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2條詞條名為城關鎮的結果 展開

城關鎮

文縣

城關鎮,位於文縣中部、白水江中游。東接尚德鎮,南靠丹堡鄉,西鄰鐵樓、石坊鄉,北連橋頭鄉。南北長16公里,東西寬15公里,面積154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3.1%。鎮政府駐韓家壩新城區,縣城海拔940米。城關鎮,因地處縣城城關而得名,歷史上曾為興文鄉、興文區、興文鎮,是文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共文縣縣委、文縣人大常務委員會、文縣人民政府、文縣政協,縣直各部門皆駐城區。

位置


城關鎮,位於文縣中部、白水江中游。東接尚德鎮,南靠丹堡鄉,西鄰鐵樓、石坊鄉,北連橋頭鄉。南北長16公里,東西寬15公里,面積154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3.1%。鎮政府駐韓家壩新城區,縣城海拔940米。

簡介


全鎮轄4 個社區(所南、所北、縣城、東壩),17個行政村(城關、滴水崖、關家溝、申家坡、元茨頭、賈昌、劉二壩、凡昌、乾溝坪、劉家咀、前山、後山、大渡壩、高崖、西元、白衣壩、鵠衣壩),64個合作社,49個自然村。有11個行政村(城關、白衣壩、鵠衣壩、大渡壩、西元、申家坡、高崖、賈昌、元茨頭、凡昌、劉二壩)坐落在白水江兩岸,2個行政村(劉家咀、乾溝坪)位於白馬河下游,2個行政村(滴水崖、關家溝)地處關家溝,2個行政村(前山、後山)地處高半山。
耕地面積14217畝,其中水田1753畝,旱地12464畝。種植經濟林15000畝,紋黨2500畝,蔬菜4761畝,農民人均耕地0.9畝。全鎮共有9680戶32358人(其中農業人口3974戶14716人;居民5706戶,17642 人)。2008年,全鎮經濟總收入2.31億元,多種經營收入5991.49萬元,糧食總產量456萬公斤,農民人均佔有糧29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366元,是全縣農民收入最多的鄉鎮。

名稱由來


城關鎮,因地處縣城城關而得名,歷史上曾為興文鄉、興文區、興文鎮,是文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共文縣縣委、文縣人大常務委員會、文縣人民政府、文縣政協,縣直各部門皆駐城區。縣城城區常住人口17103人,其中城市人口13829人,農民1108人,流動人口2166人。城區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6578人。

特產


全鎮地勢西高東低,荒山較多,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白水江、白馬河流經全鎮13個行政村。城區村民以工商業為主,其餘各行政村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黃豆、洋芋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紋黨、花椒、柿子、柑橘、核桃、梨、蘋果、桃、杏、櫻桃、石榴、蕨菜等。
賈昌柿餅,歷史悠久,製做工藝獨特,以個大、霜厚、甜潤聞名於省內外,用開水沖泡可以溶化,為甘肅省著名土特產品,有鎮咳潤肺等功效,是保健、饋贈親友的佳品。境內白衣壩、白壩山、大渡壩有煤礦。此外,還有豐富的石灰石礦、重金石礦。

歷史


文縣縣城飽經滄桑,數千年漫長的歲月里,城池幾經遷移,四建縣城:唐以前縣城在今西元村,歷史上為曲水縣縣城,即古文州舊城,至今有西魏曲水縣及唐文州城牆遺址;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移文州曲水縣城於今日上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元兵攻破文州城,改文州置文縣,移城於現在的“所城”(因明置軍事管制“千戶所”而名);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延建“縣城”(因縣衙地而名),並築三道城牆。

歷代人才


歷代人才輩出。歷史名人有:肖藉(明舉人),城關西元村人,明代官至知州(五品),著述頗豐,有政聲,敕封文林郎,歿后葬於鵠衣壩,其墓有研究價值。米重(1862-1923),文縣城關人,光緒21年進士,官至海城(奉天)、通化、石泉三縣知事
文縣城關鎮第一小學...
文縣城關鎮第一小學...
(七品),為政寬簡,不苟苛察,受人敬戴。程晉三,清末進士,詩文行世,著有《余集》。
近代有:程海寰(1908——1949),中共地下黨工作者,詩人,詩作《甲后吟草》、《滌月軒集》。楊懷仁(1917-1949),中共黨員,烈士。
張秋爆(1907——1958),留德學生,歐亞航空公司蘭州辦事處主任。
韓定山(1893——1965),自幼家貧,聰穎好學,1930年任文縣教育局長1933年任碧口小學校長,1942年創辦文縣初級中學,著述頗豐,有《陰平國考》等,其文有昌黎遺風,其詩純樸自然。
此外還有張海觀等。齊培禮,曾任省軍區政治部主任,關心家鄉建設,著述頗多。西北師大副教授張海生,著有《林則徐在西北》、《甘肅史稿》、《中國近百年經濟史辭典》等著作。

文物古迹


城關鎮,為文縣窗口,風光名勝遍布,文物古迹繁多。歷史上“文縣八景”有四景(曉霽文台、西元春色、晴霓瀑布、螳螂夕照)都在縣城附近。曾有不少文人騷客吟頌漚歌,不乏千古絕唱。
清代詩人李國士《西元春色》詩曰:西園景物迥非常,乘暇游觀逸興長。麗日暖烘桃錦艷,微風晴拂柳花香,騰生芳沼魚
城關鎮[文縣]
城關鎮[文縣]
翻玉,樹繞村居鳥弄簧。穰秣既登倉庚實,野翁擊壤樂時康。清代詩人劉大猷《瀑布晴霓》詩曰:一派飛泉峭壁阿,恍疑天上落銀河。千尋素練垂青嶂,萬點明珠灑碧蘿。聲帶清風秋氣爽,形搖明月夜寒多。勝游彷彿登仙境,遙望白雲發浩歌。西元春色、滴水崖瀑布,是兩處急等開發的旅遊資源,稍加裝點開發,憑藉距離縣城近在咫尺的優勢,是興辦“農家樂”旅遊的最佳之地。在此一游,還可覽古“曲水縣”、“文州城”之一斑。
縣城城北關家溝火燒關,是文縣著名雄關之一,險峻至極,為陰平古棧道關隘要塞,元朝兵馬征戰火攻撕殺的古戰場。清代詩人北地、李夢陽《火燒關》詩曰:壑螟常留電,山深日釀雲。猶存火燒跡,忍讀卧碑文!地古人煙少,霜寒野色曛。那堪數過此,辛苦欲誰聞。關家溝五里關,有明代傅友德伐蜀時部下大將汪興祖戰死的五里關遺址和汪興祖墓。三國時期姜維城(今賈昌行政村)、鄧艾城(今園茨頭行政村)遺址依稀可辯、為陰平三國文化增添了奇異的風彩。
所城東南城頭有古建築——文昌樓,始建於明成化六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飛檐畫棟,金碧輝煌,是觀光攬勝佳地,登樓遠眺,兩城盡收眼底,白水江碧水如帶,令人心曠神怡。位於縣城東壩白水江北岸平地突起一峰,高約20多米,雄居一建築群——文昌宮,建於古文化遺址“將台”之上,如盤龍卧虎,峰北面平地是古練兵、點將場地。文昌樓、文昌宮,為歷代文縣人民所珍愛,社會賢達、仁人志士無不竭力呼籲保護。縣城南崖寺山腳下,白水江上曾建有古式木橋,氣勢宏偉,俗稱陰平橋、翻身橋、南橋,六十年拆除建為鐵索橋,八十年代又改建為水泥公路大橋。

建國后發展


城關鎮閱盡人間滄桑,新中國成立后欣欣向榮。五、六十年代,利用水利資源豐富的優勢,修建了徐家壩水渠、文豐水渠、鵠衣壩英雄渠、凡昌水渠等一批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村實行責任制后,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城
災后重建
災后重建
關、鵠衣壩、元茨頭等村建起預製廠、機磚廠、沙磚廠,形成年產機磚6000多萬塊的生能力,產品暢銷縣內外。大渡壩、凡昌、高崖村的蔬菜、瓜果、魚類豐富,繁榮了城關市場。尤以大渡壩村的蔬菜種植歷史悠久,被稱為“文縣的菜藍子”。
近年來,當地農民除露地栽培蔬菜外,還大力發展大棚、溫室蔬菜。全鎮蔬菜面積4761畝,年產量達387萬公斤,產值774萬元。全鎮發展花椒等經濟林果1萬多畝,白衣壩村千畝山地椒園聞名省內外。
全鎮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發展到2000戶左右,從業人員4000多人。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都有較大的發展。全鎮境內有中小學25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中2所、完全小學12所、教學點8個、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中學1所。鵠衣壩小學、賈昌小學建起新的教學大樓;劉家咀村原黨支部書記、省勞模杜寶興為家鄉教育捐款30多萬元,建起義夫寶興小學教學大樓。境內有醫院2所、醫療站7處。2008建起全縣第一家社區醫院。賈昌民兵連已有40多年的歷史,是全省民兵建設的一面旗幟。
城關鎮黨委和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有新發展。

災后重建


“5.12”地震后,全鎮農村經濟發展一度停滯。鎮黨委、政府多方協調,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搶修因震災損毀的水利及其他基礎設施,確保大災之年不減產,群眾收益不受損。對受損嚴重的文豐渠、英雄渠等23條水渠及時進行了搶修,修複電灌站9處,水池9個,更換變壓器3台,對地震中受損的12處12000米飲水大口徑管道進行整修,修復加固河
城關鎮[文縣]5·12震災
城關鎮[文縣]5·12震災
堤5000米,先後恢復了賈昌、劉家咀、西元、高崖、滴水崖、關家溝等村的安全人飲,為農民群眾的生產自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對地震造成破壞、中斷的4條鎮村道路進行了搶修,在短期內得到了暢通。2008年,累計舉辦核桃、花椒等科技培訓班6期次,受訓人員達到1200人次以上。在勞務輸轉方面,對各村剩餘勞動力進行了全面摸底造冊,建立完整檔案。據初步統計,目前已輸轉勞動力5920人,其中組織輸轉1896人,自發輸轉708人,就地輸轉3316人,農民勞務收入達到2368萬元。
通過城關鎮黨委、政府的艱苦努力,在重點項目建設方面成績顯著。一是確保了已開工建設的G212線升等改造、西元高中部、西元河堤、江南公園、韓家壩新城區、白林新城區等大項目順利實施;二是啟動了白衣壩大橋、劉家咀大橋、後山大橋、鵠衣壩重晶石廠、交警大隊辦公樓建設、消防中隊營房建設等一批新的重點項目,並完成了城西公路硬化、西元大橋、天引橋電站等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建設;三是開始了森林警察大隊、職業學校擴建、體育場建設的征地工作及劉二壩大橋、賈昌大橋、鵠衣壩大橋的前期設計工作。
城關鎮黨委、政府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是:按照鎮十四屆人代會提出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一如既往地開
災后重建
災后重建
展好各項工作,尤其要借災后重建各類項目重點傾斜的東風,銳意進取、奮力拚搏,不斷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全力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對城鎮居民房屋的維修、重建工作認真、迅速開展,確保按期完成全鎮的災后重建工作。二、堅持發展抓項目,真正把項目工作擺在經濟工作的首位。今後要在農林水方面、城鎮建設方面、交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取得較大發展。三、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四、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協調發展文教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五、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努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六、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七、構建和諧社會,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八、轉變工作作風,認真抓好落實。
城關鎮是“5.12”地震重災區,在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同時,更要加快全鎮社會經濟各項工作的步伐,城關鎮黨委、政府決心帶領全鎮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為把城關鎮經濟和社會發展推向新台階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