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色彩靜物的結果 展開
- 郭振山著書籍
- 徐治山主編
- 鄧騰、廖漫雲編著書籍
- 徐民著書籍
- 羅輯、呂啟昭所著圖書
- 宋代范寬所著書籍
色彩靜物
宋代范寬所著書籍
目錄
作者介紹
宋 范寬(10世紀),華原人。名中正,字中立。為人風儀峭古,磊
化”。后卜居終南、太華,置身自然,盡得畫意。其用筆朴茂剛健,用墨
深厚明快。“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為一家”。《溪山行旅
圖》構圖厚重渾淪,令觀者有真山壓面之感,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名
作。
宋 郭熙(11世紀),溫縣人。字淳夫。畫師李成,既運用淡墨手法,
又重視大氣明暗的空間表現,創造理想化意境。《早春圖》筆墨輕重適
屈一指的精品。
宋 馬遠(12世紀中葉―13世紀上葉),河中人。號欽山。與夏圭同
大斧劈帶水墨為皴。畫峭峰直上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不見其腳,風格
獨特,世稱“馬一角”。
首。
元 王蒙(1308―1385),字叔明,浙江吳興人。趙孟�的外孫,主要
師法趙孟�和 董源、巨然,而用筆從郭熙捲雲皴中化出,開創了一種亂
頭粗服的表現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用筆用墨的效能。是元代富有
創造性的山水畫家,為元代“四大家”之一。
詩文風靡一時。信奉道教,后參禪學,晚年棄田宅求舟放情山水。《容
膝齋圖》為雲林72歲時所畫。
明沈周(1427―1509),長洲人。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山水襲
承家學,臨宋元名跡得其變化之妙,早年學王蒙,中年師法黃公望,晚
70歲所畫,以廬山主峰喻其師壽,成於石田41歲精力充沛時。巨幅細
筆為其早年難得之傑作。
山水,出入董、巨、倪、黃,後世稱為“華亭派”。繼承了元代山水畫家在
紙本上干筆皴擦的技法,又汲取董源、巨然在絹本“水暈墨章”的用墨
方法。用筆松秀靈逸中有溫雅拙厚之態。其藝術見解及藝術實踐對清
代畫壇有很大的影響。
明 藍瑛(1585―約1666),字田叔,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初期遍
學唐、宋、元諸家,早年筆墨較為秀潤,變化自如,框廓多用中鋒,皴擦
處著意干筆。融宋、元人畫法,自成一派。
出家為僧。山水學倪瓚筆法,有時長箋巨幅,結構繁密,氣勢雄偉,又出
趣,看似簡約,實含腴潤,於瘦勁中見凝練。
清 髡殘(約1612―1673),號石�,又號殘道者,電住道人。俗姓
劉。原籍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山水畫風格雄奇磊落,畫法“從元
人人手,力追北宋,氣尚遒煉”,蒼茫繁密,取法於王蒙;圓渾蒼厚,則
近似沈周。山石多用披麻、解索一類皴法,慣用禿的中鋒干筆,筆道顯
得蒼而毛。與石濤並稱為“二石”。
清 朱耷(1626―1704),明宗室弋陽王裔孫,曾出家為僧,字個山,
號八大山人。畫山水,學董其昌,上追黃公望。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寄情
於景,不落常套,自有創造。善用墨,尤以用筆見長,董其昌以淡毫取
潤,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筆情恣縱,不拘於法,蒼勁圓秀,逸氣
橫生。
清 僧元濟(約1642―約1718),號石濤,別號清湘老人、大滌子等
等。俗家姓朱,名若極,為明靖江王後裔,廣西全州人。畫風筆情縱恣,
淋漓灑脫,善用水墨。以生活感受為本自寫性靈。山水畫總體上講是承
董源、巨然的“南畫”體格,求蒼茫、渾厚、柔潤的情趣。天才橫溢,為清
初極富創造性的傑出畫家。
特點主要表現在墨法的運用上。墨法從董源、巨然中變出,層層積染,
沉雄深厚,有蒼潤韻致,後世稱為“金陵八家”之一。
人。善山水,為清初正統派的代表人物。畫風崇古保守,偏重於師法古
人,對宋、元名家潛心鑽研,合南北畫宗為一手,以“能”見長。客觀地
評價王�:在全面研究繼承傳統繪畫方面為後人作出了貢獻,並能結
合真境抒寫胸懷,其作品清麗雋永,有自己獨到的感受。
近代黃賓虹(1865―1955),字朴存,號賓、予向。浙江金華人。自
敘“先摹元畫,以其用筆、用墨佳;次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不易人邪
道;再摹唐畫,使學能追古;最後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生平
遍歷祖國名山大川,對古代畫論的分析,頗多獨到的見解。山水畫善積
墨,濃墨蒼潤,渾厚華滋,獨具風格,繼承傳統而能推陳出新,為近代山
水畫大師。
等。江西南昌人。未經名師,業餘作畫。主張先臨摹、師古人而後寫生,
師造化。取宋元之法,“能深刻領悟‘二石’的丘壑不泥形而取神,筆
墨尚寫心而狀物的精詣”,融筆墨丘壑為一體。李可染評其畫“有石筆
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華,自成家法。蒼
蒼茫茫,煙雲滿紙,望之氣象萬千,撲人眉宇”。為現代山水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