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

宋風

《宋風》是2008年由 珠海出版社 出版社出的一部中國當代長篇小說作品,作者是戒念。

實體圖書


書名:宋風1 雲起作者:戒念
出版發行:出版地:珠海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6
載體形態: 325頁 23cm
ISBN: 978-780689-973-1- 價格: CNY29.80
主題:長篇小說 中國 當代
書名:宋風2 相守
作者:戒念
出版發行:出版地:珠海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6
載體形態: 321頁 23cm
ISBN: 978-780689-973-1- 價格: CNY29.80
主題:長篇小說 中國 當代
內容簡介:王靜輝預言中的暴雨果然如期在汴都上空降下,城市防疫體系初顯效果。在忙碌地準備制舉科考試的同時,王靜輝也在為改良大宋的軍械而操勞,新式火藥等一系列現代軍械的誕生,使北宋的軍備遠勝周邊的游牧民族。而在大宋財政因玻璃鏡子而改善的同時,遼國和西夏卻在經受王靜輝獨特的“經濟滲透”。高中榜首后,王靜輝如願得英宗趙曙賜婚,和蜀國公主趙淺予喜結連理。婚後的王靜輝破例被老丈人外放楚州。歷史上王安石變法的諸多舉措經過王靜輝改良后,首次在這裡施行了,而他和王安石的初次交鋒也即將開始!西北的緊急軍情使得大宋面臨新的考驗,西夏國主提前身死,西夏國情大變,北宋的歲賜因而終止,北宋歷史出現了第一個大的改變!

作品簡介


王靜輝作為醫務兵莫名其妙的回到了宋朝後,他該如何在這個陌生的時代去生存?改革之路充滿了撲朔迷離的變數,王安石、司馬光、蘇軾……所有的人都在尋找大宋的出路,到底又是誰對誰錯?眼前的一切都在錘鍊著王靜輝走向成熟,重生的蝴蝶是否能夠改變歷史的走向?請看一個現代醫生所演義的《宋風》。
現代軍醫王靜輝來到這個世界后,一隻老虎成為他融入時代的第一個契機,隨後他前往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中心——大宋國都汴梁開封。在這裡,他發揮現代人的智慧,高價拍賣玻璃杯給遼國商人,並開始製造和改良玻璃。有了第一筆資金后,他回歸老本行,開設平民醫館給汴梁的平民治病,並因為成功的外科手術而名聲大噪。在拍賣會上,想要平凡一生的王靜輝無意結識了還是穎王的趙項和蜀國公主趙淺予,從此他的一生開始轉變,與大宋越來越息息相關。從改良活字印刷術,開設印刷作坊,到濮議時為儘早建立城市防疫體系而第一次捲入北宋的高層政治鬥爭,雖然他的出發點只是想讓百姓少遭受一些磨難,但愛情的抉擇已不容許他在這個時代的政壇上退縮……

作品背景


主角王靜輝穿越的時點正是宋英宗趙曙的濮議之爭之始,歷史上英宗親政僅半個月,宰相韓琦等人就向英宗提議請求有關部門討論英宗生父的名分問題,從而引發了一場持續18個月的論戰,期間汴梁城有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瘟疫,最後英宗不得不靠曹太后一紙詔書才勉強結束濮議,濮議耗盡了英宗的精力和心血,結束沒多久英宗駕崩,年幼的神宗繼位,發動了影響北宋根基的王安石變法。
神宗年幼、王安石剛愎自用、司馬光執拗以及大地主大官僚階級的堅決反對,司馬光上台後不是安撫改進而是徹底一股腦廢除,隨後隨著兩大中堅王安石和司馬光的以及神宗很快故去,支持變法者的元豐黨人,反對變法者的元祐黨人,輪流執政,政策徹底對立,從此宋朝進入了政治倫理急劇淪喪,政治空氣迅速惡化,是非善惡觀念完全喪失的時代。整個帝國官場完全趨向厚顏無恥與卑賤猥瑣,到處充斥著道貌岸然的衣冠禽獸,他們興高采烈地奔走於堂皇神聖的廟堂之上,探囊取物般地攫取著國家的權力與財富,直到將北宋帝國導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王靜輝的到來,不僅使宋英宗的濮議在剛開始就結束,挽救了暴雨瘟疫下的汴梁城,更挽救了英宗的生命,有他壓制年幼的神宗不至於過急過躁。
在變法開始后,王靜輝充當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潤滑劑,使司馬光由堅決反對轉為有限支持,後期更是自己主持變法事宜,從緩從簡,不觸動大地主大官僚階級的利益。

熙寧新變法


北宋至英宗神宗時期,冗官冗兵冗費“三冗”造成嚴重的財政危機,再加上西夏瀕瀕騷擾邊境,使軍費達到驚人的財政收入一半以上,朝廷入不敷出,歷史上神宗即位時連“年終獎”也發不出,因而迫切需要變法來緩解財政危機。
王靜輝的到來,一方面通過對外販賣玻璃等奢侈品、國家走私、組建皇家海運發展對外貿易、搶佔呂宋(今菲律賓)開採近金銀銅礦等措施解決了迫在眉睫的財政問題,另一方面試種推廣南洋三季稻解決糧食問題,同時對西夏進行打壓與反擊,使其只能龜縮而不能再對大聳騷擾,從而能使國內在政清人和的氣氛中緩慢的逐步的推行新法。
新法措施
改良青苗法
王安石青苗法規定以各路常平、廣惠倉所積存的錢穀為本,其存糧遇糧價貴,即較市價降低出售,遇價賤,即較市價增貴收購。其所積現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后,隨夏、秋兩稅,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歸還穀物或現錢。
改良青苗法是將青苗法交予商人(銀行)來執行,政府監督。朝廷脫離了青苗法后,雖然收入不如自己來執行的多,但青苗錢終究是筆額外收入,惠民和發展生產,增加糧食產量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同時青苗法的本意之一便是遏制帝國普遍的高利貸。官府由執行者變成了監督者,商人或是地主若是想再放高利貸就會面臨官府的打擊,而且官府大義上是站在百姓這一邊的,只要百姓和商人之間能夠公平交易,官府也樂得在交易中抽取手續費和稅金,最主要的便是打壓了利息高達六七成的高利貸,將其利息降低到一個百姓可以接受的程度,這樣可以刺激農業生產的進行。
科舉改制
分若干次考明經為考策論,用更長的時間把會計術數物理等科目科目列為考試之中。
商人只要個人捐助達到一定數目的時候,經當地官府驗證核實后便可以授予勳章,子孫後代也有機會參加科舉。
官制改革
官制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使得政令通行更加順暢,執行更加有效率,最重要的還是精簡宋朝龐大的官僚體系,此外反腐敗也是要做的。
宋代三司使權責太大,裁撤三司,全國財計始歸戶部;重建三省六部,三省中尚書左僕射、右僕射代行尚書省的職權,為正宰相,參知政事的名稱被取銷,增設了四名副宰相,即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重建六部后將會多出六個六部尚書。這樣一來光是宰相正副加起來就有十一人之多,宰相的權力在改革后不是增強了,反而是大大的削弱,從而以微弱地損失皇權為代價換得相權的大幅衰落。
原有的官制體系中地監察部分得到擴充,使其工作更有效率,以便遏制越來越猖狂的官員腐敗問題。
成立巡迴法庭分流部分裁撤官員,隸屬大理寺。
軍制改革
對外情報改革,建立對外情報系統。
建立並大力發展特種部隊。
設軍器監,負責監督製造武器;並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裁撤廂軍,使之轉化為專業的郵政系統,或專門的土木工程兵。
參謀制度,把召回來的將領組成總參謀部,負責訓練新兵、培養軍事人才,在國家邊疆有警的時候,根據反饋上來的信息藉助沙盤來模擬推演,給皇帝和大臣以最專業化的建議。而且在對外用兵的時候,皇帝可以從總參謀部中挑選自己信任的人來擔任監軍,可以根據前線戰場的狀況來給領兵作戰的將領以決策上的參考。
稅制改革
農業減稅:大幅度降低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
一稅制:把各種“過境費”地稅率統一到一個稅種上來,交由知州府直接控制掌管,各縣縣衙無權代收,進出地商人只用繳納一次稅費后,便可通行無阻。
個人所得稅制:徵收對象是針對那些收入遠在大宋平均收入水平之上的那一小部分人,並且非常明確的反對將這種新的稅法應用到普通百姓身上(在後世的時候這種稅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初衷,國家個人所得稅地收稅對象主要是中層收入人群,而至於原本稅法收稅的對象高收入人群卻沒有多大效果)。使用個人所得稅這種方法來平衡貧富懸殊地狀況,並且使用這些稅法所得來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中來。
個人所得稅農稅要比商稅高,從而使更多人將投資從土地轉移到商業上來,使得大宋的大地主對土地兼并幾乎失去了興趣。
教育改革
建立書院,培養各方面人才,國子監對民間書院開放,通過考試等等來吸收專門的人才進入國子監。

人物簡介


大宋

王靜輝
現代醫務兵,穿越到北宋年間,在汴梁城行醫治病燒玻璃活字印刷,並認識了年幼的神宗趙頊和蜀國公主,獻策解決濮議之爭,並最終娶了公主成為駙馬,二人恩愛。小王駙馬周遊於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改進變法事宜,制火藥,獻軍策,辦報紙,興工商,收養教育無數弟子,使大宋中興,更滅掉了西夏,嚴重削弱了遼國。
趙頊
宋神宗,在還是穎王買玻璃杯子為英宗祝壽時與王靜輝相遇,被王靜輝的學識性格所折服,即位后更是對他甚為倚重,小說中他的第一個孩子在王靜輝幫助下未曾夭折,安然長大,自己也多活了十年,大宋中興之主。
歷史上十八歲登基,三十六歲去世,非常有抱負,一心一意想要勵精圖治,重用王安石開始變法,即使在重重的壓力下幾乎滿朝反對,新法也並沒有因為王安石不在相位而被廢除,對於新法他表現出了足夠的堅定,但最終變法還是失敗了。一生的不得意終於讓他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改革圖變,有始無終”,謚號神宗。
趙淺予
宋英宗第二女,封號蜀國公主,陪同趙頊時遇到王靜輝,同樣被折服,交往中二人傾心,王靜輝為了娶她而考取狀元。性格賢淑,二人恩愛,生一女一子。
歷史上蜀國公主下嫁滅蜀大將王全斌的子孫左衛將軍王詵,蜀國與滅蜀如此相剋居然沒人反對,結婚後命運很可悲,夫妻年齡差別大,生活很不和睦,王詵甚至在公主病重期間當著她的面與姬妾尋歡作樂,生子早夭,三十歲就病死了。
趙曙
宋英宗,多病,行事甚至有些荒唐,十八個月的濮議之爭結束后不久駕崩,空有一番抱負無從施展。英宗本人對於北宋 宋英宗中興抱有極大期望,相對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為成熟。無奈壽短,從而失掉了可能的中興計劃。
王靜輝的到來,使濮議之爭大為縮短,更是被多次挽救生命,最後癱瘓而退位,隱於神宗背後。
王安石
宋神宗即位後主持變法,由於王靜輝的調劑,反對聲不算很大,而且變法內容也有很大調改,歷史上掌大權的三司條例司也就是一個小部門,變法更由於王靜輝自己的變革和西夏遼國戰事而不能大規模展開。
歷史上和司馬光嚴重不合,變法阻力重重,以征誅之術(把不滿者趕出朝廷)來推行自己的新法,卻相當的不注意吏治,過份看重政策與制度的重要性,加上他是南方人,在新法實行中並沒有考慮到北方人的利益,因此種種原因綜合作用,讓他走向了無可避免的失敗。
司馬光
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以《資治通鑒》而名留史冊。他卻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史學派”的領袖,與王安石的“經術派”相對立;同時他是北方士子中洛派和朔派共同的領軍人物,與王安石所代表的南方派相對立。他認為“天地所生錢財萬物,皆有定數,不在民,就在官。國家資本若是介入市場的話,那豈不是‘與民爭利’?”
王靜輝卻提出“市場決定財富多寡”的理論,對司馬光觸動很大,王靜輝以後更是把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改良提出,成為天下應舉士子必讀之書。
蘇軾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政治上則是當時蜀派的代表人物。早先認同王安石的“急進”論調,為父丁憂后返回汴都的路上看到王安石新政對底層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后形成“寒暑論”,介於南方派與北方派,所以無論新黨當政或舊黨當政,蘇軾總是不能得志。由於王靜輝的穿越,年幼的蘇軾和王安石的政治立場比較相近。其父蘇洵和夫人都得到王靜輝的救治。
韓琦
魏國公,北宋名相,三朝元老,出身世宦之家,親身經歷和參加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抵禦西夏、慶曆新政等。在仕途上,韓琦曾有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的輝煌時期,也有被貶在外前後長達十幾年的地方任職生涯。但無論在朝中貴為宰相,還是任職在外,韓琦始終替朝廷著想,忠心報國。他在軍事上和富弼一樣主張緩和政策,相對於宋朝當時的國力來說還是一條正確的策略。對西夏遼國威懾很大,契丹人曾言“只要大宋有韓琦在世一日,我大遼永不犯宋!”書中王靜輝認韓琦為義父,領導了保安西夏殲滅戰。
富弼
宋英宗樞密使,軍事上主張緩和政策,曾言“希望二十年口不言兵”。由於王靜輝的穿越,大宋中興,做為總領導帶兵多路合圍攻打西夏,西夏滅。
字永叔,江西人,北宋文壇泰斗,繼承韓柳開創北宋新文風,王安石、蘇軾等人均得到他的賞識和提拔。歷史上被人污衊與自己的外甥女有私情后,雖然得到平反,但因為種種政治上的互相傾軋,終於讓他的政治生命終結。王靜輝邀請他成為文刊的評審團,其後重病被王靜輝治癒而卸任,在王靜輝華英書院教書,培養學生無數。謚號“文”而非歷史上遭小人陷害的“文忠”。
李慎
與王靜輝合作的徐家李管事之子,王靜輝的學生,后考中狀元,外放杭州知府,造福一方,一路官場順暢,最後官至宰相,堅決貫徹王靜輝的意圖。
呂惠卿
字吉甫。福建泉州人。新黨中最大的投機分子,以王安石的學生自居。他是新黨投機派的代表人物,藉助變法之機,以贊成變法之名,謀取自己的私利,竊居高位。其人表面上溫文爾雅,才華過人,長於舌辯,極擅權詐之術。被王靜輝揭穿真實面目,黯然退場。
沈括
字存中,宋代科學家,博學善文,對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等無所不精。他晚年著《夢溪筆談》,被後世成為科學史上地坐標。王靜輝穿越時沈括還只是昭文館編校書籍,被王靜輝召來製造車床、研製槍炮,使大宋的軍力大為增加,為滅西夏和遼國創造了條件。
王靜輝十二書童
老大無心:武藝,從軍。
老二彥生:幕僚,處理王靜輝身邊各種事物。
老三天機:製造。
老四洛心:醫術。
鼎澄佩澄:排行老五老六武藝,王靜輝護衛,后從軍。
老七濟成: 軍中事務極為熟悉,可處理各種來往文書。
老八關良:掌管情報網。
老九永仁:掌管生意方面。
老十涅心:長於計策,王靜輝身邊做參贊,后親至遼國坐鎮。
十一冰封:善於刺殺,曾毒殺梁乙埋火燒嘉寧軍司倉庫,后化名王順卧底李清軍中,使李清很快敗亡。
十二:紅月,唯一的女弟子,善醫術,后嫁給洛心。

西夏

諒祚
西夏第二任皇帝,毅宗,多次帶兵攻打大宋,中王靜輝發明的地雷而死。
梁太后
毅宗李諒的妃子,西夏秉常的生母,諒祚戰死後,新皇秉常登基繼位,梁太后和其弟弟梁乙埋為國相,梁氏家族終於掌握了西夏地政權。梁氏掌權后,打著為先皇報仇的旗號,不斷的派兵騷擾宋夏邊境。此後時常把國內毅宗舊臣皇室系和后系之間地矛盾引向大宋,靠與大宋的戰爭來緩和兩派的鬥爭,並廢除漢禮,提倡“番學”,抵制中原文化,在與西夏產生衝突開戰的歲月里,大宋的財政會因此在軍費上在原基礎上在追加近一千萬貫,佔大宋年財政收入近百分之十五,而年度軍費將佔到財政支出的恐怖的百分之六十,硬生生拖垮了大宋。
王靜輝到來,大宋中興,西夏別滅,都城攻破後梁太后自殺。
梁乙埋
漢族,西夏皇室外戚,毅宗諒祚妻梁皇后弟。在西夏出生長大,文少武多,卻工於權術。初任管理皇族事務的家相。拱化五年(1067)十二月毅宗死。次年秉常(惠宗)繼位,年僅八歲,由其母梁太后執政,其舅梁乙埋為國相,其實就是梁氏共攬朝政。書中保安圍殲戰因貪吃被冰封毒殺。
李清
西夏的漢人大將,治軍嚴明,手下是精銳的潑喜軍,戰鬥力堪稱西夏第一,遊離於梁太后后族和西夏皇族之間,被王靜輝設計,冰封化為王順卧底取而代之,投降后被毒死。

遼國

蕭佑丹
蕭佑丹出身國舅帳審密部乙室里族,是后族重要成員,站在太子一邊,素為魏王所不容,作為遼國駐大宋的常駐使節於來到大宋汴都開封,曾兩次派人刺殺王靜輝,妄圖奪取火藥配方,后被王靜輝下慢性毒藥毒死。

目錄


• 第一章 英雄
• 第二章 觀光
• 第三章 壯麗
• 第四章 鑒寶
• 第五章 競拍
• 第六章 贈杯
• 第七章 讓利
• 第八章 起步
• 第九章 揚名
• 第十章 孤寂
• 第十一章 手術
• 第十二章 算賬
• 第十三章 理由
• 第十四章 策論
• 第十五章 印刷
• 第十六章 借書
• 第十七章 身份
• 第十八章 印鈔機
• 第十九章 蜂窩煤
• 第二十章 言論之防
• 第二十一章 出書
• 第二十二章 想法
• 第二十三章 請帖
• 第二十四章 赴宴
• 第二十五章 技驚四座
• 第二十六章 漣漪
• 第二十七章 新年
• 第二十八章 文聯
• 第二十九章 文化產業
• 第三十章 經濟侵略
• 第三十一章 安排
• 第三十二章 求助
• 第三十三章 拜訪
• 第三十四章 波瀾
• 第三十五章 演戲
• 第三十六章 上崗
• 第三十七章 修書
• 第三十八章 收徒
• 第三十九章 盤算濮議
• 第四十章 釣魚
• 第四十一章 點撥
• 第四十二章 得失之間
• 第四十三章 轉機
• 第四十四章 目的
• 第四十五章 試探
• 第四十六章 收官
• 第四十七章 人口販子(上)
• 第四十七章 人口販子(下)
• 第四十八章 治療(上)
• 第四十八章 治療(下)
• 第四十九章 彌合
• 第五十章 進策
• 第五十一章 難眠
• 第五十二章 心意
• 第五十三章 爭取
• 第五十四章 上邪
• 第五十五章 難治
• 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 第五十七章 天機
• 第五十八章 憂慮
• 第五十九章 潛移默化
• 第六十章 將至
• 第六十一章 雨至
• 第六十二章 亡羊補牢
• 第六十三章 路難
• 第六十四章 懇求
• 第六十五章 反覆
• 第六十六章 互援
• 第六十七章 扭轉
• 第六十八章 平息
• 第六十九章 醫道
• 第七十章 漸變
• 第七十一章 奇思
• 第七十二章 妙用
• 第七十三章 獻寶
宋風VIP卷 [訂閱VIP章節成為起點VIP會員]
給本書投月票|打賞作品
• 第七十四章 心事
• 第七十五章 兼容並蓄
• 第七十六章 裝備
• 第七十七章 兩難
• 第七十八章 制舉
• 第七十九章 新生
• 第八十章 參謀
• 第八十一章 賜婚
• 第八十二章 結婚
• 第八十三章 思慮
• 第八十四章 思想準備
• 第八十五章 外放
• 第八十六章 赴任
• 第八十七章 戰報
• 第八十八章 天價
• 第八十九章 貪污
• 第九十章 前奏
• 第九十一章 廂兵
• 第九十二章 郵政
• 第九十三章 病危
• 第九十四章 農書
• 第九十五章 徵兆
• 第九十六章 吏治
• 第九十七章 捷報
• 第九十八章 俘虜
• 第九十九章 包公
• 第一百章 成果
• 第一百零一章 來信
• 第一百零二章 安石
• 第一百零三章 準備
• 第一百零四章 議事
• 第一百零五章 銀行
• 第一百零六章 賞賜
• 第一百零七章 無謂
• 第一百零八章 糧食
• 第一百零九章 應急中心
• 第一百一十章 蟻穴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巧合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韶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推銷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師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退讓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伏筆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見面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不悔
• 第一百一十九章 體檢
• 第一百二十章 志向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誠布公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曹太后
• 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馬觀花
• 第一百二十四章 財源
• 第一百二十五章 煩心
• 第一百二十六章 長相守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利誘
• 臨時請假條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借雞生蛋
• 第一百二十九章 銷路
• 第一百三十章 一人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時代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宿命
• 第一百三十三章 莫測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雱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互算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科舉
• 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事業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關節
• 第一百四十章 和平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因勢利導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速之客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言弊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寧靜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急召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位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國之大防
• 第一百四十八章 風起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利之所在
• 第一百五十章 賭局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同行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歸來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空頭支票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火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文數字
• 第一百五十六章 股東大會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十里送行
• 第一百五十八章 芥蒂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命苦
• 第一百六十章 驚雷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手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首富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雙刃劍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託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富而有道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愛的結晶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種子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警
• 第一百六十九章 頂缸
• 第一百七十章 預示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暢談
• 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史為鑒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拒受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質疑
•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聯手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借題發揮
•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中書會議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一槍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地權
• 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擴張的心臟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殺心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報
• 第一百八十四章 掠奪的動力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教訓
• 第一百八十六章 漂白
• 第一百八十七章 烽火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實力
• 第一百八十九章 說親
• 第一百九十章 波瀾再起
• 第一百九十一章 風滿樓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難耐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書童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冰封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火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寸草不生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搶劫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掃興而歸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公道之言
• 第二百章 誘敵深入
• 第二百零一章 追殺
• 第二百零二章 攻守
• 第二百零三章 決絕
• 第二百零四章 激將
• 第二百零五章 血戰
• 第二百零六章 兵敗
• 第二百零七章 梁太后
• 第二百零八章 迫降
• 第二百零九章 轉變
• 第二百一十章 借人
• 第二百一十一章 王霸之論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名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針鋒相對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蘇頌沈括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苦惱
• 第二百一十六章 亮旗
• 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製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狼外婆
• 第二百一十九章 許諾
• 第二百二十章 三封信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告辭
• 第二百二十二章 火器之王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收賬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支持
• 第二百二十五章 舌戰
• 第二百二十六章 改變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狀元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渴望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軍費
• 第二百三十章 施壓
• 第二百三十一章 誘惑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武策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校場閱兵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去職
• 第二百三十五章 教誨
•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人情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上掉餡餅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宴請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沉醉
• 第二百四十章 禁忌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持平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地產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測度
•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一語成畿
• 第二百四十五章 訟師
• 第二百四十六章 燃燒彈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利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歸
• 第二百四十九章 陣地
• 第二百五十章 堅持
• 第二百五十一章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攤牌
•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策之辯
• 第二百五十四章 沈括改行
• 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現
• 第二百五十六章 神壇
•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不變而變
• 第二百五十八章 統計局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殺雞敬猴
• 第二百六十章 紅利
• 第二百六十一章 答辯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未雨綢繆
• 第二百六十三章 遇襲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勘查
• 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煩
• 第二百六十六章 有別
• 第二百六十七章 緩行
• 第二百六十八章 預警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應對
• 第二百七十章 推薦
• 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建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威懾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奠基
• 第二百七十四章 進步
• 第二百七十五章 誘惑
• 第二百七十六章 事故
• 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生與軍事
• 第二百七十八章 顧忌
• 第二百七十九章 矛盾
• 第二百八十章 毒藥
• 第二百八十一章 西北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定策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波
• 第二百八十四章 野心
• 第二百八十五章 退卻
• 第二百八十六章 契機
• 第二百八十七章 九味居條款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序幕
• 第二百八十九章 寸草不留
• 第二百九十章 多管齊下
• 第二百九十一章 蛻變
• 第二百九十二章 西征
• 第二百九十三章 質疑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安歸來
•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主戰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反間
• 第二百九十七章 擴張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憂心
• 第二百九十九章 范進中舉
• 第三百章 反對
• 第三百零一章 設套
• 第三百零二章 取捨
• 第三百零三章 縱橫
• 第三百零四章 交換
• 第三百零五章 新式武器
• 第三百零六章 斷仇
• 第三百零七章 投身
• 第三百零八章 暗流
• 第三百零九章 烏龍
• 第三百一十章 衝突
• 第三百一十一章 釋疑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反治
•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亂局
• 第三百一十四章 白衣觀音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完勝
• 第三百一十六章 生死邊緣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厲兵秣馬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口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變
• 第三百二十章 強弱
• 第三百二十一章 經濟評論
• 第三百二十二章 期待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倒計時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淡出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內應
• 第三百二十六章 談判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埋伏
• 第三百二十八章 歸宋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削藩
• 第三百三十章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捨棄
• 第三百三十二章 送行
• 第三百三十三章 緩兵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代桃僵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定西軍
• 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與血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殺伐西夏(一)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殺伐西夏(二)
• 第三百三十九章 殺伐西夏(三)
• 第三百四十章 殺伐西夏(四)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殺伐西夏(五)
• 第三百四十二章 殺伐西夏(六)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西夏(七)
• 第三百四十四章 殺伐西夏(八)
• 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伐西夏(九)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殺伐西夏(十)
• 第三百四十七章 賀壽
• 第三百四十八章 試刀
• 第三百四十九章 道義
• 第三百五十章 釋疑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布局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尾巴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合力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圖利
• 第三百五十五章 馬氏兄弟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圖謀
• 第三百五十七章 迷霧
• 第三百五十八章 挑撥
• 第三百五十九章 責問
• 第三百六十章 政治交換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變法派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分裂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團聚
• 第三百六十四章 伏兵(中秋快樂)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叛亂
• 第三百六十六章 遠交近攻
• 第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後院起火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奴隸
• 第三百七十章 誘導
• 第三百七十一章 軍制改革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新書(戒念可沒有開新書哦)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安其命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創意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海上
• 第三百七十六章 意外
• 第三百七十七章 刺殺
• 第三百七十八章 風起雲湧
• 第三百七十九章 火上澆油
• 第三百八十章 功成
• 第三百八十一章 硫球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泛舟西湖
• 第三百八十三章 取捨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公益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官制改革
• 第三百八十六章 疑惑
• 第三百八十七章 法律
• 第三百八十八章 風雨欲來
• 第三百八十九章 貿易
• 第三百九十章 摩擦
• 第三百九十一章 突襲
• 第三百九十二章 謎底
• 第三百九十三章 扯動
• 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疑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訌
• 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局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外交
• 第三百九十八章 脅迫
• 第三百九十九章 接力
• 第四百章 女直
• 第四百零一章 急流勇退
• 第四百零二章 劍拔弩張
• 第四百零三章 稅法
• 第四百零四章 來州
• 第四百零五章 牛刀小試
• 第四百零六章 錦州
• 第四百零七章 補給
• 第四百零八章 逆襲
• 第四百零九章 草原
• 第四百一十章 鐵與血
• 第四百四十一章 功成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抉擇
• 第四百一十三章 清單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做戲
• 第四百一十五章 諷刺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勒索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格局
• 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政治勢力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志向
• 第四百二十章 馬屁
• 第四百二十一章 創新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本
• 第四百二十三章 抽血
• 第四百二十四章 留學生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正名
• 第四百二十六章 圈套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廉政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安內
• 第四百二十九章 轉移
• 第四百三十章 相聚
• 第四百三十一章 互斗
• 第四百三十二章 劫船
• 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擊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定局
• 後記
(參考資料)

作者說明


說明(一)

在一個很偶然的場合下,我讀了一本盜版《明》,這部小說徹底感動了我,也使我改變了對網路小說的看法,後來才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了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心動之餘便有了《宋風》。
一開始我也認為寫這樣歷史題材的小說相對難度會比較低一些,但初稿等我寫到五萬字的時候就不是那個味道了,寫不下去了,沒有辦法就推倒重來,大家看到的就是我的第二稿。
我手裡肯定會留有一點兒存貨以壓箱底的,大約是兩三萬字的樣子,這也是為了今後寫作的時候可以留有一些修改的餘地。不過就一天五千字的更新速度來說,這也不算是慢的了。我是作者的同時也是個讀者,我很清楚讀者的心理,所以才採用了這種以五千字一章的發布方式,一方面我認為一章兩三千字的小章節對於情節的展開有很大的限制;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我在當讀者的時候總是希望作者能夠發多點,這樣讀起來也痛快點,所以才採用了五千字的章節布局,如果不是小弟碼字的才能有限,我倒是很喜歡採用萬字章節的規模,不過那樣就要改成兩天一章的更新速度了。
關於選擇切入的時機,我想這是一部架空歷史小說最重要的部分了,這個時機直接決定了小說的主角是走上帝王之路還是做武安國那樣的歷史影響者。我的性格決定了我不打算讓主角成為一帶帝王,況且正如我在小說中寫得那樣:北宋幾乎是沒有造反者的空間的。所以我讓王靜輝走上歷史影響者的道路。
主角切入的時間選在了英宗剛剛繼位的時代,這也是我考慮了很長時間的。我曾經仔細的閱讀過《新宋》,阿越老大也就成為繼酒徒之後我的第二個偶像。我對於熙寧變法是北宋的一個轉折點同樣好不懷疑,但我認為朝堂之上的政治環境在變法過程中迅速的惡化,以至於王安石和司馬光都已經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更不要說在這場變法當中有多少兄弟父子因為這場變法而分道揚鑣。變法進行的初期王安石就利用了社會對他的期望和英宗急於求成的心理迅速完成了“一言堂”的建設,以後隨著變法深入而引起的各種爭論使得新舊兩派把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當作兒戲,全力投入到權利的爭奪之中了。後來又發生了“烏台詩案”這樣惡劣的時間,這就埋下了舊黨日後對新黨瘋狂報復的引子。應該說,放在歷史的長河裡看,蘇軾還是幸運的,如果他早生幾年落在五代的武夫手裡,或者晚生幾年落在蒙古人的馬蹄下,可以肯定地說,他就沒有機會發明東坡肉了。只是,有著歷代最寬鬆的政治文化的宋朝,自烏台詩案之後,改革越來越變了味道,改與不改,只是兩派或者多派勢力的權力角逐,直到蒙古人把最後一個小皇帝追得跳了海。
北宋上層建築的惡化直接導致了這個可愛的朝代的迅速衰落,如果沒有熙寧變法的話,我認為北宋挺到金朝滅亡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當然這也只是我一點兒粗略的看法。根據這個原則,我在第一稿的四萬字的時候就把王安石給斃了,可想而知這樣的作品註定是失敗的。無論《宋風》怎麼寫,我只想給大家帶來一個與其他作者筆下不同的宋朝。
在《宋風》中有許多地方是與真實歷史有出入的,如英宗趙頊的年齡我的設定要比歷史上大上四歲左右,這也是為了使故事情節更容易展開的做法。相比之下我十分佩服阿越老大極為深厚的歷史功底,這一點就是我拍上兩匹馬也做不到。
我讀宋史的時候是在十五六歲的時候,那個時候讀書不求甚解,到好來我又是工科學生,所以請大家原諒容忍我歷史功底淺薄的缺點。我寫《宋風》所參考的書籍是《宋史》、《宋史演義》、《汴京風騷》等書,我只能說是儘力做到合理的寫作,因為我對架空歷史題材的小說都有些敬畏了:蝴蝶效應使得作者幾乎就要根據歷史人物的性格重新構建一個新的歷史時代,這是一項極為龐大的工程。我在《宋風》的寫作過程中也是戰戰兢兢,以前看書拍磚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輪到自己要承受讀者的質疑,這種角色轉換有點讓我誠惶誠恐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積極支持《宋風》,我不想採用兩三千字的小章節來提高點擊,所以只有擺脫各位書友今後多多支持了!

說明(二)

隨著本書的深入,我所要查閱的資料也呈指數增長,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是我發現手頭的資料在一些問題上互相矛盾:駙馬王詵、趙頊和蜀國公主。
一些資料上說駙馬王詵出生於1048年,這和趙頊是同年出生的,在小說中為了情節的發展,我把神宗趙頊的年齡提高了三歲,這就是說趙頊與王靜輝相識的時候是19歲。
最麻煩的是蜀國公主,她的年齡按照《宋史》來推算的話是在1053年出生,死於元豐三年,也就是1083年,她的壽命是30歲。但很多資料說她是神宗趙頊的姐姐,這讓我陷入了迷茫。而且她的丈夫,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說駙馬王詵和她的年齡要相差十歲以上,碰巧有份資料說王詵出生於1037年,這樣話所有的資料都能夠對上了。
所以我要說明一點的是:本書中王詵出生年定在1037年,神宗趙頊出生年定在1045年,蜀國公主出生年定在1047年。
在這裡我要向《宋風》的讀者道歉,因為本人畢竟是理科出身,雖然小時候虛榮心比較強在初中的時候就不自量力的去啃《宋史》,但對歷史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在寫這本書之前也做了功課,但比阿越偶像確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請讀者們不要對此糾纏過多,就算是保護我那可憐的自尊吧,多謝!
說實話,一開始我並不認為架空歷史類的小說很難寫,但寫到這個地步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妄自尊大,我想寫出一個與阿越偶像不同的宋朝,實際上有些讀者已經指出本書的情節和《新宋》、《明》很相似,在這裡我無法否認,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類似,更何況讀者?!但我還要寫下去,因為到目前為止,本書剛剛才有了一個開端,就這麼放棄實在是有些可惜了。
寫宋朝歷史架空尤其是仁宗到神宗這段歷史,由於宋朝執政者的抑武揚文的政策,很難寫出什麼大場面的戰爭,《明》的那份惹人淚下的悲壯是不可能出現在宋朝的。阿越偶像筆下的石越石子明學士在出場后憑藉著《論語正義》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這也是本書中王靜輝拍馬也趕不上的。不得不承認阿越偶像說的話:如果是歷史系出身的人真的回到了宋朝,那按照《新宋》情節的辦法絕對會讓此人平步青雲,我想僅憑這一條,《新宋》就在架空歷史類的小說中佔有重要的席位,這是別的小說所做不到的。
本來我也想讓王靜輝走上石越的道路,但思前想後還是把這個想法扔到了紙簍里,我想讀者對這樣重複的橋段也會感到厭煩。正如有些作者所猜想的那樣,我更願意讓王靜輝充當江哲的參謀角色,但歷史是無常的,所以架空歷史小說中主人公的命運也是多變的,我盡量給大家寫出一個不一樣的王靜輝。
順便說一下,我對蜀國公主的命運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安排,但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選擇好,為了構思以後的情節,我的寫作進度可能要慢上一些了,當然更新速度要動用儲備,這點大家不用擔心。

其他小說引述


掃雪煮酒的《明朝五好家庭》:狄希陳懷疑小九也是穿越的,就問他看沒看過一本叫《宋風》的,誰知小九回答沒聽過有《新宋》這本書。
柳依華的《平凡的清穿日子》:淑寧從書中看到,歷史上宋朝有一位駙馬為了讓公主老婆香噴噴發明了香皂,顯然說的就是王靜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