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棗
藥物
緬棗是一種中藥。
常綠小喬木,高3-6m。樹皮粗糙,紅灰色。
小枝有短柔毛,老枝紫紅色,有2個托葉刺,1個斜上,另1個鉤狀下彎。
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被柔毛;葉片紙質,卵形,長圓狀橢圓形,長2.5-6cm,寬1.5-4.5cm,先端圓,稀銳尖,基部近圓形,稍偏斜,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有光澤,下面被黃白色絨毛;基生3出脈。
短聚傘花序腋生,花黃綠色,兩性,直徑約4mm,短梗,萼筒和裂片密被黃柔毛,宿存;花瓣5,長圓狀匙形,綠黃色,基部具爪;雄蕊5,與花瓣近等長;花盤厚,肉質,10裂,中央凹陷;子房上位,球形,2室,花柱2淺裂或半裂。
種子寬而扁,長6-7mm,紅褐色,有光澤。
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丘陵、河邊濕潤林中或灌叢中。
樹皮:秋季採集,除去外皮,曬乾。
種子:果實成熟時採摘,除去果肉,曬乾。
果實:果實成熟后採摘,曬乾。
樹皮、種子、果實
【性味】
性平,涼;味澀,微苦。
【歸經】
樹皮含多肽生物鹼:滇刺棗鹼(maurtin)A、B,安木非賓鹼(amphibine)D,歐鼠李葉鹼(frangufoline)。
【藥理作用】
1. 興奮子宮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顯著興奮作用;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 前述煎劑1g/只,2隻鼠於24小時內全部死亡。
果實:固氣,安神,久服令人目清延年。
【內服】
煎湯,6-9g。
【外用】
適量,浸酒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