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藝
普洱茶藝

普洱茶藝

普洱茶藝 斟茶
三賞茶藝。女主人先用開水沖洗茶具,此為“出浴”。這樣做既清潔了茶具,又提高茶具溫度,以利茶汁浸出。然後,將小盤中的茶投入壺中,再將剛沸的開水(俗稱“魚眼水”)迅速沖入至大半壺,並立即加蓋靜置片刻后,稍加搖動,使茶中可溶物溶解於水,此為“翻龍”。啟蓋,再緩緩向壺內沖入開水至八分滿,覆蓋之。此為“添壽”。接著,將茶盤中的茶杯按人數,排列成一定的形狀,再將壺中茶湯,按一定的順序分別斟入茶杯中至八分滿。這裡有很嚴格的規矩:必須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來回三巡斟至八分滿。此為“開屏”。
從上述三賞、四藝中可以看出:“迎賓茶”的“賞”字訣里,暗含深奧的哲理。客人剛入門,必定氣血流動激烈、心火旺盛,此時飲下稍帶寒性的熱茶,寒性必定和心火相衝,而茶湯的熱氣,又會導致身體大量流汗。如果客人身體虛弱,則會經不起這般體內折騰而病倒。所以,“三賞”的過程,既可以使客人體內的氣血、心火得到調節,又可以使客人享受到濃郁的“茶文化”,還可以炫耀主人的文化修養。

普洱茶藝
這時,是客人向主人表現文化修養了。端起茶杯,不能一飲而盡。一般是先微揭杯蓋,深聞茶香並須加以讚歎,繼而淺啜一口徐徐咽下,細細品味,再次讚歎。接著,可以大喝一口,(但不能將杯中茶湯喝盡)還須再讚歎一次。因為執禮人還站在一旁,等著聽客人對她的茶藝作評價呢。經過客人的“一聞三贊”后,執禮人便茶上二巡。此時,“迎賓茶”的禮儀也就告一段落了。其後,女傭或男主人都可以提壺斟茶。客人也可以隨意喝,但是,也不能喝得見杯底。
普洱茶特別是型茶由於其特殊的后發酵及運輸的需 要其外包裝較其它茶類有它特別的包裝型式形成了自 已獨特的包裝"文化".
七子餅茶包裝:七子餅茶形似圓月,是雲南自古以來傳境的出口品種,暢銷港澳和東 南亞一帶.相傳,古時民族地區,多作為彩禮和逢年過節贈送親友,祝賀家人團聚.七子為多子,多孫,多富貴之意,有的民族地區,兒女親事,非送七子餅茶不可.相傳至21世紀,旅居東南亞一帶的僑胞,近年也很盛行.所以,七子餅茶又名僑銷圓茶,僑銷七子 餅茶.七子餅茶系宋代“龍鳳團茶”演變而成,民國初期雲南開始生產僑銷.1957年由勐海茶廠生產,系由普洱茶蒸壓塑形而成,直徑20厘米,中心厚2.5厘米,邊厚1厘 米.每個凈重357克.其傳統包裝共分為三層,
1成茶用綿紙包裹,
2七個成餅作一紮用竹藶 皮外包.
3每扎作一垛再加竹筐包裝。在普洱型茶的加工過程中,為驗明正身各廠家一般均作自己的標實,通常用兩種,內行稱為內外飛,內飛一般為3厘米見方在壓制前放於茶 內面上加工后能明顯外露,但一般會有破損,外飛既為包裹在成茶外的綿紙,上一般均有 各家字型大小商標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在內外飛處均不註明生產日期,這可能由於其後 發醞工藝而留給商家抄作的需求吧?
1、百鶴沐浴(潤杯):用開水洗凈茶具;
2、普洱入宮(落茶):把普洱放入茶具,放茶量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
3、潔凈拂塵(洗茶):用滾水沖泡普洱茶,沖刷掉上面粘著的灰塵雜質;
5、春風拂面(亂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6、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后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7、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8、鑒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9、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后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確乃一種生活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