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坡鎮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轄鎮

2011年,青杠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262元。截至2018年末,青杠坡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1個。

歷史沿革


元屬思州宣慰司
明屬思南府務川縣。
民國三年(1914年),從務川划入思南縣
民國四年(1915年),屬鳳西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三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濟同鄉,駐青杠坡。
1951年,濟同鄉從第五區劃出,改設為第十區,區署駐青杠坡街上。
1992年10月,撤銷青杠坡區,將原青杠坡、隴水、侯家坡、水田壩4個鄉合併建立青杠坡鎮。
青杠坡鎮
青杠坡鎮

行政區劃


1992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原青杠坡、隴水、侯家坡、水田壩等鄉,合併建立青杠坡鎮,下設黨、政、群、政法等股室機構,轄25個行政村178個村民組。2004年末總人口2.5萬人。宋、元以來,青杠坡隸屬思州宣撫司、思南宣慰司土司土官領地。自清代起為思南府務川縣轄地。中華民國3年(1914年),廢思南府設縣,自此,從務川撥入思南。
區劃沿革
1992年10月,轄1個社區與25個村、178個村(居)民組。
2011年末,轄大唐1個社區,沙壩場、大井壩、袁家壩、石叢椏、隴水、周家溝、茶園、茶溪、田莊、園之溪、楠木王、喻家嘴、老根茶、水田壩、岩頭河、養馬坨、龍家寨、李家溝、侯家坡、四野屯、蒿枝門、關田22個村;下設178個村(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青杠坡鎮轄1個社區、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唐社區。
青杠坡鎮區劃詳情
大唐社區老根茶村楠木王村喻家嘴村支溪村隴水村
侯家坡村四野屯村養馬坨村龍家寨村袁家壩村石叢椏村
關田村李家溝村水田壩村大井壩村合同壩村周家溝村
蒿枝門村岩頭河村沙壩場村田莊村茶園村茶溪村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青杠坡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最高溫度38.4℃,最低溫度-7℃,年平均氣溫為15.7℃,年降雨量1250毫米,年日照時數1370小時。全年無霜期272天左右。

位置境域

青杠坡鎮地處思南縣西部,東與許家壩鎮隔河相望,南接香壩土家族苗族鄉,西抵遵義市鳳岡縣王寨鄉、永和鎮,北鄰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53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4千米,總面積102.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杠坡鎮地勢東南較高、西北偏低,山巒起伏。系喀斯特小盆地地貌。境內最高點位於四野屯欄木杆,海拔1286米;最低點位於岩頭河出口,海拔454米。

水文

青杠坡鎮境內主要河道有烏江支流岩頭河、隴水河。

自然災害

青杠坡鎮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凝凍。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野生動物上百種,其中珍稀瀕危及國家一、二級和省級保護動物20餘種。主要有白冠長尾雉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斑羚、林麝(獐子)、岩羊紅腹錦雞白腹錦雞、九級羚(土豹子)、白鷺、啄木鳥、貓頭鷹、山獺、水獺、金環蛇、銀環蛇、五步蛇、青蛇、蘭蛇等珍稀動物。
現有植物種類2400多種,其中以紅球、櫸木、銀杏、烏龍貢茶為主的珍稀樹種有數十種,更有樹齡長達1300多年,樹高25米,胸圍竟達8.4米的古楠木,被譽為“中國楠木王”。經濟植物類主要有荊竹、水竹、斑竹、黑竹苦竹茨竹等。藥用植物類主要有白芍白朮、天南星、草烏、百合、玉竹、石菖卜、夏枯草蘆根、杜仲、續斷、金銀花、天門冬黃荊白果麥冬五倍子、蒲公英以及天麻、牡丹等。
土地資源
青杠坡鎮總面積為15.38萬畝(102.55平方公里)。有耕地6.09萬畝(其中田3.99萬畝),佔總面積的39.59%;耕地中中低產田土5.38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8.38%。宜林面積2.5萬畝,佔總面積的16.25%,荒坡、岩石面積5萬畝,佔總面積的32.50%,村莊、道路、水域面積1.79萬畝,佔總面積的11.65%。耕地類型有壩田、梯田和榜田,分別佔耕地面積的22%、38%、40%。保灌面積近萬畝。土壤類型有黃土、石灰土、水稻土及部分潮土。其PH值5至8之間。2011年,青杠坡鎮有耕地面積20122畝;林地面積5.55萬畝。
林業資源
青杠坡鎮有林地面積5.55萬畝,其中防護林3.7萬畝,經濟林0.31萬畝,灌木林地0.79萬畝,未成林地0.75萬畝,森林覆蓋率32.12%,森林綠化率34.7%。經濟林木主要有油桐、木籽、億楊、杜仲、油茶籽、棕櫚、竹子等。2007年以來實施了涉及6137戶的林權制度改革工程,頒發《林權證》書3322本。2009年林業產值176.15萬元。
水利資源
解放前,青杠坡鎮內無山塘水庫,靠引溪流灌溉農田。主要河流有岩頭河,流經境內約4公里,流量為59.5m3/秒,在境內落差為25米;隴水河,流經境內20公里。從五十年代起,先後修築了東瓜堰、黃家、火石埡、坨田堡、道子窩、道堰清、周家溝、夏家灣、上楊家溝、下楊家溝、木葉井、九條嶺、胡坪堰、水源頭、道溝屯等15口山塘水庫,總庫容量為29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為1150畝。2009年投入680.24萬元實施了集鎮飲水供水工程。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礦,貯量約25萬噸,硫鐵礦貯量約20萬噸和石灰石。電力主要靠東方紅電站供應,2009年總投資84.77萬元的10KV變電站投入使用,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於2011年底動工,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全面改造完成。
青杠坡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硫黃等,其中煤炭儲量約25萬噸,硫黃炭儲量約20萬噸。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青杠坡鎮轄區總人口2731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295人,城鎮化率23.1%。總人口中,男性14427人,佔52.82%;女性12884人,佔47.18%;14歲以下6265人,佔22.94%;15~64歲17555人,佔64.28%;65歲以上3491人,佔12.7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8028人,佔66%;有土家、苗、蒙古、仡佬4個少數民族,共9283人,佔34%。超過4000人的少數民族有苗、土家2民族,其中苗族434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6.81%;土家族4144人,佔44.64%。
2011年,青杠坡鎮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2.42‰,人口自然增長率9.3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6人。
截至2018年末,青杠坡鎮戶籍人口28362人。
青杠坡鎮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主要有漢、土家、苗、蒙古、仡佬、侗、布依、彝族。常住人口為17081人(2020年)。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狀況,幾乎每個村寨甚至每個家庭都既有漢族又有少數民族。石叢椏、袁家壩、園之溪、喻家嘴、關田、老根茶、水田壩、岩頭河等小村系土家族聚居的地區;茶溪、高庄寺、周家溝、龍家寨等村為苗族聚居地,仡佬族主要分佈在合同壩、大井壩等小村;其他少數民族散居各地。

經濟


農業
2011年,青杠坡鎮農業總產值10670萬元。
青杠坡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2011年,青杠坡鎮生產糧食7201噸。經濟作物以煙葉、茶葉、中藥材為主。2011年,青杠坡鎮煙葉種植面積3450畝,收購煙葉287噸;茶葉種植面積5262畝;金銀花種植面積2033.5畝。
青杠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12062頭;牛年末存欄2603頭;羊年末存欄2908隻;家禽飼養量5.3萬羽。
截至2011年末,青杠坡鎮累計造林1.08萬畝,林木覆蓋率32.12%。
商業
2011年,青杠坡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962.2萬元,比上年增長9.4%。
金融
2011年末,青杠坡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各項貸款餘額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

交通


青杠坡交通主要靠陸路,304省道橫穿境內長達13.6公里,2009年投入資金1600萬元實施了304省道過境公路提級改造工程;1980年以後,先後修通了青杠坡至楊家坳、至水口寺、至大盆水、至香壩4條公路。境內通車里程總長達112公里。
2011年,青杠坡鎮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452輛、3616噸位;客運汽車12輛、238座位。貨運周轉量105萬噸·千米,客運量4.3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833人·千米。

社會


教育

青杠坡鎮自1999年通過“兩基”驗收以來,積極爭取各種項目資金,全鎮累計爭取和投入資金406萬元,新建和維修了7所學校教學樓,改造校舍面積8120平方米,使全鎮教育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同時,該鎮還著力在提高師資水平上下功夫,先後補充合格中小學教師55人;另外還有4名教師到省教育學院學習,有72名教師參加函授學習,13名參加成人高等自學考試等。現全鎮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初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9.8%以上;此外,該鎮還在農技培訓方面下功夫,全鎮累計投入掃盲經費1.5萬元,發放掃盲書籍640冊,發放種植業、養殖業方面的科普資料2130本(冊),完成脫盲人員測試640人次,脫盲人數鞏固測試243人次。在繼續做好掃除文盲工作和脫盲人員鞏固提高工作的同時,充分抓好農技培訓,通過農技校,舉辦各種種養培訓班、作物栽培班等,不斷提高脫盲人員的素質,為科技興農作出了較大的貢獻,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全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適齡女童入學率、初中階段入學率及脫盲人員鞏固率和非文盲率等各項指標均達到上級有關要求。全鎮教育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同時,全鎮教育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該鎮中小學獲地區級先進集體獎1次,縣級先進集體獎6次。
2011年末,青杠坡鎮有幼兒5所,在園幼兒435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16所,在校生2994人,專任教師13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1所,在校生1773人,專任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3%,小升初升學率9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主要學校有青杠坡中學。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青杠坡鎮有鎮文化信息服務中心1個;公共圖書室1個,農家書屋5個,藏書2.5萬冊。2011年末,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87.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青杠坡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5個;病床27張。專業衛生人員44人。
2011年,青杠坡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745人,參合率90%。

體育

青杠坡鎮黨委、政府對群眾的文體活動熱情給予極大關注和支持,2004年在財政非常緊張情況下,籌備經費5000多元舉辦了一次“全民健身”活動;又撥款1萬多元,組織100多人到縣城參加“思南土家花燈節”競賽,並取得好名次。2005年該鎮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民健身先進鄉鎮。
2011年末,青杠坡鎮有學校體育場地6處,公共體育場地1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3%。
青杠坡鎮
青杠坡鎮

社會保障

2011年,青杠坡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戶,人數117人,支出32.9720萬元,比上年增長24.10%;城市醫療救助140人次,支出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67戶,人數4930人,支出396.0058萬元,比上年增長14.0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6人,支出9.037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3人,支出25.718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813人次,支出108.453萬元,比上年增長75.4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6人次,支出6.5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77人次,支出3.97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5.7468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青杠坡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話用戶普及率4.5%,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87.9%,寬頻接入用戶134戶。

文化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初名“濟同鄉”,后因鎮及旁邊的一大片青杠林同在一個斜坡上,故名青杠坡。

旅遊


思南縣青杠坡鎮四野屯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當地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景區內的古楠木樹齡已經有上千年,聞名遐邇。處於該鎮與許家壩鎮交界處的岩頭河渡口兩岸高山聳立,風景秀麗,河邊山裡居民安居樂業。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