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5條詞條名為王琦的結果 展開

王琦

陶瓷藝術家

王琦(1886年一1937年),男,祖籍安徽,生於江西新建,號碧珍,別號陶迷道人,室名陶陶齋。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是“珠山八友”的領軍人物。

個人簡介


王琦(1886年一1937年),男,號“碧珍”,別號“陶述道人”,祖籍安徽,生於江西新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王琦為“珠山八友”之首,別號陶迷道人,齋名“匋匋齋”。生於1886年,卒於1933年。祖籍安徽,后遷居江西新建縣。幼年曾讀私塾,酷愛繪畫。父親是販鹽船戶,曾隨父在水上生活。有一次偶遇一位捏塑面人的藝人,於是從其學藝,從此以捏麵人為生。
1901年來景德鎮后,向鄧碧珊學習陶瓷繪畫藝術和人像繪畫藝術,后又學習錢慧安的繪畫藝術,所繪人物仕女多仿錢慧安,筆力道勁、姿態嫻逸。因紮實的繪畫功力和聰穎的繪畫悟性,很快就超過碧珊先生。 1916年浮梁知事程安贈王琦“神乎技藝”一匾,從此聲名鵲起,財源滾滾而來。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參觀海上畫派畫展,接觸揚州八怪,尤喜歡黃慎的畫風。黃慎,號嬰瓢子,專攻人物、兼畫山水、花鳥,人物畫以狂草筆法作畫。王琦因捏過人像、雕塑、畫過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畫陰陽彩瓷技法,並確定了用西畫明暗畫人物頭像,以寫意筆法畫衣紋的畫風。其線條自由生動,運用粉彩畫人物臉面、有立體感、富有新意。王琦用筆豪放、富於變化,所繪花鳥魚蟲各具特色。王琦思想開放,也學西洋畫技法、善用光線,明暗對比,以九宮格畫瓷像,在景德鎮畫瓷板像,極有聲望,被稱為“西法頭子”。他還善於作詩、詞、曲,書法亦佳,為景德鎮瓷繪家中領袖人物。但在此之後,王琦的畫風,始終沒有擺脫黃慎畫風的影響。因此,王琦的繪畫風格雖給景德鎮陶瓷藝術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繪畫上使用西洋畫技法,但他狂放崎嶇,典雅飄逸的畫風,仍保留黃慎的畫風,而尚未自成一格。

藝術風格


他為人正直,敢於反映現實,有些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如曾作《瞎鬧一場》作品,畫算命瞎子打架、寓意當時軍閥混戰。又作《禁鴉片煙》《喚醒抗戰》等,深深地表達他憂國憂民,抗戰救國的思想情感,在當時產生過較大的社會影響。王琦尤擅長人物畫,以寫意人物與草書長題別樹一格。所繪人物、神情捕捉準確,刻畫細緻入微、惟妙惟俏,人物頭部以西洋畫法處理,多襯以明暗,顯得生動逼真,人物衣飾飄舉,具有吳道子遺風,多以狂草題銘,更使畫面富有氣勢。如彩繪《靜觀落花圖》瓷板畫,所繪一翁一意坐在梅花樹下,粉彩敷色,用彩吸取前人淺絳技法,老者舉首回眸若數枝頭點點梅蕊,似在吟詩覓句。童子支膝蹲一邊,前有竹竿橫桃書卷、又落花疏疏離離、畫境清曠遠寂,這是他人物畫典型風格。

深遠影響


王琦曾與陶瓷藝術名家,先創辦過歷史上第一個“瓷業美術研究社”,后又於1928年與王大凡等人組成藝術團體——“月圓會”,藉此抒發胸志,以瓷會友。后結合“珠山八友”,王琦作為“八友”之首,其為研究促進景德鎮陶瓷事業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特別是他的技藝精湛,畫風新穎,故倍受人們尊敬和愛戴。

生平小傳


王琦是從最底層、最艱苦的環境中,以頑強的奮鬥精神、過人的才華和聰慧以及豁達、大度的人格力量成長起來的藝術家。王琦自幼家貧,少年時代學捏麵人走街串巷糊口謀生。17歲時來到景德鎮后,給他的命運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王琦在走街串巷捏麵人的同時,看到這個以瓷業為主的景德鎮,造就了許多繪瓷的能工巧匠、藝人、藝術家……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對王琦有著巨大的震撼力。捏麵人,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與陶瓷藝術有著許多相通之處:捏麵人所練就的造型能力,可用到陶瓷藝術上。在此同時,他認識了以畫瓷像而出名的前清秀才鄧碧珊。比王琦大10歲的鄧碧珊,接納他為弟子。王琦師從鄧碧珊之後,不但向他學習彩繪瓷像,而且也向他學詩文、書法等,從此走上了從藝的道路,開始了一個出色藝術家的攀登歷程。
王琦捏麵人所練就的造型能力,使他在彩繪瓷像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從王琦所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瓷像畫中,不但可以看到他對人物面部結構的深刻理解,對素描關係的生動把握,而且也可以看到他準確、生動、自然的造型能力和表現技巧,這方面已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鄧碧珊。1916年,浮梁縣知事陳安,為萄匋齋題了一塊“神乎技矣”之匾,令王琦名聲大噪。
然而,王琦的技藝之精進和出名,並未影響他和鄧碧珊的關係。相反,他們自此以後,不但是師徒關係,也是極為親密的朋友關係。作為在各方面對王琦都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鄧碧珊,加入“月圓會”並成為“珠山八友”的一員后,要以自己的弟子為中心,是需要相當的雅量的。而王琦既要有突出的技藝,還要有突出的人品氣度,才能處理和協調好這種關係。
其時王琦在景德鎮中山路老弄口開了一家瓷像店。他一方面以畫瓷像謀生,另一方面又努力鑽研文人畫和粉彩人物畫,並受到當時海派名家錢慧安的影響。從其所畫的《三國故事》粉彩瓷板畫人物看,其時的彩繪技法還不夠成熟,填色也有“生”味。1916年王琦與王大凡同往上海看名家畫作,遂使眼界大開。王琦對“揚州八怪”中的黃慎推崇備至。黃慎奔放的畫風、流暢的筆法以及以草書入畫的力度和放達,讓王琦傾倒。為此他從黃慎的畫中吸取筆墨之精髓,一改畫風,從此真正走上了瓷上文人畫的藝術之旅。
1921年一1924年間,王琦的藝術特色和風格開始形成。瓷板畫《鍾馗圖》,不但人物造型生動,表情極富傳說中的鐘馗之個性特徵,而且鍾馗與小鬼的形象結構,畫得也頗具體積感,故有“西法頭子”之謂。王琦粉彩人物的表現手法,並非是瓷像畫中的光影關係,而是對人物的體積和結構深刻認識后的生動運用。此時他已開始擺脫錢慧安和黃慎的影子,在繼承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徵:線條放達而又疏鬆,尤其中鋒用筆比黃慎的衣紋線條更有力度和厚度.也更為概括。王琦深知自己的文化根基薄弱,這時的瓷繪作品多題窮款。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期,文化修養和書法水平得到提高,他才開始在自己的瓷繪作品中有長篇題詩和落款。他草書學黃慎和懷素的瀟灑有力度,詩作的質樸和韻味,都為瓷繪作品增色不少。
由於王琦非同尋常的天賦和凝聚力,在20世紀20年代,他漸漸成了景德鎮瓷藝界的核心人物,與汪曉棠、潘勾字並稱為民國初年三大名家。1922年景德鎮成立瓷業美術社,他和汪曉棠被推選為副社長。同時,由於王琦的收入也漸漸豐厚,他在景德鎮東門頭自建了300多平方米的住房和畫室,其中數間專供畫友作畫、住宿。經濟困難的畫友向他借錢,都慷慨解囊,從不問及還錢之事。王琦常對他妻子熊仕堂說:“他們有錢,自然會還,無錢也不必去討……”由此可見,王琦為人的仗義大方。正因為如此,其周圍能團結一批技藝精湛的藝人、藝術家。
1928年,王琦接受了一套八條屏瓷板畫的訂貨,便邀請了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等七位名家共同創作。並在王琦的倡導下,確立此後農曆每月的十五日大家聚會一次,並輪流做東,在一起研討詩文、繪畫,切磋瓷畫技藝……故名“月圓會”。“珠山八友”這個藝術團體,也因此而誕生。這個團體延續了多年,直到王琦去世,還有一段時間的延續,並對景德鎮的瓷藝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琦之妻熊仕堂,1889年7月19日生,1960年故去。王琦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收一養女,取名王敏,1926年農曆正月]7日生,2002年6月才病故。王敏曾受過較好的教育,讀過浮梁師範學堂。據王敏回憶,王琦的義子劉雨岑還送過她上小學讀書。王琦在l933年因摔跤導致中風,延至1937年才去世,由於缺乏歷史記載,也未遺留他同時代人的口傳,人們皆認為王琦於l933年仙逝了。其實英國收藏家皮特威恩還收藏過王琦1935年的畫作,此後又從王琦的後代、外孫邢善富所提供的王琦遺像中獲悉,其1937年去世。從保存了半個多世紀的王琦瓷板肖像看,他氣宇軒昂,確有慷慨、大度之氣質。
縱觀王琦的一生,頗富傳奇色彩:由一個沒有文化的捏面藝人,到詩、書、畫俱佳的藝術家,進而成為人們內心尊崇的景德鎮陶藝家中的領軍人物,沒有超人的才華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是難以成就的。

瓷板賞析


此件粉彩“漁翁圖”瓷板作者為“珠山八友”的八大名家之首王琦,落款為狂草“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寫於珠山雪峰古寺之南窗。”仿王羲之、懷素帖書體,並有兩方其常用的印款“西昌王琦”、“匋齋”。1916年王琦赴上海參觀海上畫派畫展,接觸揚州八怪,尤喜歡黃慎的畫風。這件作品帶有濃烈的黃氏人物畫風格,是作者轉學黃氏之後的作品。用筆瀟灑奔放,姿態詼詭,形神兼備,別有趣味,是其典型的晚期人物畫風格。

報道


王琦瓷板拍出210萬天價
板畫
板畫
珠山八友之首王琦的作品《粉彩“漁翁圖”瓷板》出現在了顯示屏上,現場一陣躁動。這件作品具有王琦典型的晚期人物畫風格,也被主辦方特意印製在拍賣資料的封面上,其受關注程度可見一斑。
果不其然,這幅瓷板作品開拍后價格迅速突破200萬大關,最終被一位女士以210萬元的天價競得,這也成為當天拍賣會的最高成交價。

後人紀念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錶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王琦瓷畫鑒定


王琦為“珠山八友”之首,生於1884年,卒於1937年,享年53歲。其初以捏麵人為生,後向鄧碧珊學畫瓷板肖像。先以錢慧安仕女畫為藍本,后改學“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晚年的作品開始擺脫錢慧安和黃慎的影子,在繼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徵,以寫意人物畫見長。

筆墨特徵

王琦傳世之作較多,主要是人物畫。1928年以前,其人物畫的風貌中可以看出學錢慧安的影子;後來學黃慎的筆墨技法,並逐漸脫離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風格。王氏尤其善神道人物和古典人物,贗品也以此類為多。從王氏人物畫的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王琦的人物畫在乾隆粉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早年畫瓷像的技藝,又吸收西洋畫法,人物頭部刻畫細膩,以西畫手法描繪人物臉部,明暗關係清晰,神情捕捉準確,光影富於變化,有西洋繪畫暈染技法,立體感強,被後世稱為“西法頭子”。而模仿者往往是略加暈染,缺少細膩;稍有光影變化,但明暗層次不足;人物缺少神情,若表情生硬的瓷上肖像畫。
二是王琦的人物畫,勾線用筆老辣,頓挫有力,衣紋虯結生姿,剛中有柔,整而不亂,介乎於中國傳統減筆描與枯柴描之間,衣衫的表現以中鋒用筆,有黃慎恣縱的筆意,線條簡略流暢,準確凝練,遒勁有力盡顯精神,有以草書入畫的放達和力度。尤其中鋒用筆,線條放達而又疏鬆,比黃慎的線條更有力度,也更概括,並能在黃慎的基礎上自成一格,做到運筆疏鬆卻又結構緊湊,線條捭闔卻又抑揚頓挫。而模仿品勾線生硬,運筆的頓挫之態做作,筆力柔弱,線條零亂,不能較好地體現人物結構。
從王琦人物畫的設色來看也有幾個特點:一是早年作品設色細膩,渲染層次豐富,有瓷像畫的微妙變化;二是既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又不求濃重艷麗,具微茫之感;三是以干筆皴描人物的衣袍,輕敷淡染,層次豐富,並常用點虱之法補充層次。而模仿品設色平板,少陰陽層次變化,特別是染色之後的點虱之法,不隨陰陽層次而變,徒有形式,不得要領。
另外在鑒定王琦作品時,從其書法的筆墨特點入手,也是十分關鍵的。王琦以草書題畫,個人風格甚強,而且沒有他人代書款的現象,因此書法是鑒別王琦作品的重要依據之一。民國初年的老仿品,大都無意去模仿其書法,有的仿品儘管各方面摹造得都很像,但書法多是離題萬里。現代仿品很注意書法的模仿,並有專門題寫王琦書體之人,但深研細究也只有其形,不得其骨。

題識印款

王琦早期作品少長篇題款,有時僅畫圖章。中年後作品題款較長,且以草書題記,書法起頓有致,蒼勁縱橫,散而有序,運古融今,頗有王羲之、懷素書風。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西昌勾迷王琦寫於珠山”、“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寫於珠山匋匋齋”、“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於珠山客次”等。王琦題款中時而自稱“勾迷散人”,時而自稱“勾迷道人”,兩者非筆誤。
常見印款為:“西昌王琦”、“勾迷”、“勾迷畫印”、“匋匋齋”、“碧珍”、“王琦畫印”等。

王琦與王璞

現傳世作品中,偶爾出現繪畫風格、筆墨特點、題識印款與王琦十分相像,卻落王璞姓名款的作品,如《春夜宴桃李園》,以李白傳世散文《春夜宴桃李園序》為內容,畫面描繪一群賢士俊秀會於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瓊筵醉月。人物造型生動,勾描遒勁有力,線條準確凝練,染色豐富,形神兼備。
畫上題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但落款是:“桃李夜宴。時屬丙子秋,西昌王璞寫於珠山。”“西昌王璞”四字印章也與王琦印章形式一致。但與王琦戊辰年(1928年)所畫《春夜宴桃李園》瓷板相比較,區別顯而易見。
就作品筆墨風格來看,曾有王璞就是王琦一說,但經考證,王璞乃王琦的三弟,隨王琦學瓷畫,承其衣缽,並酷似王琦風格,畫過一些與王琦一樣內容和形式的瓷畫。並與王大凡過從甚密,王璞遺存之畫印,現存王大凡後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