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游於鄉校

《春秋左傳》中的文章

鄭人游於鄉校,選自《春秋左傳·子產不毀鄉校》,意指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

原文


鄭人游於鄉校①,以論執政②。然明謂子產曰③:“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⑤,不聞作威以防怨(6)。豈不遽止(7)?然猶防川(8):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9),不如吾聞而葯之也(10)。”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小人實不才(12)。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13)?”
仲尼聞是語也,曰(14):“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註釋


註釋:⑴鄉校;古時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
⑵執政:政事。
⑶然明:鄭國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
⑷退: 工作完畢后回來。
⑸忠善:儘力做善事。
⑹作威;擺出 威風。
⑺遽(jv):很快,迅速。
⑻防:堵塞。川:河流。
⑼道: 同“導”,疏通,引導。
⑽葯之:以之為葯,用它做治病的葯。
⑾信: 確實,的確。可事;可以成事。
⑿小人:自己的謙稱。不才:沒有才能。
⒀二三:這些,這幾位。
⒁仲尼:孔子的字。

翻譯


譯文: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拆了,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拆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裡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聽說儘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然明說:“我從現在起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於我們這些臣子!”
孔子聽到了這番話后說:“照這些話看來,人們說子產不仁,我可不相信。”

出處


《鄭人游於鄉校》選自《春秋左傳·子產不毀鄉校》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左傳》敘事敢於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有出色的敘述。善於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歷代註釋《左傳》的著作頗多,西晉大學者杜預撰《春秋經傳集解》,把《春秋》與《左傳》合為一編。唐孔穎達遵循杜預注而為疏,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的註釋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撰《春秋左傳舊註疏證》、今人楊伯峻撰《春秋左傳注》,都是比較重要的注本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駰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唐朝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