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略例
《周易》義釋本
《周易略例》,《周易》義釋本。具體成書年代不詳。中國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王弼的著作。為王弼總論《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組論文,共7篇。《周易略例》有《四部叢刊》影印宋本,《漢魏叢書》本等,有唐邢的註釋,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樓宇烈《王弼集校釋》錄存了邢的全部注文。
王弼(226~249年),字輔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金鄉一帶)人,官尚書郎。生於魏黃初七年(226年)-卒於魏嘉平元年(249年)。魏山陽(今河南焦作東)人。曾任台郎一職。善談玄理,與何晏、夏侯玄等人同開玄學清談之風。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王弼像
《周易略例》有《明彖》、《明爻通變》、《明卦適變通爻》、《明象》、《辯位》和《卦略》六篇。每篇都集中論述某一易學問題,篇幅都較短。
《周易略例》共有七篇文章,各有重點。《明象》論卦,《明艾通變》論爻,《明卦適變通交》論卦與爻的關係,《明象》論形式與內容的關係,《辨位》闡述他對“同功異位”的獨到的見解,《略例下》雜論各種體例、《卦略》列舉了十一卦的卦義,是全文的總序。這七篇文章組成了一個有機的序列,總的目的是想通過對《周易》體例和卦艾結構的研究,把象數形式完全改造為表現義理的一種工具,以恢復《易傳》中原有的卦義說。王弼在《周易注》中展開他的玄學體系,就是以卦義說為主軸的;而卦義說所依據的解釋學的原則,就是通過《周易略例》的研究而後確定下來的。
《周易略例》書影
王弼作為魏晉時期義理派的重要代表,他對卦爻辭的解釋一掃漢人象數之說,主張取義說。他在《略例》中《明象》一文集中批判了漢易中的取象說,闡述得意忘象的玄學理論,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他認為象生於義,解易就是要求其義,“忘象以求其意,義斯見矣。”《略例》又認為全卦的意義主要是由其中一爻之義決定的。《明彖》篇認為《彖》文就是解釋一卦之卦義並說明卦義主要來自那一爻的。王弼認為一爻為主有三種情況,一是指爻辭直接同卦辭相聯繫的一爻,二是居中位之爻,三是指一卦之中陰陽爻象之最少者。《略例》又認為爻象的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形式,爻義是變動不居的。《明爻通變》中說明了爻變的三種情況,一是卦體與爻義雖相合,有時又相反;一是卦中的剛柔二爻,雖然相異,有時又相通;還有一種情況是剛柔兩爻,既相吸引又相排斥。《明卦適變通爻》一篇,著重闡述爻是適時而變的。王弼指出,卦辭是因時而變的,爻辭也因其所處的時位變化而變化。王弼還認為爻變除同卦之時相聯繫外,還有自己的特點。爻象在卦中的居位情狀不同,其適時的情況也因而不同。王弼還特彆強調“觀爻思變”,要人們的活動因其所處時位而變化。《辯位》論述了初上不論陰陽之位,認為事物始終不分陰陽,不能說陽為始,陰為終。
《周易略例》主要是一部玄學著作,是王弼的玄學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易學史上,王弼的《周易略例》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王弼在這部著作中對《周易》的編纂體例、卦爻結構及其哲學功能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猛烈抨擊了漢易象數學的思維模式, 為義理派的新易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易學史上義理派與象數派的明顯的分野就是以這部著作的出現為標誌的。
《周易略例》對《周易》體例的解釋排斥了漢代易學的取象說、互體說、卦變說、納甲說等觀點,用取義說與爻位說解說卦爻辭,開創了易學的新風氣,對晉唐易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