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義縣復北門記
全義縣復北門記
賢者之興,而愚者之廢。廢而復之為是,循而習之為非。桓人猶且知之,不足乎列也。然而復其事必由乎賢者,推是類內以從於政,其事可少哉。賢莫大於成功,愚莫大於吝且誣。桂之中嶺而邑者,曰全義,衛公城之。南越以平,盧遵為全義。視其城、塞北門,鑿他雉以出。問之,其門人曰“余百年矣!或曰,巫言是不利於令,故塞之;或曰以賓旅之多,有懼竭其餼饋者,欲迴其途,故塞之。”遵曰:“是非吝且誣歟!賢者之作,思利乎人。反是,罪也。余其復之。詢於群吏,吏葉厥謀,上於大府,撳大府以俞。邑人便焉,歡舞里閭。居者思止其家,行者樂出其途。由道廢邪,用賢棄愚,宜民之蘇。若是而不列,殆非孔子之徒也。為之記雲。
當時的全義縣令盧遵由於勤政為民,政績卓著,不久遷為桂州長史,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獲詔被赦,盧遵亦被召回京師,任戶部侍郎。著有《盧宏禮集》,已佚。盧遵,涿(今河北涿郡)人,柳宗元內弟。柳宗元貶謫后,盧遵南下永州,陪伴柳宗元五年。元和四年,盧遵南遊桂州,柳宗元作《送內弟盧遵游桂州序》,為其送行;又作《上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向李中丞推薦盧遵,稱“盧遵,其行類諸父,靜專溫雅,好禮而信,飾以文墨,達於政事。”盧遵後任桂管屬縣全義令,復開全義縣北門,柳宗元為作《全義縣復北門記》,記載盧遵的政績。柳宗元去世后,其後事、家事,都由盧遵操持。
柳宗元
柳宗元改任柳州刺史。赴任途中路過全義,盧遵留他小住一日。他見全義縣城北門恢復之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一派欣欣向榮景象,不禁有感而發,當即揮筆寫下《全義縣復北門記》一文。後來有人將這篇文章刻成石碑,立於全義縣城北門附近,留作紀念。由於年代久遠,至今石碑已無從查考。柳宗元曾到過靈渠,南渠順流穿過興安縣城,兩岸的形成水街,長約1公里。圍繞整個靈渠展開的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為紀念柳宗元,靈渠之畔聳立《全義縣復北門記》的巨大碑刻,全文共235字,加落款18字,共計253字,字如海碗大,蒼勁流暢,古樸秀麗,頗有秦漢之風。碑文之後,加制‘大明皇帝之寶’、‘康熙御覽’兩方歷代皇帝玉璽,更襯托出此碑的歷史感。應桂林興安縣政府邀請,由清華大學教授胡擎元先生操刀製作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