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交流館

1992年建造於北京市的博物館

北京文博交流館位於東城區祿米倉5號的智化寺內,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於1992年在智化寺原址上建立,有1500餘件藏品,是一家社會科學類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館內景點


北京文博交流館
北京文博交流館
館內的智化寺是一座明代古剎,始建於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具有獨特的明代特色。其莊重典雅、用料獨特的黑琉璃瓦、素雅清新的裝飾彩繪、精美古樸的佛教藝術、有“中國古音樂活化石”美譽的“智化寺京音樂”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寶。雖歷經500多年,智化寺的基本格調受到了較好的保 護,特別是智化寺藏殿內的轉輪藏,更是目前北京唯一的具明代原木結構的轉輪藏,年代早、雕刻精美、線條粗獷而有力。京音樂是在智化寺建寺之初傳入的,它採用的是中國民樂工尺譜。其譜稿是由明代宦官私自帶出宮廷的,既包含有唐、宋佛教法樂的精髓,又吸收了宋、元、明民間俗樂的調式,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500多年來,京音樂一直保持著原始的風貌。

歷史沿革


明正統八年(1443年),明英宗時期司禮監太監王振籌備建家廟。
明正統九年(1444年),智化寺興建,因明英宗賜名而得名。
明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辟,在智化寺內為王振建“旌忠祠”。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智化寺萬佛閣因地震倒塌,寺僧宗玉募緣修寺。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智化寺修建下院雙松寺。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智化寺遭“八國聯軍”侵毀。
民國十九年(1930年),智化寺住持普遠拆賣智化殿和萬佛閣藻井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故都文物整理委員會修繕智化寺。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日偽當局對智化寺進行一次修繕,主要是部分建築挑頂子,稱為“萬國修繕”。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黨政府對智化寺進行小規模修繕。
1955年,北京市文化局工程隊進駐智化寺,遷走院內住戶。
195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整修智化寺。
1982年,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將原存於柏林寺的清“乾隆版大藏經經板”移入智化寺收藏。
1984年,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成立。
1986年,中國撥巨款對智化寺進行大規模重修。在佛教領袖班禪、趙朴初的支持下,成立以智化寺京音樂為主的北京佛教音樂團。
1988年,清“乾隆版大藏經經板”移出智化寺並付梓,移至石經山雲居寺收藏保存。
1989年,智化寺二期整修工程告竣,部分展廳對外開放
1992年11月21日,智化寺整修工程全部完工,成立北京文博交流館,並全面向社會開放。
2002年,北京市文物局對智化寺進行下架油飾。

建築結構


北京文博交流館
北京文博交流館
智化寺為五進院落,主要建築自山門起依次為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如來殿、大悲堂等,屋頂全 部用黑色琉璃瓦鋪砌,整座寺院莊嚴華貴,風格獨特,有別於京城諸廟。如來殿最為精美,為兩層樓閣,上層四壁通飾小型木製佛龕900多個,故又稱萬佛閣,閣內最精美處是天花藻井,為楠木斗八藻井,三十年代被寺僧盜賣,現藏於美國堪薩斯州的納爾遜博物館。智化寺建築主配有別,高低錯落,莊嚴雄偉且富有變化,是明代建築藝術的典範,極具研究價值。
山門
山門是進出寺院的大門。智化寺的山門是磚石建築,面闊三間7.10米,進深五檁5米,黑琉璃筒瓦單檐歇山頂。門額上嵌漢白玉匾,匾心陽刻“敕賜智化寺”五個楷書大字;兩側陰刻小字數行,東側為“正統九年正月初九日奉旨敕建”,西側為“萬曆五年三月三日司禮監管監事兼掌內府供用庫印提督禮儀房太監鄭真等重修”。
智化門
智化門即天王殿。原中央設佛座,前供彌勒、後置韋馱。左右二廂以木欄區隔,前部二金剛分列東西,後部塑四大天王像。
鐘樓
鐘樓內有一口銅鐘,鑄造於明正統九年(1444年),高1.60米,口徑1.05米,唇厚9厘米。鐘身鑄有二十餘種梵文經咒。
鼓樓
鼓樓是寺院起居行事的場所,為上下兩層,下層甃以磚壁,上層為木製障日板壁。最突出之處在於下層角科之座斗,其闊度比普通座斗大一倍。

智化殿

智化殿為智化寺的主體建築,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殿內原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十八羅漢坐像。頂部的天花藻井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失美國。智化殿後有抱廈,內存明代壁畫——《地藏菩薩與冥府十王》。
智化殿藻井為斗八式平面方形,結構複雜,製作精巧,是明代建築木雕的極品。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失美國,現存於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大智殿
大智殿原供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觀音騎犼,文殊騎獅,普賢六牙白象
藏殿
藏殿是智化殿的西配殿,內存一具北京僅有的明代轉輪藏。
如來殿(萬佛閣)
如來殿(又稱萬佛閣),一底一樓,是智化寺最大的建築。樓下供奉釋迦如來本尊,梵王、金剛相對為侍;樓上供奉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上下兩層山牆上,佛龕滿布,內有小佛九千九百九十九尊,萬佛閣因此得名。其頂部藻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失美國。
大悲堂
大悲堂又稱“極樂殿”,堂中原有石制須彌座,供木製千手觀音坐像。此殿西配房被明英宗命為“精忠祠”,供有王振塑像,東為方丈院,現均已無存。

文物收藏


北京文博交流館
北京文博交流館
智化寺文物藏品豐富,有1500餘件。智化寺內有一大型壁畫,長4.8米,高3.1米,畫的是地藏菩薩 說法相,是我國現存明代壁畫的精品。藏殿內尚存“轉輪藏”一具,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轉輪藏。智化寺音樂是我國五大古樂之一,至今已有540多年的歷史,歷經28代傳人,被稱為音樂界的“活化石”。智化寺先後舉辦“智化寺歷史沿革展覽”、愛我中華民間收藏展“、”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等十多個展覽及數十個民間個人收藏展,1991年東方收藏家團結和扶持了數千名各類藏品的收藏家。

流動展品


京音樂是文博交流館的流動展品。北京文博交流館展出的展品不僅有實物,還有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京音樂。京音樂經常代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前往世界各國進行交流。而智化寺被闢為北京文博交流館,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京音樂。因此,很多人戲稱京音樂是北京文博交流館流動的展品。
京音樂素有“中國古樂活化石”之譽,與西安城隍廟音樂、開封大相國寺音樂、五台山青黃廟音樂、福建南音合稱為中國五大古樂,是唐宋以來的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和古典樂曲完美結合的一種佛教音樂。
有人說它汲取了唐代佛教樂曲的精華,有宋代樂曲的韻律,兼有元明兩代散曲的優美。而京音樂中又含有大量的民間教坊樂,反映了許多民間生活題材,雅俗共賞。京音在京城流傳五百多年,始終保持原汁原味,這其中還有它的“奧秘”所在。據說,明正統年間王振為使自己享樂方便,借執掌司禮監,主管樂坊之便,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將部 分宮廷音樂移入家廟—智化寺內演奏,經歷代樂僧傳承演繹,形成了京音樂獨特的藝術風格。
京音樂自明代流傳至今,五百餘年始終保持古原曲韻律不變,則是由於採用工尺譜記譜和“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不僅如此,京音樂還是中國現有古樂中,唯一按代傳襲的樂種,至今已傳承二十六代。目前,京音樂第二十六代傳人只有老樂僧張本興大師一人。張本興大師也因此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音樂的代表性傳人。
2019年度故宮博物院名錄
藏品數量(件套)珍貴文物(件 套)
1,4451,010
參考資料:

文化活動


2006年,北京文博交流館舉辦“第一屆智化寺音樂節”。
2008年,北京文博交流館開展“第一屆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尋寶大賽活動”。
2009年,北京文博交流館開展“第二屆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尋寶大賽活動”。
2010年,北京文博交流館開展“第三屆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尋寶大賽活動”。
2011年,北京文博交流館舉辦“第二屆智化寺音樂節系列活動”。

文物保護


1957年,智化寺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智化寺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文博交流館(北京市智化寺管理處)獲得“智化寺京音樂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8:30-16:30(無休息日) 

門票價格

門票價格:成人20元/人。
優惠辦法:老年人、殘疾人、現役義務士兵、中小學生、北京市見義勇為榮譽人員憑相關證件免票;大學生及研究生憑本人學生證半價優惠;每周三免費參觀200人次。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衚衕5號智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