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桂林

陳毅所創的現代詩

桂林,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

作品原文


游桂林 一九六三年二月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處處呈奇觀。桂林此三絕①,足供一生看。春花嬌且媚,夏洪波更寬。冬雪山如畫,秋桂馨而丹。四時景物殊,氣象真萬千。陰晴和雨霧,著色更鮮妍。大野青不斷,入窗秀可餐②。久看欲捨去,捨去又來探。佳景最留人,景亦待人勘。愧我詩筆弱,難狀百二三。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西哈努克親王為我言,曾游世界諸名勝,無一可與桂林相比肩。我言八十六洞齊開放,千崖萬壑供追攀。但願世界人士齊來游,欣賞桂林風景名勝之尖端。

作品註釋


①三絕:指上文所說的青山、綠水、幽洞。
②入窗秀可餐: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中有: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極言婦女容色之美。也形容山川極為秀麗。宋王明清揮麈后錄》卷二引李質《艮岳賦》:森峨峨之太華,若秀色之可餐。作者這裡正是運用這個意思,形容景色極為秀麗。

相關史事


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1963年2月,陳毅同志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游桂林。佳山麗水,奇石幽岩,景象萬千的桂林使西哈努克親王驚嘆不已,也使作者詩興大發。西哈努克親王說他游過世界的諸多名勝,還沒有見到可與桂林相比美的。這使作者受到觸動,想到桂林水應該向各國人民開放,這樣既能增進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又可以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帶來利益。美麗的山水和這激動人心的想法,共同促動著作者寫了《游桂林》這優美的詩章。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陽朔和桂林同為廣西的風景點,二者以灕江相連。遊了桂林游陽朔,於是作者又寫了《游陽朔》這一熱情洋溢的詩篇。陽朔風景區屬於桂林風景區的一部分,有陽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譽。本篇就是描述了陽朔山水的特色。作者的紀游詩大都寫得景美語美,但作者並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總是在景中寄寓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情,並表現一種雄闊而壯觀的理想。《游桂林》就是一個生動的體現。

作品鑒賞


《游桂林》這首詩,以優美的語言,靈活的章法,從不同的角度,對桂林的青山秀水、幽洞奇岩、森羅萬千的景象做了全方位的再現。清詞麗語諧和著明山秀水,給我們極強的美的享受。
全詩大致可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開篇到桂林此三絕,足供一生看。這裡主要是寫青山、綠水、幽洞桂林的三大奇觀。作者以青羅帶比水,以碧玉簪喻山,把奇峰秀拔、綠水縈迴、洞穴幽深的桂林作了極為簡括又頗傳神韻的描畫;足供一生看一句又把驚嘆之情寓於其中,情景交融。開篇之始,就顯示出了作者用筆精湛,流走灑脫。接下去,一直到四時景物殊,氣象真萬千,為第二層。在這裡,作者開始轉換角度,極盡筆墨,描寫了春夏秋冬,四時殊異的景物。但作者並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各個季節最富有的特色的景物進行鋪寫。春花嬌且媚,夏洪波更寬。冬雪山如畫,秋桂馨而丹。春天到來,百花盛開,爭奇鬥妍;夏季漲洪,波面遼闊,水光接天;冬天降雪時瓊山如畫;每到秋天來臨,以桂樹得名的桂林,無邊無際的桂海翠干綴金、天香雲外,又蔚為景觀了。四時輪迴,真乃景象萬千。但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筆,似駕輕車就熟路,很輕易地就引導讀者周遊一遭。接下來。作者又開始轉換視點,一直到佳景最留人,景亦待人勘,整個第三層,主要是寫陰晴雨霧下的桂林同樣秀色可餐,佳景留人。陰雨和霧才天時,雲絲霧縷使迷濛的山色綿軟柔和;晴日朗空,則遠野含青,鮮潤無比;雨過天晴時,更顯嬌翠欲滴。陰晴和雨霧,著色更鮮妍。大野青不斷,入窗秀可餐。真真是波光瀲灧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了。
如果說那秀麗無比的景色,讓人有了秀色可餐的感覺時,已是按捺不住激動的情懷,那久看欲捨去,捨去又來探的反反覆復,則是表明人們已經完全被美麗的景色所征服,沉醉其中,留連忘返了。由此,作者已經開始了從直接寫景到直接抒情的轉換。佳景最留人,景亦待人勘。顯然是人的熱情外射於景,才使人的難捨難去好象是因為景色的執意挽留了。景的召喚、景的等待,作者情動於中,隨著景的人格化,化美為媚,把景色之誘人,遊人之留連都表現得出神入化。
以上三層,直接寫景還是直接抒情,總歸都是正面描寫和直接渲染,但桂林的山山水水,都美不勝收,從正面切入,雖極盡描摹,也讓作者深感不勝筆力了。但當作者說出:愧我詩筆弱,難狀百二三時,已經開始了巧妙地側面烘托。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一句,似讓一切讚美都在不言之中了。仙山麗水,奇石幽岩,桂花飄香,青野不斷,空濛煙雨,水月洞天,這一切都恍若仙境,難怪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了。作者從側面描寫,把景之美人之戀表現得逸韻無盡。以上為第四層。寫到這裡,作者為美景所陶醉,顯然一發而不可收。一直到最後,整個第五層,都採用一种放縱不羈的詩體,汪洋恣肆的語言,抒說自己的歡暢與豪邁,表達一種實現世界大同的動人理想。在這裡,作者用西哈努克親王的話,進一步從側面說明桂林凝秀獨出,可謂天下絕勝。這時,作者無法按捺自己的自豪與激動,或者說無法忍受對這名勝風景的獨享,任情所之,興會淋漓,表達了要把這天下絕勝向世界各國人民開放的渴望。這裡有敘事有抒情,句式長短不一,一反前面的規整,大有奔突不羈之勢,從而也把作者的情感表現得淋漓酣暢。
這首詩,不斷打破語言在時間中的單向延展,視點游移,角度轉換,跨越現實時空的限制,運用一種散點透視的辦法,把桂林風光作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再現。青山、綠水、幽洞、春花、夏洪、冬雪、秋桂,以及各具風騷的陰、晴、雨、霧,作者像組接電影鏡頭似的,在很短時間內做了空間性的展現。由於作者總是抓住最富有特色之處加以突出,而不是肆意鋪展,使得每一點都得到了強化,每一處都象是特寫鏡頭,在語流時限的縮短中,所寫之處似乎被同時置入前景,這就大大增強了寫景狀物詩的空間效果。詩畫結合,寫情寫意,情景交融。清詞麗語若行雲流水,諧和著明山秀水,高標獨秀。情文併發,景象生輝,再加上激動人心的理想,使得《游桂林》這首詩給讀者的審美愉悅難達於辭了。

作者簡介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該校黨支部書記。1924年至1926年曾任北京學生總會的黨團書記、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組織部長、中共北方區委國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兼中共北京地委國民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26年3月參加和領導了北京群眾抗議"八國通牒"的鬥爭。同年被派回四川萬縣工作。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1月,參與朱德領導的湘南暴動,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同年4月,率部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先後任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書記。1929年至1934年曆任紅四軍前委書記、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贛西特委書記、江西軍區總指揮等職。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代理軍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山東、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等職。建國後任上海市市長、華東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為中共第七、第八、第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三、四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