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

臍帶血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通常是廢棄不用的。近十幾年的研究發現,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可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80多種疾病。因此,臍帶血已成為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特別是無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的來源。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類生物資源。

作用


臍帶血
臍帶血
臍帶血中含有大量的幹細胞,幹細胞是生命的種子,它會分化成人體的各種細胞,結出各種不同的果實——血液細胞,神經細胞,骨骼細胞等等。隨著科技的發達,醫學專家研究出利用臍帶血中的幹細胞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幹細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項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這些細胞可以通過分裂維持自身細胞的特性和數量,又可進一步分化為各種組織細胞,從而在組織修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近三十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臍帶血中含有非常豐富的造血幹細胞(HSC),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可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系統、免疫系統,以及遺傳代謝性及先天性疾
臍帶血
臍帶血
病。因此,臍帶血已成為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是寶貴的人類生物資源。

臨床應用


世界首例臍血移植:1988年,一名5歲的法國男孩,用臍帶血成功治癒了范科尼貧血。(臍血來源:美國)
世界首例自體臍血移植:1997年,一名14個月的巴西女童,用自體臍帶血成功治癒了神經母細胞瘤。(臍血來源:巴西)
世界首例雙份臍血移植:2000年,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世界首例雙份臍帶血移植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獲得成功,患者體重達95公斤,目前仍然健康生活。(臍血來源:北京市臍血庫)
臍帶血
臍帶血
洲首例自體臍血移植:2009年,北京兒童醫院,一位小患者使用自己的臍帶血治療神經母細胞瘤,這也是我國第一例使用自體臍帶血治療成功的病例,小患者移植后健康狀況良好。(臍血來源:北京市臍血庫)
國內患者年齡最小體重最輕:2009年,上海道培醫院,我國體重最小——5公斤,同時也是年齡最小——2個月的小患者,使用臍帶血移植治療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宣告成功。(臍血來源:北京市臍血庫)
國內第一例母子間臍血移植:2009年,重慶新橋醫院,一名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患者,使用剛出生兒子的臍帶血加上其父親的骨髓進行移植。移植一個月後離開層流病房,造血系統重建,這是我國第一例母子間臍血移植的案例。(臍血來源:北京市臍血庫)

儲存意義


治癒疾病
世界範圍內,目前臍血已經
臍帶血
臍帶血
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母細胞瘤、粘多糖病地中海貧血、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腫等80多種疾病。
我國衛生部頒發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管理規範(試行)》中規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適應症包括以下10餘類:
截止到2013 年,中國臍血移植例數超過1000 例,臍帶血移植數量逐年增加,每年移植數量約為150 例,但與世界領先地區相比,中國臍血移植處於起步階段。隨著臍帶血存儲量的增加,移植技術的成熟,中國臍帶血移植會逐步向著國際水平靠近。
截至目前,北京市臍血庫向臨床提供臍帶血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噬血細胞綜合征、慢性肉芽腫、戈謝病、神經母細胞瘤等疾病種類37種。
治療前景
Clinical Trials臨床試驗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細胞治療作為一種生物治療手段,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全新的思路。截止2014年5月底,全球已在美國國立衛生院(NIH)註冊與臍帶血相關的臨床研究共928項。
類風濕關節炎
多發性硬化症
心腦血管疾病:
心臟修復和恢復
腦性麻痹
缺氧缺血性腦病
自閉症
創傷性腦損傷
脊髓損傷
聽力損失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阿爾茨海默氏病(老年痴獃)
惡性疾病:
乳癌
腎癌
先天性疾病:
杜氏肌營養不良症
Becker型肌營養不良
囊性纖維化
其他疾病:
1型糖尿病
艾滋病
軟骨修復
重症肢體缺血
一人儲存 全家受益
臍帶血在家族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中的使用率是25%—50%,加大了在自身家族中找到供者的幾率。

採集方法


臍血採集不同於傳統的骨髓採集,不需要進行麻醉,無痛、無副作用,是在斷臍以後進行的,因此對母親和孩子沒有任何不良影響,屬於“廢物利用,變廢為寶”。
採集需由具有專業資質的醫護人員完成,在嬰兒出生后,使用含有抗凝劑的密封式血袋收集臍血。
採集人員必須是具有執業資質並註冊的醫生或護士,且經過臍帶血採集的培訓。

儲存步驟


1、孕婦分娩前聯繫當地臍帶血保存機構
2、簽訂《捐獻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意向書》/《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儲存協議書》,領取臍帶血採集器具
3、孕婦分娩時,由醫護人員採集臍帶血
4、孕婦分娩后立刻打電話通知臍血庫,成功採集的臍帶血會由專業的取血員,駕駛專用的取血車,在24小時內將臍血運輸到臍血庫
5、臍血庫採用最先進的設備,對臍帶血進行製備和多項檢測
6、檢測合格的臍帶血,最終存放在-196°C的液氮罐中,保證臍帶血的活性
7、客戶在嬰兒出生后的60個工作日內,會收到“臍帶血檢測報告書”

發展史


發展歷史

自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首次提出將臍帶血用於幹細胞移植的概念后,曾經被視作廢物丟棄的“臍帶血”隨即變廢為寶,震驚世界。
1972年,1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輸注臍血后發現短暫嵌合;
1974年,Knudtzon等發現臍帶血幹細胞可以經過冷凍保存而不影響活性和增值潛能,可作為造血幹細胞移植供源;
1988年,Broxmeyer等系統的評估了臍血體外造血潛能,為臍血大規模存儲及廣泛應用奠定理論基礎;
1988年,法國巴黎聖路易醫院對1名范可尼貧血患兒進行HLA相合的同胞臍帶血移植獲得成功;
1992年,全球第一家公共臍血庫在紐約血液中心成立;
1993年,全球第一例無關供者兒童臍血移植完成;
2000年, Eurocord/IBMTR 113例兒童同胞臍血移植報道;
2001年, Eurocord/EBMT 99例兒童非血緣臍血移植報道;
2003年,明尼蘇達大學43例低預處理強度成人臍帶血移植報道;
2004年, Eurocord/EBMT 98例成人非血緣臍血移植報道
IBMTR/NYBC 150例成人非血緣臍血移植報道
全球第一例自體臍血移植治療白血病在美國完成;
2005年,明尼蘇達大學23例雙份UCBT報道。
臍帶血移植自第一例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20多年,全世界以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的臨床案例逐年增加,至2002年約2000例,隨後呈指數性增加,最新數據顯示,全世界範圍內臍血移植的病例已經累計38000例以上。
在我國,臍血治療已被衛生部列入“首批允許臨床應用的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為了挖掘臍帶血的醫學價值,推動臍帶血應用在我國的發展,北京市臍血庫成立研發中心,主要負責臍血醫療價值的研發及現有製備儲存技術的優化,與科研單位共同研製和發展新技術和新產品。
目前已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組織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婦產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友誼醫院、北京武警總醫院等多個機構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在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婦產醫學、肝病等領域開展了深入的合作,並參與多項國家科研項目的申請和研究。

法律法規

根據衛生部文件《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的設置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未取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執業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一律不得開展采供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業務。臨床應用單位只能接受具有執業許可證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提供的臍帶血。
根據衛生部文件《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技術規範(試行)》(衛辦醫發【2002】80號)中對臍帶血的採集有詳細要求,並明確規定“採集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受過臍帶血採集培訓”。北京市衛生局《關於加強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臨床採集管理的通知》(京衛醫字【2008】198號)又對加強臍帶血採集管理和提高臍帶血採集質量做了進一步細化規定,明確提出“臍帶血庫負責組織實施臍帶血採集技術的培訓和考核”。

儲存機構


目前,我國衛生部批准執業的七家臍帶血庫包括: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上海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山東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廣東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浙江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
同時,衛生部規定每個省市只能建立一家臍帶血庫,不能異地採集臍帶血,准媽媽若要儲存或捐獻臍帶血,一定要查看臍帶血庫的資質,是否具有當地衛生局頒發的《血站執業許可證》。
北京市臍血庫成功通過美國血庫協會AABB認證,成為中國七家由衛生部批准執業的臍帶血庫中首家獲此殊榮的臍帶血庫。
AABB認證的宗旨在於推動和全面保障臍帶血質量的提升,以更好滿足臍血儲存家庭和臨床醫生所需的高品質醫療需求,促使臍帶血相關服務嚴格遵循國際標準,以獲得妥善的處理和儲存,最大程度的保證臍血儲存家庭的利益以及臨床用血的安全性。
AABB認證源自於美國血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簡稱AABB),該組織創建於1947年,是專註於輸血醫學與相關細胞治療實踐及科學進步的非盈利性國際組織。長期以來,AABB通過制定和發布質量與技術標準、提供認證與教育服務,致力於提升患者和供者的治療與安全,是國際輸血界行業規範的制定者和行業認證的權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