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震
川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于江震
192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川北旱災,地主奸商囤積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黨員,發動群眾向地主“借糧度荒”。蓮池鄉地主楊茂勛不得不拿出幾千斤黃谷分給農民。這一鬥爭,大長了農民的志氣,地方惡霸及仕紳大為震驚,伺機報復。由於南充上西路青年黨書記袁國仕的密告,七寶寺中學校長、愛國人士何堯階遭到逮捕,30多名共產黨員和“激進分子”,有的被捕入獄,有的被開除出教師隊伍。
于江震
1934年9月,與項治平一道,在升鍾地區組織游擊隊。
1935年3月6日,于江震帶領的游擊隊突然出現在皂角鄉,出其不意地解除了該鄉民團武裝。4月中旬,即在該鄉建立了德豐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于江震擔任游擊大隊的總指揮,以皂角鄉為根據地,四處出擊,發展隊伍。幾天之內,游擊大隊增加了2000多名青壯年,遂改編為紅軍獨立師,于江震任師長兼政委。5月,川陝省軍區4個獨立師編成紅三十四軍,于江震調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任組織處長。紅一、四方面軍在達維會師后,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幹部大隊大隊長。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合后,重新北上,在長征中,在荒蕪遼闊的茫茫草地上,幹部大隊斷了糧,許多人倒下去了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部隊全靠吃野菜。前面部隊丟下的馬頭、牛皮和牲口內臟,後面的人揀起來又煮了吃,于江震帶頭把自己僅存的一點乾糧拿出來,送到奄奄一息的同志口邊,自己腸胃病犯了,痛得汗水滲面,勸其服藥,他卻以藥品缺少而謝絕。他說:“我們都是無產階級戰士,環境越困難,越要互相關心,同甘共苦,一道前進。”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后,于江震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1937年11月,黨中央派于江震從延安回南充。次年2月,中共川北工作委員會建立,于江震任書記。他領導抗日救亡運動,主持制訂南充抗日救亡運動和建黨工作的規劃,發展黨員500多人,先後建立起7個縣委、2個特支,還團結了民主人士張瀾、鮮英,為同年夏天在南充小教“署期講習班”開展統戰工作奠定了基礎。
于江震還發展主編《南充民眾日報》的陳其瑞、陳靜波入黨,利用《民報》轉載《新華日報》文章,把《民眾日報》辦成宣傳黨的政治主張的喉舌。領導創辦了“南華藝社”,出版《南華文藝》,組織“南華救亡運動宣傳團”。辦起川北書店,出售《新華日報》、《大聲周刊》、《論持久戰》、《大眾哲學》等革命書刊。
1940年3月18日,于江震任川康特委組織部長。
1942年初,于江震調到南方局組織部,任機關支部書記,負責聯繫、指導四川黨的地下工作。于江震親聆周恩來教誨,在紅岩村舉辦黨員幹部培訓班,培養各地黨的負責人。
1947年秋末,在陝西葭縣神權堡,于江震和楊超受到周恩來接見,並接受中央指示。12月,毛澤東、周恩來又接見他們,毛澤東問:“你們打算怎麼干呀?”于江震答:“準備繞道返回四川,逐步創造條件搞武裝鬥爭。”毛澤東笑了笑說:“現在用不著了,你們可以組織一支幹部隊伍到中原軍區去,配備3個美械團,插入川北,打爛蔣介石的小廚房。”周恩來接著說:“以前給你們的任務,難以適應迅速發展的新形勢,需要加以改變。你們組織一個四川幹部隊,去大巴山麓打游擊,相機入川,配合大軍解放四川。”川干隊代號“長江支隊”,于江震任政委兼支隊長。接受任務后,在南下的征途上,在接管城市、工廠,建立新政權的鬥爭中,于江震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在長期地下鬥爭的艱苦環境里,于江震身染多種疾病,尤其是肺氣腫嚴重,常顯缺氧癥狀,呼吸困難,但他仍不負黨的重託,抱病工作。組織上準備調其弟到成都工作,以便照顧他,他則託詞謝絕。其妹家蓉,系川棉廠織布車間擋車工,三班倒,廠領導照顧調換工作或轉長白班,兄妹均不贊成。
“文化大革命”中,于江震受到不公正的對待,疾病也得不到起碼的治療,於1967年1月28日含恨離開人世。
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為于江震召開追悼大會,董必武的悼詞是:“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79年,又在其骨灰盒上加蓋中國共產黨黨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