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通解
易經通解
《易經通解》是由李文波著,中國致公出版社版的一部作品。出版時間2008年。易經通解》從太極圖、河圖、洛書……講起,以釋卦的來源,並依八卦相推圖(《來注易經圖解》)之式,以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而列,逐卦闡釋了爻變,以便於讀後理解、記憶。
《易經》自古被尊為群經之首,主要因為:一、它是華夏獨有而又最古老的精神文化遺存。二、它只用簡單的符號就描繪出一個抽象的宇宙總體框架,提供了一個“無所不包”思維模式。它對中華民族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性格都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是華夏先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以往《易》書只講卦,不談卦從何來。《易經通解》從太極圖、河圖、洛書……講起,以釋卦的來源。“經部”也並未按“序卦”而行,卻依八卦相推圖(《來注易經圖解》)之式,以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而列,並逐卦闡釋了爻變,以便於讀後理解、記憶。這是本“通解”的獨特之處。
學會了《易經》,也就掌握了簡易,變易、不易的人生和自然大道。用簡易的方法,去看待變易的事物,得到不易的真理,這不僅是《易經》的核心主旨,也是作者在闡釋中把握的原則,更是讀者從閱讀中獲得的核心思想、分析與處理問題的根本方法。
《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是華夏先民智慧的結晶。《易經》講天地陰陽、宇宙自然、人倫五行、推演未來,使人類的生存能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易經》最難懂,就在於它的卦象與文字。《易經通解》從太極圖、河圖、洛書……講起,以釋卦的來源。
第一章太極圖說
圖說
圖與八卦
圖與六十四卦
氣象與圖
第二章河圖
河圖之象
河圖之數
河圖之理
第三章洛書
洛書之象
洛書之數
洛書之理
第四章河圖洛書與陰陽八卦
第五章先天八卦
第六章後天八卦
第七章陰陽五行
陰陽對立
陰陽互根
陰陽轉化
五行實質
五行本義
五行反克
五行生剋制化宜忌
第八章乾宮八卦
乾
娠
遁
否
觀
剝
晉
大有
第九章坎宮八卦
坎
節
屯
既濟
繭
主
明夷
師
第十章艮宮八卦
艮
賁
大畜
損
睽
履
中孚
漸
第十一章震宮八卦
震
豫
解
恆
升
井
大過
隨
第十二章巽宮八卦
巽
小畜
家人
益
無妄
噬嗑
頤
蠱
第十三章離宮八卦
離
旅
鼎
未濟
蒙
渙
訟
同人
第十四章坤宮八卦
坤
復
臨
泰
大壯
央
需
比
第十五章兌宮八卦
兌
困
基
咸
謙
蹇
小過
歸妹
第十六章繫辭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第十七章說卦傳
第十八章序卦傳
第十九章雜卦傳
雜卦傳
文言傳
乾
坤
主要參考文獻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生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自註: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太極圖說》是中國宋代周敦頤為其《太極圖》寫的一篇說明文。全文二百四十九個字。該文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源,人和萬物都是由於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構成的。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文中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該文主張:“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在人群中,又特別突出聖人的價值和作用,認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該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版本眾多,朱熹《近思錄》、黃宗羲等所編《宋元學案》等盡皆收入。
在我國文化中,太極圖、河圖、洛書是最神秘而古老的三個圖形,古老程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據傳產生在六、七千年前的夏商之際。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創造這三個圖形,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後人紛紛著書、立說、猜測。可是至今這三個神秘而古老的圖形尚未有人真正能說得一清二楚。若詳細論述其產生時間,須涉及諸多方面的問題,所以暫不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