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坑村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謝坑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地處福建省東北部,擁有提線木偶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唐朝時期建設的永興寺等旅遊資源。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謝坑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村情概括


位於閩東第二高峰屏南西北部東峰尖腳下的謝坑村,人口約1600人,是閩東大地上為數不多的千年古村。村中的古道、古廊橋、古寺、古茶園和古寨門等琳琅滿目的古建築,無不折射出謝坑曾經茶葉產業的繁榮。清·乾隆版《屏南縣誌·分縣始末》記載,立縣之初,縣治雙溪村僅四五十灶。而謝教坑村,竟達四百戶。謝教坑,就是如今的謝坑,為屏南開縣第一村。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翻開謝坑村族譜,謝坑,果然不同尋常。沉澱在歷史長河中併流傳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四平提線木偶戲四平戲等,已分別列入省級和國家級非遺名錄;銀礦和茶在歷史上為屏南支柱產業,而北苑貢茶製作技藝仍在延續。

交通通訊


謝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交通便捷,全村水泥公路;在原來的交通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而2012年年底通車的寧武高速公路屏南高速公路連接線則更大程度上方便了謝坑村這個小山城與外界的交流,也把如斯美景帶入更多人的眼眸。
謝坑村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市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從村到縣城車程大概40分鐘。屏南縣城至福州170公里、至寧德市100公里、至賽岐港135公里、至三都澳130公里、至古田火車站95公里。

地理環境


謝坑村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全村373戶,1566人,海拔890米,土地總面積23507畝,耕地1507畝,有林地22000多畝,主要產業為高山蔬菜錐栗毛竹,2012年高山蔬菜面積850畝(複種面積),錐栗面積630畝,毛竹7100畝。地理坐標為北緯26°44′—27°10′,東經118°41′—119°13′,東南與寧德市相連,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縣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境內山巒疊嶂,群峰聳峙,山谷盆地縱橫交錯,大部分地區海拔800米以上。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842.3毫米,年平均氣溫13~18℃

歷史文化


謝坑村是屏南的古村,古代是屏南通往建甌政和的交通要道,曾與際頭一同並稱為屏南的兩大村。在唐宋時期,其茶事就已曾經興盛。另外這裡至今還保留著提線木偶古戲曲,事實上,謝坑村講建甌話
茶文化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唐代,就有采造稱為“臘面”等貢茶記載。而此時建州北苑貢茶還未興,據新唐書· 地理志》載:“福州貢臘麵茶,蓋建茶未盛之前也,……今古田長溪建寧界,亦能采造……”。屏南於清雍正十三年析古田縣北路3里16都地而設,當時所謂的“古田、長溪近建寧界”從地理位置來說正是現在的屏南縣 謝坑村等地
明末以後生產“小種”茶,並成為輸茶要道,茶事日漸興盛。起源於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的正山小種紅茶, 是世界紅茶的始祖。18世紀是武夷紅茶外銷歐洲急劇擴大的時期,當地生產的小種紅茶供不應求, 周邊便開始仿製, 大量的仿製紅茶私售於崇安星村的市場上,以武夷茶之名出售。由於仿製的紅茶與正宗的武夷小種紅茶在品質上還是有區別的, 於是就有了“正山”和“外山”之說。由《中國茶經》稱: “產於福建崇安縣星村鎮桐木關的稱‘正山小種’”, “外山小種”指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縣及江西鉛山等地所產的仿製正山小種品質的紅茶, 統稱“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因此,才有這個階段屏南茶事的興盛,謝坑茶事的興盛, “茶嶺揚芳”古城門留下佐證。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謝坑村至今仍保留著三個古城門和永興寺,其中在村西的是清道光二十一年的鐫刻有“茶嶺揚芳”的古城門,“茶嶺揚芳”四字說明了謝坑當時茶業的興盛和輸茶之必經要道。

明清提線木偶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明朝末年,提線木偶從浙南一帶傳入屏南,就為屏南人接受和喜愛。當時在演提線木偶戲時,表演者的唱詞以當地方言演唱或道白。隨著四平戲在屏南民間深受歡迎,提線木偶的表演者將四平戲的唱腔引入到提線木偶的表演中,將兩種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觀眾不僅看到了提線木偶惟肖惟妙的動作表演,又聽到賞心悅耳的四平戲唱腔,使得這種民間藝術代代相傳。
古代的提線木偶戲主要是在農村的喜慶節日時上演,以祈求百姓安康、家族興旺、驅邪避鬼等。於是,屏南提線木偶戲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每個戲班都尊奉道教閭山祖師,又同時信奉梨園教,兼有神社與戲班的雙重色彩。
古代屏南提線木偶的表演藝人都有法名,不同的戲班有不同的壇號,如壽山降龍村的壽發堂、嶺下謝坑村的懷橘堂等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屏南提線木偶的發展最為迅速,全縣有棠口安溪、孔源、熙嶺、圪頭、周地、降龍、路下、謝坑等村都辦有提線木偶戲班,時至今日,只有嶺下鄉謝坑村的提線木偶戲班還在屏南與建甌的鄉間上演。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謝坑村[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謝坑村]
傳統劇目主要是《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中的故事,表演時獨立成章。至於屏南提線木偶的傳統劇目《劉沉香》、《白兔記》、《洛陽橋》、《西遊記》、《雙義記》、《八卦圖》、《八仙》、《陳靖姑》、《狀元遊街》、《西遊記》、《白蛇傳》、《醉花亭》等,有的現在已經失傳
提線木偶是屏南民間一項古老的藝術,由於時代變遷的緣故,殘留至今的戲班少之又少。好在屏南當地政府已經將提線木偶與木拱廊橋、四平戲、平講戲等屏南特色的文化遺產列入保護的對象。

周邊風景名勝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 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整個風景區成月牙形,共分為白水洋、宜洋、太堡樓仙峰頂、鴛鴦湖五大景區,有一塔二泉兩寺三湖四島五澗六嶺九橋十溪十三灘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有“愛侶聖地”、“鴛鴦故鄉,獼猴樂園,人間仙境”、“中國瀑布最多的風景區”之譽。
白水洋,是福建的八大景區之一。白水洋景區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而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國家副總理吳儀遊玩白水洋后題“奇特景觀”。白水洋地質公園還擁有全球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白水洋地質公園園區總面積達77.3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