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局
僑批局
僑批局,實際上就是僑信局,因為福建方言把“信”叫“批”,所以把為華僑通信服務的僑信局習慣稱為僑批局。由於僑批局對華僑服務周到,信譽卓著,幾乎壟斷了華僑寄信和匯款的業務。
從很早的時候起,廣東、福建等省沿海地區的貧苦人民,到海外謀生的很多。還有一些人,是被帝國主義強盜騙到外國去作苦工的。這些旅居國外的僑胞,和他們的家屬通訊,或者把千辛萬苦掙得的一些零星銀錢寄回家裡,起先都是託人捎帶,很不方便。後來,廣東和福建有些民信局就向海外發展業務,組織了“僑批局”,專門辦理旅外僑胞的通訊和匯兌業務。因為福建方言把“信”叫做“批”,把華僑匯款附寄的信叫做“僑批”,所以把這種寄遞華僑信件和匯款的機構叫做“僑批局”。僑批局除在國內出國華僑較多的城鎮開設外,還在國外設立分號。據1930年統計,全國登記的僑批局共有一百八十家,所屬國內外分號共七百多家。到1948年全國解放前夕,還有僑批局一百多家,國內外分號共一千多家。它們對便利海外華僑寄信匯款和與祖國聯繫起了積極作用,受到了海外廣大僑胞的歡迎;本身也獲得豐厚的利潤。
明初,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在長樂太平港停泊,添招水手和弁兵,其中有一部分留在海外。後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南洋一帶開礦山、修鐵路,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沿海貧苦勞動人民又以賣“豬仔”等方式,接踵移居海外,充當勞工。清光緒二十六年,閩清愛國華僑黃乃裳在北婆羅洲(今汶萊)移民墾殖,開發“新福州”,華僑人數達八九萬人。他們大都想與家人通信,匯款贍家。於是就有人出來向他們收集信件和款項,捎回家中,收取一定報酬,這些人叫“水客”。“水客”逐漸發展,開設鋪號,即成為僑批局。
僑批局在福州民間稱僑匯庄,也稱匯庄。福州方言把信件叫做批信,因此僑批局也稱為批信局。他們主要經營國際間匯兌業務兼營信件,特定對象是僑胞與僑眷。匯兌的方向是單向的,即從國外匯入國內,它的總庄均在國外,國內設分庄或代理處。他們服務周到,常把所在地華僑的姓名、籍貫、出國年月、工作地點、家鄉住址、僑眷姓名等詳細登記,每人編列專號,並將副本寄給國內的分庄或代理處存查。因此,有的僑胞僅寫“母親大人收”,在國內也能查到妥投。他們接受華僑匯款,不拘多少均可收匯;同時免費代匯款人投交國內僑眷一封“批信”,帶回僑眷一封“回批”。僑眷不會寫信的由投遞人員負責代寫。
福州僑批局始於光緒末年,新加坡僑商“福泰和”雜貨店首先在下渡設“福泰和”僑匯庄。繼有郭福成有限公司、彩珍軒餅商、振華興京果店3家,聯合在下杭街組設彩興匯庄。民國16年改組,由郭福成獨家經營,改號為郭福成匯庄,信譽卓著,很受僑眷歡迎,后改名為濟美匯庄。再后相繼設立有民興、南豐、建隆、恆興、如意、信利等匯庄。以上均系新加坡僑商所設。後來印尼僑商也先後在榕開設集大、永聲、南華、聯豐4家僑匯庄。福州僑匯庄的主要收匯地點為印尼、新加坡、馬來亞、香港、緬甸、菲律賓等;派送地區主要是福清、閩侯、福州、閩清、長樂和連江。
中華郵政在限令民信局停業時,對僑批局仍允其繼續經營。當時福州的僑批局只有8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向福州中國銀行登記並已營業的僑批局,截至1950年6月,已發展到19家,其中18家都經辦中國銀行票匯,不兼辦華僑批信及回批業務,其性質已基本轉化為專營僑匯的金融業。
廣東潮汕地區僑批局是專門經營海外華僑華人寄回國內的簡短家書及匯款的民營機構。它是在 19世紀水客業的基礎上產生的 ,隨著僑批業務的增加在當時的各種客觀條件下逐漸發展起來 ,於 20世紀30年代前後形成了功能齊全、縱橫交錯的經營網路。僑批局按功能可分為收攬局、中轉局、投遞局三種基本類型 ;按規模及經營網路又可分為大、中、小型三類批局。各類批局各具特點 ,共同構成了僑批的經營網路 ,對 當時潮汕地區經濟的影響很大。
在澄海區隆都鎮仙地頭,有一所名為“明德家塾”的老宅,它曾是潮汕僑批局,經營著僑批分揀派送業務。現有不少保存下來,成為華僑民宅,人丁興旺。
據記載,汕頭僑批局的共同責任就是負責把聯號在海外收寄的僑批及批銀,配上回批,分揀后中轉到投遞網路覆蓋地域,迅速準確無誤地送到僑屬手中,再把回批收集后,回郵到海外聯號。“澄海隆都鎮有12個老僑批局,分別是在三個時期建起來的。”隆都鎮歸國華僑聯合會的老同志許守質介紹,“當地的僑批局在1860年汕頭辟通商口岸到辛亥革命前有3個,從辛亥革命後到抗戰勝利時建了5個,後來到1973年收歸中國銀行時又建了4個。最早是1884年前埔的‘泰萬昌’,1888年後溪又建了‘廣順利’,再到後來的‘潘合利’、‘萬興昌’、‘榮利’等,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1916年開始經營的‘許福成’批局。”
單從外表看,很難想像“明德家塾”古宅曾是風光幾代的批局。這間宅子共有6畝地,面積近4000多平方,內外建有房屋80多間,是典型的潮汕“駟馬拖車”格局的屋宅。正屋大廳供著華僑先祖頭像,屋內牆上掛著歷代祖先的畫像、祭文,屋內還有紅漆方桌和長板凳。“這才是批局真正的遺址。”許守質老人說,“看,當時批局是設有經理、司帳、司庫和幾名批員的,他們就在這裡辦公。”寬敞的批局裡還有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像精緻的潮汕功夫茶具等。
宅里植物園中是華僑從泰國移植來的果樹,有芭蕉、紅毛梨、泰國香霧等。古宅外牆和部分樓閣仍保存上世紀30年代的裝飾,大門匾上的“厝場畫”精美懷舊,畫的主體是澄海著名的“獅頭鵝”,雖能看出畫的歷史久遠,但由於保存較好,也為古宅增添了一處值得回味的景觀。主人說:“現在老宅就剩我們一房和大伯一房10多人住,我的女兒女婿們在後屋開了羊毛加工作坊。”據老宅主人說,如今,不少華僑回汕頭,都會來澄海故里參觀看老宅,老僑批局也成了一處華僑思念先祖的地方。
僑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