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春秋

赤城春秋

《赤城春秋》,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胡傳淮著,系胡傳淮所撰蓬溪文化論文隨筆自選集,2013年8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內容概要


《赤城春秋》獲獎證書
《赤城春秋》獲獎證書
胡傳淮著《赤城春秋》
胡傳淮著《赤城春秋》
《赤城春秋》,胡傳淮著,25萬字,2013年8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赤城遂成為蓬溪的代稱,蓬溪境內諸多名勝,均與該山有關,如赤城鎮赤城湖、赤城公園。因該書主要記述蓬溪名人、文獻、歷史、古迹等,故名之曰《赤城春秋》。2014年7月10日,《赤城春秋》一書,獲得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第七次會員及其單位優秀作品評獎著作類一等獎。證書編號:2014045。

序言


《赤城春秋》序言
蓬溪是一座古老而又嶄新的縣城。在這塊銜山抱水的土地上,蓬溪人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勤勞的精神,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蓬溪文化。
胡傳淮著《赤城春秋》
胡傳淮著《赤城春秋》
近十幾年來,隨著我國地域文化研究的興起,蓬溪人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對鄉邦文化的建設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懷。他們組織人力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鄉邦文獻結集出版,得到了全國地域文化研究界的廣泛注意和高度評價。
歷史的大潮給秉山川靈氣的蓬溪文化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本書作者胡傳淮同志正是在這個時候走進了地域文化研究的園地,以自己艱苦不懈地努力,整理出版了五十餘部專著和300餘篇論文、隨筆,幾乎每一年都有一部專書問世。他的這種刻苦勤奮的寫作精神,受到了讀者和專家們的積極評價和讚賞,從而成為蓬溪文化研究中的佼佼者。
在過去的十餘年間,傳淮同志不時惠贈他的新著給我,使我受益良多。現在他的《赤城春秋》又即將付梓問世,並囑我為之序,深感惶恐不安。坦白地說,我對蓬溪的山川人文實在了解太少。是傳淮同志的著作一次又一次地將我領進神奇的蓬溪,飽覽山光水色,分享大自然給予的恩惠。今天當我翻開傳淮同志寄來的目錄,找出他贈送的每一本書,重讀其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傳淮同志那種對故鄉酷愛的濃濃情懷,孜孜不倦地投身到鄉邦文獻的整理中,耐得住寂寞,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園,讓我再一次感動不已。
胡傳淮《赤城春秋》
胡傳淮《赤城春秋》
傳淮同志為挖掘鄉邦文獻,不辭勞苦,四處奔走。他訪書求教,只要發現一點線索,哪怕是片紙只言,都視為珍寶。我想這正是傳淮同志能夠在短短的十餘年間,取得長足進步的根本原因。
傳淮同志的《赤城春秋》特點是厚重淳樸,如同赤城山“不甚奇而峭”,蓬溪水“不甚闊而秀”。這種謹嚴篤實的治學態度和學術追求,在今日學術環境中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對他的學術精神,我深為敬佩。
讀傳淮同志的《赤城春秋》,讓我感受到他在關注鄉邦文獻的同時對整個學術發展也給予了相當的關注。他將鄉邦文化的研究與當前學術領域中某些疑難問題的解決聯繫起來考察,既為鄉邦文化研究豐富了內容,也為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證據。選入本書的《洗百年奇冤,還高鶚清白——高鶚非“漢軍高氏”鐵證之發現》與《張問陶的妹夫不是高鶚》兩文,堪稱重大貢獻。
古人有云:“花在他鄉紅,根在故鄉培。”傳淮同志對鄉邦文獻的蒐集、整理、研究,既是對中華地域文化研究的貢獻,也為蓬溪縣的新文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源。他用自己的著述再現了蓬溪文化丰采的同時,也厚重了自己的人生。我深信勤勞淳樸的蓬溪人民一定會給傳淮同志更多的愛護與鼓勵。
走過的道路終不悔,勝利的時刻不言退。我深情地期待著傳淮同志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自己的追求,勇敢前行。我相信傳淮同志一定會在家鄉蓬溪的文化建設中再接再厲,為秀美的蓬溪縣增光添彩!
是為序。
2013年2月20日

目錄


《赤城春秋》目錄
總 序………………………………………………………溫勉雙(1)
序 言………………………………………………………胡文彬(3)
船山研究
簡論張問陶清詩史上的地位……………………………………(2)
張船山世系…………………………………………………………(17)
清代遂寧張氏家族詩人初探………………………………………(28)
張問陶的妹夫不是高鶚……………………………………………(41)
洗百年奇冤 還高鶚清白——高鶚非“漢軍高氏”鐵證之發現…(43)
民國本《遂寧張氏族譜》初探……………………………………(51)
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研究綜述…………………………………(61)
人物春秋
明代禮部尚書加武英殿大學士席書世系…………………………(79)
楊尚昆入川始祖卜居蓬溪姬家壩…………………………………(87)
清代女詩人楊繼端考略……………………………………………(90)
明清兩代的蓬溪籍進士……………………………………………(101)
漫談清代蓬溪知縣…………………………………………………(105)
清代蓬溪知縣兼詩人潘之彪事迹考………………………………(116)
名人遺珍
宋代詩人文同詠贊蓬溪令…………………………………………(125)
宋代詩人李新吟蓬溪………………………………………………(127)
明代詩人書法家黃輝與蓬溪………………………………………(130)
明末清初遺民詩人書畫家呂潛蒞蓬存墨妙………………………(132)
清代西充知縣常紀月夜過蓬溪……………………………………(142)
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與蓬溪………………………………………(146)
兩江總督周馥詠蓬溪………………………………………………(147)
詞壇巨匠周岸登與蓬溪……………………………………………(149)
儒梟吳佩孚留墨蓬溪城……………………………………………(154)
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在蓬溪…………………………………………(157)
《黔滇川旅遊行記》中對蓬溪的記載……………………………(160)
梁乙真烽火連天走蓬溪……………………………………………(164)
高僧大德
宋代臨濟宗高僧痴絕道沖禪師事略……………………………(169)
明末高僧唯識大師高原明昱…………………………………(174)
明末清初蜀中名僧寂光印豁禪師………………………………(186)
客家人物
清末蜀中客家詩人兼學者鍾瑞廷考述…………………………(198)
清末民初蜀中客家學者鍾永定述略………………………………(221)
清代蓬溪末任知縣鄒鼎祺…………………………………………(230)
蓬詩史略
蓬溪詩歌史略………………………………………………………(241)
蓬溪歷代詩文集提要………………………………………………(266)
懸疑揭秘
杜甫未曾到蓬萊……………………………………………………(288)
蒙軍大將石抹乞兒陣亡蓬溪寨……………………………………(291)
元人蒲謙益科第官職辨……………………………………………(294)
古迹滄桑
蓬溪寶梵寺及其明代壁畫考略……………………………………(298)
蜀中名勝高洞廟……………………………………………………(304)
洗芝溪名命由來考…………………………………………………(307)
后 記………………………………………………………………(311)

後記


《赤城春秋》後記
胡傳淮
胡傳淮《赤城春秋》
胡傳淮《赤城春秋》
古縣蓬溪,山水秀麗,民風淳樸,人文蔚起,是蜀文化與巴文化交匯之區,傳統文化根基豐厚,被譽為“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
胡傳淮《赤城春秋》
胡傳淮《赤城春秋》
世上無不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人生無難為之事,只怕立志未堅。吾酷愛鄉邦文獻,以表彰先賢、整理邦獻為己任。1993年,調入蓬溪縣政協文史委工作,如魚得水。二十年來,踐行古人“多讀書,少說話”之箴言,耐寂寞,抗干擾,“浮生願向書叢老,不惜將身化蠹魚”,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研究整理巴蜀典籍、方誌、族譜,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青絲漸消”已成往事;“華髮暗生”未有窮期。因用眼過度,致使左眼視網膜脫離。然而,夜伴孤燈,每有思接千載、逸興遄飛之趣;朝迎旭日,倍覺踏遍青山、雲霞滿肩之歡。幾度求索,幾番拼搏,出版了50餘部專著,發表了300餘件論文、隨筆,使蓬溪文史工作走在了四川省的前茅,在全國縣級政協中亦屬罕見。2013年8月16日《遂寧日報·大周末》用一個專版以《文史專家胡傳淮:打撈遂寧記憶,固守精神家園》為題,對我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長篇報導,從而贏得了學界眾多知音。吾生於甲辰,2003年,吾晉四十,出版了《芝溪集》;今年晉五十,再從自己文史作品中精選部分與蓬溪有關者,彙編成冊,列入“蓬溪文獻叢書”出版,聊作雪泥鴻爪矣。
清道光本《蓬溪縣誌》載:“赤城山,縣東二里,一名寶屏山,中峰蔚然,左右環拱,上有高台五層,又有七曲老人祠,相傳張神君解《道德經》於此,山皆赤土,人比諸‘赤城霞起’,縣城舊跨其麓,產九節菖蒲,蓬溪繞其下。”其山不甚奇而峭,其溪不甚闊而秀,入畫則半隱,入詩則船山。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山呼谷應,境不寂寥。赤城山遂成為蓬溪縣的代稱,蓬溪境內諸多名勝,均與該山有關,如赤城鎮、赤城湖、赤城公園……。因拙著主要記述蓬溪名人、文獻、歷史、古迹等,故名之曰《赤城春秋》。
胡傳淮《赤城春秋》
胡傳淮《赤城春秋》
本書共收論文、隨筆等39篇,大致以類相從,分為船山研究、人物春秋、名人遺珍、高僧大德、客家人物、蓬詩史略、懸疑探秘、古迹滄桑等八部分。這些文章,大多在《社會科學研究》、《四川文獻》、《收藏家》、《紅樓夢學刊》、《中國韻文學刊》、《蘇州大學學報》、《西華大學學報》、《聊城大學學報》、《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譜牒學論叢》、《廈門教育學院學報》、《內江師範學院學報》、《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空林佛教》、《大慈》、《客家研究輯刊》、《四川客家通訊》、《巴蜀文化研究通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收入本書時,一般都保持原貌,並註明發表時間、報刊名稱。不妥之處,敬請方家郢政。
拙著編輯出版,得到了著名紅學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胡文彬先生作序,得到了蓬溪縣人民政府張向福縣長、蓬溪縣政協溫勉雙主席的幫助,得到了許多學界友朋的支持,在此一併深致謝忱!
2013年8月27日

作者


胡傳淮在蘇州留園
胡傳淮在蘇州留園
胡傳淮著《赤城春秋》
胡傳淮著《赤城春秋》
胡傳淮,四川省蓬溪縣人,生於1964年8月。四川教育學院中文系畢業,文學學士。系蓬溪縣政協常委、文 史委主任,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中國散曲研究會會員、四川省楹聯學會理事、四川省詩詞學會會員、張船山研究會學術顧問,蓬溪縣問陶詩社名譽社長、蓬山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蓬溪縣作家協會副主席。主要致力於清詩、巴蜀文化、方誌族譜和鄉邦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出版專著70餘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共計800餘萬言。著作主要有《張問陶年譜》、《張問陶研究文集》、《張船山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船山詩草全注》(第一副主編)、《張問陶家族詩歌選析》、《張鵬翮研究》、《張鵬翮詩選》、《王灼集校輯》(合著)、《燼餘錄注》、《張問安詩選》、《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蓬溪縣誌》(1986—2005,副總編)、《大英風物誌》(合著)、《蓬溪縣詩詞志》、《胡氏族譜》、《蓬溪文史資料精選》、《蓬溪詩存》、《芝溪集》、《赤城春秋》、《川北名勝高峰山》、《千年逸響:蓬溪詩詞史略》、《笑問君從何處來:蓬溪姓氏備征》、《蓬溪家譜序跋集》、《張鵬翮簡譜》等。專著《張問陶年譜》,《光明日報》評其為“一部學術品格很高的好書”,被《清史》《中國文學編年史》《中國詩歌通史》《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清詩考證》《清代文學研究書目》《元明清詩文研究著作書目索引》《巴蜀文學史》《遂寧市志》《遂寧古今人物》《蓬溪縣誌》等文獻引證或著錄;論文《洗百年奇冤,還高鶚清白——高鶚非“漢軍高氏”鐵證之發現》,解決了紅學中的一大懸案,已寫入《紅學通史》。參加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1項、四川省社科規劃項目3項,十多次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