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痴

中國工農紅軍著名戰將和高級指揮員

王如痴(1903~1935),又名王睿歐,王書銓,1903年1月16日生,衡永郴桂道祁陽縣太和堂(今衡陽市祁東縣太和堂鎮)人,徠著名革命烈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

中國工農紅軍著名戰將和高級指揮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與領導人,開闢了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歷任紅五軍第八大隊黨代表、紅六軍軍委常委兼紅六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紅三軍第八師政治委員、紅十三軍政治委員、紅一軍團三十一師政委、紅十一軍政治委員、紅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紅十九師(紅七軍團改編而成)師長、紅十軍團重要領導人等。

1935年8月6日與方誌敏、劉疇西一道在南昌下沙窩被殺害。

人物經歷


早年生涯

1903年1月16日出生於衡永郴桂道祁陽縣太和堂(今衡陽市祁東縣太和堂鎮),幼讀私塾。
1916年到縣城讀書、
1925年畢業於湖南省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預科班高中部。
1926年參加革命,同年8月參加中國共產黨;隨即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革命生涯

王如痴照片
王如痴照片
1928年初從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成回國,即受黨組織派遣,赴井岡山紅四軍工作。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先後兩次參加了保衛紅色搖籃,反湘贛兩省軍閥對井岡山進行“會剿”的作戰。
1929年冬奔赴中央革命根據地,后又赴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從事武裝鬥爭。歷任紅五軍八大隊黨代表,紅六軍第二縱隊和紅三軍第八師政治委員,紅十三軍、紅十一軍政治委員、紅軍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
1933年4月調至閩浙贛省擔任紅十軍軍長兼政委。到職后,就積極運用當年在毛澤東、朱德直接指揮下學得的建設紅軍的經驗和反"圍剿"的戰略戰術,立即帶領紅十軍投入戰鬥,在這次戰鬥中,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不幸被敵彈擊中臉頰,光榮負傷。
1933年6月駐弋陽縣城的國民黨二十一師1個團,從東門出城,經碗港橋到橫峰縣坂上的楊家村(蘇區)搶劫財物。得知情報后,一面馬上命令弋陽縣紅軍獨立營在碗港橋山下埋伏,密切監視和牽制敵軍。一面立即集合全軍主力,疾馳出擊,繳槍數百餘支,大獲全勝。接著率領全軍向國民黨軍隊的重要據點———江西省貴溪縣庫橋,迫使其敵龜縮鱉潛,未敢輕舉妄動。9月又率領紅十軍主力奇襲到浙西,配合游擊隊,一舉攻佔開化縣城,繳獲一批武器裝備,國民黨官兵聞風而逃。接著組織、指揮紅軍大刀闊斧地開展群眾工作,有力地鞏固和擴大了開化、婺源、德興蘇區。建立了化玉特區,對於牽制敵人和保衛中心根據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久又率領紅軍揮戈西進,突然返回周坊,會同貴溪縣獨立營和區游擊隊,殲滅敵第四師、第二十一師各一部。隨後攻克浦城江山等地,擊潰敵軍3個團。有力地保衛和擴建了閩浙贛省蘇區,而且配合中央紅軍徹底粉碎蔣介石的第四次“圍剿”,取得了重大勝利。接著敵以5個師又4個保安團的兵力,向閩浙贛根據地猛撲過來。率領紅十軍堅決狙擊敵第五十三師向周坊、富林地區的進擊。經過兩個月的作戰,殲滅第五十三師大部。11月“福建事變”后,揮戈轉到閩浙贛根據地東部活動,遂在上饒羅橋、楓嶺頭地區殲區敵第八十師一部,繳獲大批冬衣。接著在橫峰姚盤山地區以伏擊手段殲滅敵二十一師兩個團,取得了可喜的戰果。
1934年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但正在這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完全控制了黨中央。不久卻被誣為“右傾保守”。於1934年3月即被調離紅十軍。
6月帶領一個獨立團,奔赴贛北,與贛北獨立團合編為皖贛紅軍獨立師,任師長。積極協同贛北黨組織擴大紅軍,加強新蘇區的建設。配合和支持中央紅軍繼續開展反“圍剿”的鬥爭。
1934年10月尋淮洲率領紅七軍團作為北上抗日行遣隊,艱苦轉戰到閩浙贛根據地德興縣重溪,與紅十軍會師。改任十九師參謀長。12月12日軍團決定,在黃山腳譚家橋圍攻敵軍。由於3個師行動不協調,戰鬥打成對峙。尋淮洲犧牲,接任師長。譚家橋戰役的失利,使抗日先遣隊陷入被動局面。面對強敵追擊的險惡形勢,紅十軍團決定,將部隊掉頭南下,返回閩浙贛蘇區休整。1935年1月12日方當劉疇西、王如痴率領殿後的紅十軍團主力進入楊林時,即被抄捷徑,星夜急馳趕來的敵浙江保安第二縱隊,擋住了進入閩浙贛蘇區的通道。接著敵後續部隊又迅速從四面趕來。后一段數千人,由王如痴、劉疇西率領,被阻截在化婺德地區,即在縱橫不到15里的懷玉山的狹長山地,陷入敵四十九師、二十一旅、浙江保安師共14個團的重重包圍之中。
時值元月懷玉山區,雨雪紛飛,地凍天寒。心急火燎。積極協同方誌敏、劉疇西在懷玉山的東南山地和北部的冷水坑、玉峰、馬峰等地,指揮部隊,同敵軍進行血戰,欲圖殺出一條血路,衝出重圍。可是炮火猛烈而被撤回。這時,方誌敏、劉疇西決心潛回贛東北,重振旗鼓。並授命全權指揮隊伍,留守山林,可是炮火猛烈的轟擊下,紅軍戰士已被衝散分割,各自為戰。1月24日晚,幾經組織發動,決心再次率領紅軍戰士1000餘人,乘黑夜偷襲敵軍封鎖線,力圖強行突圍。可又被敵警戒部隊發覺擊回。1月25日敵二十一旅即派1團兵力,集中向懷玉山發起圍攻和結隊搜捕。即率領紅軍戰士,一面向山頂撤退,一面開槍迎擊。終因力量懸殊,子彈打盡,數日未食,精力疲竭。遭敵團團圍住而被俘。接著劉疇西、方誌敏亦未能回贛東北蘇區,先後於德興隴首村封鎖線上被俘,三人同時被押往江西上饒監獄,后解南昌。

英勇就義

1935年8月6日和方誌敏一起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

軼事典故


建根據地

1928年夏從蘇聯莫斯科陸軍大學學成歸國回到上海,中央軍委派他到井岡山紅四軍工作。此時,湘贛軍閥發動對井岡山的“會剿”,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先後兩次參加打破湘贛兩省軍閥“會剿”的戰鬥。12月彭德懷率領平江起義徠后成立的紅五軍,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為了加強紅五軍的政治工作,被選派到紅五軍任第八大隊黨代表。隨即,投入了反對湘贛軍閥對井岡山進行的第三次“會剿”韻戰鬥。
敵人的這次“會剿”來勢洶洶,他們聯合糾集湘贛兩省6個旅20餘團的兵力,兵分5路,向井岡山撲來。前委在柏露村召開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突圍下山,向贛南敵人後方出擊。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與紅四軍第三十三團留守井岡山,迫使敵窮於應付、不能實現兩省“會剿”的計劃。對此,紅五軍有不少人想不通,認為紅五軍是來井岡山學習的,不是留守的,要求打回湘贛邊老家去。彭德懷、滕代遠從全局利益出發,堅決維護前委決定。耐心細緻地做八大隊幹部戰士的思想工作,大力宣傳採取這一策略的正確性,使部隊的情緒很快安定下來,投入了保衛井岡山的鬥爭
井岡山方圓數百里,山勢險峻,只有五條羊腸小道通向山外,奉命率八大隊扼守桐木嶺的白銀湖哨口。任務下達后,他立即帶領戰士構築陣地。時值隆冬,大家還身穿單衣,腳套草鞋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有時只能吃野菜、筍乾,油鹽皆無晚上睡覺,就在鋪間燒一堆火,身上蓋些稻草,取暖禦寒。堅持和戰士同甘共苦,有時還和戰士一道下山挑糧。
1929年1月26日湘贛敵軍以優勢兵力,向各哨口發起猛攻。白銀湖是敵軍的主攻方向之一。恰值雨雪交加,山霧迷濛,百尺之外看不見人,對防守極為不利。戰士們每日的飯菜,都是從幾裡外的後方送來的,早已冰冷,飲水則全靠融雪解渴。面對險惡環境,堅定沉著,鼓舞戰士們堅守陣地。經三天三夜激戰,白銀湖哨口巋然不動,給敵人以很大殺傷,大挫敵人銳氣。敵人從正面攻不下來,便找到一個反動富農帶路,從側面攻佔了黃洋界哨口,而後其他哨口也陸續失守。為保存力量,奉彭德懷之命,率部殺出重圍,隨全軍向贛南轉移,4月初在瑞金和紅四軍主力會師。不久,湘贛兩省“會剿”之敵撤走。紅五軍在彭德懷、滕代遠的領導下,回師井岡山,恢復了湘贛邊區。接著紅五軍北返湘鄂贛,與黃公略部會合,使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得到進一步拓展。

反圍勝利

1930年冬蔣介石命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率兵10萬,採取分進合擊的策略,“圍剿”中央蘇區。12月5日率部參加了毛澤東在寧都小布主持召開的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毛澤東為會場所寫“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的對聯使他深受教益。
會後,毛澤東、朱德決定對敵實行中間突破,先打張輝瓚、譚遭源兩師,並命令所在的紅三軍擔任正面攻擊。紅三軍軍長黃公略則令八、九兩師,分左右兩翼擔任主攻。八師政委王如痴堅決貫徹毛澤東、朱德制定的“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與師長龍芝道率部向根據地腹地退卻,埋伏在龍岡附近。12月30日晨,“霧滿龍岡千嶂暗”,上午8時,當敵前敵總指揮張輝瓚率第十八師闖入埋伏圈后,協同兄弟部隊發動猛攻,使敵很快陷入鐵壁重圍。激戰至下午4時,敵9000餘眾俱遭殲滅,張輝瓚被生擒。不幸的是,紅八師傷亡較大,師長龍芝道壯烈犧牲。滿懷悲憤,策應兄弟部隊揮師迂迴到東韶街東側,圍殲敵譚道源師,又使其一半受殲,余敵狼狽逃離。
就這樣,在毛澤東、朱德的直接指揮下,所在的紅三軍,5天內兩戰兩捷,繳槍1.5萬支。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1931年4月蔣介石派何應欽帶兵20萬,採取“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的戰術,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毛澤東以中革軍委總政治部主任的名義,簽署了總政治部第四號通令。深信毛澤東、朱德英明的作戰方針,召開全師誓師大會,進行戰前政治動員。和師長劉疇西率紅八師從永豐縣星夜南馳,會同紅一方面軍集結於東固地區,待敵25天。5月中旬,各路敵軍向贛西南推進。5月6日當敵公秉藩第十八師行進至中洞地區時,率領紅八師,與紅九師抓住戰機,從中洞南側向敵發起猛攻。經3小時激戰,全殲公秉藩師,俘敵副師長王慶兜以下4000餘人,繳槍3000餘支。公秉藩被俘后化裝逃脫。接著,率紅八師隨紅一方面軍主力由西向東橫掃。紅軍在白沙、中村、廣昌等地連續殲敵兩個師又一個旅,並在建寧殲敵劉和鼎部,在半個月時間裡,連續打了幾個勝仗,真是“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痛快淋漓地粉碎了第二次“圍剿”。蔣介石1931年7月自任總司令,坐鎮南昌指揮,調集23個師又3個旅共3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三次“圍剿”。蔣介石還發誓:“幸而完此夙願,當解甲歸田”,否則就“捨命疆場”。這時,中央紅軍只有3萬人,面對10倍於己的強敵,形勢十分不利。按照紅軍總前委制訂的“誘敵深入”、“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作戰方針。結合總結前兩次反“圍剿”的經驗,深入向全師指戰員宣傳動員。7月中旬,他奉命率第八師隱蔽地向敵中間地帶行進,克服盛暑爬山困難,行軍10天,繞道千里,自閩西建寧,回師興國待機。可是不久,各路敵軍均以迅猛動作向興國合圍,紅軍面臨敵12個師的三麵包圍。8月上旬,率部突出敵包圍圈,按照方面軍總部部署,協同兄弟部隊,向戰鬥力較弱的敵第三路進擊軍發動攻擊。紅軍接連在蓮塘、良村、黃波三戰三捷,殲敵1萬餘人,創造了連續作戰、重殲頑敵的光輝戰例。
蔣介石得知紅軍主力東進的消息,便轉變戰略,急令各路敵軍向紅軍主力的集中地永豐的君埠逼進。紅軍又一次陷入敵7個師的三麵包圍。8月16日晚,又率部利用夜幕作掩護,秘密通過敵兩軍之間僅隔20華里的空隙地帶,跳出包圍圈,轉移到興國西部隱蔽休整。9月7日晨,所在的紅三軍在軍長黃公略的指揮下,兵分兩路,尾追興國北逃之敵。率紅八師為左路,七師、九師為中路、右路,於老營盤地區追上敵人,發起猛烈攻擊,激戰到下午2時,全殲敵蔣鼎文第九師一個旅,俘敵2000餘人,繳槍2000餘支。對此次戰鬥,李聚奎上將說:“這一仗殲敵一個旅,是七師、九師擔任主攻任務的。八師是在黃土凹擔任堵擊,任務是堵擊高興圩方向的援軍。該師師長劉疇西這次沒有來,由政委=在那裡指揮戰鬥。名義上是一個師,實際上沒有好多人,要堵擊那麼多敵人是夠艱巨的。他們打得好苦,傷亡很大,但很好地完成了堵擊任務,保證了全局。”9月15日又率師參加了方石嶺戰鬥。該役殲敵一個師,俘敵5000餘人,繳槍4500多支,從而取得第三次反“圍剿”的重大勝利。

後世紀念


故居

故居,位於衡陽市祁東縣太和堂鎮向陽村二組,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03年1月建成,系青磚瓦房土木結構,正棟分前後兩排,兩側是廂房,廂房的一側與向陽村二組的堂屋相連,硬山頂小青瓦二層樓,共有房屋11間,佔地268平米,建築面積達563平方米。該故居木構件精雕細鏤的圖案,龍飛鳳舞,巧奪天工,堪稱湖南地方四合院中藝術代表。
故居與太和堂鎮的王佐烈士墓(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曹炎烈士墓(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距不到十公里,與黃土鋪的衡寶戰役烈士紀念碑相距不到三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