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大法師

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

相傳是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又說度厄真人是老君徒弟,乃是網民杜撰的),被認為是內外丹道都悟性極高,得傳法寶“八卦紫金爐”。

傳說


文學形象

玄都大法師,最早是《封神演義》杜撰出來的人物,相傳是太上老君的關門弟子,度厄真人的師弟,也是外丹道最早的嫡傳。被認為是內外丹道都悟性極高,得傳法寶“八卦紫金爐”。在《北遊記》中的玄都大法師,因立下大功德,所以被玉帝封為妙樂天尊,全稱“大惠靜慈妙樂天尊”,漢族民間又稱“靈觀大帝”,現為正一道所供奉的正神之一。在道教典籍《正統道藏●正乙部》中,收錄有“大惠靜慈妙樂天尊說福德五聖經”,是道教後期尊崇的一位正神。
相傳,妙樂天尊坐九色蓮花寶座,垂十絕鶴蓋!常在八景宮中紫光殿內說無極至真妙法。而且手下還有許多真將,輔正除邪辟瘟使、掌執火府火部使、主管南極天樞院、北極驅邪院文字、封山破洞正一靈官都大元帥,同北方真武大帝一起降伏天下妖魔,被勅封“五顯靈觀大帝”。
道教咒語、文獻
咒曰:靈觀大帝,睿聖聰明。日光菩薩,氣射帝宸。金刊聖像,三目聖明。黃裳錦袍,足踏火輸。金磚金鎗,按行乾坤。名山大川,靈洞真君。火瓢火鴉,氣燄威靈。斬妖滅邪,如電如霆。護國砥柱,衛民靈神。德億萬世,福億萬民。輔靈助順,二聖將軍。順風千里,百萬神兵。救度災厄,如響應聲。變禍成福,如影隨形。護祐臣身,何求不應。神光洞照,永處吉慶。奉大帝勑,急急如律令。
焚香奉請
仰啟靈觀大元帥,福德華光五顯王
錦袍綉帽威容勐,火劍金鎗聖力強
天下正神功第一,佛中上善世無雙
玉宸殿畔登珠幌,金色台邊建寶幢
破洞封山魈魅絕,興風走電鬼邪亡
化導萬民垂福祐,保安九域去災殃
焚香奉請虔誠禮,願賜恩光降道場。

點化玉帝

據余象斗的《北遊記》載:卻說妙樂天尊在空中,見玉帝化身降生在哥閣國為王。自思若不去點化,度他修行,恐破金身,則難還原矣。言罷,即在雲端上搖身一變,變一道士。即下凡來,到五鳳樓前去揭榜文。次日定大王升殿,傳表官奏道:“有一道士前來樓前揭榜。”定王傳命宣進。道士到殿,山呼畢。王問曰:“卿揭孤之榜文,來見寡人,卿有何能退得蕃兵?”道士奏曰:“臣雖不才,曾得異人傳授,能令飛沙走石,呼風喚雨,何愁蕃兵?臣能一戰破蕃兵如風偃草!”國王聞奏大悅,問道士曰:“卿此行要多少兵隨卿出戰?”道士曰:“不用一人。”國王曰:“蕃將數十員,蕃兵五萬。卿奏不用一人,單身而行,孤恐卿寡不敵眾。”道士奏曰:“陛下不必憂慮,小臣自有分曉。”國王聽罷大悅。
道士出朝,直至交劍關,與趙士能相見已畢。來日平明,蕃兵又在關下索戰。小軍飛馬來報說蕃兵圍關辱罵。道士即別了眾將,於關樓上面披髮仗劍,手持一把七星劍,捧一碗清水,口中念動真言咒語,吩咐大開關門。一霎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自空而來,一直打向北方。道士在關喝號。南兵看見,一涌殺出助戰。蕃兵走避不及,手足慌亂,打得頭破腦裂,百無一生。可憐五萬蕃兵,一個個不能走脫。後仰止余先生觀到此處,有詩嘆曰:
飛沙一起石蒙蒙,雄兵叫苦亂如蜂。
雲散不聞蕃將語,惟見屍骸滿陣中。
卻說妙樂天尊作法,用飛沙走石,霎時間打死藩兵五萬,不留一命,領眾迴轉朝中。定大王升殿,傳表官奏說道士得勝回朝。定大王大喜,宣進山呼畢。王曰:“寡人天下,非卿不能保矣。寡人封卿為一品當朝,拜國師。”道士曰:“臣不願為官。”王曰:“卿不願官,莫非要金寶美女?”道士曰:“臣不要此。”王曰:“然則卿要何事?”道士曰:“臣今平服蕃邦,欲終南山見師父,過十餘載再來請受封。”王聞言,只得隨道士,傳旨命眾文武官送出朝門。道士辭別而去。
不覺時光似箭,日月如梭。玉帝化身,在哥閣國為王享太平天下,有十年矣,生有一子。一日,妙樂天尊在天宮打坐,見哥閣國王漸漸滅了本來面目。自思我十年前曾助金闕退兵,亦欲度金闕還原,因其無子。今有子矣,若不速度,恐害金身不便。言罷即下凡來,入見國王。國王曰:“卿今來意,欲為官否?”道士立於金階云:
常聞漢武帝,愛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術,未逢引境郎。
君得聞道者,尚迷不忖量。
急別恩和愛,免墮見無常。
國王聽罷大驚,問曰:“卿何人也?”道士曰:“天中人也。”王又問曰:“何以至此?”道士曰:“為君至矣。”王又曰:“為孤何事?”道士曰:“貧道見君久戀富貴,不知回頭。聞君立冊太子,不日必別人世矣。貧道不忍見聞,實欲指陛下免死之路,棄去恩愛,撇富貴,了貪心,則可免死。”王曰:“如得此路,恩莫大焉。乞師明以教我!”道士曰:“如有真心出家,可即離殿宇拜我為師。”王聞言降階下拜。道士端坐不動,曰:“我先往,勿得食言,可速來也。”言罷出朝。王起送之。

二度玉帝

據余象斗的《北遊記》載:卻說妙樂天尊自送祖師三魂七魄去西霞之後,有三十年,恐祖師貪心不厭,迷卻本來面目。一日在雲頭,看見國王要去拜會,駕一祥雲墜下西霞國城外,欲要轉祖師回頭。遠遠遙望,見國王擺駕而來,天尊將身一變,變作一道士,在路旁坐下,不言不語,若泥壁如來。前官喝去不動,回奏國王。國王曰:“若不懼孤者,莫非是一有道德者?待孤駕至一觀。”駕到道人身旁,道人亦不動身。國王見道人容貌端正,自思必是好人。吩咐手下住駕出輦,來與道士施禮。道士動身回禮畢。國王問曰:“道士因甚坐於路上,不言不語,必有其故?”道士曰:“臣無他故,見陛下走錯路頭,欲來指陛下迷路。”王曰:“寡人有前官引路,何曾有錯,要卿指示?”道士曰:“前官只能指陽間今生之路不錯,臣來指陛下陰間來世之路。”王曰:“聽卿之言,能指來生之路,莫非仙乎?”道士曰:“山人也。”王又曰:“卿何以知來世?”道士曰:“夫知今生即知來世,知樂極即知生悲,知聚會即知離別。莫言來世,雖百世可知也。”王又曰:“何以見得?”道士曰:“昔日梁武帝曾有詩云:
名利虛花水上鷗,酒色財氣似牽牛。
眼前逍遙容易過,久后終是一枯骸。”
王聽罷,言曰:“卿既知超生免死之方,請回孤朝中,指示孤之來因。”道士聞言,假作戰驚之狀,大哭奏云:“臣因十歲出家,今四十有五,未曾敢錯了念頭,決不敢入地獄之門。”國王聞言大怒,呼駕前指揮韓通斬道士。道士容貌不改,奏曰:“斬貧道不妨,且問我主原是甚人降生?”王曰:“吾不知之,汝知之乎?”道士曰:“貧道安有不知?”國王曰:“汝亂言可知百世,將何以考?分明是汝脫死之言。”道士大笑曰:“安無考證,將言抵死。”國王曰:“將何以證?”道士曰:“可命取水一盆,照之便見。”國王聞言,即命韓通取水一盆來到。道士請國王去照。國王一照,見一仙與玉帝對鏡講話。道士問曰:“陛下曾見甚物否?”王曰:“無他,止有一仙與玉帝講話。”道士曰:“請王再照。”王又照見小盆有一頭牛,在田耕鋤。道士又問曰:“此回見什物否?”王曰:“亦無他,止見一頭牛,在田中耕鋤。”道士曰:“陛下省得否?”王曰:“不知。”道士曰:“陛下乃玉皇大帝一魂化身。仙人乃陛下今生可修者。陛下今生不修,來世即為牛矣。此現三世之形容。”國王聽罷,心中疑道士行妖法,謊他修行,傳旨令韓通向前斬道士。道士見韓通近身,吹一口氣,將韓通吹倒在地,駕雲騰起半空中。國王一見道士騰空,悔之不及,望空下拜,欲求赦前罪過。道士在半空微笑吟云:
“富貴誰不欲,貧窮誰所受?貧修而能富,富迷終受窮。泰極終遇否,否極有泰來。貴高難免死,樂極見悲哀。畜前人所目,人後畜中排。君不離樂處,難免為牛態。成畜如此若,萬劫不復回。”
國王聽罷大驚,伏地告曰:“寡人願歸依仙長,欲離國中,何處修行?”道士在空中答之:“真心歸大道,早入靈鷲山。”

度化真武

《北遊記》中載有:天尊度真武得道見帝 《北遊記》卷二祖師得道見帝:卻說太子回朝,妙樂天尊從半空中同國王下來。妙樂天尊曰:“汝可用心修行,三年後若有功,則我來矣。”國王唯唯聽命,晝夜勤苦坐煉,飢則食松,渴則飲水。時光易過,不覺三年滿矣。妙樂天尊一日到來,問曰:“弟子知道乎?”王曰:“不知。”又問曰:“知世事乎?”王又答曰:“不知。”又問曰:“知生死乎?”王又答曰:“不知。”又問曰:“知有身乎?”王又答曰:“不知。”天尊見國王天地間之事,俱不知之,識其心死入道,微微笑曰:“功成矣。”王曰:“何得成功?”天尊曰:“子莫知之心灰矣。”王曰:“吾更當如何?”天尊曰:“賜汝五道祥雲,入中天參玉皇。”國王聽罷,叩頭拜謝。同天尊上天。先至三清閣參見三清,三清慶賀。次日早朝,玉帝升殿,眾真君朝罷,三清出班奏曰:“臣有妙樂天尊,收一弟子,乃西霞國王修行得道者,來見我主。”玉帝聽罷,命宣進。國王三呼畢,帝問眾仙:“當封何爵?”眾仙奏曰:“此是我主一魂化身,任主自裁。”玉帝聞奏大驚,叫國王抬頭,一見國王美貌,心中大悅,即封國王金闕化身盪魔天尊,造一九天遷軟府,掌管本天宮,管三十六員天將,賜過黑龍袍一領,七星劍一把,七寶冠一頂,綉墩同坐,同入同行。國王謝恩。玉帝大設筵宴,慶賀朝散不題。

人物


鬼谷子

玄都大法師極有可能就是玄都仙長。歷史上鬼谷子是個神秘人物生卒年與師從何處均是未知,而其思想大多又與老子不謀而合。
據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今河南登封縣內的歸谷山)而得,因“歸谷”亦習稱為“鬼谷”,故得其名。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相傳韓非子,范蠡,狄青均為其弟子,他招徒弟不挑剔,是人就招,但不是每個都能學會,況且學他術的人都只是學他的一部份,而不是他的全部。

尹喜

歷史上的尹喜。道教教徒尊稱為“玉清上相”。司馬遷史記》記述了一個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學問,后見周朝衰敗,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說:“您就要隱居了,請勉為其難為我們寫本書吧”。當時老子就寫了一本書,分上下篇,闡述道德的內容,共5000多字。這就是歷史上老子西度過函谷關留下《道德經》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戰國時的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後來,莊子稱他為“古之博大真人”。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築庵講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書立德,修行練功,經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老子為了使其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授於尹喜,獨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道德經》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又自著九簡,名曰《關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後成了道家經典之一,收錄在《百子全書》之中。老子歸隱前的最後一個弟子正是尹喜,也是《道德經》的唯一傳人。正合封神演義中的玄都大法師的身份。到了後期,他又被被尊為妙樂天尊。出現在《北遊記》等神話小說中。詳見妙樂天尊詞條,網友們請不要再惡意篡改了。

無為思想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中的玄都大法師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中的玄都大法師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鬼谷子》
人世間萬物萬事,數之不盡,物質的運動客觀規律無窮無盡,但都有自己的特殊客觀規律。聖人如何完成人類的理想天地,鬼谷子提出“無為”的思想觀念,這是本章的中心思想。鬼谷子與老子的“無為”是共識的,那麼,確定“無為”的範疇,對通曉本章經義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