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薇菜

分佈於東北地區的野生草本植物

東北薇菜(Osmunda cinnamomea L.var asiatica)又名牛毛廣,是我國東北地區一種名貴的天然野生草本植物,學名為桂皮紫箕、紫箕、野豌豆巢菜、薇菜、元修菜,俗稱牛毛廣、貓兒蕨、蘭莖苔,屬紫箕科紫箕屬多年生蕨類植物。

薇菜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鉀、鈣、磷等微量元素,還有稀有的促脫皮甾酮、鞣質等成份。薇菜營養豐富,味苦性涼,具有安神、降壓、抗癌、清熱、減肥等功效,並對流感、乙型腦炎等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簡述


薇菜學名紫萁,俗稱貓耳蕨、藍莖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都生長於陰涼濕潤的荒山野嶺之中。薇菜色艷味美,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糖及鈣、硒、鐵、磷、胡蘿蔔素、抗壞血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去膩、提神、抗癌、助消化等功效,歷來為恩施州民間的名貴山野菜。薇菜在日本宴席上被視為野味佳肴,享有“中國山珍”之美稱。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灌木狀,全株被白色柔毛。根莖粗壯,直徑可東北薇菜達2厘米,表皮深褐色,近木質化。莖有棱,多分支,被白柔毛。偶數羽狀複葉頂端卷鬚有2-3分支或單一,托葉2深裂,裂片披針形,長約0.6厘米;小葉3-6對,近互生,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5-3厘米,寬0.7-1.7厘米,先端鈍,具短尖頭,基部圓形,兩面被疏柔毛,葉脈7-8對,下面中脈凸出,被灰白色柔毛。總狀花序長於葉;具花6-16朵,稀疏著生於花序軸上部;花冠白色,粉紅色,紫色或雪青色;較小,長約0.6厘米,小花梗長0.15-0.2厘米;花萼鍾狀,長0.2-0.25厘米,萼齒狹披針形或錐形,外面被柔毛;旗瓣倒卵形,長約7毫米,先端微凹,翼瓣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最短;子房無毛,具長柄,胚珠2-3,柱頭上部四周被毛。莢果長圓形或菱形,長1-2厘米,寬4-5毫米,兩面急尖,表皮棕色。種子2-3,腎形,表皮紅褐色,長約0.4厘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2n=14。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2900米林下、河灘、草叢及灌叢。

分佈範圍


產華北、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營養成分


東北薇菜
東北薇菜
100克東北薇菜嫩莖葉含蛋白質2.2克,脂肪0.19克,糖類4.3克,胡蘿蔔素1.97毫克,維生素B20.25毫克,維生素C67毫克;每克干品含鉀31.2毫克,鈣1.9毫克,磷7.11毫克,鐵125微克,錳81微克,鋅62微克。此外,還含有尖葉土杉甾酮、促脫皮甾酮、鞣質等成份。

功效主治


東北薇菜能清熱解毒,潤肺理氣,補虛舒絡,止血殺蟲。主治衄血,吐血,赤痢,子宮功能性出血風熱感冒等病症。

食療作用


1.殺菌消炎,抗病毒:東北薇菜煎劑對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均顯示明顯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腺病毒Ⅲ型、脊髓灰質炎病毒Ⅱ型、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等。
2.止血:東北薇菜可輔助治療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3.營養健體:東北薇菜營養豐富,補益脾胃,利腸,常食之有強身健體之功。

食用指導


東北薇菜嫩莖葉焯水后可拌、炒、蒸、做湯、做餡。加工后的薇菜乾宜用溫水泡發,泡發后食用,可製作成“涼拌薇菜”、“青炒薇菜”、“薇菜蒸肉”等。東北薇菜其根莖用清水浸泡7天左右,取出搗碎,經過濾可提取澱粉,能製作粉皮、粉條,有一定滋補作用。

保健食譜


燒三鮮薇菜引

東北薇菜250克,鮮蘑菇、熟雞肉、水發海米、冬筍絲各25克,火腿末15克,油菜3O克,蔥花、薑末各10克。將雞肉、鮮蘑菇、油菜切成絲;東北薇菜去雜洗凈;鍋內放油燒熱,用蔥、姜煸香,加入料酒、醬油、雞湯、白糖、精鹽,再放入火腿、筍絲,最後加入菠菜、蘑菇、雞肉,用文火燜燒透,放入油菜、味精略燒,用濕澱粉勾稀芡,淋花椒油出鍋即成。此菜清淡鮮嫩,咸鮮適口,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益氣補虛的作用。適宜於吐血,赤痢便血,崩漏,小便頻數,遺精,體倦乏力,虛勞瘦弱等病症。

海米薇菜湯

東北薇菜200克,水發海米、水發黑木耳各25克,火腿片15克,蔥絲、薑末各10克。將菠菜摘洗乾淨,入開水鍋中焯透,取出浸泡30分鐘,撈出瀝水;木耳洗凈備用;湯置旺火上,加清湯、料酒、醬油、精鹽、蔥、姜、海米燒開,下入東北薇菜、黑木耳,水開后加味精,淋香油,裝入湯碗即可。本湯細嫩咸鮮,香濃爽口,具有健脾益胃,消腫止血的功效。適用於痢疾痔瘡,便血崩漏,體弱乏力,胃口不佳等病症。

食用提示


干品宜用溫水泡發,鮮品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可食之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