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B-17轟炸機的結果 展開

B-17轟炸機

美國轟炸機

B-17轟炸機(英文:B-17 Bomber ),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波音公司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研製的一種螺旋槳發動機轟炸機。

B徠-17轟炸機是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機身的4發轟炸機,採用下單翼常規氣動布局,恆速螺旋槳發動機,載彈量2噸,航程2980千米,速度每小時322至402千米,機組乘員4至6人。該機與當時其它轟炸機比較,體積大、速度快、航程遠。

該機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軍的主要戰略轟炸機,1937年8月初始型號Y1B-17交付。1944年8月,美國陸軍航空軍(USAAF)至少已有33個B-17轟炸機大隊部署在海外作戰。隨後的B-17E、B-17F和B-17G型陸續改進,其中B-17F型生產了3405架,B-17G型生產了8680架。到1945年4月各型B-17轟炸機共生產了12731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型B-17轟炸機的投彈量佔美軍全部投彈總數的40%,高達64萬噸。

正文


(圖)2005年一架紀念性的B-17
(圖)2005年一架紀念性的B-17
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和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隊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隊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隊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歷史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飛行堡壘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34年2月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C)提出了一種能裝載 2,000 千克炸彈以 322 公里的時速飛行 8,045 公里的轟炸機的設計招標,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新的轟炸機將可以橫越美國東西兩個大洋。這項招標被稱為“A 計劃”,偏重於可行性研究,但是如果設計被證明是成功的話,軍方會訂購生產型樣機。馬丁(Martin)飛機公司和波音提交了初步設計。馬丁的設計在進入實質階段前出局,波音的設計(Model294)贏得了製造一架樣機的合同,軍方指定型號 XBLR-1(Experimental Bomber - Long Range 之縮寫),后改為 XB-15,在設計過程中,波音獲得了製造四發飛機的豐富經驗。
通過 XB-15,USAAC 認識到“A 計劃”性能指標脫離實際,於是降低了要求。在 1934 年 5 月,USAAC 開始了第二次招標,這次要求是:能夠裝載 907 千克炸彈以 322 公里的時速飛行 3,218 公里的多發轟炸機。與“A計劃”計劃不同的是,這次的獲勝者可以獲得多達 220 架的訂單。包括波音在內的幾大飛機製造公司被邀競標,所有原型機都將在萊特機場進行對比試飛以選出最後的勝利者。1934 年 6 月 18 日波音開始了初步設計。新設計基本上是 Model294 的縮小版本,與 Model294 一樣是四發布局,這在當時還是新穎設計,大多數同時代轟炸機只裝兩台發動機。1934 年 8 月 16 日波音開始製造原型機,公司型號 Model299。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Model299 在設計上借鑒了波音公司 Model247 全金屬商用客機的許多經驗,基本上將 Model247 的空氣動力與結構特徵和 Model294 的四發布局相結合。飛機裝備四具 750 馬力的普惠(Pratt & Whitney)R-1690-E“大黃蜂”九缸氣冷星型發動機,驅動 3 葉螺旋槳。巨大厚重的主翼安裝在圓形剖面的機身下方。主起落架向前收起在內側發動機艙,主輪沒有完全收入,邊緣還暴露在氣流中。
由於 Model299 原型機屬於波音公司所有,所以漆上了民用註冊號 X-13372。機組編製 8 人,包括正副飛行員、投彈手、領航/無線電報員和四個炮手。機身上設置了四個流線形機槍炮塔,一個在機背靠近機翼后緣的位置,第二個在機腹機翼后緣之後的位置,后機身腰部兩側安裝了各一個,機槍通過內部的支架自由轉動,另外在透明的機鼻后還有一個附加機槍支架,每個支架可以安裝一挺 7.62 毫米或 12.7 毫米機槍,所有機槍都是手動操作。Model299 的內部彈艙可以容納八枚 272 千克炸彈,最大載彈量 2,176 千克。
(圖)機鼻下方的一個缺口是轟炸窗口的位置
(圖)機鼻下方的一個缺口是轟炸窗口的位置
由於尾輪位置很低,升降舵放下時可以接觸到地面。為了避免飛機停放在地面時升降舵遭受風吹拍打地面造成損壞,升降舵被鎖在中間位置。在起飛之前,飛行員必須先解除鎖定。
1935 年 7 月 28 日,Model299 在西雅圖首飛,試飛員是波音的萊斯利.R.陶爾(Leslie R. Tower)。相傳一個見過 Model299 試飛的記者在評論中使用了“飛行堡壘”這個詞來描述這架外形龐大的傢伙,於是“飛行堡壘”就流傳了下來並成為 B-17 響噹噹的正式綽號。
在短暫的工廠測試之後,Model299 於 8 月 20 日抵達萊特機場為 USAAC 的評估作了演示飛行,機組是萊斯。陶爾和其他三名乘員。在這次飛行中,Model299 以 373.3 公里的平均時速不著陸飛了 3,379 公里,打破了以前所有的飛行距離紀錄。
(圖)線條優美的波音 247,依稀可以看到 B-17 的身影
(圖)線條優美的波音 247,依稀可以看到 B-17 的身影
原型機最初以 X-299 的型號交付給了 USAAC,但軍方認為這個型號實驗味道太濃,所以正式改為 B-299。B-299 的競爭者是馬丁 146 和道格拉斯(Douglas)DB-1,兩者都是雙發設計。在於它們的競爭中,Model299 顯然具有絕對優勢,超越了 USAAC 對速度、爬升率、航程和載彈量等所有方面的要求。陸軍決定購買 65 架服役測試機,型號 YB-17。
天有不測風雲,1935 年 10 月 30 日,Model299 在萊特機場起飛時墜毀並起火燃燒。機組人員中有三名設法爬出熊熊燃燒著的殘骸,只受輕傷,但是飛行員普羅伊.P.希爾(Ployer.P. Hill,萊特機場首席試飛員)和波音試飛員萊斯利。陶爾(這次作為觀察員)在被人從燃燒的飛機中救出后死亡。在後來的事故調查中,人們發現飛行員忘記了將升降舵解鎖,致使飛機離地后就失去了控制。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雖然飛機本身在這次事故中是無可指責的,但是 USAAC 對 YB-17 的熱情遭受了打擊,再加上資金的缺口,1936 年 1 月 17 日他們將 YB-17 的訂購數量削減到 13 架。1936 年 11 月 20 日又將型號改為 Y1B-17,“Y1”指使用備用資金購買了這些飛機,而不是正常撥款。
為以防萬一再加上資金不足,USAAC 同時決定訂購 133 架格拉斯 DB-1,軍用型號 B-18。B-18 比飛行堡壘慢許多,且航程短、載彈量少,防禦武器貧弱,唯一的優點就是造價只有飛行堡壘的一半。因為其基本設計源於 DC-2 客機,設計風險看起來也小得多。
B-299的殘骸沒有被廢棄,後段機身被萊特機場用於進行新型機槍架的測試評估。Model299 由於是波音公司財產,從沒被賦予 USAAC 的序列號。
列裝入役
B-17轟炸機
1944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陸軍航空軍(USAAF)至少已有33個B-17轟炸機大隊部署在海外作戰。
隨後的B-17E、B-17F和B-17G型陸續改進,其中B-17F型生產了3405架,B-17G型生產了8680架。到1945年4月最後一架B-17G出廠時止,各型B-17轟炸機共生產了12731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型B-17轟炸機的投彈量佔美軍全部投彈總數的41%,高達64萬噸。
美國在戰後,還把部分B-17轟炸機改裝為SB-17G救援機、QB-17無線電靶機、JB-17G發動機試驗載機等多種型號。美軍的最後一架B-17(QB-17)在1960年的一次導彈試射中作為靶機被擊毀。

機型


Y1B-17 性能規格表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發動機:4 具賴特 R-1820-39“旋風”星型發動機,起飛功率 930 馬力,850 馬力(1,524 米)/775 馬力(4,267 米)。
性能:最大時速 412 公里(4,267 米),著陸時度 112.6 公里,巡航時速 349 公里(70% 功率)。實用升限 9,327 米。爬升至 3,048 米耗時 6 分 30 秒。最大航程 3,862 公里(載彈 1,814 千克)/5,342 公里(空載)。重量:空重 11,097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15,822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19,323 千克。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0.83 米,全高 5.59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5 挺 7.62 毫米機槍,每挺攜彈 1,000 發,機鼻、機背、機腹和腰部兩側機槍支架各裝一挺。內部彈艙最多可掛載 3,629 千克炸彈
Y1B-17A 性能規格表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發動機:4 具賴特增壓 R-1820-51 星型發動機,起飛功率 1,000 馬力,800 馬力(7,620 米)。
性能:最大時速 436 公里(海平面)/475 公里(7,620 米),巡航時速 370 公里。實用升限 11,582 米。最大航程 3,862 公里(載彈 1,814 千克)/5,792 公里(空載)。
重量:空重 12,029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16,783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20,707 千克。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0.96 米,全高 4.57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5 挺 7.62 毫米機槍,機鼻、機背、機腹和腰部兩側機槍支架各裝一挺。內部彈艙最多可掛載 8 枚 272 千克炸彈。
B-17B 性能規格表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發動機:4 具賴特 R-1820-51 星型發動機,起飛功率 1,200 馬力,高度 7,620 米時 1,000 馬力。
性能:最大時速 470 公里(7,620 米)。實用升限 7,504 米。最大航程 4,990 公里(空載)。
重量:空重 12,543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17,235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20,946 千克。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0.68 米,全高 4.57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5 挺 7.62 毫米機槍,機背、機腹和腰部兩側機槍支架各裝一挺,機鼻球形機槍座安裝一挺。內部彈艙最多可掛載 8 枚 272 千克(600 磅)炸彈
B-17C 性能規格表
(圖)隸屬萊特機場航空發展中心的 B-17C 在測試中
(圖)隸屬萊特機場航空發展中心的 B-17C 在測試中
發動機:4 具賴特 GR-1820-65(G-205A)“旋風”星型發動機,起飛功率 1,200 馬力。
性能:最大時速 520 公里(7,620 米),巡航時速 402 公里,著陸時速 135 公里。實用升限 11,278 米。爬升至 3,048 米高度耗時 7 分 30 秒。最大航程 3,862 公里(載彈 1,814 千克)/5,471 公里(空載)。
重量:空重 13,164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17,836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22,521 千克。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0.69 米,全高 4.57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4 挺 12.7 毫米機槍,機背、機腹和腰部兩側機槍支架各裝一挺;一挺 7.62 毫米機槍,可安裝於機身前部任一球形機槍座。內部彈艙最多可掛載 2,177 千克炸彈。
B-17D 性能規格表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發動機:4 具賴特 GR-1820-65(G-205A)“旋風”星型發動機,起飛功率 1,200 馬力,高度 7,620 米時 1,000 馬力。
性能:最大時速 512 公里(7,620 米)。實用升限 11,278 米。爬升至 3,048 米高度耗時 7 分 30 秒。最大航程 3,862 公里(載彈 1,814 千克)/5,471 公里(空載)。
重量:空重 14,045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17,835 千克。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0.69 米,全高 4.57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6 挺 12.7 毫米機槍,機背、機腹機槍支架各兩挺,腰部兩側機槍支架各裝一挺;一挺 7.62 毫米機槍,可安裝於機身前部任一球形機槍座。內部彈艙最多可掛載 2,177 千克炸彈。
B-17E 性能規格表
(圖)機艙內部的斯佩里炮塔旋轉支撐機構
(圖)機艙內部的斯佩里炮塔旋轉支撐機構
發動機:4 具賴特 R-1820-65“旋風”星型發動機,起飛功率 1,200 馬力,高度 7,620 米時 1,000 馬力。
性能:最大時速 512 公里(7,620 米),巡航時速 314-375 公里,著陸時速 113 公里。實用升限 11,156 米。初始爬升率 436 米/分,爬升至 1,424 米耗時 7 分。最大航程 3,218 公里(載彈 1,814 千克)/5,471 公里(空載)。
重量:空重 14,674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18,262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24,041 千克。
燃料:正常燃料容量 9,425 升,攜帶了額外油箱后總燃料容量 13,671 升。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2.49 米,全高 5.84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一挺 7.62 毫米機槍,可安裝於機身前部任一球形機槍座。機背一座斯佩里 Model 645473E 動力炮塔,內置兩挺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每挺帶彈 500 發。機腹一座斯佩里 Model 654849-J 動力炮塔,內置兩挺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每挺帶彈 500 發。腰部兩側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各一挺,每挺帶彈 400 發。尾部兩挺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每挺帶彈 500 發。內部彈艙最多可掛載 26 枚 45 千克(100 磅)炸彈,或 16 枚 136 千克(300 磅)炸彈,或 12 枚 227 千克(500 磅)炸彈,或 8 枚4 54 千克(1,000 磅)炸彈,或 4 枚 907 千克(2,000 磅)炸彈。
B-17F 性能規格表
(圖)孟斐斯美女號及機組,注意其機鼻的 4 挺機槍
(圖)孟斐斯美女號及機組,注意其機鼻的 4 挺機槍
發動機:4 具賴特 R-1820-97“旋風”星型發動機,起飛功率 1,200 馬力,高度 7,620 米時 1,000 馬力,短時間內緊急功率可達 1,380 馬力。
性能:最大時速 481 公里(7,620 米)/523 公里(7,620 米,緊急功率),巡航時速 322 公里,著陸時速 145 公里。爬升至 6,096 米高度耗時 25 分 42 秒,實用升限 11,430 米。最大航程 2,092 公里(載彈 2,722 千克)/4,505 公里(空載),在安裝了附加油箱后,總燃料容量 13,671 升的情況下,以 1,524 米高度可以飛行 7,112 公里。
重量:空重 15,422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18,342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25,628 千克。
燃料:正常燃料容量 9,538 升,攜帶了額外油箱后總燃料容量 13,671 升。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2.78 米,全高 5.82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一挺 7.62 毫米機槍,帶一 5,100 發子彈的彈箱,可安裝於機鼻前機身舷窗處 6 個球形機槍座中任意一個內。機背一座斯佩里 Model 645473E動力炮塔,內置兩挺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每挺帶彈 500 發。機腹一座斯佩里Model 654849-J 動力炮塔,內置兩挺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每挺帶彈 500 發。無線電操作員艙內一挺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通過頂部的球形機槍座射擊。腰部兩側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各一挺,每挺帶彈 400 發。尾部兩挺 12.7 毫米白朗寧機槍,每挺帶彈 565 發。後期型(B-17F-70-BO 到 130-BO、B-17F-35-DL 到 65-DL、B-17F-35-VE 到 50-VE)在前機身兩側各安裝了一挺頰部機槍。臨時增加的機槍通常都在機場安裝在機鼻玻璃和前機身舷窗中的球形機槍座中。
B-17G 性能規格表
(圖)嶄新的 B-17G 在波音機場排成一列
(圖)嶄新的 B-17G 在波音機場排成一列
發動機:4 具賴特 R-1820-97“旋風”星型發動機,配備通用電氣 B-22 渦輪增壓器,起飛功率 1,200 馬力,高度 7,620 米時 1,000 馬力,短時間內緊急功率可達 1,380 馬力(8,138 米)。
性能:最大時速 423 公里(7,620 米)/483 公里(9,144 米,緊急功率),巡航時速 241 公里(7,620 米),著陸時速 145 公里。初始爬升率 274 米/分,爬升至 6,096 米高度耗時 37 分,實用升限 10,668 米。最大航程 2,977 公里(載彈 1,814 千克,7,620 米高度,載油 10,636 升)。
重量:空重 14,842 千克,正常起飛重量 24,948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32,659 千克。
燃料:正常燃料容量 9,538 升,攜帶了額外油箱后總燃料容量 13,671 升。
尺寸:翼展 31.63 米,全長 22.78 米,全高 5.82 米,翼面積 131.92 平方米。
軍械:13 挺 12.7 毫米,顎部炮塔兩挺,頰部機槍兩挺,機背炮塔兩挺,腹部炮塔兩挺,無線電操作員一挺,腰部機槍兩挺,尾部炮塔兩挺。短航程最大載彈量 7,983 千克。
改型型號
RB-17G
RB-17G偵察機三視圖
RB-17G電子偵察機,是美國B-17轟炸機的偵察改型,曾被稱為F-9(F為Photo首音,照相偵察機之意)。
F-9系列是B-17轟炸機的照相偵察改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16架B-17F被改裝成F-9偵察機,拆除了轟炸裝備,並在機鼻和后機身安裝了照相偵察設備用於執行遠程偵察任務,保留了一部分防禦武器。還有一部分B-17被改裝成F-9A,僅在照相設備的配置方面與F-9不同。F-9B共有25架,一部分由F-9A升級而來,一部分改裝自B-17F。
另外還使用B-17G改裝了10架F-9C,照相設備與F-9、F-9A/B稍有不同,拆除了顎部炮塔並在安裝了照相機。1948年美國空軍成立后、倖存的幾架F-9C按照新的命名規則,重新定名為RB-17G。
20世紀60年代,台灣為了維繫“美台關係”與獲得美援,派出台灣空軍第34中隊(“黑蝙蝠中隊”)替美國中央情報局執行偵察中國大陸的任務,而使用的機型中就有在B-17G基礎上改裝的RB-17G電子偵察機。與美軍的RB-17G偵察機主要進行空中偵察拍照不同,台灣的RB-17G偵察機只在夜間執行偵察任務,該機無法進行偵察拍照任務,其偵察的重點則是無線電通信、雷達信號等電子信號。台灣空軍第34中隊的RB-17G為進行長距離的夜間偵察飛行,拆除了機頭、機背和機腹的炮塔,以減輕重量、擴大機上空間和增加航程。雖然也被稱為RB-17G,但兩者差別很大。
其它改型
在“飛行堡壘”的服役生涯中,有許多剩餘的B-17被改為遙控靶機而消耗掉。二戰中就有一些老舊的B-17(主要是F型)被改裝成BQ-7遙控炸彈用以對付具有重型防護的德軍目標。
二戰後在原子彈試驗中曾使用過無人駕駛的遙控B-17接近或穿越蘑菇雲。1946年5月,16架封存的B-17重新啟用被改裝成無人機,加裝了無線電、雷達、電視攝像機和其他設備,另有六架B-17被改裝成控制機。大部份工作在德克薩斯州凱利(Kelly)機場完成。1946年美國在南太平洋的比基尼島進行了原子彈試爆,代號“十字路口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B-17遙控機進行了空氣採樣。美國空軍成立后,控制機型號改為DB-17G,無人機的型號改為QB-17G。在1952年進行的核彈試爆中,無人機主要由來自佛羅里達州埃格林(Eglin)空軍基地的第3205無人機大隊操作。
QB-17L型號被賦予給那些戰後改裝的各種用途的B-17G無人機。這些飛機通常是作為導彈測試的靶機,有時也安裝電視攝象機用於拍攝接近中的導彈。這些飛機通常塗成醒目的橘紅色並鑲以黑色斜紋以增加可視性。並在垂尾的序列號之前都加上個O以表明這些是廢棄的飛機,不屬於軍隊現役航空器。被改裝成QB-17和DB-17的飛行堡壘都是嶄新的戰後封存的飛機。
大部份QB-17L在早期的耐基(Nike Ajax,MIM-3)地空導彈或者休斯獵鷹(Falcon,AIM-4)空空導彈的測試中被摧毀。其他一些QB-17L用於各種無人駕駛的破壞性測試,例如NACA在舊金山灣進行的水上迫降試驗。1959年8月6日DB-17/QB-17聯合進行了最後一次任務,44-83727號靶機被F-101巫毒(VOODOO)截擊機發射的獵鷹導彈擊落,最後一架QB-17L在1960年被一枚AIM-99地空導彈摧毀。

戰場的 B-17


(圖)B-17轟炸機
(圖)B-17轟炸機
1941 年 12 月初珍珠港事件之前,USAAC 擁有 13 個重型轟炸機大隊,但其中大部分轟炸機數量低於標準編製 32 架,並且許多大隊還裝備設計過時的道格拉斯 B-18。USAAC 手頭的 B-17 只有 150 架,大部分是小垂尾的 B-17C/D,僅有很少的 B-17E。
由於戰爭陰雲密布,大多數飛行堡壘都派駐海外。駐紮在巴拿馬運河區(Canal Zone)的第 6 轟炸機大隊已有 8 架 B-17B,在 1941 年 12 月初接收了 8 架嶄新的 B-17E。駐紮在紐芬蘭的第 42 偵察中隊裝備了 6 架 B-17B,駐紮在猶他州鹽湖城(Salt Lake City)的第 7 轟炸機大隊擁有滿編製的 35 架新型 B-17E。部署在菲律賓的第 19 轟炸機大隊有 6 架 B-17C 和 29 架 B-17D,第 19 大隊的第 14 中隊在 1941 年 9 月橫跨太平洋飛抵菲律賓克拉克(Clark)機場,該大隊的另外兩個中隊在 10 月飛抵菲律賓。部署在夏威夷希凱姆(Hickam)機場的第 5 轟炸機大隊有 12 架 B-17D。USAAC 其餘的重型轟炸機大隊總共裝備 12 架 YB-17、22 架 B-17B 和 5 架 B-17C。
USAAC 的 B-17 在不經意中捲入實戰。12 月 7 日,第 38 偵察中隊的 4 架 B-17C 和兩架新型 B-17E 從加州漢密爾頓(Hamilton)機場起飛前往菲律賓,中途停靠在珍珠港,這些飛機沒有武裝。由於這次轉場,使珍珠港的雷達員將日本進攻機群誤認為 B-17,而沒有報警。B-17 編隊在第一攻擊波結束時飛抵珍珠港,在混亂中一些飛機設法在哈雷瓦(Haleiwa)機場較短的戰鬥機跑道上強行著陸,一架迫降在高爾夫球場,其餘的飛機冒著零式戰鬥機的掃射在希凱姆降落。第 5 轟炸機大隊的 12 架 B-17D 露天停放在希凱姆機場,結果 5 架被擊毀,8 架被擊傷。
(圖)希凱姆機場被擊毀的 B-17D
(圖)希凱姆機場被擊毀的 B-17D
駐紮在鹽湖城的第 7 轟炸機大隊於 12 月 5 日奉命離開猶他州前往遠東,先行的 6 架 B-17 在珍珠港剛剛被襲后抵達夏威夷,由於擔心日本艦隊隨時可能出現在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附近海面,第 7 轟炸機大隊其餘的飛機被留在美國以防日本對加州的威脅。
珍珠港被襲的消息在 12 月 8 日大約早上 3 點傳到了菲律賓。依照先前制定的方案,如果敵對行動爆發,第 19 轟炸機大隊的飛行堡壘要即刻對在台灣的日本基地發動攻擊。12 月 8 日,在菲律賓共有 35 架 B-17,其中呂宋島(Luzon)的克拉克機場部署有兩個中隊共 19 架飛機,800 公里之外棉蘭老島(Mindanao)的德爾蒙特(Del Monte)機場部署著另外兩個中隊 16 架 B-17。
由於考慮到沒有合適的戰鬥機為 B-17 護航,襲擊台灣的計劃被延遲了。為了避免重蹈珍珠港的覆轍,被日本先發制人的空襲從地面上消滅,克拉克機場所有可飛的 B-17 被命令升空在呂宋島周圍水域盤旋。此時,麥克阿瑟的航空兵司令路易斯.H.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將軍終於獲得了對台灣空襲的許可,於是命令盤旋的 B-17 返回克拉克。其中三架安裝了照相機準備執行偵察任務,其餘飛機則掛載了 45 千克(100磅)和 136 千克(300 磅)炸彈。
正當三架 B-17 偵察機在跑道上滑行時,200 架日機突然出現在克拉克機場上空。而此時所有 P-40 戰鬥機都停放在地面,攻擊是毀滅性的,克拉克機場的 B-17 除一架倖存外,其餘的都被擊毀擊傷在地面。在德爾蒙特的飛行堡壘由於超出了日機航程而倖免。
在克拉克機場,有 3 到 4 架被擊傷的 B-17 被修復,並得到來自德爾蒙特的 B-17 的補充。12 月 9 日,第 19 轟炸機大隊開始執行搜尋日本艦隊的偵察任務。12 月 10 日,一支日本運輸艦隊被發現,5 架 B-17 出擊,這是二戰中 USAAC 的首次轟炸任務,沒有遭遇戰鬥機攔截,據機組報告有幾枚炸彈命中。
(圖)混亂中在哈雷瓦機場著陸的 B-17C
(圖)混亂中在哈雷瓦機場著陸的 B-17C
在這天的出擊中,凱利上尉的故事頗具傳奇性。柯林.P.凱利(Colin P. Kelly)的中隊在 12 月 10 日向北飛回克拉克機場,並加油掛彈以攻擊日本艦隊。凱利原本的 B-17D 由於故障無法出動,只能駕駛一架 B-17C 升空。凱利在呂宋島的最北端投彈擊中一艘日本軍艦,並爆發出巨大的火光。當 B-17 返回克拉克機場時被零式戰鬥機咬住,其中之一由坂井三郎駕駛,炮彈引燃了裝滿燃油的機翼,他的 B-17 燃起了大火。凱利命令機組人員跳傘,他一直待在飛機上,和飛機一起栽進了海中。坂井三郎擊落了他戰績中的第一架 B-17 轟炸機,坂井後來在回憶錄中提到 B-17 機體堅固,極難擊落,並且速度快,零戰要加足馬力才趕得上。生還的機組報告他們可能擊沉了一艘日本戰列艦,當時在一片失敗聲中,美國人渴望能自前線傳回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於是凱利的事迹傳回國內便被誇大——擊沉了日本戰列艦榛名號,凱利上尉因為英勇無畏的表現被羅斯福總統追授卓越服役十字勳章。根據戰後幾年獲得的敵方資料,顯示當時榛名並不在此海域,這艘軍艦很可能是一艘巡洋艦,而且只受了輕傷
到 12 月 14 日,菲律賓的 B-17 只剩 14 架,它們全都呆在德爾蒙特日機航程之外。12 月 17 日開始,倖存的 B-17 撤退到澳大利亞達爾文(Darwin)附近的巴契樂(Batchelor)機場。
12 月 22 日,9 架 B-17 從澳大利亞起飛執行第一次任務,目標是菲律賓達沃(Davao)附近的日本運輸船,完成攻擊后降落在仍在美國控制中的德爾蒙特機場。
(圖)被炸后的克拉克機場
(圖)被炸后的克拉克機場
同一天,日本軍隊在呂宋島登陸,並迅速推進到馬尼拉(Manila),將麥克阿瑟的軍隊驅趕到巴丹半島(Bataan),后又退到柯雷吉多爾島(Corregidor)。
為了遏制日軍的迅速推進,第 19 轟炸機大隊從澳大利亞前進到爪哇(Java)。1 月份他們受到第 7 轟炸機大隊的 B-17E 和 LB-30 的補充。但是這支小規模的 B-17 機隊無法削弱日本的軍事優勢,雖然進行了勇敢的攻擊,但沒有擊沉幾艘日本船。第 7 轟炸機大隊在 1942 年 3 月撤到印度,第 19 大隊成為了太平洋南部唯一裝備飛行堡壘的單位。
日本人將 B-17 視為頑強的具有精良武裝的對手,難於擊落,並且在遭受了難以置信的損傷后仍然能夠繼續飛行,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人最敬畏的美軍飛機。但是早期的 B-17 缺乏正後方的防禦武器,日本人很快就學會了利用這個缺陷。飛行堡壘的飛行員在被咬尾時只能通過蛇形機動稍微彌補,希望左右腰部炮手能嚇退敵機。
具有大垂尾的新型 B-17E 開始補充消耗殆盡的早期型 B-17 機隊,B-17E 的尾部機槍讓已經習慣從背後進入攻擊的日本飛行員大吃一驚。於是那些“不幸”駕駛早期型 B-17 的機組也在自己的飛機尾部插上兩根棍子,希望日本人認為這是兩挺機槍。在實戰中很快發現,B-17E 的腹部遙控炮塔不能很好的工作,複雜的周視鏡瞄準系統常常混淆炮手的視線以至於不能瞄準任何目標,這個缺陷反映到波音后,遙控炮塔迅速被著名的球形炮塔所取代。
1942 年 3 月,一架 B-17E 從菲律賓德爾蒙特機場起飛將麥克阿瑟送往澳大利亞,菲律賓不久后陷落。
(圖)克拉克的 B-17 殘骸
(圖)克拉克的 B-17 殘骸
在夏威夷,裝備 B-17E 的第 5 和第 11 轟炸機大隊在中途島戰役中執行了轟炸日本水面艦隊的任務。但是從高空轟炸正在做規避動作的日本軍艦的戰術完全失敗了,B-17 進行了幾次任務中沒有命中一艘日本艦船。攻擊水面艦船最有效的辦法還是使用低空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
1942 年 8 月,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第 43 轟炸機大隊成為第五個參與對日作戰的 B-17E 大隊,支援盟軍在索羅門群島(Solomons)的攻勢。在這之前第 5 轟炸機大隊以夏威夷為基地執行空中搜索任務。
到了 1943 年中期,大多數飛行堡壘都從太平洋戰區撤出,讓位於航程更遠的 B-24 解放者。B-24 更適用於太平洋地區,具有較高的速度和較大的中高空載彈量。除此之外,在歐洲戰場損失了數量巨大的 B-17,以致所有的生產出的 B-17 都要用來滿足歐洲戰場的補充和訓練需要。在俾斯麥海(Bismarck Sea)之戰後不久,再也沒有 B-17 被派往太平洋。B-17 是歐洲戰場的主力,在這裡它以巨大的犧牲贏得聲名。實際上,B-17 擔負了歐洲作戰行動的 98%。

作戰序列


以下是二戰中裝備 B-17 的轟炸機大隊和中隊清單:
(圖)美國海岸警備隊的 PB-1G
(圖)美國海岸警備隊的 PB-1G
第8航空軍——英國
第34轟炸機大隊
第4、7、18、391轟炸機中隊
1944年5月部署到英國時裝備B-24轟炸機,1944年9月轉換成B-17。基地位於英國Mendlesham,1945年8月解散。
第91轟炸機大隊
第322、323、324、401轟炸機中隊
1942年4月成立於美國。基地位於英國Bassingbourn,1945年末解散。
第92轟炸機大隊
第325、326、327、407轟炸機中隊
1942年1月成立。基地位於英國Bovington,后移至Alconbury,最後又移至Podington,隸屬於第306轟炸機大隊。
第94轟炸機大隊
第331、332、333、410轟炸機中隊
1942年6月組建,暫時以英國Earls Colne為基地,后移至Bury St Edmunds,Rougham。1945年12月解散。
第95轟炸機大隊
第334、335、336、412轟炸機中隊
1942年初成立,基地位於英國Alconbury,1943年初移至Framilingham,但不久后又到了Horham。1945年8月解散。
第96轟炸機大隊
第337、338、339、413轟炸機中隊
1942年19月組建。基地是英國Snetterton Heath。
第100轟炸機大隊
第349、350、351、418轟炸機中隊
1942年6月成立。基地是英國Podington后移至Thorpe Abbot。
第303轟炸機大隊
第358、359、360、427轟炸機中隊
1942年2月成立,基地是英國Molesworth,1945年7月解散。
第305轟炸機大隊
第364、365、366、422轟炸機中隊
1942年3月成立。基地是英國Grafton underwood。1946年12月解散。
第306轟炸機大隊
第367、368、369、423轟炸機中隊
1942年3月組建,基地是英國Thurleigh,1946年12月解散。
第351轟炸機大隊
第508、509、510、511轟炸機中隊
1942年10月成立,基地是英國Polebrook,1945年8月解散。
第379轟炸機大隊
第524、525、526、527轟炸機中隊
1942年11月成立,基地是英國Kimbolton,1945年7月解散。
第381轟炸機大隊
第532、533、534、535轟炸機中隊
1942年11月組建,基地是英國Ridgewell,1945年8月解散。
第384轟炸機大隊
第544、545、546、547轟炸機中隊
1942年12月成立,基地是英國Grafton Underwood,1946年解散。
第385轟炸機大隊
第548、549、550、551轟炸機中隊
1943年2月成立,基地是英國Great Ashfield,1945年8月解散。
第388轟炸機大隊
第560、561、562、563轟炸機中隊
1942年12月成立,基地是英國Knettishall,1945年9月解散。
第390轟炸機大隊
第568、569、570、571轟炸機中隊
1943年1月成立,基地是英國Framlingham,1945年8月解散。
第398轟炸機大隊
第600、601、602、603轟炸機中隊
1943年3月1日成立,基地是英國Nuthampstead,1945年9月1日解散。
第401轟炸機大隊
第612、613、614、615轟炸機中隊
1943年4月組建,基地是英國Deenethorpe,1945年8月解散。
第447轟炸機大隊
第708、709、710、711轟炸機中隊
1943年春成立,基地是英國Rattlesden,1945年11月解散。
第452轟炸機大隊
第728、729、730、731轟炸機中隊
1943年6月成立,基地是英國Deopham Green,1945年8月解散。
第457轟炸機大隊
第748、749、750、751轟炸機中隊
1943年7月成立,基地是英國Glatton,1945年8月解散。
第482轟炸機大隊
第812、813、814轟炸機中隊
1943年8月在英國Alconbury組建。是一個由兩個B-17中隊和一個B-24中隊組成的混成大隊,B-17機隊裝備H2X雷達負責實施探路任務,1945年9月解散。
第486轟炸機大隊
第832、833、834、835轟炸機中隊
1944年8月1日從B-24環狀為被B-17,基地是英國Sudbury,1945年11月解散。
第487轟炸機大隊
第836、837、838、839轟炸機中隊
最初成立時裝備B-24,1944年7月換裝B-17,基地是英國Lavenham,1945年11月解散。
第490轟炸機大隊
第848、849、850、851轟炸機中隊
1944年8月從B-24換裝為B-17,基地是英國Eye,1945年11月解散。
第493轟炸機大隊
第860、861、862、863轟炸機中隊
組建時是B-24大隊,但是7星期後就換裝B-17,基地是英國Depach和Little Walden,1945年8月解散。
第15航空軍——義大利
第2轟炸機大隊
第20、49、96、429轟炸機中隊
1943年4月抵達阿爾及利亞,1943年12月從突尼西亞部署到義大利foggia基地。
第97轟炸機大隊
第340、314、342、414轟炸機中隊
最初隸屬於第8航空軍,1942年11月划給第12航空軍部署到北非,后移至義大利,1945年10月解散。
第99轟炸機大隊
第346、347、348、416轟炸機中隊
1943年初移防北非,部署在義大利Foggia附近的Tortorella。1945年11月解散。
第301轟炸機大隊
第32、352、353、419轟炸機中隊
最初隸屬於第8航空軍,1942年末移至北非。1945年8月解散。
第463轟炸機大隊
第772、773、774、775轟炸機中隊
1徠943年8月組建,基地是義大利Foggia,1945年8月撤消。
第483轟炸機大隊
第815、816、817、840轟炸機中隊
1943年9月組建,基地是義大利Tortorella后移至Sterparone,1945年9月撤消。
第5航空軍——太平洋
第19轟炸機大隊
第28、30、93轟炸機中隊
戰爭初期基地在菲律賓,陷落後移至澳大利亞后是爪哇。1942年末返回美國並作為一個補充訓練單位,在1944年4月解散重組為B-29大隊。
第43轟炸機大隊
第63、64、65、403轟炸機中隊
1942年3月在太平洋加入第5航空軍,主要作為第7和第19轟炸機大隊的補充單位,1943年中期換裝B-24。
第7航空軍
第5轟炸機大隊
第31、23、72、394轟炸機中隊
珍珠港事件時基地正位於夏威夷。執行了11個月的巡邏任務后,移防至索羅門群島的Espritu Santo,並作為第13航空軍的一部分混合裝備B-17與B-24參加在所羅門和菲律賓的戰役。
第11轟炸機大隊
第26、42、98、431轟炸機中隊
最初部署在中途島(Midway)和新赫布里底(New Hebrides)。1943年3月返回美國換裝B-24。
第10 航空軍——中緬印
第7轟炸機大隊
第9、436、492、493轟炸機中隊+第24航空繪圖中隊
戰爭初期曾部署在菲律賓、爪哇、荷屬東印度群島(Netherlands East Indies),后移至印度加入第10航空軍。1942年末換裝B-24。
第1、2、3、4航空軍——美國
這些大隊僅在美國本土服役,擔任訓練和海岸巡邏任務。
第1照相大隊
第1搜索攻擊大隊
第39轟炸機大隊
第88轟炸機大隊
第304轟炸機大隊
第331轟炸機大隊
第333轟炸機大隊
第346轟炸機大隊
第383轟炸機大隊
第393轟炸機大隊
第393轟炸機大隊
第395轟炸機大隊
第396轟炸機大隊
第444轟炸機大隊
第469轟炸機大隊
第488轟炸機大隊
第504轟炸機大隊
第505轟炸機大隊
第6航空軍——巴拿馬運河區
成立之初被稱作加勒比(Caribbean)航空軍,1942年2月改為第6航空軍。
第6轟炸機大隊
第9轟炸機大隊
第40轟炸機大隊

規格


一般資料
(圖)B-17G的三視圖
(圖)B-17G的三視圖
乘員: 10人:機師、副機師、導航員、轟炸員/機鼻機槍手、飛行工程師/機頂機槍手(機槍塔)、無線電操作員、2x機腹機槍手、機槍手(球型機槍塔)、機尾機槍手
長度: 74 尺 4 寸 (22.66 米)
翼展: 103 尺 9 寸 (31.62 米)
高度: 19 尺 1 寸 (5.82 米)
翼面積: 1,420 尺² (131.92 米²)
翼剖面: NACA 0018 / NACA 0010
空重: 36,135 磅 (16,391 公斤)
載重: 54,000 磅 (24,495 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 65,500 磅 (29710 公斤)
發動機: 4× Wright R-1820-97 氣旋式(cyclone)機械增壓星型發動機, 1,200 匹 (895 千瓦
2006年一架紀念性的空中堡壘和一架B-52同溫層堡壘並飛) 每個性能
最高速度: 287 英里/小時 (249 節,462 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 182 英里/小時 (158 節,293 公里/小時)
航程: 1,738 海里 (2,000 英里,3,219 公里) 連 2,722 公斤(6,000 磅)炸彈
實用升限: 35,600 尺 (10,850 米)
爬升率: 900 尺/分 (4.6 米/秒)
翼負荷: 38.0 磅/尺² (185.7 kg/米²)
推重比: 0.089 匹/磅 (150 W/公斤)
武器
機炮: 13x .50 BMG(12.7毫米)勃朗寧M2重機槍,包括單一式及雙聯裝機槍塔
炸彈:理論上可擁帶17,417磅(7,900公斤)炸彈
短程任務(<400英里): 8,000磅(3,600公斤)
長程任務(≈800英里): 4,500磅(2,000公斤)
B-17轟炸機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乘員11
機長22.7米
機高5.8米
翼展31.6米
機翼面積141.9平方米
整機空重24900千克
起飛重量32720千克
性能參數
最高時速438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250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2980千米
最大升限10700米
動力裝置
發動機4台萊特Cycl.GR-1820-97渦輪增壓發動機
功率4x885千瓦(4x1200馬力)
武器裝備
艙內掛載8000千克炸彈
機槍13挺12.7毫米機槍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B-17G轟炸機三視圖
B-17轟炸機採用常規氣動布局,下單翼,單垂尾,后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該機在當時世界轟炸機中首次採用裝配4台螺旋槳發動機的新型設計方案,首次全機採用金屬結構和流線型外形,首次在轟炸機中設置了機炮炮塔,增強了空戰自衛能力。B-17轟炸機在機頭、機腹、機背、機尾和機身兩側都設有水滴形機槍炮塔,能對空中各個方向進行射擊,具有突出的空中火力。
B-17轟炸機整個機身分為5段,機翼為承力管狀結構,外包皺形波紋蒙皮,在機身與發動機艙的主翼翼段設有鋁製油箱。
動力系統
B-17轟炸機發動機螺旋槳
B-17轟炸機試製原型機(波音-299)採用4台普惠公司的R-1690-E“大黃蜂”螺旋槳發動機,單台最大功率750馬力。後來在改進研製中,官方將其稱為Y1B-17型轟炸機,同時換裝了4台萊特公司的GR1820-39"颶風"螺旋槳發動機,單台最大功率提升至930馬力。
為進一步改進飛機的飛行性能,美國陸軍要求提高速度機作戰高度。波音公司在Y1B-17A型機上,安裝4台GR-1820-51發動機,單台最大功率提高到1000馬力,還加裝了摩斯/通用電氣公司的渦輪增壓器。改進后的Y1B-17A轟炸機實用升限增加了3050米,飛行速度提高了64千米/小時。
武器系統
B-17轟炸機的中段機艙內的2個直立掛架可攜載2177千克航空炸彈,由於裝備了新型諾頓瞄準器,使投彈精度大幅提高。
B-17的機槍手
該機機首炮塔中裝備7.62毫米機槍,機背炮塔改裝低阻外形透明凸罩,機腹炮塔改為類似浴盆的炮塔艙,機背、機腹炮塔均裝備雙管12.7毫米機槍。
航電系統
B-17轟炸機改進了機上電力、燃油及氧氣系統,而飛機操作駕駛系統與投彈瞄準系統間新增的自動協調裝備,提高了飛機的轟炸效能。該機還加裝額外的裝甲板,為飛行員和槍炮射手提供更好防護。

服役動態


二戰轟炸
英國
B-17轟炸機
1942年中期,有45架B-17E援助英國空軍,英國空軍序列號從FK184-FK213、FG449-FG460、FG462-FG464。由於這批B-17E交付給英國空軍的時間比B-17F稍晚,由於B-17F已經稱為堡壘Ⅱ,所以B-17E只能稱為堡壘ⅡA了。
英國空軍沒有將堡壘ⅡA投入一線,而是交給空軍海防總隊用於執行大西洋的反潛巡邏任務。1942年8月,堡壘ⅡA進入基地位於托尼島(Thorney Island)的第59中隊服役。
一架空軍海防總隊的堡壘ⅡA(FK185)在機鼻安裝了一個實驗性的布里斯托(Bristol)B.16機鼻炮塔。這個炮塔內置一門40毫米維克斯“S”機關炮,炮手在炮塔下方突出的艙室中進行遙控操縱,炮塔橫向轉動角度30度,俯仰角40度。這門威力巨大的機關炮專用於反潛作戰。
美國
1942年1月,第8航空軍在喬治亞州薩凡納(Savannah)組建,同年2月第8航空軍番號改為第8轟炸機司令部。第8轟炸機司令部主要擔負對德國目標的白天轟炸任務。
1944年2月22日,第8轟炸機司令部又重新改回第8航空軍的名稱。在對德轟炸問題上,美國空軍堅持進行白天高空轟炸,B-17的防禦火力被認為足夠來對付德國空軍的戰鬥機,而英國空軍奉行夜間轟炸戰略。
1942年7月1日,美國空軍的首架飛行堡壘B-17E轟炸機飛抵蘇格蘭普萊斯威克。
1942年8月17日,第97轟炸機大隊的18架B-17E進行了對歐洲大陸的第一次空襲,目標是法國盧昂-索特威爾的鐵路調度場。其中12架實施了轟炸,其餘6架在法國海岸上空佯動。轟炸機編隊由英國空軍的噴火戰鬥機護航,沒有遇到德國空軍攔截。
1942年8月19日,24架飛行堡壘參與了對法國境內的德軍阿布維爾機場的轟炸,是一次為了支援加拿大軍隊在迪耶普登陸的行動,所有飛機安全返回基地,但是在迪耶普的盟軍全軍覆沒。接下來的十次轟炸行動都很順利,損失兩架飛機。
由於歐洲天氣惡化,而且北非戰事吃緊。第8轟炸機司令部作戰計劃有所改變,大多數的B-17都準備用來阻止德國隆美爾的攻勢,其中最富經驗的兩個轟炸機大隊:第97和第301大隊作為新組建的第12航空軍的核心投入到“火炬行動”中去。
1942年9月20日,杜立特將軍赴英國上任第12航空軍司令,10月初,第8轟炸機司令部的第97、99、301和第2轟炸機大隊都被轉移給第12航空軍,對歐洲大陸的轟炸被放到次要地位。
1943~1945年間,美國在德國上空進行的規模龐大的白天精密轟炸作戰中,B-17轟炸機由於其突出表現而受重視。
中國擊落
”孟菲斯美女“號
20世紀60年代,台灣國民黨空軍黑蝙蝠第34中隊偵察中國大陸軍情,使用的機型中就有在B-17基礎上改裝出的RB-17G偵察機。
1956年6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2師一架米格-17D戰鬥機在江西省廣豐縣嶺底鄉上空首次擊落RB-17G偵察機一架,國民黨空軍飛行員葉拯民等人全部喪命。
此後,國民黨空軍對RB-17G進行升級,致使解放軍空軍一度防空攔截作戰失利;1958年4月21日,解放軍空軍12師飛行員駕駛使用升級版機載雷達的米格-17PF在江西吉安擊傷RB-17G偵察機1架。
1959年5月29日夜20時48分一架國民黨空軍RB-17G,在廣東省雷州半島東60千米海面上空被解放軍空軍地面防空雷達發現,23時6分該機在廣東梧州東南20千米處自西向東進入空18師西部防區,解放軍空軍第18師米格-17PF戰鬥機升空攔截。23時26分30秒,戰鬥機在地面指揮中心引導下進入攻擊航線並開啟機載雷達,經過兩輪攻擊將RB-17G擊落,機上徐銀桂等14名國民黨空軍空勤人員全部喪生。隨後,國民黨空軍改用P-2V偵察機取代RB-17G繼續執行對中國大陸的情報偵察任務。
飛行事故
“孟菲斯美女”號
2011年6月13日,一架B-17老式轟炸機在美國芝加哥西部的奧羅拉機場起飛后不久因引擎起火而墜毀,機上7人全部成功逃生,無人受傷。該機當天早晨起飛后不到20分鐘便開始下落,最終墜落在一片玉米地里。該地消防局說,飛行員曾報告發動機著火,並試圖在一片玉米地緊急迫降。
失事受損的B-17轟炸機后經過修復,主要用於展覽,供公眾參觀和體驗。
飛機墜毀
2019年10月2日,一架載有13人的B-17轟炸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布拉德利國際機場墜毀,已致7人死亡。機上13人中包括2名飛行員,1名乘務員和10名乘客。康涅狄格州警察局長詹姆斯說,該飛機於10月2日上午9月45分起飛,5分鐘後向地面報告有困難,並在9點54分墜毀,墜毀時該機正在返回機場的空中。布拉德利國際機場原計劃舉辦一場二戰時期工藝品展覽,隨後機場證實,墜毀的B-17轟炸機屬於馬薩諸塞州的一家非盈利組織所有,墜毀原因仍在調查中。

總體評價


B-17轟炸機是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機身的4發轟炸機。該機與當時其它飛機比較,體積大、速度快、航程遠。該機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軍的主要戰略轟炸機,其飛行速度和高空性能不僅給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留下深刻印象,更是吸引了整個美國軍界的注意力。
B-17轟炸機具有優良的高空性能與出色的抗打擊能力,往往在遭受到巨大的戰鬥創傷后仍能繼續飛行,在後期的型號中,更是裝備了強大的防禦武器,所有這些使它贏得了機組的信賴與喜愛,他們相信B-17能在德軍戰鬥機和高射炮的火網中生存下來,帶領他們安全返回基地。
B-17轟炸機擁有堅實的機體結構,相較於當時盟軍的其他機種而言,B-17確實是一個極為有效的轟炸武器。他不但能飛得更高,更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投下了比任何美軍機種都多的炸彈。總計在整個戰爭之中,B-17機群一共在歐洲大陸戰場投下了64萬噸的彈藥,超過所有美軍轟炸機投擲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