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吐谷渾的結果 展開

吐谷渾

唐鐃歌鼓吹曲·吐谷渾

《唐鐃歌鼓吹曲·吐谷渾》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組詩《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的第十首詩。此詩歌頌唐朝大將李靖的戰功。

作品賞析


思無邪】邪意;心歸純正。《詩·魯頌·駉》:“思無邪,思馬斯徂。”鄭玄箋:“思遵伯禽之法,專之無復邪意也。”《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邢昺疏:“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唐柳宗元《鐃歌鼓吹曲·吐谷渾》:“凱族獻清廟,萬國思無邪。”漢【吐谷渾】1.古鮮卑族的一支。本居遼東西晉時在首領吐谷渾的率領下西徙至甘肅、青海間,至其孫葉延時,始號其國曰吐谷渾。隋初,誇呂稱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時,諾曷缽可汗曾來朝,受封號。後為吐蕃所並。《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二年》:“吐谷渾王伏連籌事魏盡禮。”胡三省註:“吐,從暾入聲。谷,音浴。”參閱《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通典·邊防六》。2.唐時泛指侵擾邊境的敵軍酋領。唐王昌齡從軍行》之五:“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3.複姓。本鮮卑族首領名,后遂為姓氏。見《魏書·官氏志》、《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4.樂府名。本北朝馬上樂,周隋時與西涼樂雜奏,成為宮廷音樂,唐時猶存。《舊唐書·音樂志二》:“北狄樂,其可知者鮮卑吐谷渾部落稽三國,皆馬上樂也……北周隋世,與西涼樂雜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稽》、《鉅鹿公主》、《白浄王太子》、《企喻》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唐鼓吹鐃歌》:“《吐谷渾》,言李靖滅吐谷渾於西海上也。”

註解


吐谷渾:《舊唐書》卷一九八《吐谷渾傳》記載:“吐谷渾,其先居於徒河之清山……隋煬帝時,其王伏允來犯塞。……太宗即位,伏允遣其洛陽公來朝,使未返,大掠鄯州(今青海西寧樂都一帶)而去。……時,伏允年老昏耄,其邪臣天柱王惑亂之,拘鴻臚丞趙德楷,太宗頻遣宣諭,使者十餘返,竟無悛心(悔改之意)。貞觀九年(635),吐谷渾寇邊,以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大破其國,吐谷渾之眾遂殺其可汗來降。”
烈烈:熾烈貌。旆(pèi 沛):古時末端形狀象燕尾的旗,此處泛指旌旗。熊虎龍蛇,指旗幟上的圖形。古時”交龍為旂(qí,古代一種旗子),……熊虎為旗,鳥隼(sǔn 損)為旟(yú 雨,古代一種軍旗),龜蛇為旐(zhào 造,古代一種旗子)。
銜枚:古代軍隊秘密行動時,讓士兵口中橫銜著枚(像筷子似的東西),防止說話,以免敵人發覺。
徼(jiào 叫):邊界。
膻(shān 山):羊肉的腥臊氣味。
犒樂:指犒賞的音樂,慶功的音樂。
親戚:親人和親戚。讙(huān 歡):同“歡”。要遮:攔截,阻留。
清廟:宗廟的通稱,清:肅穆清靜。

作品簡析


《唐鐃歌鼓吹曲·吐谷渾》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十首。《吐谷渾》敘李靖赫赫戰功,為五言詩,似樂府作品,又如古詩風味,一韻到底,筆法與《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唐鐃歌鼓吹曲·鐵山碎》相類。值得一提的是,此詩盡極歌功頌德之美辭麗語,王師凱旋,“登高望還師,竟野如春華”,“凱旋獻清廟,萬國思無邪”。從某種意義上看,也表現了詩人盼統一頌太平的愛國情懷。

作者簡介


鼓吹曲辭是樂府的一種,又稱為短蕭鐃歌,“鐵歌”有人認為是“雜曲”的異稱,其中一部分是一種軍營中行用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