,他積極響應“學農”號召,憑著一身力氣下田插秧割谷、到(本縣青山)水庫工地去擔沙挑土。儘管什麼勞動活都干過,但他從沒耽誤學習,到了考試關鍵時刻仍是年級第一名。
1974年7月,段亞輝沙坪高中畢業。由於“成績再好也是回鄉種田”,雖心有不甘,卻也是回鄉一頭扎進了“雙搶”。8月,疲憊不堪的他又被作為青壯勞力調遣到台山水庫工地上勞動。那時沒有現代機械設備,修水庫全靠鋤挖、肩挑、背馱,勞動強度可想而知。擔土、拉板車、當炮工,他樣樣活都干,從早到黑,常常累得四肢不能動彈。特別是當他當炮工看到其他人不懂爆破常識、技術,只知一味蠻幹,致使有的炮工當場被炸得血肉模糊時,他無不揪心和滴血。從那時起,他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學好知識來改變這貧窮和落後面貌!
1975年夏,他因勞動積極肯干,回村便被推舉當上了生產隊副隊長。為此,他又領著鄉親們農忙時“雙搶”,農閑時修建沙坪大橋、圍墾雋水河謝家洲河段、修建鄉村道路等,幹個不停。1976年,他因勞累過度也患上了肺病,好在血氣方剛,治療及時,才保住了一條性命。也許因勞動積極肯幹得到肯定、因病得到一些同情、因高中成績好得到認可,在大隊當上了廣播宣傳員。
1977年12月恢復高考后,他參加了首屆高考。然而,也許是身體狀況、家庭及周邊環境影響、從田間直接走進考場沒有好的準備等原因,首試的段亞輝竟名落深山。
高等學府造就專家
未考上大學的段亞輝,回到台橋鄉長塹中學當起了民辦教師,承擔了初中一年級數學、物理、生物和二年級物理的教學任務。高等學府造就專家
在此期間,他邊認真帶好學生邊用心複習高考資料。1978年5月,全縣對初中畢業班二年級(當時初中學製為兩年)統考摸底,他所帶班的物理課(此前學生沒有學過物理)在當時台橋鄉十餘所中學中獲得第一名。
1978年的高考又來臨,段亞輝在摸底考試時以全沙坪鎮第一的好成績榮登榜首。為此,在沙坪高中老師們的指導下,參加了高考。在填寫志願時,他根據現實和當年的願望,毫不猶豫地報考了當時湖北第三的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合併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
從偏僻的鄂南鄉村雋水河畔,踏入江城東湖之濱的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段亞輝感覺一切都是那麼新鮮美好。課堂上,他如饑似渴地聽取老師的講解;課餘則一頭扎到圖書館博覽群書,閑時打打藍球或排球鍛煉身體。他因成績特別好,深得老師誇獎,以致成為當時最牛的學生。他從大學到研究生,平均成績都在90分以上,更有甚的是無論同學們從哪裡找來題目,他都能在半小時內解答出來,同學都佩服地稱他“小天才”。
由於段亞輝的聰穎好學,在留校當老師初期,他竟破天荒打破了助教不能單獨指導畢業設計生、不能主講的兩個慣例。留校當年學校缺數學教師,他因數學成績特別優秀而被指名為“數值分析”主講人。1986年,江西雙港航運樞紐設計,其中船閘部分學校許多人都沒有摸過,對這樣難度較大的工程一般人都望而生畏,認為是“燙手山芋”不好碰。段亞輝得知后,迎難而上,從不懂到適應,從門外漢到進入角色、熟悉過程,僅帶了5個本科應屆畢業生一頭扎了進去,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全部設計任務,並獲得了交通部的好評。也因此“助教直接指導畢業設計”。1987年又因教學需要,他主講“水工建築物”課程,因臨場發揮、思維敏捷,條理清晰,娓娓動聽,批改的作業又整整齊齊,井然有序,致使業內同仁都對他這個“初生牛犢”刮目相看。
不僅如此,嶄露頭角的段亞輝又一連實現“三個破格”的跨越。1987年12月,被破格晉陞為講師;1991年11月,被破格晉陞為副教授;1995年10月,再次破格晉陞為教授。
同時,在1990年至1994年攻讀博士期間,他又被任命為水電系副主任、水電學院副院長,直至與武漢大學合併前。他分管的學院科研工作,其中項目經費年年翻番,1997年已佔全校3000萬元的一半以上。其中,多項參與三峽工程的設計論證和科學研究,許多成果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堪稱破世界紀錄。
成果豐碩緣於業精
從出生在雋水河畔到高中畢業修水庫、橋樑,一生與水利結緣的段亞輝,自1982年攻讀碩士研究生開始進行高壩和地下結構工程設計理論及工程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承擔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攻關、國家有關部委基金、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等80餘項,在國內各級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他主持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研究課題過20餘項,研究經費超過20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靜動力安全度新理論研究”,結合“八·五”攻關項目和龍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提出了適用於RCC壩成層澆築模擬計算的非均質單元法,並對龍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進行了溫度場和溫度應力模擬分析,撰寫了適用於該壩的溫控防裂措施和溫控方案;提出了三維滲流場的模擬計算理論與方法,計算研究了龍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的滲流控制方案;創新性提出了真實抗剪斷強度理論、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失穩準則與穩定審查方法,並對龍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的穩定性進行了評價和提出了優化設計建議。該項目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電力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與此同時,參加的“三峽工程大江截流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鑒定達國際領先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八·五”攻關項目──“成層體系龍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應力與穩定分析。”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高壩岩體工程調研”鑒定達國際領先水平,獲國家科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優秀成果獎,電力科技情報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混凝土重力壩壩基抗滑硐塞破壞機理研究”獲湖北省優秀成果二等獎;此外,還有多項成果獲校和廳局級科技進步獎。
而最讓段亞輝至今難以忘懷並引以自豪的是:親身參加了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有關的科學研究。
1995年,作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代表,受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和葛洲壩集團等單位委託,段亞輝作為學校特派專家項目負責人,率領水工、施工、水電站、地質、測量、力學、機械等各方面的專家20餘人,其中包括4名博士,直奔熱火朝天的三峽工地。
通過計算機模擬模擬計算、實驗室模擬試驗、實地採集數據和有關安全技術監測,他及時向委託方提交研究成果和安全評價意見,為三峽工程經濟安全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設性的建議。
如“三峽工程泄水壩段快速施工研究”、“三峽永久船閘閘室襯砌混凝土夏季施工溫控研究”、“三峽永久船閘輸水洞襯砌砼溫度與應力觀測試驗”和“三峽永久船閘地下輸水系統襯砌砼溫度觀測與溫控防裂研究”等多達100餘萬字的7個研究報告,科學系統地進行了混凝土包括彈性模量和徐變隨時間變化參數在內的物理力學與熱力學性能室內實驗研究、不同澆築溫度的隧洞襯砌混凝土溫度與應力和鋼筋應力施工期全過程的現場監測試驗、不同季節澆築施工的隧洞和豎井襯砌混凝土溫度施工期全過程的現場監測試驗,同時採用三維有限元法進行了溫度與溫度應力施工期全過程的模擬計算、不同季節施工和採取多種不同溫控措施的溫控效果的研究,提出的一些溫控措施得到了應用。提出的大壩上部澆築層厚增加到3.0m和採用PVC冷卻管以加快施工速度,永久船閘閘室底板和邊牆增加分縫、溫控標準和其它溫控防裂措施等成果在三峽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解決了地下工程襯砌混凝土的裂縫問題,並編入《三峽工程混凝土溫控防裂手冊》。特別是其中的“通水冷卻”是國內在地下工程襯砌混凝土的溫控防裂中第一次提出而且得到應用。為提高三峽工程大壩特別是地下工程襯砌混凝土質量提供了重要技術保證。
一次,由葛洲壩集團施工,長委設計的臨時船閘隔流堤在施工中因突然坍塌,原因尚且不明,事關數仟萬的索賠和工程質量,雙方便有點互相推諉責任。段亞輝受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的委託帶領研究人員實地勘察后,通過室內試驗和計算機模擬研究,找准了問題的癥結。
茅坪副壩高達90多米,是當時世界最高的瀝青混凝土心牆堆石壩,防滲心牆厚度僅50~90公分。在施工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聘請來的美國、日本、瑞士、巴西等國的洋專家均認為施工方案不妥可能破壞瀝青混凝土心牆,引起國內有關專家和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的高度重視。同樣受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的委託,段亞輝帶領研究成員經過近10天的現場監測試驗和分析論證,證實設計和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此消息一出,語驚四座,各方無不振奮,當即全力施工,至今運行良好。
段亞輝為中國專家的設計、施工爭了氣、爭了光。他在國內最早、最系統地開展地下工程襯砌混凝土溫控防裂研究。如前所述,最早從事的三峽工程永久船閘地下輸水隧洞襯砌混凝土溫控防裂研究,通過室內試驗、現場試驗、三維模擬計算,提出的溫控方案、溫控標準等成果和建議,在三峽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基本解決了地下工程襯砌混凝土的裂縫問題,並編入《三峽工程混凝土混控防裂手冊》。此後,段亞輝又先後承擔了溪洛渡水電站導流洞和泄水隧洞以及地下廠房、魯地拉水電站地下廠房和泄水隧洞、三板溪水電站泄水隧洞、江坪河水電站泄水隧洞等襯砌混凝土溫控防裂的研究,在地下工程襯砌混凝土溫控防裂研究領域成為國內具有權威的專家。
事業如山淡泊名利
在擔任水電學院副院長期間,段亞輝利用自己校友和朋友多、社交廣泛的優勢,到全國各地聯繫科研項目,而且每次大型項目投標都親自答辯,使得水電學院的科研項目經費年年翻番,從上任前的1992年120餘萬至1998年的2000餘萬元,使全學院科研項目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獲獎成果和科學論文驟增,連年被評為校科研先進集體,1994年度被國家教委評為科研先進集體。他本人作為三峽建設功臣,曾被湖北衛視拍成三集專題片播放,可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的記者前來要進一步採訪他作深度報道時,卻被他婉言謝絕。
其實,熟悉段亞輝的人都說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以致他多次錯過當官發財的機會。1998年,校方欲在三峽成立產業總公司,派段亞輝去當董事長,總經理任由他選而且可以破格晉陞職稱,並為他備好了辦公場地和專車,但段亞輝最後還是毅然決定不去。2000年學校合併到武大后,他被委任為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他大膽創建了監理公司、裝飾裝潢公司等,搞得有聲有色后卻急流勇退,將職務卸得一乾二淨,仍重操他的水電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而且連他創建了監理公司和參與創建的武漢路德材料有限公司也全部退出。
他政界有很多同學、朋友,有的已當上副省長,只要他稍有念頭和想法躋身官場,還是有機會去當個副廳長的。但他說“人各有志,干好自己的水電專業造福人類才是我最大追求!”
儘管如此,段亞輝至今仍擁有許多社會頭銜:中國民主同盟湖北省委員會副主委、湖北省政協常委,同時還受聘為湖北省法律鑒定專家委員會土木建築專業分會專家、武漢市仲裁委員會諮詢專家、武漢市經濟技術委員會專家、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監理協會常務理事,以及國家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專家庫專家。1997年被聘為湖北省“國家百千萬”人才,1998年被確定為“電力部跨世紀人才”等。
如此美麗的光環既能激勵人,也能讓人陶醉停滯不前,而段亞輝始終如一:不畏浮雲遮望眼。
如今,段亞輝仍住在武漢大學一幢僅90平方的普通房裡,仍在對他追求的事業“咬定青山不放鬆”。此時,他想得最多的是沒能關心家鄉的經濟建設,總希望能有機會反哺生他養他的那片貧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