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托噶

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

雅托噶,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又稱箏。漢族稱其為蒙古箏。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以及遼寧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區。

歷史追溯


箏是我國古老的彈弦樂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廣泛流行於民間,而以秦國尤盛,史稱秦箏。《史記·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瓮、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這是見於史籍最早的記載。1979年,江西省貴溪縣仙岩春秋戰國崖墓群發現兩件“十三弦木琴”,應為箏的早期實物。歷代箏的形制無大變化,但弦數不等,有十二弦至十六弦等多種。
後漢以來,文人墨客在正史和詩詞歌賦中都談到了箏。唐代詩人李嶠李白劉禹錫元稹張祜李商隱等都為箏寫有著名詩句,大詩人白居易在《箏》中描繪一女箏手的精彩表演,說她“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只見她“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待轉入高潮,最後戛然而止,“珠聯千拍碎,刀截一聲咚”。可見當時箏的演奏技藝已經很高了。在盛唐詩人筆下,箏的藝術被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成為箏史上光輝的一頁。我國的箏,還於唐代傳入日本,此後逐漸成為日本邦樂的主要樂器,併產生許多演奏流派和著名箏曲。在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中藏有唐代箏(殘)一件,《東大寺獻物賬》中記有“楸木箏一張”,1952年曾據殘件復原全形,通長190.85 厘米。
1206年,蒙古民族英雄成吉思汗(蒙古語強大之意)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國,后又用武力滅亡西遼、征服西夏、擊敗金朝。其孫忽必烈(1215年—1294年)又征服大理、吐蕃,滅亡南宋,1279年建立了元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統治全國的政權。在元代的宮廷、軍隊和蒙古族民間,普遍流傳著十三弦箏十四弦箏。《元史·禮樂志》中載有:“宴樂之器,箏,如瑟,兩頭微垂,有柱,十三弦。”南宋孟珙《蒙達備錄》記述:“國王(指木華黎)出師,亦以女樂隨行……多以十四弦箏彈《大官樂》等曲。”元代著名詩人楊維楨不僅在《無題》中有“十二飛鴻錦上箏”的詩句,他在《春夜樂》中還寫道:“…… 雙箏手語鳳凰柱,彈得新聲奉恩主。朝惺惺來夢妒婦,水遠神仙吹海雨。”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用兩張箏對彈的表演形式。明、清以來,在蒙古族民間、王府或喇嘛寺院中流行的仍然是體積大小不一、弦數多少不等的雅托噶。《包頭文物彙編》載:明朝末年,在阿拉坦汗夏宮壁畫《宴請奏樂圖》中樂隊女伎彈奏的是十二弦雅托噶。《清史稿》記有:清朝初期,在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俘獲林丹汗全部宮廷樂器中有“唯設六弦”的雅托噶。

樂器區別


蒙古族各階層使用雅托噶是有區別的,軍隊多使用十四弦雅托噶,用於出征、戰鬥和凱旋等 軍事活動中;宮廷和王府常用十三弦雅托噶,用於迎賓、宴請和送往等禮儀活動中;喇嘛寺院和民間則使用十二弦雅托噶,用於祭祀、誦經和民間盛大集會(那達慕)等宗教和喜慶活動中。據傳,十三弦雅托噶代表著古代十三個蒙古部落和十三個官位的團結。今天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的雅托噶仍弦數各異,伊克昭盟有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在十二弦上加一低音弦)的雅托噶,烏蘭察布盟有十三弦、十四弦雅托噶,錫林郭勒盟有十二弦、十三弦和近代十六弦雅托噶,昭烏達盟有十二弦和十三弦雅托噶等。

形制結構


雅托噶的外形和結構雖與我國各地流行的古箏完全相同(圖),但也具有其獨特之處。尤其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傳統雅托噶,共鳴箱多用一整塊厚桐木板挖製成槽形,長130厘米 ~160厘米、寬20厘米~24厘米,上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兩端微下垂,也有的琴尾稍長。底板的左、右兩端和中央,分別開有一個圓形或一字形的出音孔。通體髹深棕色漆,琴首、琴尾表面和琴箱四周鑲嵌或描繪金龍圖像或雲捲圖案。張以絲弦或腸衣弦,弦下設有柱馬,柱馬可移動以調節音高。有的雅托噶在琴尾還接有長20厘米的摺疊琴架。

演奏方法


演奏時,多採用坐姿,奏者席地盤腿而坐,將琴體平置於奏者前腿,或將琴首置於奏者右腿上部,琴尾觸地,也可將琴平置於木架或高台上。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戴骨制指甲撥子彈撥琴弦,左手以食指、中指為主輔以拇指、無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有托、劈、勾、挑、抹、扣、輪、連托、連抹、雙剔、雙扣等指法;左手按法有虛、實、空、滑、揉、顫、抹、點等技巧。左手食指也可戴骨制指甲撥子與右手交替彈奏。牧區多不戴骨制指甲撥子彈奏。伊克昭盟十弦雅托噶定弦為:d1、e1、c、g、c1、d1、g1、c2、d2、g2,音 域c—a2。烏蘭察布盟十二弦雅托噶定弦為:d、a、b、d1、e1、g1、a1、b1、d2、e2、g2、a2,音域d—c3。十四弦雅托噶的定弦增加兩個高音c3、d3,音域d—f3。錫林郭勒盟十二弦雅托噶的定弦法為蒙古族民間廣泛採用,故又稱傳統定弦法,定弦為:b、f1、g1、d、a、d1、e1、a1、d2、e2、f2、a2,音域d—c3。雅托噶發音洪亮,音色粗獷。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蒙古族著名演奏家有王府樂手四代傳人扎木蘇、官佈道爾吉和巴音滿都等。

傳統樂曲


著名的傳統樂曲有:《阿斯爾》和冠以錫林郭勒盟各旗名稱的《阿斯爾》、《荷英花》、《阿其圖》、《八音》、《高林掏海》和《春天裡聚來的百鳥》等。

改良雅托噶


〔改良雅托噶〕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形制與傳統雅托噶相同。是在傳統十二弦雅托噶的基礎上,參照各種不同弦制和演奏技法改 良而成的系列彈弦樂器。它包括十二弦高音雅托噶、十六弦中音雅托噶和二十一弦低音雅托噶三種。
演奏姿勢與方法和雅托噶相同,保持著十二弦雅托噶的傳統定弦方法,總音域由#e—c4 ,近四個八度。高音雅托噶音色清脆、明亮;中音雅托噶音色柔和、圓潤;低音雅托噶音色渾厚、粗獷。常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已成為蒙古族民族樂隊的主要樂器之一,擅長演奏蒙古族長調樂曲,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著名樂曲


較著名的樂曲有:獨奏曲《四公主》、重奏曲《昭君行》、合奏曲《赤峰雅樂》《奈門阿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