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刺

豆科棘豆屬植物

貓頭刺(學名: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是豆科矮小叢生墊狀半灌木。高約10~20厘米,分枝多而密。葉軸宿存,呈硬刺狀,密生平伏柔毛;托葉膜質,下部與葉柄連合;雙數羽狀複葉小葉4~6片,條形,長5~15毫米,寬1~2毫米,先端漸尖,具刺尖,基部楔形,兩面被銀白色平伏柔毛,邊緣常內卷。總狀花序腋生,有花1~3朵,藍紫色、紅紫色以至白色;花萼筒狀;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翼瓣短於旗瓣,龍骨瓣先端具喙。莢果長圓形,革質,長1~1.5厘米,外被平伏柔毛,背縫線深陷,隔膜發達。細胞染色體:2n=16。

形態特徵


貓頭刺
貓頭刺
墊狀矮小半灌木,高8-20厘米。根粗壯,根系發達。莖多分枝,開展,全體呈球狀植叢。偶數羽狀複葉;托葉膜質,彼此合生,下部與葉柄貼生,先端平截或呈二尖,后撕裂,被貼伏白色柔毛或無毛,邊緣有白色長毛;葉軸宿存,木質化,長2-6厘米,下部粗壯,先端尖銳,呈硬刺狀,老時淡黃色或黃褐色,嫩時灰綠色,密被貼伏絹狀柔毛;小葉4-6對生,線形或長圓狀線形,長5-18毫米,寬1-2毫米,先端漸尖,具刺尖,基部楔形,邊緣常內卷,兩面密被貼伏白色絹狀柔毛和不等臂的丁字毛。
1-2花組成腋生總狀花序;總花梗長3-10毫米,密被貼伏白色柔毛;苞片膜質,披針狀鑽形,小;花萼筒狀,長8-15毫米,寬3-5毫米,花后稍膨脹,密被貼伏長柔毛,萼齒錐狀,長約3毫米;花冠紅紫色、藍紫色、以至白色,旗瓣倒卵形,長13-24毫米,寬7-10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成瓣柄,冀瓣長12-20毫米,寬3-4毫米,龍骨瓣長11-13毫米,喙長1-1.5毫米;子房圓柱形,花柱先端彎曲,無毛。
貓頭刺
貓頭刺
莢果硬革質,長圓形,長10-20毫米,寬4-5毫米,腹縫線深陷,密被白色貼伏柔毛,隔膜發達,不完全2室。種子圓腎形,深棕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強旱生小半灌木,為荒漠草原帶的標誌植物之一。生於砂礫質淡灰鈣土、淡栗鈣土、棕鈣土地區及漠鈣土區的邊緣地區。見於乾旱的丘陵和河谷階地,也大量生長在山麓石質、礫石坡地和高原、河谷沖積平原的薄層覆沙地。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北部、寧夏中北部,與戈壁針茅(Stipatianshanica var.Godica)、沙生針茅(Stipa glareosa)、石生針茅(Stipa tianshanica var.Klemenzii)、短花針茅(Stipa 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組成荒漠草原;在賀蘭山西麓洪積扇及山前傾斜平原淡灰鈣土上,與紅沙(Reaumuria soongarica)、無芒隱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或短腳錦雞兒(Caragana brachypoda)、駝絨藜(Ceratoides latens)等組成草原化荒漠;向北部,可推進到荒漠帶的邊緣,例如在伊克昭盟西部、烏蘭察布盟北部剝蝕低山砂礫質、碎石質坡地,與紅沙及蓍狀亞菊(Ajania achilloides)、冷蒿或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lhoides)、半日花(Helianthemum soongorieum)、松葉豬毛菜(Salsolalaricifolia)及小針茅、無芒隱子草組成草原化荒漠,在鄂爾多斯、阿拉善高平原南部,與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綿刺(Potaninia mongolica)、四合木(Fetraena monglica)、膜果麻黃(Ephedra przewalskii)及蓍狀亞菊、小針茅組成荒漠草原。在半荒漠地帶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及沙地,常與檸條(Caragana korshinskii)、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 刺(Nitraria tangutorum)、霸王、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等組成沙質荒漠草場。貓頭刺還可向東、向南侵入乾草原帶,作為小針茅草原的伴生成分或沙化、荒漠化演替過程的一個類型,佔據某些邊緣地段。性喜乾旱和砂礫質基質,不耐水淹和鹽漬化;遇大旱,成片死亡或生長不良。貓頭刺早春4月返青,5月中下旬開花,6~7月結果。春季開花時,使荒漠草原在半月內呈現一片藍紫色瑰麗的特殊季相。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3250米的礫石質平原、薄層沙地、丘陵坡地及砂荒地上。

分佈範圍


產於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阿爾泰額爾齊斯河沿岸的沙丘上。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和蒙古南部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早春山、綿羊可採食一些花、葉;冬春季節和草缺年份,驢、馬和山羊採食其莖基部。夏、秋季節駱駝樂食,其他家畜多不採食。在荒漠草原地區也是一種固沙植物,在浮沙地上可防止土壤風蝕。枯死的植株可作為燒柴。植物全株多刺,花、葉短小,又藏於刺叢中,大大影響其飼用價值,為劣等飼用植物。在貓頭刺佔優勢的半荒漠地區,最好用飼用價值較高的旱生、強旱生草本或小灌木、小半灌木逐步地代替這種草,使草場向有利方向更新。清除后的貓頭刺可通過曬乾、粉碎,用其草粉飼餵家畜,或直接用作薪柴和綠肥。這種試驗應控制在一定面積上,帶狀間隔進行,防止大片除掉后造成土壤嚴重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