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吉

李書吉

李書吉,1955年6月生,山西代縣人。民盟山西省文化委員,歷史學博士,中國古代史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介


李書吉
李書吉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山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北朝研究中心常務主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晉文化研究、中國旅遊文化。參編、點校、主編著作13部,發表論文20餘篇,承擔完成項目1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獎3項。主講課程有史學理論與方法、魏晉南北朝思想史、山西地方史、旅遊文化概述、中國佛教史專題等。

主要成果


學術論文
1.李書吉 惟倚桑梓書滄海—《洪洞縣誌》述評,中國地方志,2010年第8期第41—44頁,2010-8,二A級
2.李書吉 拓跋魏代北史實拾遺,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3期第212—214頁,2010-5,一C級
3.李書吉 關於曹操評價的幾點認識,曹操高陵,2010年第10月第55頁—56頁,2010-10,二A級
4.衛麥鵬 李書吉 淺析早期儒家治學三義,山西大學學報,2009年第04期79-81,2009-7,一B級
5.李書吉 崔彥華 北齊陪都晉陽與歐亞大陸經濟文化交流,中國經濟史研究,第2期82-88,2009-6,一B級
6.李書吉 孫方圓 從新出土資料看太原在北朝時期的民族熔爐地位,光明日報(理論周刊),第5版,2009-2,一B級
7.李書吉 龐詠華 山西北部邊塞考述,邊塞論文集,2009年第11月第74—89頁,2009-11,二B級
8.李書吉 崔彥華 在大學二級院系體制下 構建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理論與實踐(論文集)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79-85,2007-10,二B級
9.李書吉 北朝象教及其佛教造像意識,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06頁,2006-8,一B級
10.李書吉 佛教在北朝的弘傳及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4-6世紀的北中國與歐亞大陸(國際會議集),2007年,2006-12,一B級
11.李書吉 論山西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多學科視野中的山西區域社會史研究(論文集),32,2005-6,二B級
12.李書吉 論太原在古代中國的歷史地位,中國古都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2輯),2005-4,二B級
13.李書吉 古都太原的歷史地位與文化特色,中國地方志(增刊),2003年第9期,2003-9,二B級
14.李書吉 再論北魏孝文帝改革,黃河文化論壇,第九輯,2003-4,二B級
15.李書吉 太原在古代民族融合中的歷史地位,山西日報,2003年,2003-12,二B級
16.李書吉 論北朝前期的經濟形態與社會性質,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6,一B級
17.張建麗 李書吉 五台山資源開發利用再認識,旅遊管理文集,,2002-4,二B級
學術著作
1.王振芳 李書吉 太原史稿,專著一B級(專業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8,字數:0
2.李書吉 北朝禮制法系研究,專著一A級(權威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3,字數:21
3.李書吉 山西通史·多卷本,專著一B級(專業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12,字數:0
科研項目
1.李書吉 張慶捷 崔彥華 張建麗 南北朝時期的平城、太原與歐亞大陸,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額:10萬元,2008-6
2.李書吉 張慶捷 崔彥華 張建麗 4-6世紀的北中國與歐亞大陸---北朝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額:5萬元,2007-11
3.李書吉 柿子灘遺址S47地點田野發掘,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資助額:30萬元,2009-8
4.賈發義 李書吉 喬慧 山西佛教歷史文化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0.2萬元,2009-7
5.薛勇民 王治民 米俊絨 南海 宋永澤 李家祥 徐流 牛馳 韓一武 段穎 李書吉 朱專法 劉慶昌 旅遊服務與管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額:50萬元,2008-1
6.李書吉 4-6世紀的北中國與歐亞大陸--北朝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研究,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額:1萬元,2007-6
7.李書吉 張慶捷 4-6世紀中國與歐亞大陸關係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10萬元,2006-5
8.李書吉 張建麗 閆愛萍 崔彥華 關公與關公文化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5萬元,2005-6
9.楊巨平趙瑞民王銀田李書吉 李福民 山西省博物館的現狀其發展趨向研究,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資助額:4萬元,2003-5
10.李書吉 楊巨平 王榮聲崔凡芝 馬玉山 立足創新突出整合建立21世紀歷史多學科教育新體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0.3萬元,2003-1
11.李書吉 王振芳 張建麗 范兆飛 侯學金 關公、關公文化和山西旅遊資源再開發對策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2萬元,2003-6
12.李書吉 張世滿 賈發義 靳生禾 范兆飛 龐詠華 雁門關歷史文化及景區建設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10萬元,2008-8

坎坷經歷


歷史,這條浩瀚的長河,穿古越今,走過了上下五千年,帶著滄桑、帶著風霜、帶著烙印。五千年的歷史,悠遠久長,五千年的文化,耐人尋味。
徜徉於歷史的研究之中,是愉悅、是寂寞、是甘甜、是苦辣?歷史學家會告訴你:歷史教你重識人生,教你重塑人生。
當我走進這位歷史學博士,迎面而來的一種古韻,把我拉入了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去。於是,我想起了秦皇、想起了漢武、想起了五代、想起了盛元、想起了巨鹿鏖戰、想起了甲午參半慘敗。
走進歷史、走進李書吉,於是,我知道了一位歷史學博士成長的經歷,執著的人生航向。
1956年,李書吉出生在山西代縣的一個小山村裡。祖輩雖是農民,卻希望他日後讀書成事,於是取名書吉——博群書而吉祥。
這個出生於農民之家的博士,踏實、勤奮,有恆心、有毅力,這一點皆源於他那地道的農民爺爺。
李書吉的爺爺出生於比較富裕之家,卻經歷了家道中落,日本人燒搶荼毒的苦難。這些苦難使他從一個闊少轉變為一個地道的農民,並在家仇國恨的促使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先進隊伍的一分子。也因此,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腥風血雨的年代,他們一家能夠順利地走過來。李書吉的爺爺摒棄了地主的慵懶與奢華。有的儘是農民的樸實與勤奮。這些都深深地影響了李書吉,爺爺經常教導他,做事要踏實勤懇,踏踏實實的人才能有出息。李書吉一直記著這句話,無論是生活還是做學問,他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
8歲那年,李書吉進入了小學,開始了人生的航向。
李書吉似乎是幸運的,他的求學之路一直是平坦而順利的。他順利地讀完了小學,又以優異的成績相繼考上了高凡中學和代縣中學,並在那裡遇到了一批優秀的老師,收到了良好的教育,雖處在動蕩的歲月里,卻學到了真正的知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李書吉學業的順利是用汗水和淚水換來的,那一道道山,一川川水皆他風雨歷程的見證。
小學畢業后,李書吉就遠離家門去縣裡的重點初中高凡中學讀書求學去了。因路途遙遠,一個月只能回家一次,每次上學回家都要翻越兩座山,從早晨8點走到晚上7點。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披著朝霞出門,頂著星辰回歸,一整天跋涉在滿是孢子和狼的大山裡,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強的韌性?這一段路啊,漫長而遙遠,崎嶇而坎坷;這一段路啊,孤獨而寂寞,艱辛而危險。
冬天來臨時,走在這條路上更是舉步維艱。有一次,李書吉去上學,山已經被雪封了,分不清哪是叢林、哪是道路、哪是溝壑,李書吉不願落了課,於是,手腳並用,摸索著爬著前進。他小心翼翼,因為一不小心掉進山溝里,就會被大雪埋葬。
李書吉動情地說著往事,我看到了他眼裡閃動的淚花。是的,這段路,在他的生命里永遠不會淡然。
寒暑易節,幾經冬夏。李書吉自己也不知道在在這段路上磨破了多少鞋,不知道腳長了又脫,脫了又長多少層繭。
然而,這條路比起他學業這條征途,又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置身於歷史的研究中,更需要堅定的毅力和韌性,因為這條路更是寂寞坎坷。
1976年,高中畢業四年後的李書吉迎來了他人生最為重要的時刻,經多方考核,他作為最後一批工農兵學員被推薦上了山西大學歷史系,他的人生又充滿了希望與活力。李書吉鉚足了勁兒引帆遠航。
大學,使這個從山村裡走出來帶著泥土氣息的小伙頓時視野開闊起來,他新奇地感受著學府里濃濃的書卷味,他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拚命用知識充實自己。三年的大學時光一晃而過,他卻覺得自己學的太少太少了,學海無涯,他要繼續泛舟其間。畢業后,留校任教,邊帶課,邊學習。他用書來充實自己,用書來升華自己,用書來改造自己。《資本論》他讀了一遍又一遍,《馬克思全集》他系統地讀了一遍,這些書給他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以重要的指導。
生命充滿了無常,蒼天有時也會吝嗇。正當李書吉鉚足勁兒泛舟學海時,狂風巨浪突然席捲而來,衝擊著他泛海的小舟。
1982年,李書吉——他患了結核性腦膜炎,這可是關乎大腦與生命的病啊。李書吉這一病就是7個月,7個月於宇宙只是一瞬,可是,於人的生命卻是太漫長了。生命有幾個7個月啊,7個月可以做多少事,讀多少書啊。李書吉痛苦著,著急著,7個月不能看書也不能學習,這7個月只能數著窗外的樹葉,看它綠了又黃,長了又落。
李書吉是漢子,是錚錚男兒,他痛苦但不悲哀,他著急但不沉淪。他積極配合醫生做治療,安心養病。蒼天終究是公平的,面對這個善良勤奮的人,他又一次地起了憐憫之心,又一次把他的眷顧給了李書吉。李書吉痊癒了,而且,沒有任何後遺症。
出院后的李書吉,像久旱逢甘霖一般拚命地讀書學習。利用養病這段時間,他系統地進行了學習,終於考上了山西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師從杜士鐸先生。一路的風,一路的雨。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李書吉始終執著其信念,揚帆於學海,這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東西。1995年,他又被首都師範大學錄取為博士生,專攻魏晉南北朝歷史,師從國內知名史學家寧可。
生命里的浪潮,一浪推一浪。站在風口浪尖上的人們,穩穩地撥船弄浪,任他潮起潮落,巋然不動,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點,守著自己的點。
李書吉說,經歷了社會的好幾次轉折,思想也受到了很多種思潮的襲擊。但他認準了自己的航向,找好自己的點,站好自己的崗,任他潮漲潮退,痴心不變。
在李書吉青春年少時,“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在中國大地展開。在全國上下一片躁動下,他心如止水,用純真面對狂熱的社會,一心求學,不管是在知識回潮時還是逆潮時,都是本色不變。真是管他東西南北,一心只求真學問。
時今,更是各種思潮泛濫。李書吉在這些浪潮的衝擊下,依然文人本色,埋頭做學問,用熱忱耕耘著自己的一方凈土。
坐在我對面這個從山裡走處來的博士,樸實健談,從他睿智的目光中我讀到了許多許多。
對於治學,李書吉始終秉著四個字,求真奉獻。他說,做學問首先是要奉獻付出。只有付出辛勞,付出汗水,才能有收穫。做學問不能一知半解,不能做偽學問,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真精神,求真求實,實事求是,不要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祿,做泡沫學者。當然,要求真就要有同偽學問作鬥爭的勇氣。
李書吉還強調搞科研做學問必須有創新意識。他認為作為一個教授不光是要傳道授業解惑。現代科技的發展,傳授知識的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教授的職責更重要的是創新,發現新材料,總結新規律,更新知識。
然而,創新是要付出代價的。創新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與淚水,創新需要勇氣、耐心和韌性。
都說文人是多愁善感,斤斤計較的。在李書吉身上,我看到的卻是樂觀向上,是奉獻,是虛懷若谷的大度,是一個男子漢的偉大胸襟。
99年李書吉擔任了歷史系副主任這個職務,專抓教學。4年後,根據需要任系主任。同年歷史系改為歷史文化學院,李書吉任院長。學院有四個專業,分為三個系,即歷史學系、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系、旅遊管理學系。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生在山西長在山西的李書吉致力于山西地方史、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史、中國佛教史、旅遊文化的研究。2001年成功申報專門史碩士點;2003年成功申報旅遊管理學碩士點;2005年成功申報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點和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李書吉本人在中國古代史、專門史、旅遊管理三個碩士點任導師,07年成為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生導師。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山西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提供點啟示,也算為自己的家鄉出點綿薄之力,以報答這山這水的養育。
生命在流逝,生命在創造。在過去的日子裡,李書吉用他的汗水與淚水,用他的毅力和韌性,付出和奉獻,換來了累累碩果。至今,他主編和參編著作9部,,發表論文20餘篇。主攻方向是為晉南北朝史,再此方向上出版專著《北朝禮製法系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編《四至六世紀的北中國與歐亞大陸》論文集;參編《北魏史》。在山西地方史研究方面,主編參編了《山西通史》、《中華文化通志·晉文化志》、《太原史稿》。目前承擔國家級社科項目兩項,省級社科項目兩項。李書吉現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山西省史學會副會長、山西省旅遊協會理事、山西省北朝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山西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首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等。
在成功的喜悅里,李書吉的心是平靜的。他知道這才是他人生征途的一小步而已,更大的艱辛與成功在等著他。
李書吉說,他之所以有今天,離不開師長的教導,同學的幫助與家人的支持。他感謝師長朋友一路的扶持與幫助。忘不了郭恆禮、孔慶德老師求學路上的幫助;忘不了江河、王釗沈明生、侯經忠等人病榻前的日夜相伴;更忘不了導師杜士鐸、寧可的諄諄教導。
在說起家人的支持時,李書吉沉默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感動與愧疚之中。為了自己的事業,愛人犧牲了許多,特別是在讀博三年期間,他身在北京,對家裡一點照顧也沒有。那時,他和愛人的收入總共800元,自己卻要拿走一半400元,剩下的還要供孩子上學,愛人省吃儉用,操持著整個家。但愛人的支持,孩子的懂事又讓他感到欣慰,他只有用更大的成功來答謝家人風雨征程的陪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歷史研究這條崎嶇坎坷的路上,李書吉將繼續披荊斬棘,掛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