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雄
楊伯雄
楊伯雄(1103年-1172年),字希雲,漢族,真定藁城人(今河北藁城)。金代大臣。
楊伯雄出身官宦世家,父親曾是完顏亮的屬官。皇統二年(1142年),楊伯雄考中進士,任韓州軍事判官、應奉翰林文字。皇統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弒君自立,楊伯雄任右補闕、兵部員外郎、翰林待制、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兼任著作郎,並一直兼修起居注。因與完顏亮是舊識,深得信任,楊伯雄則多次利用各種機會直言進諫,越發得到完顏亮的賞識。后因勸諫完顏亮不要親征南宋,被免去起居注的官職。
金世宗即位后,楊伯雄先任大興府少尹,後任少詹事、左諫議大夫、翰林直學士、太子詹事兼諫議大夫、沁南軍節度使、翰林學士承旨、代理詹事。后出京任定武軍節度使、平陽府尹、河中府尹。因廣施仁政,被平陽百姓們稱頌為:“前有張,後有楊。”
楊伯雄於六十五歲時去世,謚號庄獻。
皇統二年(1142年),楊伯雄考中進士。完顏亮擔任中京留守時,楊丘行在留守府任職,楊伯雄前來省親,完顏亮見到楊伯雄之後,對他十分器重。
後來,楊伯雄調任韓州(今吉林省梨樹縣偏臉城)軍事判官。有兩個盜賊裝成商人,說是受到旅店主人的欺負,一同跑來州衙中陳訴,其實是想挾持楊伯雄。楊伯雄經過細心地觀察發現了他們的奸計,便將他們抓起來審問,一舉抓獲了十多名同黨,郡中百姓對此既驚訝又敬服。
此後,楊伯雄升任應奉翰林文字,入京任職。當時,完顏亮任執政(宋、金、元稱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樞密使,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為執政官),因為與楊伯雄是舊相識,便吩咐他時常到自己家裡走走。楊伯雄應許了但並沒有去。有一天,完顏亮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不去自己府上,楊伯雄回答說:“君子受知於人就應當以禮而進,依附於別人四處鑽營,不是我平素的性格。”從此,完顏亮更加看重他。
皇統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弒殺金熙宗自立為帝,過了幾個月,提升楊伯雄擔任右補闕,后改任修起居注。
完顏亮即位之後,急於求得治國之道,經常和楊伯雄談論到深夜。他曾經問楊伯雄:“國君治理天下之道,以什麼為貴?”楊伯雄回答說:“貴靜。”完顏亮聽后沉默不語。第二天,又問楊伯雄說:“我遷徙了諸部猛安分別駐守邊境城鎮,你前夜的回答是不是認為這種做法不合乎靜的道理?”楊伯雄回答說:“移兵以分駐邊境,使之能夠南北相互聯繫,這是國家長久之計。我所說的靜,是指不擾民。”二更時分,完顏亮又詢問楊伯雄有關鬼神的事情。楊伯雄進言說:“漢文帝召見賈誼,夜半時分,向前移動坐席,不詢問有關百姓的事情而問鬼神之事,後世人都以此來譏笑他。如果陛下不認為我學識淺陋愚昧無知,希望陛下能夠問及治理天下的大計,鬼神之事我不曾學過。”完顏亮說:“你只管隨便說說,以減輕夜間的睏倦罷了。”楊伯雄無可奈何,便說:“臣家裡有一卷書,裡面記錄了一個人死後復活的故事。人們便問他,怎麼才能讓地獄中的官員給自己死後免罪。那個人回答說,你設一本日曆,把白天所做的事情,在夜裡記錄下來,凡是不能寫上去的就是不應當做的事情。”完顏亮聽后,臉色變得莊重起來。
夏天時,完顏亮登上瑞雲樓乘涼,他讓楊伯雄作詩。詩的末章寫道:“六月不知蒸鰘到,清涼會與萬方同。”完顏亮看后很高興,拿給身邊的人看並說:“伯雄只要一說話就忘不了對朕進行規勸,當臣子的就應當這樣啊!”
楊伯雄后升任兵部員外郎。因守父喪,免官歸鄉,服終起任翰林待制,兼修起居注。后遷任直學士,再改任右諫議大夫兼任著作郎,仍兼修起居注。
大定元年(1161年),楊伯雄被任命為大興府少尹,后因服母喪而離職。完顏允恭當皇太子時,挑選東宮的屬官,張浩向他推薦楊伯雄,於是在服滿后被起用任少詹事。楊伯雄的侄子楊蟠當時擔任左贊善,他們進諫時,金世宗言聽計從,當時的輿論都以此為榮。楊伯雄收集了古代的太子賢能的和不肖的事迹,寫成一部書,書名叫《瑤山往鑒》,進獻給朝廷。這本書和他進獻的《羽獵》、《保成》等箴言,都受到朝廷的嘉獎和採納。又被任命為左諫議大夫、翰林直學士。后遇到太子詹事職務出缺,宰相又舉薦楊伯雄擔任。金世宗說:“楊伯雄不能離開我的身邊,而東宮也需要他去輔佐。”於是任命他為太子詹事兼諫議大夫。
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巡幸西京,準備順道到涼陘去避暑。楊伯雄領著諫官們一起進宮勸諫。金世宗說:“讓我再慢慢考慮。”而楊伯雄仍然勸說個不停。同僚們都已經退出去了,楊伯雄又過了很長時間才起身告退。金世宗到了涼陘,在巡行過程中果然出現了一些問題。金世宗又回想起楊伯雄的諫言,回宮以後,任命楊伯雄為禮部尚書,並對身邊的近臣們說:“群臣之中有才幹有氣度的人不少,但沒有人像楊伯雄那樣忠實。”金世宗又對伯雄說:“關龍逄、比干都是因為忠諫而死的,如果他們能夠遇到明君,怎會如此呢!”楊伯雄回答說:“魏徵願意成為良臣,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遇到明君啊。”
大定十二年(1172年),楊伯雄改任為沁南軍(治今河南省沁陽市)節度使,後來又召回朝廷任翰林學士承旨。丞相石琚致仕時,金世宗問他:“誰能替代你?”石琚回答說:“楊伯雄可以。”當時朝議都認為石琚舉薦得人。
金世宗又任命楊伯雄代理詹事職務。他知無不言,提出了許多匡助朝政的好見解。後來宮廷中的官員有狡詐善變的,人們便以稱讚楊伯雄的正直來羞辱他。
後來楊伯雄出京任職,歷任定武軍(治今河北定州)節度使、平陽府(治今山西臨汾)尹、河中府(治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尹。六十五歲時去世,謚號庄獻。
楊伯雄長時間擔任諫官,無論是海陵王還是金世宗當政,他都多次直言進諫,勸諫君主實施正確的政治措施。他與海陵王完顏亮是舊識,但從不恃寵而驕,無論是深夜私談還是奉旨作詩,都以進諫規勸為己任,得到完顏亮的高度讚揚。金世宗即位后,楊伯雄在擔任諫官的同時還負責教導輔佐太子,他盡心儘力教導太子,選取歷朝歷代太子的故事,編輯成《瑤山往鑒》一書,以古人之得失來教導太子。在朝廷上,他提出許多匡助朝政的見解,正色立朝,使朝廷充滿正氣,使狡詐善變的官員無處藏身。
楊伯雄後期出京擔任地方官,擔任平陽府尹的時候,廣施仁政,深得百姓愛戴。因張浩在平陽任職時也勤政愛民,所以百姓們都稱頌他們,並說:“前有張,後有楊。”
八世祖:楊彥稠,在後唐清泰年間曾任定州兵馬使,後來跟隨後晉國君北遷。
父親:楊丘行,曾任太子左衛率府率。
弟弟:楊伯傑。
弟弟:楊伯仁,曾任左諫議大夫、太常卿等職。
侄子:楊蟠,曾任左贊善。
《金史·卷一百五·列傳第四十三》
完顏亮:“伯雄出語不忘規戒,為人臣當如是矣。”
金世宗:“群臣有干局者眾矣,如伯雄忠實,皆莫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