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北二路

1941年建於遼寧的道路

瀋陽北馬路的舉國聞名,不僅僅在於它有著漫長的歷史,不僅僅它在瀋陽城區的東西交通中舉足重輕,而在於這條馬路見證過無數次起伏跌宕的歷史巨變,在於今天的它經過上世紀末的鳳凰涅槃之後,已經實現華麗的完美轉身,“但請歸人拭目看,家山遠不似舊顏”!

道路誕生


瀋陽的北二馬路始建於1941年,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它東起北二洞橋,西至重工街,全長為5750米,寬21米,車行道寬14米,分為北二西路、北二中路和北二東路。現在的北二馬路西起鐵西區重工北街東至和平區和平北大街,其中鐵西區段分別稱為北二西路、北二中路和北二東路,和平區段稱為北二馬路。
說起北二馬路的歷史,不能不提到1904年在中國土地上爆發的那一場日俄戰爭。戰爭之前,俄國人即強行進入瀋陽,並脅迫中國政府取得中東鐵路南線築路權。作為鐵路的必經之地,瀋陽在城西北留出一塊鐵路用地。日俄戰爭后,戰勝的日本攫取了中東鐵路支線(后改稱南滿鐵道),佔據了鐵路用地並且非法改稱為“鐵路附屬地”。後幾年時間裡,日本人將“鐵路附屬地”擴展到瀋陽城西的南滿鐵道以東到和平大街的範圍,並且在大西門邊至南滿鐵道附屬地之間的21平方公裡外國人商埠地里,圈佔“日本人商埠地”,形成“日本租界”。
至此,日本人在瀋陽城西邊佔據了幾乎和老城面積相當的地區。一批當時在日本國內非主流的設計師闖到瀋陽,吸收西方元素突破傳統,標新立異地建造了一大批被稱為“日本樓”的建築,但這些建築與日本本土的建築風格迥異——實際上,它們更像是西洋建築。這些地區一律被冠上了春日町、浪速通、富士町之類日本名稱,同時辦起了大和屋、幾久屋、七福屋這些具有日本特色的大型百貨商場。於是,一個洋味十足、堪稱精緻的大型商業區與大片住宅區出現在老瀋陽城西。
北二馬路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道路輝煌


建國后北二馬路的37家工廠,曾經創造出共和國工業史上350個第一
鼎盛時期的瀋陽北二馬路,兩側聚集了諸如瀋陽機床一廠、機床三廠、鍋爐總廠、變壓器廠,冶鍊廠、重型機器廠、有色冶金總廠、新華印刷廠、汽車齒輪廠、東北製藥總廠等37家大型企業,它們共同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350個第一。
三峽工程用變壓器、直徑為700毫米的中型初軋鋼機、中國最大的3600立方米/噸礦用大型斗輪機挖掘機、中國最大的450立方米燒結機、中國最大5000噸/日立式磨機、中國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變壓器…… “一五”期間,瀋陽重型機械廠生產了198種產品,支援了21個省區的重點工業建設,填補了國家近百項重型方面的空白。當時的大江南北、全國重點工程所需設備及材料,大多來自瀋陽鐵西北二馬路企業的製造。即便5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肯定地說,正是東北大馬路衍生的本土民族工業與北二馬路興起的近現代工業交相輝映,才孕育出瀋陽這個工業素養深厚的工業城市。而瀋陽工業歷史文化之厚重、工業文脈之悠久,則又昭示了瀋陽建設國家裝備製造業基地的歷史必然。這厚重的工業文化和工業遺存,鑄就了瀋陽城市的工業性格。
直到現在,許多退休老工人回憶起當年的景象,仍然充滿嚮往,感慨萬端。老人們說,那時候誰要是能進入北二馬路那些全國聞名的龍頭企業上班,非常令人羨慕,因為那就等於抱上了“金飯碗”,雖然工資跟其他企業差不多,但是企業前景好,職工的福利也全,小到手套、肥皂、工作服,大到房子,都是職工們可以享受到的權利,就連找對象都比別人有更多優勢。所以一提起自己在北二路上班,真有種難以言表的自豪。
當時北二馬路兩旁全是工廠,每天早上上班時,馬路上自行車鈴聲此起彼伏,到處都是浩浩蕩蕩的自行車“大軍”,老瀋陽完全可以從每個人的工作服的顏色或樣式上,分辨出一個人在哪個工廠工作。而在每個人的自行車車筐里,幾乎都是從家裡帶的飯盒,場面非常壯觀。

道路歷史


“虧損一條街”
然而市場變幻莫測,曾幾何時,紅火興旺的瀋陽北二馬路成了“虧損一條街”
位於北二馬路中段的瀋陽冶鍊廠的3根大煙囪,曾被認為是工業文明的“象徵”。始建於1936年的瀋陽冶鍊廠,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恢復生產的有色冶鍊企業,曾被譽為“有色鞍鋼”。它的黃金、白銀產量一度穩居中國前列,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做出過巨大貢獻。至今人們記得,瀋陽冶鍊廠3根煙囪的高度分別為122米、120米、80餘米,其中122米高的煙囪曾是瀋陽市最高的煙囪。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煙囪林立、機器轟鳴的鐵西北二路漸漸冷清下來。計劃經濟年代,這些企業可是群雄聚會、風光一時,但隨著后工業時代的來臨,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北二馬路兩邊這些計劃經濟時代的“驕子寵兒”們開始失落,減產、虧損、下崗、轉產、被兼并接踵而至,過去上下班時間人潮湧動、車水馬龍的北二馬路一時間滿目蕭條。
資料記載,2001年,北二馬路上的37家企業,各大工廠很長時間都沒有生產訂單,工人長期放假,全年利稅僅700萬元。當時北二馬路上的企業資產負債率總體上達到90%以上。有的企業超過百分之百,甚至達到200%,300%。企業的不景氣導致虧損,企業的虧損導致破產,企業的破產導致大批工人下崗,一連串的反映形成了惡性循環。“30萬產業大軍,10萬下崗職工”,北二馬路成了貨真價實的“虧損一條街”和“下崗一條街”。
企業的不景氣和倒閉,嚴重地影響到職工生活,鐵西區光明北社區里的1440戶居民,他們都曾經是瀋陽冶鍊廠、瀋陽機床一廠和瀋陽重型機械廠的職工,當時住得全是破爛不堪的爛房子。機床一廠有些退休工人家的房子都有著近百年的歷史,不僅退休工人本人在那間房子里生,在那間房子里長,連他的孫子也是如此。以前工廠效益好時,不時給予維修,企業不景氣的十幾年,不用說修房子,連吃飯都成問題。
由於鐵西區(北二馬路是主要聚集區)聚集了瀋陽市75%的企業,所以它的衰退,直接影響了瀋陽市的經濟發展。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裡,瀋陽的工業總產值由全國的第四位猛跌至第二十幾位。儘管從1986年開始,國家對鐵西區老工業基地改造先後投入了350億元,但始終無法挽回眾多企業嚴重虧損的局面。
直到鐵西新區的組建,瀋陽冶鍊廠的宣布破產和佔地36萬平方米的廠房開始拆除。北二馬路舊日的光榮與傷痛才隨著三根大煙囪倒掉的塵埃飛散,這片工業廢墟上的秩序才得以重建。
但是,鐵西人難捨北二馬路,當年的許多老職工對北二馬路留給他們的光榮與夢想始終難以忘懷。2002年1月8日,瀋陽冶鍊廠建築被拆除時候,許多冶鍊廠的工人專門來與之告別,其情其景催人淚下。

涅槃重生


隨著一條頗具規模的現代化汽車貿易產業帶的形成,北二馬路工業廢墟上張揚起不可遏制的生機與活力
鐵西新區首先對北二路衛工街以東,興華北街以西進行了大面積改造,鐵西新區政府立志將昔日的“虧損一條街”重新打造成黃金大道。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鐵西新區通過財政收購了91戶企業的180萬平方米土地,其中有13戶企業坐落在北二馬路上。
也就從那時候開始,以北二馬路改造為開端的“中國裝備製造業第一遷”拉開了帷幕。
到了2002年12月,鐵西新區就開始出現天天有客商、周周簽合同、月月進項目的可喜局面。到2007年年底,鐵西新區已有各類項目668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82個,5000萬以上的內資項目31個。
過去由於瀋陽機床一廠、瀋陽機床三廠、鍋爐總廠、有色冶金總廠、汽車齒輪廠等十幾家超大規模企業的列陣聚集的北二馬路,如今在拓寬成雙向八車道的兩側,赫然入目的是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北京現代、進口現代、一汽豐田、廣州本田、東風本田、上海通用、東風日產、東風風行長安鈴木東風雪鐵龍奇瑞江淮哈飛起亞賓士三菱奧迪、賓士、寶馬沃爾沃路虎捷豹保時捷斯巴魯比亞迪在內的上百個汽車品牌,4S品牌店和汽車銷售店從兩三家到39家,年營業額從當初的3.4億到2009年底的75億,年銷量從2000多輛到6萬餘輛,連續三年年均遞增50%以上;上繳稅金近億元,占瀋陽汽車總銷量的六成。一個全國性的汽車貿易產業帶在北二馬路迅速形成。
汽車貿易產業帶帶動了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有效解決了許多人的就業問題。一般的汽車4S店的員工需要七八十人,而規模較大的汽車4S店的員工更要達到一百二三十人。按平均每家店100多人計算,39家店直接帶來就業崗位將近4000個。
按照當初鐵西區的規劃,北二馬路汽車貿易產業帶全長4公里,將引進30個汽車項目,總投資10億元。而今天的發展則遠遠超出了預期,40餘個汽車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年銷售額幾十億元,而未來兩年內,納稅總額將達到1億元。

道路現狀


中國特色商業街”
2008年,瀋陽市商業局將北二馬路汽車貿易特色街正式申報為中國特色商業街,並通過了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評審組的評審驗收,已於2009年9月份在杭州正式授匾命名。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服裝城、汽配城和品牌房地產開發商也紛紛進入北二馬路大展拳腳。2007年春節剛過,北二路板塊既已一躍成為城內最具看點的區域。如今的北二馬路板塊上,相繼趕赴的有國內著名品牌地產開發企業新湖、保利;有本地企業開發的鑫豐國際富雅豪臨、海韻廣場、博潤國際大廈等諸多項目,板塊內產品類型愈加豐富,價格體系愈加完善,社區文化與樓盤品質也愈加被注重。北二馬路的居住群體也突破了瀋陽本地的局限,全省、乃至省外其他地區的消費者也相繼在此置業。
用鳳凰涅槃、脫胎換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今天的北二馬路,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再合適不過。特別是政府最近又公布新的規劃,不久的將來,北二馬路將改建成一條現代化的“西部五愛”服裝產業帶,像南順城路附近的五愛市場一樣,成為全國服裝等商品的集散地。
隨著家樂福、紅星美凱龍、宜家家居、星摩爾的入住,現在北二馬路的繁榮程度,已經與火熱非凡的鐵西百貨商圈並駕齊驅,共創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