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扇

配飾

佩於腰間的團扇,故名。《南齊書·劉祥傳》:“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元朝胡三省作註:“扇佩之於腰,今謂之摺疊扇。”自此便不斷有人以之為據將摺扇定為南齊的腰扇。

中國曆來被譽為“制扇王國”,扇子的種類豐富,絕大部分都是造型優美、構造精緻。

發展歷程


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說:“宋人用摺疊扇,以蒸竹為骨,夾以綾羅,貴家或象牙為骨,飾以金銀,蓋出於高麗。”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也說高麗:“使人每至中國,或用摺疊扇為私覿物,其扇用鴉青紙為之”;黃庭堅還有《謝鄭閎中惠高麗畫扇》詩。於是,高麗和日本究竟誰學了誰就很難說了。日本的《和漢三才圖繪。服玩具》載:“神功皇后三韓征伐時,見蝙蝠羽始作扇。”但此書1712年才成書,神功皇后也只是傳說中人物,所以是不可以當真的。
宋人華鎮在《雲溪集。高麗扇》中說:“筠貼楮綴南金,舒捲乘時巧思深。何必月團裁尺素?自多清爽滌煩襟。揮來振鷺全開羽,疊去奄櫚未展心。利用已宜勤賞重,更堪精製出雞林”。“雞林”就是高麗,因為北宋譯官孫穆在他出使高麗后寫了一部《雞林類事》;另一位宋人鄧椿,則在《畫繼》中說:“又有用紙,而以琴光竹為柄,如市井中所制摺疊扇者。但精緻非中國可及,展之廣尺三四,合之止兩指許。所畫多仕女乘車跨馬、踏青拾翠之狀,又以金銀屑飾地面,及作雲漢星月、人物,粗有形似,其來遠摩擦故也。其所染青綠奇甚,與中國不同,專以空青海綠為之。近年所作,尤為精巧”。這說明:中國和高麗一樣都造摺扇,只不過精緻小巧不如日本而已,北宋徐兢出使高麗,歸來記述見聞作《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說:“畫摺扇,金銀塗飾,復繪其國山林人馬女子之形,麗人不能之,雲是日本作。”也只是說摺扇上的金銀塗飾高麗不如日本,所以沒有理由說摺扇就是日本發明的。
宋史。日本傳》載:僧大然“進奉物數一卷、表狀一卷。又金銀蒔繪扇周一合,納檜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這個檜扇出現得比摺扇還早,日本考古發現中,已有平城京遺址所出奈良時期的檜扇。檜扇是木版扇,還不能稱摺疊扇,只能稱作疊扇。而《南齊書劉祥傳》載:“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胡三省《通鑒》注云:“腰扇即摺疊扇。”方以智在《物理小識》論及摺疊扇時稱:“人已有矣。”這種說法一直有爭議;唐朝李賀詩《惱公》中卻有:“玳瑁釘簾薄,琉璃疊扇烘”的句子,再早一點有晉詩清商曲辭吳聲歌曲:《夏歌二十首》的第五首就說:“疊扇放床上,企想遠風來。”也很難說這裡的“疊扇”就是摺疊扇一類東西。但腰扇在日本的《東恩納寬全集》第二卷中也提到過:豐臣秀吉為了獲得地方大名的支持,曾取下腰扇為其寫上“龜井琉球守”,古人還把它寫成“要扇”,如晉代陸雲《與兄平原書》:“一日案行並視曹公器物、床薦席具,有……扇如吳扇、要扇亦在。”張敞東宮舊事》:“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宋《廣韻》說:荼“扇別名”,所以方以智《通雅》說:“《唐韻》有荼扇。”“荼”是可以收縮的意思,所以方氏就懷疑唐朝的荼扇:“殆亦摺扇之萌芽乎?”。而《淮南子。泛論》說:“周人牆置銃。”,漢高誘的注是:“周人兼用棺槨,古牆設銃,狀如今要扇,畫文,插置棺車廂以為飾。”《普通話。楚語下》:“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三國吳韋昭注說:“屏:屏風也,攝:形如今要扇。”也就是多面摺疊的屏風,這樣就已經很明白:要扇就是重疊著可以打開的的疊扇,它在中國漢朝就很普及了。
宋朝引進了“倭扇”,並且也一度出現在市場上,但還是因為太小和不耐用,到了明朝才被人再發現和再引進了。明劉元卿《賢奕編》記載:“永樂朝鮮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為之。”這才廣為流傳起來。同書還說:“南方女子皆用團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婦女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見風俗日趨於薄也。”原來摺扇的地位在當時並不怎麼高雅。

發明起源


中國扇文化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最初起源。
合歡扇
合歡扇
中國曆來被譽為“制扇王國”,扇子的種類豐富,絕大部分都是造型優美、構造精製。西漢時期出現了對稱的“合歡扇”又稱紈扇,左右對稱似圓月,通常都是用白色的薄絲絹糊成。是古代年輕女子一種不可少的裝飾品。手執一扇可以增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有時卻又能體現少女活潑天真的個性。我們可以從歷代的君王儀仗隊里看到高高舉起的兩個長柄的扇子,它一方面體現了君王的威儀,同時表示扇子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實用的工具出現了。由於人們與扇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曾經還有人發明過類似現在的電扇造型的東西。
腰扇
腰扇
為了出門攜帶方便,於是開始出現了一種可以摺疊起來的扇子,叫摺扇或聚頭扇。摺扇曾經在封建社會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標誌之一。很多記載都說摺扇是北宋時期從高麗傳到中國來的,其實我國還有摺扇出現的更早記載。在南齊書里記載有一個叫楮淵的,他以腰扇障目,這個腰扇就是指摺扇,能把扇收起來折成一個條插在 腰上。所以從這個可以看出至少從南齊我國就出現了摺扇。
摺扇出現以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同時一些文人墨客開始在扇面上寫詩作畫,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巧運匠心,精心布局,多繪以山水、書法、人物等,無不能小中見大,表現出美的情致和神韻,由於摺扇的形式特殊,因而摺扇上的書畫也形成了一種特殊形式。歷史上的許多畫家都曾以精湛的藝術,在這小小的扇面上作畫題詩,使得摺扇成為完整的藝術品。
岳陽古稱巴陵岳州,它是我國重要歷史文化名城,說到岳陽,它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也許就是洞庭湖邊的岳陽樓了,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在這裡抒發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個美麗的小島,盛產異竹,尤其斑竹最負盛名,相傳其斑紋乃二妃哭舜時滴滴珠淚變化而成。在這種岳州文化的長期孕育下,岳州的文人們也是十分喜歡摺扇,但是當時岳州的摺扇檔次並不是很高。一把給人息汗散熱或怡情悅性的扇子,凝聚著制扇工人的多少汗珠和智慧。在蘇州的制扇藝人的影響下,岳州的制扇工藝開始逐步成熟,一批批精美的摺扇開始走向社會。據了解,比較名貴的扇子,如果細分的話要經過60多道工序,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扇子製作工藝的魅力。
扇骨
扇骨
把成品扇面裝上扇骨,叫做“上面”。在穿扇骨之前,把原來那個貼了條,留出來的沒有粘漿糊的那個地方,撐 開一個洞,然後把扇骨一根根地從這個洞鑽進去,如果折帶,這就是需要重點注意的,如果折得不準,到那個棱上了,扇骨就無法穿過去。
制扇藝人在完成扇骨的穿插和穩定之後,還要把扇面的兩邊和扇子的兩根大骨進行裱糊,等幾天它幹了以後,再把多餘的紙邊進行切除,使它更加美觀,這樣一把精緻的扇子才算最終完成了。
大掛扇
大掛扇
在新的時代里,隨著電器的普及,電扇和空調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也很難見到有用扇子來耐涼的人們,這說明扇子的實用價值已經開始退出歷史舞台,但是它的另一個功能又呈 現出來,就是它的裝飾作用,在書房或者客廳里掛上一把有繪畫的扇子,頓使房間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所以,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式的需求,岳州扇的藝人們對岳州扇進行了新的改造。
現在摺扇作為一種裝飾性很強的工藝美術品,主要的藝術表現已經落在了它的書畫表現形式上,較複雜山水加人物,工筆仕女及亭台樓閣是受歡迎的題材,設色多勝於水墨,金箋勝於紙本等等。岳州扇的扇面繪畫以中國畫為基礎,用工筆或寫意等技法,情調高雅,取材廣泛,各種題材無不眾彩紛呈。但主要的還是圍繞洞庭山水和岳陽的亭台樓閣為表現對象,具有極其濃厚的地方特色。
腰扇
腰扇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這幅煙雨岳陽樓以蕭散的筆墨,隨意抒寫胸臆,體現了登千古名樓,把玩岳州古扇,賞洞庭佳景的舒暢。而 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從扇形取景,近觀車水馬龍,聆聽小販吆喝,彷彿再現北宋的經濟繁榮。這幅仕女圖依照摺扇的紋理,布局精巧,人物神態各異,堪稱精品。這幅百子鬧春表現了許多小孩在春光明媚的郊外,盡情釋放各自頑皮的心情,追逐嬉戲,歡快喜悅的氣氛躍然扇上。而群仙樂圖彷彿把我們帶到了蓬萊仙鏡,雲霧繚繞,仙樂飄飄,置身其中,妙不可言。
從岳州扇發展的過程來看,實用功能的退化和裝飾功能的增強,這是我國很多民間工藝形式面臨著的同樣的革新問題,這是需要藝人們去正確面對的,但是這種革新依然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審美觀點進行,這樣傳統的工藝形式就能拓展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