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成立於2010年,2012年9月2日北京市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簽訂共建協議,共建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百科名片


成立於2010年,2012年9月2日北京市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簽訂共建協議。研究院是依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國家重點學科、一級應用經濟學博士授權點和兩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CBD發展研究基地和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建立的獨立研究機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王稼瓊教授兼任研究院首任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教授與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文魁教授受聘出任研究院首席專家,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與CBD研究基地秘書長蔣三庚教授任常務副院長。

成立背景與意義


【特大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擁堵、房價、上學難、就醫難等社會問題在京、滬、穗等特大城市陸續出現,關於城市承載力問題的討論逐漸擴展到政府和百姓層面。前日,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社科院簽署協議,共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破解“城市病”。
承載力指數上漲幅度居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越來越繁忙,道路負荷日益加重,交通擁擠、道路堵塞、行車混亂等問題也越發突出。調查表明,我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有80%路段和90%路口的通行能力,已經接近極限。我國鐵路密度為美國的1/3,日本的1/5,俄羅斯的1/3;公路網密度不足美國和印度的1/5;機場的密度是印度的19.2%,巴西的15.9%。
交通擁擠、時間延誤、效率低下、油費上升、廢氣增加,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而且也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
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祝輝博士介紹,從2000年至2009年,北京市的城市綜合承載力負荷隨著時間的增加,在每萬人擁有的公共交通車輛這一指標上,北京市2010年承載力指數為2.0408,2009年為0.2491,兩年間承載力指數上漲了1.7917,壓力最大。
祝輝表示,這說明隨著北京市人口的增加,公共交通車輛數量的增長明顯低於人口的增長量,公共交通車輛對未來城市承載力面臨著最大的挑戰。
【人口膨脹】
城市化發展促進人口集聚
“特大城市承載力研究”顯示,由於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原有的人口分佈格局,城市人口迅猛增長。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時的人口數量約在5.4億左右,到2008年時,中國人口數量約為13.3億,60年間就增加了7.9億,增長了1.5倍。特別是一些大城市,人口密度過高,已到了人滿為患的程度。
在2008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中就已指出,當時上海浦西區的人口密度為3.7萬人/平方公里,北京和廣州城區的人口密度分別為1.4萬人/平方公里和1.3萬人/平方公里。而世界上其他的一些主要大城市,如東京只有1.3萬人/平方公里,紐約倫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0.85萬人/平方公里。
祝輝表示,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對人口的集聚作用越來越明顯,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因之一。在城市人口快速膨脹的過程中,一旦城市建設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長的人口需求,城市資源供給滯後於城市人口的增長,就會引發一系列突出而尖銳的矛盾,如房價上漲、道路擁擠、犯罪率偏高、城市生態平衡失調、人口老齡化等。
【環境惡化】
單位GDP能耗是日本7倍
“特大城市承載力研究”顯示,在城市化過程中,由於城市人口膨脹、汽車增加、工業發展等原因,使得城市資源緊張、環境惡化。中國每增加單位GDP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4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多倍。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祝輝表示,在2009年6月發布的《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該年度全國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明顯改善,但總體面臨的環境形勢仍然很嚴峻。如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部分城市空氣污染仍較重等。
另外,許多大中城市因發展過快,機動車持續增加,道路廣場、綠化用地嚴重不足,致使大氣中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持續增長,影響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城市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垃圾處理水平低,現在全國垃圾堆存侵佔土地總面積已達5億平方米,約摺合75萬畝耕地相當於全國每1萬畝耕地就有3.75畝用來堆垃圾。
建設世界城市是北京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了全面推進首都科學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戰略任務,這不僅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理論界、教育界的積極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科齊全、人才薈萃、研究成果豐碩,與北京市聯繫密切,合作廣泛,這次與北京市簽署共建協議,必將為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更大更多的智力支持。首經貿在成立研究院以來,在特大城市形成機理與治理模式、經濟發展、人口與民生等方面進行了持續深入的研究,在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政策諮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簽署共建協議是北京市落實胡錦濤重要講話精神,與中國社科院組成了一支創新團隊,我們期待著這支創新團隊在全國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2011計劃”把協同創新機製作為重點建設,突破高校內部和外部的體制機制的壁壘,促進創新組織從個體封閉方式向流動開放方式轉變,從而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北京市與中國社科院共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研究院,就是整合優勢力量,實行強強聯合,體現了國家地方發展需求和學校優勢的緊密結合,必將會促進大學的培養人才、知識貢獻、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基本情況


2012年9月2日下午,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武寅分別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北京市)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社科院)在北京國際飯店簽署框架協議,決定共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黃浩濤,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教工委書記趙鳳桐等領導出席儀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柯文進主持會議。
此次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相關研究機構的長期合作基礎上共建研究院,旨在充分發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學科優勢和特色,與中國社科院共同開展協同創新活動,進一步整合力量、凝鍊方向、形成優勢,更好地落實教育部“2011”計劃,更好地為北京市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作出更大貢獻。研究院確定的首批協同創新方向涉及特大城市形成機理、發展戰略、產業形態、人口與民生、安全與治理等領域。
根據共建協議,北京市將積極支持研究院更加廣泛地參與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在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理論研究、培養國際高端人才和解決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實際問題等方面加強對研究院的政策支持,並在科研經費、科研條件改善、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支持。中國社科院將鼓勵並支持院屬相關研究所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各聯繫學院建立學術平台,針對特大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開展深入合作研究。

組織架構與主要負責人


組織架構
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組織架構如下圖所示。
主要負責人
首任院長:王稼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兼任)
首席專家:張卓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經濟學家)
文魁(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
常務副院長:蔣三庚(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CBD發展研究基地秘書長)

教學與科研


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充分發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綜合經濟學科優勢和首都區位優勢,有效整合國內外智力資源,不斷推進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關前沿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批在國內學術界具有較高學術地位的研究成果,形成特大城市發展戰略、特大城市產業形態、特大城市人口與民生、特大城市運行安全管理等較為穩定的研究方向,涵蓋了特大城市的產業發展、資源生態、人口民生、都市區域、城市國際化以及城市管理與安全等主要研究領域,已初步形成圍繞特大城市的支撐力、集聚力、承載力、輻射力、影響力等展開研究的理論體系和研究隊伍。
兩年多來,研究院關注理論前沿和現實熱點,推動基礎理論發展和發揮為社會、企業、事業服務的引領作用。經過研究院專兼職研究人員多年持續努力和研究積澱,產生了一批具有標誌性的科研成果和學術論壇。該院成立以來,完成了“特大城市輻射力研究”、“特大城市承載力研究”、“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指標體系和努力方向研究”、“提升北京首都國際化水平的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等研究報告二十餘項。其中,《中央商務區研究》、《中國失業預警――理論視角、研究模型》等多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此外,該院已形成“城市國際化論壇”、“首都圈發展高層論壇”、“消費者信心指數發布”等系列年度論壇品牌。研究院的《CBD發展研究報告》、《城市國際化研究報告》等系列年度報告在社會引起積極反響。
中國特大城市發展高層論壇
以“特大城市發展規律與趨勢探討”為主題的中國特大城市發展高層論壇於2012年6月20日在北京商務會館隆重舉行。此次論壇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主辦、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與科研處聯合承辦,並由CBD發展研究基地和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協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美國馬里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科研處、規劃處、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勞動經濟學院、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財政稅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計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院系的部分師生八十餘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柯文進、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原校長文魁分別做大會致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王稼瓊向張卓元和文魁頒發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聘書。
柯文進在致辭中指出,以特大城市為核心的大都市區和城市群已經成為世界城市化發展的主流模式,作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龍頭”,特大城市在大都市區、城市群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他希望繼續深化我校與社會各界在中國特大城市相關領域的研究、交流與合作,將“特大城市發展高層論壇”辦成一個品牌化、高端化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術論壇。
論壇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蔣三庚主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局長岳頌東、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楊重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姚士謀、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輝、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童玉芬、美國馬里蘭大學丁成日分別就“城鄉一體、興利除弊:探索特大城市發展規律的理性抉擇”、“略論特大城市發展的和諧與節奏”、“我國大城市協調發展的創新模式”、“雙輪驅動,安全發展”、“關於特大城市人口承載力的理論思考”、“特大城市發展再認識:理論進展與國際案例和經驗”等主題做了大會發言。
研究院成立前後部分研究課題
序號項目課題名稱項目來源項目起訖時間項目第一負責人
1北京CBD產業集群及其機制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2004年12月張映紅
2CBD發展國際比較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2005年1月蔣三庚
3北京商務中心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問題研究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2005年4月蔣三庚
4北京CBD國際金融業發展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2006年7月張弘
5北京CBD與發展文化創新產業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2006年7月於啟武
6北京CBD功能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2006年7月張傑
7我國主要中央商務區現代服務業集聚研究:國際比較與中國特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7年7月蔣三庚
82009年北京CBD研究基地年度報告-中央商務區現代服務業集聚路徑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2009年4月
蔣三庚
王曼怡
張 傑
9CBD企業知識員工過勞問題調查北京市規劃重點項目2010年4月楊河清
10特大城市形成演化規律研究基地招標課題2011年11月葉堂林
11特大城市產業發展研究基地招標課題2011年11月周偉
12特大城市承載力研究基地招標課題2011年11月祝輝
13特大城市輻射力研究基地招標課題2011年11月王曼怡
14特大城市國際化研究基地招標課題2011年11月祁敬宇
15北京商務中心區東擴后產業布局與發展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2010年張弘
16北京CBD教育功能發展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2010年方興
17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管理模式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0年王暉
18東京新宿CBD現代服務業集聚模式及知識創新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1年陳立平
19CBD高端企業總部集聚效應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1年周明生
成立兩年多來,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致力於開展和搭建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平台,非常重視與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社科院的學術合作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長期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聯合舉辦高層論壇,在全國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一直積極與中國社科院的研究所開展合作研究,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承擔和參與北京市重大規劃、決策的課題研究,比如,“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指標體系和努力方向研究”、“北京科技商務區研究”、“提升北京首都國際化水平的目標、重點及對策研究” 、“首都跨界水源地級差生態地租與生態經濟布局研究”、“加快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城市人口疏解”等數十項,很多研究成果獲得北京市主要領導的批示和轉化為北京市的政策,為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今後,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社科院共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院將充分發揮協同創新的功能,進一步落實中央提出的提高高校創新能力的要求及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努力將研究院打造成為國內研究特大城市的高層人才“大本營”、研究成果“主產區”、政策諮詢“孵化器”和科研體制創新“試驗田”,成為特大城市的“研究高地”,更好地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及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