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德
傳染病學專家
1936年考入北平協和醫學院,在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異,各科成績名列前茅,每年均以各科成績第一而獲得學費全免的獎勵。
1941年以醫學院五年總成績第一名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畢業后他與同年協和護理學院畢業的何美蓮(曾任北京市東四婦產醫院副院長)結為伉儷。
1942 年任北平協和醫學院住院醫師。
張學德於1948年赴美國進修,任伊利諾大學醫學院(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chool of Medicine)研究員。在美期間,他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對對肌體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論文發表在美國免疫學雜誌並獲得伊利諾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張學德1950年應當時北平協和醫學院內科主任張孝騫教授的邀請返回北京協和醫院,擔任內科學講師,教授,內 科副主任,並組建傳染病專業組,兼任主任。他在國內醫院中較早地創建了傳染病實驗室,使長期以來對傳染病得擬診上升至確診水平。
1957年張學德奉命組建全軍第一所傳染病專科醫院〔解放軍302醫院)並任第一任院長。
1958年起兼任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教授,研究員,副所長。甘肅省委黨校函授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甘肅省麻風防治協會常務理事。
1977年12月在甘肅省兩當療養院參加工作,
1984年1月至1988年7月先後任醫務科副科長、科長,
1988年9月至1998年10月任黨支部委員、副院長,
1998年11月至2003年2月任黨支部副書記、副院長,主持工作,
2003年3月任黨支部書記、副院長。主持黨務工作,分管醫療業務工作;聯繫辦公室、業務科、康復治療部、門診部。
張學德在長期的臨床,教學,及科研中對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性及細菌性腦膜炎、傳染性肝炎、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等傳染病的病原學、診斷學與治療學有深入的研究。五十年代在國內首先分離出流行性感冒病毒,首先分離出腺病毒,首次完成非典型性肺炎病原體的分離,首次提出了乙型鏈球菌的血清分型試驗,首次提出了肺結核病人紅細胞凝集反應,首次提出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引起慢性腦膜炎的表述。朝鮮戰爭期間,參加指導反細菌戰實驗室工作並作為國際反細菌戰代表團成員出訪多國宣傳反細菌戰。1956年作為專家曾參與對當時在押的包括731細菌部隊在內的日本戰犯的審判工作。六十年代對鳥疫進行了病原分離和血清學調查研究,研究了鳥疫在我國的流行並存在的隱性感染。參加指導全國及全軍防治痢疾,傳染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等傳染病的工作。張學德有豐富的內科臨床經驗,不少疑難病例在他的指導下及時獲得正確的診治,他還作為中央保健專家組成員多次參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黨政軍領導人的臨床會診並多次參與越南,寮國,柬埔寨等中國友好鄰國的首腦的疾病診治工作。
1992年被甘肅省衛生廳授予“麻風病防治”先進個人稱號;
1999年被甘肅省衛生廳授予優秀管理工作者稱號;
2008年被甘肅省衛生廳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
獲得最高成就獎“文海獎”(THE WENHAM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