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山

神農嘗百草植五穀的地方

薤山,徠神農嘗百草植五穀的地方,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夏季平均氣溫22℃,自古就享有“中國南避暑山莊”之美譽,是聞名中外的避暑勝地。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境內。

地理環境


薤山
薤山
在神農嘗百草植五穀的地方,有座仙山酷暑如春令人嚮往,她,腳踏江河,手挽武當;懷抱林海,頭頂霞光。聽不斷古隆中三國演義,看不盡神農架萬千景象……她,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南避暑山莊——大薤山。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
大薤山位於湖北省谷城縣中部,地處東經111°23′,北緯32°09′,屬武當山脈,距漢十高速公路谷城火車站分別為半個小時車程,谷(城)竹(溪)高速公路在山腳下留有“大薤山出口。”大薤山風景區處於古隆中、武當山、神農架的黃金旅遊線上,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重要節點景區。

自然資源


大薤山的主峰女兒峰海拔1099米,登頂放目,四無遮攔;一峰凸起,群山環置。
大薤山瀕臨漢江,南有南河,北有北河,兩河夾山,水流風動,並且分別在山腳下形成了三個平湖,即南河大壩、廟子頭大壩和潭口水庫。正是這“一江、兩河、三湖”的靈氣,使得大薤山年均氣溫只有12℃,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2℃,並且多是東南風,年均風速為1.3m/s左右;年均日照為1512.9小時;年降雨量為1413mm;無霜期為220天——250天;相對濕度為79%,年均蒸出量為972.3mm。
據《谷城縣誌》記載:“筑陽八景,以薤山疊翠為第一,系低山莊禾,中山櫟雜,高山松柏,遠遠望去,有青綠黛三色,乃疊翠焉。”大薤山現有總版圖面積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3%,活立木蓄積量120萬立方米,據林業專家測算,每立方米吸收1.86噸的二氧化碳,放出1.3噸的氧氣,使這裡的大氣中含有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負氧離子是城市含量的5——10倍。放眼望去,滿目蒼翠、針闊葉混交、高喬中灌底草,原生植被、人工培育相結合,古樹名木、野生動植物和諧相處。目前,這裡的各類植物達680餘種,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800多棵,國家級保護動物20餘種。正是這多層次、多種類的動植物構成了大薤山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初春,桃紅李白,草長鶯飛;盛夏,綠蔭蔽日,清風拂面;深秋,層林盡染,野果飄香;隆冬,銀裝素裹,玉樹瓊枝
大薤山有“十大自然景觀:”即女兒峰秀、梳妝台峻、林海綠濤、鬼斧岩險、神農洞幽、鴛鴦石竒、楠竹蒼翠、古楓醉秋、油茶飄香、朝看日出。
薤山
薤山

文化底蘊


悠久的歷史,5000多年前,炎帝神農從隨州來到這裡嘗百草、植五穀,留下了神農故道、神農洞、五穀堂、百草園等遺跡。2009年5月8日,由湖北、湖南兩省宣傳部門組織的“重走神農路、尋根鄂湘行”活動,在這裡隆重舉行了神農嘗百草、植五穀聖土聖物交接儀式,《中國日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湖北、湖南兩省40多家平面、聲像、網路媒體對中外進行了現場報道。
神奇的傳說。大薤山的主峰女兒峰傳說是芍藥仙子思戀真武大帝在此化成,遙望武當;梳妝台傳說是王母娘娘丟下的梳妝盒;鴛鴦石傳說是天上的金童玉女;古楓樹傳說是朱元璋小時候放牛在此栽下的。
李時珍為薤山命名。據《谷城縣誌》記載,大薤山原名女兒山,500多年前,明朝醫聖李時珍前往武當山採藥路過此地,發現滿山薤白,不由贊曰:“這是一座薤山啊”!女兒山由此更名為大薤山至今。
“中國南避暑山莊”的美譽久負盛名。據《谷城縣誌》記載,早在1857年,一位到過薤山的義大利旅行家在向世界推薦旅遊勝地時稱“薤山是和承德南北並輝的一顆明珠,是中國的南避暑山莊”。
中西合璧的別墅。據《谷城縣誌》記載:1903年至1907年,英國、挪威、德國、美國、丹麥、葡萄牙、加拿大、荷蘭等八國傳教士,先後在薤山建中西合璧的別墅70多棟,佔地40多萬平方米。還建有男女游泳池、網球場等娛樂設施。“青磚灰瓦石灰漿,拱形門窗大迴廊。橫脊飛檐斜坡面,壁爐煙囪空心牆。基高三尺四邊空,冬天暖和夏天涼。薤山別墅知多少,一棵柏樹一棟房”是中西建築元素合璧的真實寫照。這種建築風格,在湖北省乃至中原地區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在這裡的避暑時間是每年的四月至九月,直到1949年。
郎寧與薤山的情結。朗寧出生在襄陽,大薤山現保存的朗寧別墅是其父親興建的,1894年至1899年的5年間,孩提時期的他幾乎每年都隨父親到薤山避暑,1921年至1927年的6年間,成年的他又多次到薤山避暑。1945年,他被加拿大政府派駐中華民國大使,在重慶與周恩來總理成為故交,為新中國與加拿大建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6年,郎寧先生攜夫人及其女兒從石花步行到薤山。1974年,80歲高齡的他再訪中國,迫切要求重遊薤山,因當時的政治形勢限制,最終止步於襄陽,未能成行,留下了終身遺憾。2008年10月9日,其女兒奧黛利。托平,時年82歲,攜兒媳、孫子一家三代來薤山訪故觀光,其流連忘返之情溢於言表。
賀龍元帥走馬薤山。1931年5月,時任紅三軍軍長的賀龍率部轉戰來到薤山,幫助谷城縣委建立了鄂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裝——薤山紅軍游擊大隊,並將他的警衛排長龔春林留下任參謀長,同時還建立了谷城縣蘇維埃政權,開闢了以薤山為中心方圓百餘里的紅色區域。
李宗仁在薤山忙裡偷閒。原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就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兵老河口時,於1942年夏天攜妻子郭德潔、秘書程思遠在薤山避暑兩個多月,清涼之感記載在他的回憶錄里。
程思遠親筆留墨寶:1994年12月,國家林業部命名“薤山國家森林公園”,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程思遠先生欣然題寫了園名。
名家作歌唱薤山。2007年7月,國家一級編劇佟文西先生游薤山,觸景生情,即興作詞作曲《好一座度假天堂大薤山》,並由著名歌手李丹陽首唱。歌詞是:“①在神農種植五穀的地方,有座仙山酷暑如春令人嚮往,它腳踏兩河手挽武當,看不夠古隆中神農架萬千氣象;②多少人想她愛她常來又常往,住進西洋別墅享人間清涼,多少人登上女兒峰梳妝台、朝看日出晚賞明月觀天下風光;③在神農種植五穀的地方,有座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她懷抱林海頭頂霧障,聽不夠承恩寺鄂西北古樂奏響;④多少人夢她戀她走進這一方,讚美楓竹氣節誇竒石情腸,多少人尋訪賀龍路紅軍山,揮灑詩情放開目光讓歌聲飛揚;⑤好一座度假天堂大薤山,喝了她的薤山茶心兒也芬芳,好一座度假天堂大薤山,攝下她的四季景鍾愛又珍藏。”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2009年5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鄂西圈投公司),將大薤山作為重點關注項目,經各方專家反覆論證,於2011年3月成立了“湖北大薤山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鄂西圈投的全資子公司),同時,投資近3000萬元對大薤山進行全方位打造。經過兩年的建設,中西合璧的別墅外古內秀;神農居、時珍堂豐富了文化底蘊;賓館煥然一新;接待中心健全了功能;供水有了保證;景區亂象徹底進行了根治;新建的挪威小木屋洋溢著異國風情。大薤山在湖北知名、全國揚名、世界有名已經為期不遠。
薤山
薤山

自然景觀


女兒峰秀
女兒峰為大薤山主峰,海拔1099米,民間傳說此峰是芍藥仙女暗戀真武大帝而化成,在此遙望武當。登上峰頂,雲霧撲面,四無遮攔;一峰突起,群山環置,使人不僅有“山高我為峰”之豪氣,更有飄飄欲仙之神怡。
梳妝台峻
此巨石20多米高,立在一個不規則的基座上,斜插雲天,四邊空曠,仰望有天風浩蕩、似立欲倒之感,民間傳說是王母娘娘丟下的梳妝盒化成,故名“梳妝台”。
林海綠濤
大薤山總版圖面積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3%,活立木蓄積量120萬立方米,每立方米吸收1.86噸的二氧化碳,放出1.3噸的氧氣,使這裡的大氣中含有有益人體健康的負氧離子是城市的5至10倍,放眼望去,滿目蒼翠,針闊葉混交,高喬中灌底草,原生植被、人工培育相結合,古樹名木、野生動植物和諧相處,素有“綠色寶庫,天然氧吧”之稱。
鬼斧岩險
很久以前,這兩塊巨石是一個整體,民間傳說有一天夜晚,赤腳大仙巡遊至此,發現巨石下面壓著兩條青白蟒蛇,二蛇向大仙求救,大仙腳踏巨石,手握板斧指著它們說:“我可以救你們,但你們出來后不準作惡!”二蛇磕頭謝恩。大仙遂手起斧落,巨石一分為二,二蛇得救后駕霧下山,青蛇化成南河,白蛇化成北河,南北二河常年不斷,夾山東流,水流風動,造就了大薤山“避暑勝地,度假天堂”的人間仙境,“鬼斧岩”也由此而得名。
神農洞幽
此洞深不可測,每逢夏季,只要洞冒白霧,就預示著暴雨即將來臨。5000多年前,神農由隨州來到薤山,白天跋山涉水採集百草,夜晚就居住在此洞咀嘗,故後人稱此洞為“神農洞”。
鴛鴦石奇
神話故事傳說,靈霄殿有一對金童玉女,專侍王母娘娘,因二人暗戀之事被其他仙女告發,王母一怒之下,將二人點成兩塊石頭,貶下凡落地在薤山,還將中間劃一條鴻溝,使它們相望而不能相合,故人們稱這兩塊石頭為“鴛鴦石”。
楠竹蒼翠
薤山楠竹是70年代初期從井岡山引進的,現有面積2000多畝,在鄂西北是絕無僅有的。此竹隨著春風筍芽破土,直徑15至20公分,一個月後長高10多米,根根玉立臨風,陽光縷縷如金,蝶飛鳥鳴林幽,香氣沁人肺腑。
古楓醉秋
此樹為楓香樹,高20多米,直徑近2米,夏天綠蔭蔽日,秋天滿樹紅葉,有詩為證:“野果飄香林染霞,惟有楓葉紅似花。風情萬種舞婆娑,遊人駐足忘了家。”民間傳說,此樹是朱元璋兒時放牛栽下的,據林業部門測算,有800多年的樹齡。
油茶飄香
由楠竹園至古楓樹兩個景點之間,有5000多畝油茶,四季常青,每年金秋十月,樹樹果實累累,雪白的花朵伴隨著成熟的果實盛開,放眼望去:“花果芬芳撲面來,疑似三月梨花開。采果賞花兩相宜,更喜茶油香滿懷”。
薤山
薤山

別墅群


李宗仁別墅簡介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棟別墅,原是英國傳教士於1903年興建的。1939年4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1949年1月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攜血戰台兒庄之餘威駐兵老河口,先後參加了隨棗戰役、豫南戰役。1942年夏天,他與妻子郭德潔、秘書程思遠登上薤山,在這棟別墅里避暑兩個多月,清涼之感記在《李宗仁回憶錄》里,李宗仁別墅由此而得名。
朗寧別墅
切斯特·朗寧1894年12月13日出生於襄陽,其父是襄陽基督教堂的一名牧師,此棟別墅是其父於1893年興建的,幼年的他就被父母帶到薤山避暑。1921年至1927年,成年的朗寧在擔任樊城師範學校的校長期間,又多次到過薤山。1945年,他被加拿大政府派駐中華民國大使,在重慶與周恩來成為至交,為新中國與加拿大建交奠定了重要基礎。1946年,朗寧攜夫人及其女兒從石花步行到薤山避暑。1974年,80歲高齡的他訪問中國,要求再游薤山,因當時的政治形勢限制,最終止步於襄陽未能如願。
奧黛莉別墅
此棟別墅是傳教士避暑期間做禮拜的地方。1926年6月,朗寧夫婦在薤山避暑,其女兒奧黛莉降生,在這棟別墅里牧師為她做了洗禮。1946年5月,年滿20歲的奧黛莉隨父母從石花步行上薤山,在這棟別墅居住一個多月。2008年10月9日,82高齡的奧黛莉·托平和80歲的丈夫西莫·托平攜兒媳、孫子一家三代來薤山訪故觀光,滿懷深情地瞻仰了朗寧別墅,依依惜別地遊覽了自己洗禮、居住之地,留連忘返之情溢於言表。
賀龍別墅
此棟別墅是英國傳教士羅塞琳於1904年興建的。1931年5月,開國元帥賀龍,時任紅三軍軍長,率部轉戰來到薤山,在這棟別墅里設司令部,幫助中共谷城縣建立了鄂西北第一支工農武裝——薤山紅軍游擊大隊,並將他的警衛排長龔春林留下任參謀長,同時建立了谷城縣蘇維埃政府,開闢了以薤山為中心方圓百餘里的紅色游擊區域。賀龍在這棟別墅里居住一個多月,然後又轉戰到房縣
神農居
5000多年前,神農自隨州至薤山,在此嘗百草、植五穀,嘗之薤白具清咽利肺而載《神農本草經》;嘗茶為人之飲品;植五穀即稻、黍、稷、麥、豆為人之主食。後人為感恩神農,於此建五穀堂作祭奠之所。
1903年始,歐美傳教士涉足薤山避暑,襄陽知府秉朝廷“敬洋”,於1906年拆“五穀堂”建此中式天井院,名福音堂,供接待傳教士之用。2009年5月8日,由湖北、湖南兩省宣傳部門組織的“重走神農路,尋根鄂湘行”活動,在薤山舉行了隆重的神農嘗百草、植五穀聖土、聖物交接儀式。自此,辟福音堂為“神農居”,謹以傳承神農之精神,感恩神農之功德。
時珍堂
薤山原名女兒山,據《谷城縣誌》記載,公元1563年左右,李時珍前往武當山採藥,途經女兒山看到滿山的薤白(即野韭菜),不禁贊道:“這簡直是一座薤山啊!”女兒山由此更名為薤山至今。據老人們代代相傳,李時珍在此搭草棚居住,白天踏山攀岩採挖草藥,晚上借火光對藥材進行分析記錄,還經常為當地百姓治疾療傷。這棟“時珍堂”就是在當年李時珍居住過的草棚遺址上興建的,以示對醫聖李時珍的永久紀念。
沙麻別墅
沙麻·泰西是最早來中國傳教的挪威人,長期居住老河口。1903年,他在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每年夏天在這裡避暑度假,直到1924年回國。其子沙麻·爾蘭(在老河口生活了11年)於1986年5月來薤山訪故觀光,稱薤山是他們一家的第二故鄉。
薤山
薤山
蘇維埃別墅
此棟別墅是美國傳教士凱瑟琳於1906年興建的。1931年5月,賀龍率紅三軍轉戰來到薤山,幫助中共谷城縣委組建了“薤山紅軍游擊大隊”,同時在這棟別墅里成立了谷城縣蘇維埃政府,下轄28個鄉級蘇維埃政府,這是谷城縣最早的紅色政權組織。土地革命時期,此棟別墅經受了血雨腥風的洗禮,新中國成立后,被命名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丹尼別墅
此棟別墅是英國傳教士丹尼·貝爾德於1904年興建,主要功能是用於傳教士避暑期間的聚會,別墅旁邊建有儲藏蔬菜的地窖。
薤山
薤山
挪威別墅
挪威商人阿爾伯特·笛福於1903年來中國鄭州辦生鐵廠,后又在南陽開辦分廠,1904年他邀請了另外兩個挪威商人一起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他們僅在這裡住了三個夏天,便於1907年離開中國,再也沒有回來。改革開放以後,其子孫多次來薤山觀光懷舊。因是幾個人合夥興建,故稱“挪威別墅”。
布朗別墅
英國商人亨利·布朗1897年來到中國武漢作經商,1901年又把生意做到襄陽,居住在襄陽的英租界。1903年來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每年夏天帶著僕人在這裡避暑度假,直到1927年。
薤山
薤山
懷特別墅
英國人約翰·懷特,1896年以外交人員的身份來到武漢,隨著英國資本的大量輸入,英國來華經商辦廠人員逐漸增多,1901年約翰·懷特被派往襄陽負責,1903年來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1904夏天他邀請負責襄陽外交事務的官員乘船逆漢江而上,至南河溫坪,然後乘滑竿上山。懷特在此棟別墅避暑10多個夏天。
貝雅別墅
此棟別墅是居住在南陽的葡萄牙傳教士阿爾豐沙·貝雅,於1906年興建的,據為其看管別墅的當地老人回憶,貝雅一家只在這裡住了四個夏天,以後再也沒有來過。
波恩別墅
此棟別墅是兩個在南陽經商的德國人於1906年興建的。據當地看管別墅的老人回憶,他們來薤山居住不一定是夏天,有時是春天,有時是冬天,每次住的時間不到一個月,1926年以後再也沒有來了。兩個德國人經常給當地人講,他們的故鄉有一條美麗的萊茵河,有一個著名的作曲家貝多芬,故人們稱這棟別墅為“波恩別墅”。
徠丹麥別墅
此棟別墅是居住在南陽的丹麥傳教士亨利·哈柏於1903年經挪威商人引薦來薤山興建的,一家人每年夏天在這裡避暑度假,直到1924年。此棟別墅除屋頂是1962年建林場以後,為了讓工人居住進行了翻修外,牆體、基腳、拱型門窗均是“原汁原味”的,雖是斷垣殘壁,卻真實地反映了100多年前中西建築元素巧奪天工的合璧。
義大利別墅
義大利商人查利·里斯特於1897年來到中國武漢創辦棉紗廠,后又擴展到襄陽,他於1903年來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每年相邀襄陽地方官員一起上山避暑。他還將本國一種叫雀麥的植物引種到薤山,秸稈餵養奶牛,籽炒熟後用開水泡加上白糖作咖啡飲用。雀麥成了這裡的獨有植物,現在遍布薤山,不過它的功能只是保水固土了。
博登別墅
挪威商人克里斯琴·博登於1902年來到中國河南省南陽做洋貨推銷商,由於夏季酷暑難耐,經同行推薦,於1904年來到薤山建造了此棟別墅,每逢夏季相約商界朋友上山避暑消夏,直到1915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其子孫多次來薤山訪故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