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金船·無情流水多情客

宋代蘇軾所作送別詞

《勸金船 無情流水多情客》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送別詞。該詞上片寫蘇軾在送別宴會上與友人對飲的場景,下片寫離別時的惆悵和依依不捨之情,該詞採用擬人、用典的寫作手法,借景抒情,表達出了蘇軾與友人真摯的友情。

作品賞析


該詞是一首送別詞,採用擬人、用典的寫作手法,以懷古為贈別,反襯了蘇軾與舊友相勸飲酒以及濃郁的情誼。
上片寫送別宴會上曲水流觴的場景。蘇軾樂在曲水流杯的遊戲中,把“無情流水”與“多情客”對照寫來,顯得饒有情味。接著將“流水”人格化,說流水勸我飲酒,蘇軾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識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辭,這樣的公道事是很難得的!”出語幽默,暗含著對世事的褒貶。蘇軾還運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一些現成的詞語,“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畫出曲水流觴的場景,並多少透露出蘇軾清雅脫俗的情懷。
下片轉到寫別情。“纖纖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這兩句強化了送別宴會留給蘇軾的美好的印象,以寫歌女的肢體、表情和動作為承啟的筆墨,寫來像特寫鏡頭一樣鮮明。 “尊前莫怪歌聲咽,又還是輕別。”這兩句從歌女的聲情側面觸及了離別之情,別責怪歌女唱出了嗚嗚咽咽的歌聲,不要把離別當作一回事。“此去翱翔,遍賞玉堂金胭。”這兩句是專寫楊繪,道出了送別的情由,以鳥的“翱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進取,以“玉堂金胭”點明楊繪入朝為翰林。“欲問再來何歲,應有華髮。”寫出了離別的惆悵,表達了蘇軾真摯的友情。
蘇軾憑著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敘了兒女柔情,又有弔古追遠之意,可謂詞中有詩,這是蘇軾詞的一大特點。該詞寫出了一個送別詞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別詞。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杭州知州楊繪入為翰林學士,該詞是蘇軾在送別楊繪的宴會上時所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贈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在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操之過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因此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蘇軾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由於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紹聖年間因新黨的章惇為相,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蘇軾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今蘇州),時年65歲。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蘇軾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在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枯木怪石圖卷》等。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