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合香油

蘇合香油

概述

蘇合香油 梵語sturuka的漢譯,主要產於大食報達(Bagdag,即今巴格達的異譯)、吉慈尼(Ghazni)、弼笆羅(Berbera)、麻離拔(Murbat)和大秦等地,這是中國人最早知道的蕃香之一,我國古代史籍《續漢書》、《粱書》、《本草圖經》、《名醫別錄》多有記載。《諸蕃志》卷下載:“蘇合香油,出大食國,氣味大抵類篤耨,以濃而無滓為上,番人多用以塗身。閩人患大風者亦仿之。可合軟膏,及入醫用。”

梵語學名


蘇合香油
蘇合香油
梵語:sturuka

又名


產地


產於伊朗土耳其索馬利亞、印度等國。

藥材性狀


呈半流質的粘稠液體,棕黃色或暗棕色,半透明,挑起呈膠質,可挑高至盈尺粘絲仍連綿不斷。體重,能沉於水但不溶於水,只溶於酒精,用火點燃則產生輕微爆裂響聲。有特異氣芳香氣,味淡,微辛。以質粘稠、含油足、半透明、氣香濃者為佳。

鑒別


(1)取本品1g與細砂3g混合后,置試管中,加高錳酸鉀試液5ml,微熱,即產生顯著的苯甲醛香氣。
(2)取本品1g,加乙醚10ml溶解,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肉桂酸對照品,分別加乙醚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品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正已烷-甲酸乙酯-甲酸(10:30:15:1)為展開劑,在10~15℃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1.25g ,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新配製的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25ml,加熱迴流1 小時,於低溫迅速蒸去乙醇,殘渣加熱水50ml使均勻分散,放冷,加水80ml與硫酸鎂溶液(1.5→50) 50ml,混勻,靜置10分鐘,濾過,濾渣用水20ml洗滌,合併洗液與濾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后,用乙醚振搖提取4次,每次40ml。合併乙醚液,用碳酸氫鈉溶液(1→20)振搖提取5次(20ml、20ml、10ml、10ml、10ml),每次分出的水液均用同一乙醚20ml洗滌。合併水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再用氯仿振搖提取4次(30ml、20ml、20ml、10ml),每次氯仿提取液均用同一個裝有無水硫酸鈉的脫脂棉層濾過。合併濾液蒸發至約10ml時,停止蒸發,任其自然揮散除盡溶劑,殘渣用中性乙醇(對酚紅指示液)10ml溫熱溶解,放冷,加酚紅指示液2~3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4.82mg的肉桂酸(C9H8O2)。

性味和功用


辛,溫。歸心、脾經。能開竅辟穢,豁痰止痛。用於中風痰厥驚癇,胸腹冷痛,心絞痛疥瘡,凍瘡。
功用: 歸心、脾經。能開竅辟穢,豁痰止痛。用於中風痰厥,驚癇,胸腹冷痛,心絞痛,疥瘡,凍瘡。

用量


常用量O.3~1克。外用適量。或者,1~3分,入丸散用。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辟惡,溫瘧,癎庢。去濁,除邪,令人無夢魘。
2.《本草正》:殺蟲毒。療癲癎,止氣逆疼痛。
3.本草備要》:走竄,通竅開郁,辟一切不正之氣。
4.《玉楸葯解》:利水消腫,治脹,疹痱,氣積血症,調和臟腑。
5.《本經逢原》:蘇合香,聚諸香之氣而成,能透諸竅臟,辟一切不正之氣,凡痰積氣厥,必先以此開導,治痰以理氣為本也。凡山嵐瘴濕之氣,襲於經絡,拘急弛緩不均者,非此不能除。
6.本草從新》:今人濫用蘇合丸,不知諸香走散真氣,每見服之,輕病致重,重病即死,惟氣體壯實者,庶可暫服一、二丸,否則當深戒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蘇合香中主要含萜類和揮髮油,包括單萜倍半萜三萜類化合物芳樟醇、α,β-蒎烯松香油醇、二氫香豆酮、檸檬烯、肉桂酸、桂皮醛、乙苯酚等。
2.本經逢原》:能透諸竅藏,辟一切不正之氣。凡痰積氣厥,必先以此開導,治痰以理氣為本也。凡山嵐瘴濕之氣襲於經絡,拘急弛緩不均者,非此不能除。但性燥氣竄,陰虛多火人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