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遼的結果 展開

947~1125

遼聖宗時,北、南樞密院綜理軍政,並理訟事。遼朝建立后,佛教逐漸在契丹貴族中傳播。遼聖宗時,依仿漢人的修史傳統,撰修遼朝的歷史。

正文


遼(947~1125)

概述


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王朝。916年,阿保機在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流域建契丹國,947年建國號遼。983年曾改號大契丹國,1066年以後,復號大遼。習慣上自916年契丹建國至1125年為女真所滅,統稱為遼朝。遼亡后,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重建遼國,史稱西遼。1211年,乃蠻部屈出律篡位,1218年為蒙古所滅。
歷史文獻上關於契丹族的確實記載,開始於北魏登國四年(389)。他們經營游牧生活,逐水草遷徙。唐代初年,契丹八部開始組成部落聯盟。唐太宗貞觀時,大賀氏聯盟依附於唐朝。武則天時,契丹背唐,依附於突厥。唐玄宗時,契丹聯盟再度附唐。天寶四載(745)后約100年間,契丹處於回紇汗國的統治之下。唐開成五年( 840 ),回鶻汗國滅亡,唐朝也已處於衰落的時期,契丹由此得到發展的有利條件。契丹不斷向外擴張。唐天祐三年(906),阿保機充任聯盟長可汗。他在916年,建元神冊,建立了契丹國家。

發展


遼的建國和發展 遼太祖(見阿保機)在漢人官員的幫助下,參照漢族國家的模式,建立起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契丹國家按地區統治各族,並制定了法律。神冊三年(918),遼太祖開始在潢河(今西拉木倫河)以北建造了皇都(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更名上京臨潢府,成為契丹國家的統治中心。以後又頒行文字。天贊四年(925),甘州回鶻可汗向契丹國遣使貢獻。次年,遼太祖滅渤海,在此建東丹國,封長子耶律倍為東丹王,統治渤海地區。遼太宗繼位后,領兵南下擄掠。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契丹援助下,建立後晉。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地奉獻給契丹。遼穆宗統治時期,脅迫民戶作奴隸,並加強了對奴隸的鎮壓。貴族中也多次出現謀反事件。遼景宗乾亨元年(979),宋太宗領兵北上,攻打遼南京。韓德讓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擊敗宋兵,權勢日盛。遼景宗病死後,遼聖宗繼位,由蕭太后執政。統和年間,遼軍多次擊敗宋軍。統和二十二年(1004),與宋訂立澶淵之盟。兩國各守舊界,此後不再有大的戰事。遼聖宗還發動了東侵高麗的戰爭,迫使高麗國王顯宗請和,向遼納貢。遼聖宗在遼國內確立了封建制的統治。還修訂法律。又在上京以南建新都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大名城)。漢文明在遼朝得到進一步的傳播。遼朝在聖宗統治下,形成全盛時期。
遼道宗統治時期,遼進入衰亂時期。契丹貴族之間不斷相互傾軋。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權勢顯赫,專擅朝政。遼聖宗末年以後,處在封建壓迫下的各族人民不斷舉行武裝起義。北方諸族相繼興起,西北有韃靼,東北有女真。乾統元年(1101),天祚帝耶律延禧繼位。天慶四年,阿骨打統領女真諸部兵在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大敗遼兵。次年,阿骨打建立金朝。天慶五年秋,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統率契丹和漢兵出征。遼兵大敗於金。十年,金軍攻佔上京臨潢府。保大二年(1122),攻佔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入夾山(今內蒙古薩拉齊西北大青山中)。漢人宰相李處溫與皇族耶律大石等,在南京擁立耶律淳稱帝,號為北遼。保大四年,天祚帝自夾山出兵,敗潰。次年被金兵俘虜,遼亡。金兵滅遼后,耶律大石召集西北地區18個部落,設置官員,重新組成統治機構。延慶七年(1130),耶律大石建號稱帝,號天祐皇帝,又號古兒汗,仍用遼國號,史稱西遼,又稱哈喇契丹(黑契丹)。1218年被蒙古軍所滅。
政治制度 遼太宗時期,統治地區西至流沙,東至黑龍江流域及原屬渤海的地區,北至臚朐河(今克魯倫河)南部包括燕雲十六州地。建都在潢河流域的上京。遼代制度在太祖、太宗和世宗時逐步建立。遼聖宗時都中京,各項制度也有所改革。①斡魯朵制。遼代皇帝各有自己的斡魯朵,構成獨立的經濟軍事單位。②頭下制。帝后以下的貴族俘擄的奴隸,從事農業生產,稱為頭下或投下。③捺缽。皇帝在四季出外遊獵,其行在稱為捺缽。夏季和冬季,皇帝即在捺缽與北、南大臣會議國事,捺缽成為政治活動的中心。④樞密院。契丹樞密院又稱北樞密院,漢人樞密院稱南樞密院。北、南樞密使參預國政,聽決獄訟。⑤中央官制。遼代中樞官制分為北面官與南面官兩大系統。北面官管理契丹政事,南面官管理漢人事務。遼世宗以後,北院樞密使是最高的軍事行政官員。南樞密院是綜理漢人軍政的最高官衙。⑥地方官制。地方官制基本上沿襲後唐制度設州、縣。州有刺史州、節度州之分。縣設縣令。漢人、渤海人等聚居區為州縣制,屬遼南面官系統;而契丹人、奚人等地方統治體製為部族制,屬遼北面官系統。⑦法律。遼太祖建國后,即詔定法律,以統治契丹及北方諸族人。漢人仍依原有的漢法。遼興宗在重熙五年( 1036 )正式頒布《 重熙條制 》。遼道宗咸雍六年(1070)改定為《咸雍條制》。遼聖宗時,北、南樞密院綜理軍政,並理訟事。后又在南面官中仿漢人制度設大理寺審理重大罪案。⑧科舉。遼聖宗時始置科舉取士。只限漢人文士考試,契丹人不得應試。
經濟 遼代國內各民族從事不同的生產職業,各族交流了生產經驗,在一些部門取得了成就。①漁獵。契丹族以漁獵為基本的生產方法。遼代皇帝和隨行官員,四季也在捺缽進行漁獵活動。②畜牧。畜牧業在遼代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馬、羊為主。③農業。遼代農業主要在漢人地區和渤海人住地。漢人、渤海人地區以種麥、粟、稻為主,契丹和奚人地區,多種穄米。④手工業。室韋、渤海的冶鐵技術傳入契丹,經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創造,生產出著名的鑌鐵。用金銀製作的各種器物,都達到相當高的工藝水平。遼代瓷器生產頗為發達,具有特色。上京和中京都有專門的機構,從事多種絲織品的生產。印刷和造紙也得到發展。⑤商業。遼代的五京是各地區的政治中心,也是商業貿易的中心。東北和西北諸部落,通過貢賜或以物相易,進行物產交換。遼朝與周鄰諸國的貿易,也不斷發展。宋朝和遼朝先後在邊地州軍設置榷場,在官員控制下進行商品交換,徵收商稅。遼與高麗、日本的貿易發達。⑥交通。契丹居地至南京、西京主要是騎馬或駕牛車。海路交通主要通過渤海地區。
宗教與文化 遼朝建立后,佛教逐漸在契丹貴族中傳播。漢人、渤海人居住地區,仍繼承唐代的文化傳統。遼聖宗以後,漢族的封建文明為契丹貴族所接受,在遼朝得到發展。遼代佛教以華嚴宗為最盛。遼聖宗以後,對佛教典籍的刊校,作出兩大業績。一是石經的刊刻,一是雕印大藏。遼代的佛教建築,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現存北京天寧寺磚塔、寧城(遼中京)磚塔和山西應縣的木塔,為前代所未有。這種新形製為金代所繼承,形成獨特風格的遼金塔。遼聖宗時,依仿漢人的修史傳統,撰修遼朝的歷史。遼天祚帝時,耶律儼(漢人)修成《皇朝實錄》70卷,是元人所修《遼史》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