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1957年創辦的完全中學
蘭州二十四中學位於蘭州市紅古區紅古鄉,是紅古地區成立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學。
![蘭州二十四中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1/m21ced01ef38943197bd48ba051f37b41.jpg)
蘭州二十四中學
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蘭州二十四中學也未能倖免於難,1968年廢校長,設“革命委員會”,一批骨幹教師慘遭迫害,或殘或亡,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受到嚴重影響,教學設備、圖書、文書擋案等毀壞嚴重。此階段所開課程以1974年為例有政治、語文、數學、物理、農基、外語、軍體、革命文藝、歷史、地理。
文革結束后,領導班子調整,教學工作被重新確定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學校進入恢復與發展時期,並在八十年代逐步達到全盛。
1983年學校被評為蘭州市“三優一學”先進單位
![蘭州二十四中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b/m4b67d26e65c110fbba64bf546adb01f2.jpg)
蘭州二十四中學
1987-1988學年度在校學生達1651人,教職工112人,學校硬化東西走道及環行路並安裝路燈;教導處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和師生書畫展,1987年教師曹品俊被評為市優秀教師,初中學生薛永澤參加全國中小學生學作文競賽獲鼓勵獎,指導教師李聖清獲全國育才獎,並於1991年被評為市優秀教師,於1992年被評為省園丁,指導的學生參加1989年蘭州市讀書作文活動,獲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1987年高中學生張學崗、瞿義業獲團中央“寶塔杯”車模通訊賽三等獎;學生作文多次在市報發表,學校課外活動豐富多彩。足球賽等盛況展示。學校充滿生機,一派全盛景象。1987年被市教育局評為“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先進學校”。1988年校射擊隊破一項省記錄。
1988年該校考走本科5人,考走專科5人,初中考入中專1人,中技12人。因在校外教育工作中成績顯著,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額“蘭州市校外教育先進集體”。投資8.4萬元建設家屬宿舍12套,共600平方米,基本解決了教職工住房難問題。1989年教師王培傑獲省園丁獎,王延海、白鳳梧被評為市優秀教師,白鳳梧的教研論文先後在第三、四屆中華葉聖陶杯論文大獎賽上獲三等獎、優秀獎。
1973年學校委託教導處負責人馮密籌建校辦工廠佔用新教室2間108平方米,照臨時工兩名,購買6.3T沖床一台,從市校辦工廠借來車床一台,開始投入生產,主要產品為汽車卡簧並組裝電瓶,學生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去工廠參加勞動,工廠效益明顯贏利除用於學校教具購買,電費交納,工廠擴大在生產等外,凈利潤8千元,1980年前後王克元接手時工廠存款3.2萬元,81年4月校總務主任薛高科接管,工廠遷至現址(校園外東南面,與家屬院緊鄰),年利潤萬餘,還擔負校舍維修,教具購置等,此時產品以學生體育聯繫器械,籃球架,學生課餘鍛煉健身升降支架等,88年薛高科病故,工廠逐步衰落。1987年校辦工廠完成產值132889.32元,年利潤3000多元。
1995年學校學校獲市教育局初中教學質量進步獎。同年因故被停招高一新生,擬函並取消高中部,出現紅古川學生上高中難問題。一批骨幹教師被抽調去新建的蘭州十八中學任教。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馬寅和同志離任, 校黨支部領導一班人處理學校工作。體育教師白1996.1999年兩次被市體委評為優秀教練員,1996年被聘為國家二級射擊裁判。1996年學校再度被評為“蘭州市校外教育先進集體”,被市體委評為“蘭州市體育業餘訓練工作先進集體”。體育逐漸成為學校特色,至2000年春季,學校已成功舉辦了26屆田徑運動會,校籃球隊曾稱雄紅古區,通過體育業餘訓練,累計向市軍體校輸送射擊人才29名,隊員多次在省市級大賽中摘金奪銀,最好成績為1998年西北協作區青少年射擊比賽60發卧射第一名,體操等項目上累計考入大學10餘名,秋季在校學生583人,比95年減少111人,學校與紅古區社會各界呼籲恢復蘭州二十四中學高中部.
經過紅古區人民的一再呼籲及領導的努力,政協與人大討論提議,1997年該校被恢復高中部,秋季招入了新一批高一學生,學校規模開始恢復,生機日增。同年中高考錄取情況:本科5人,專科11人,中專13人,共29人升入高一級院校,仍居全區第一.
1997年初學校領導班子調整,提出“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口號開始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校黨支部被區教育局評為“96年度先進黨支部”,學校被區教育局評為“初中畢業會考先進考點”,1997年6月,由時任主管教育副區長李殿卿牽頭,區教育局組織,全區高中(以高三為主)數學教師參加的“高考數學研討會”在該校舉行,學校校長、數學一級教師王培傑做“91-96年高考數學試題分析”專題講座,之後就此進行了研討。
1998年初,學校被定為紅古區素質教育試點學校。秋季在校學生679人,師資力量正在加強,其中大學本科分配來的有5人佔7.7%,通過進修等和本科文憑的6人,正在函授本科的2人,共佔12.3%,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下的佔81.5%,師資力量比較雄厚,且年富力強,領導隊伍漸趨完善.1998年8月紅古區委任命張登翰同志為學校黨支部書記, 紅古區政府任命王培傑同志為學校校長, 張通信同志為副校長(仍兼教導主任),結束了蘭州二十四中暫缺正職的局面,1999年,硬化校門至國道109線350米的馬路,清除已荒毀的中心花壇並種上草坪1600平方米,種樹1500棵。擴建操場並建成300米較正規跑道。辦學條件正在改善。修補了實驗室、學生宿舍等危舊校舍,2000年添置了彩電、功放、VCD、電腦、印表機等現代化的教學與辦公設備,還購置並建立校多媒體微機室,由1台教師機,46台工作機構成,以培養師生網路初步知識和學生英語聽力等,結束了學校無電腦的歷史。
為了繼續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獲得長足的發展,本學期初學校研究決定了今後管理髮展的思路,概括為“保證兩個一,穩定兩個二,強化兩個三” “保證兩個一”就是要保證初一、高一兩個起始年級的生員質量,保證初一、高一新生在短短的一年裡打好紮實的基礎,使學校初中的發展有個更高的起點。“穩定兩個二”就是學校決定採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穩步提高初二、高二兩個年級的教學質量,爭取絕大多數同學都能以優良成績升入畢業班,“兩個二”優則畢業班優,“兩個二”差則畢業班差,很關鍵。“強化兩個三”就是加強初三、高三兩個畢業年級教與學的力度,全面提高中高考錄取率、提高畢業生知識與能力獲得上的質量。也就是說,以初中保高中,以高中帶初中,從而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再度全面興盛。
2001年3月16日,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紀委等有關領導來該校考察,撥危改資金198萬元建教學樓,2002年初中畢業會考走出低谷,高考成績相應提高,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教學質量進步獎”。同年學校順利通過蘭州市首批標準化初中驗收,2002年3月15日該校教學大樓奠基動工,12月9日順利通過市區領導驗收。
2008年9月6日,學校舉行了建校50周年慶典活動!!!
領導苦抓,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已成為學校一大特色,蘭州二十四中正在步入開拓進取、輝煌燦爛的明天。
學校現有教學班23個,在校學生1078人,其中住校人數為576人;教職工103人。學校佔地上百畝,建築面積為12000㎡,校園內外綠樹成蔭,約有6000多棵樹環抱周圍。校園內春夏秋三季鮮花盛開,綠草如毯,松柏蒼翠,四季常青。學校環境在全區乃至全市都最為優雅。
現任班子11人,包括中層領導,平均年齡40歲,高級教師有7人。班子成員學科結構合理,職責分明,團結協作,勇於開拓,富有朝氣和魄力,具有超前意識和科學發展眼光,正帶領全校教職員工,向制定的五年規劃——“鍛鑄師魂,提升質量,再創輝煌”的方向前進。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5人,其中大學本科72人,專科23人;中學高級教師15人,中學一級教師32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勞模1人,市級優秀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2人,區級骨幹教師15人,區級優秀教師和教學新秀18人。全校教師平均年齡32歲。一批教學新人正在成長和崛起。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本屆班子上任后,研究學校的現狀,分析制約學校發展的原因,最後決定從改變學校的環境面貌著手,不等不靠,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理念,想方設法籌措資金,響亮地提出“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六年徹底改變學校面貌”的口號。學校領導班子的主要精力主要投入到建設新學校的活動之中,用優美的環境來陶冶學生,用漂亮的校園激勵學生,用舒適的條件留住老師,讓大家愉快地學習和工作。通過六年的建設,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條件全面改善。
2003年.1、自籌資金74.6萬元,完成化糞池、鍋爐房等配套設施的建設與配置,使教學大樓於2003年秋季順利投入使用。從根本上消除了教室危舊的安全隱患,也結束了24中無暖氣歷史。2、利用高速公路修建之機,把高於學校平面3米的操場取土4萬餘方,徹底平整操場,為學校節約資金15萬元,操場面積也由原來的9000㎡擴大為15000㎡;建成300m較正規跑道,自製乒乓球台20個,硬化籃球場2個。3、全面清理老病果樹,師生自己動手,於2003年種成3500 ㎡草坪,扮靚校園。4、利用暑假髮動部分師生義務拆除79間計4266㎡危房,揀出廢磚3萬多塊再利用;平整土地3500㎡,次年發動師生全部種上一串紅、矮牽牛、雞冠花、石竹花、小麗花、月季、九月菊、醉蝶等花卉,三季花香。
2004年.1、自籌資金150萬元,花5個月時間建成2160 ㎡學生宿舍樓,當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並新添高低床100付,床板200塊,柜子40個,從根本上解決了七百多學生住宿;拆除50年代的土木舊房,消除了安全隱患。2、春季師生栽種楊樹、洋槐、雪松等近6000株,成活率達96%,基本形成校園綠化網。3、完成2個籃球場的硬化任務。
2005年.1、劃分“黨員責任田”等,將全校綠地、花圃、樹苗等包給教職工個人或班級,加強護管,建成“綠色學校”。2、充分利用教工書畫優勢,在校舍醒目處設計精美字畫標語,營造起人文氣息濃厚的育人化環境,使牆面會說話,學校面貌為之一新。3、硬化455㎡,建成羽毛球場2個;硬化494㎡,建成排球場2個,用於豐富體育課內容和師生課餘文化生活。4、師生義務拆除危舊房12間,消除安全隱患。磚鋪馬路1500㎡。
2006年.1、清理平整廢墟4000㎡,種上楊樹1100棵,另栽雪松20棵、黃玫瑰80株,進一步綠化、美化了校園環境。2、進一步改進花圃內花色品種,延長了花期。3、給各處室、財務室配置了電腦,新裝多媒體教室一個,拉上了寬頻,加快了辦公自動化,也方便了教師網上查閱資料。很多教師開始製作課件,用多媒體上課,向新課標過渡。各辦公室配置立體式飲水機一台,改善了教師生活飲水。
2007年.是該校在修建上歷史性突破的一年,修建和改造工程量大。1、投資5萬元,改造已使用20餘年的老化線路,採用技術導線,使原本縱橫交錯、蜘蛛網式的電路全面更新,消除了漏電隱患。今年節約用電效果非常明顯,每月節約資金近45%。2、爭取國家長效機制款項,投資185萬元,新建2600㎡綜合實驗樓。3、爭取市上高中建設資金80萬元,自籌42萬元,總投資122萬元,立項修建學校餐廳及飲水改造工程1320㎡,現在投入使用。4、想方設法新建430㎡的教工宿舍樓,自籌33萬元。5、室外水暖管道延伸192m,投資5萬元。6、粉刷1985年修建的小三樓1600㎡,投資1.6萬元。7、購置小轎車一輛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