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體雄蕊
兩體雄蕊
兩體雄蕊 (diadelphous stamens)被子植物花中雄蕊存在的一種形式。一花中10枚雄蕊的花絲連合成二束,如蠶豆、豌豆的雄蕊,其中9枚花絲連合成一束,另一枚雄蕊單獨分離,或者每束5枚。這種雄蕊為蝶形花科(或豆科)植物特有。為植物之雄性生殖器官,包括花絲(Filaments)及花藥(anther)兩部份,花粉(Pollen)則存在花藥中。雄蕊由花絲聯合成通常數目不等的兩束。每朵花有雄蕊10枚,其中9枚的花絲聯合,1枚分離,成二組,如大豆;或每5枚的花絲聯合而成二組,如紫穗槐。
目錄
雄蕊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是雄花的一部份。其作用是產生花粉。種子植物產生花粉的器官。由花絲和花藥兩部分組成。位於花被的內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輪狀或螺旋狀排列。數目因植物種類而異,通常,原始的種類數目多而不一定,較高等的種類數目趨於減少並達到一定的數目。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總稱雄蕊群。
花絲頂端膨大呈囊狀的部分。常以葯隔分成兩個葯室,每一葯室具1個或2個花粉囊。花粉囊是產生花粉的地[span]花藥[span]方。花藥的壁由表皮層、纖維層、中間層和絨氈層構成。絨氈層為花粉囊周圍的特殊細胞層,具雙核或多核結構,細胞內含較多的RNA和蛋白質,並有油脂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具有供應花粉粒發育所需養料的作用。花粉成熟時,花粉囊自行開裂,散出花粉。依花藥在花絲上著生的方式,可以區分為全著葯(花藥全部著生在花絲上,如蓮)、底著葯(花藥以其基部著生於花絲頂端,如莎草、扁果草等)、背著葯(花藥以其背部貼著在花絲上,如馬鞭草、山茱萸等)、丁字著葯(花藥橫卧,以其背部中央的一點著生於花絲頂端,如百合、水稻等)等幾種類型。菊科植物的雄蕊花絲分離,花藥聯合,稱聚葯雄蕊。
通常每個花藥由兩個葯瓣組成,每個葯瓣有兩個花粉囊,其中有花藥壁和產生小孢子的葯室(孢子囊)。每個孢子囊中有許多小孢子母細胞,它們各自經減數分裂后,產生四個單倍體的小孢子。此後每個小孢子(核)又分裂一次,形成一個大的營養細胞(或稱管核),和一個小的生殖細胞(核),這時具兩細胞的花粉粒(即雄配子體)基本成熟。在成熟花藥開裂以前,葯室之間的分隔可能已破裂,四個孢子囊的花藥即變成兩個花粉囊。花粉粒即從開裂的花藥中釋放出來。花藥開裂方式有:縱裂,沿兩個花粉囊的交界處縱行開裂,如油菜、牽牛花等;橫裂,沿花藥中部橫向裂開,如木槿、蜀葵等;孔裂,在花藥頂部具小孔狀裂口,如茄、西紅柿等;瓣裂,花藥側壁開裂成數瓣,如樟樹、小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