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原前光

柳原前光

柳原 前光(やなぎわら さきみつ、1850年5月4日(嘉永3年3月23日)-1894年(明治27年)9月2日)日本幕末至明治時代公家、華族、外戚、政治家、外交家。正二位·勛一等·伯爵。幼名次良麿,出身公卿,明治天皇典侍柳原愛子之兄。大正天皇嘉仁的舅父。柳原前光,本姓藤原氏,日野家·權大納言日野俊光的四男權大納言資明始分家,居地曰柳原,故以為氏焉。自資明始,至柳原前光(西元一八五○~一八九四年),為柳原氏之二十三代,柳原前光位伯爵,曾任樞密院顧問。祖隆光,父光愛,俱曾任大納言之職。前光在明治元年(一八六八),戊辰之役,任東海道先鋒總督,曾請攻取江戶。明治維新後,曾任外務權大丞。明治三年七月,遣派來華與清室談判修好條約。明治四年四月,為全權辦理大臣伊達宗城的副使,再派遣來華談判,在天津和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會見,簽訂所謂中日天津條約。明治七年二月,派為駐北京特命公使,輔助大久保利通對中國的外交談判。後命為駐俄公使,再回國為元老院議官,後任元老院議長、賞勛局總裁、樞密院顧問、宮中顧問等職,並制定皇家典範。明治十七年(一八八五),授與伯爵。明治二十七年九月二日病卒,享年四十五歲。藤原乃日本巨室,故柳原氏亦世代簪櫻。

人物生平


世代公卿

1850年5月4日(嘉永3年3月23日)生於京都府貴族柳原家,是議奏·權中納言·國事御用掛·正二位柳原光愛之子,柳原家第二十三代家督,生性剛毅。柳原家系藤原北家真夏流日野家庶流,家格是名家,屬堂上家(廣義上是攝關家、清華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的總稱,狹義上指羽林家以下、也被稱為平堂上),在序列上處於與羽林家同列、半家之上的位置。名家同羽林家一樣最高可官至大納言(傳自中國的門下侍中,唐名亞相·亞槐),但也有極少數例外,如日野家出過左大臣,鳥丸家、萬小里路家出過內大臣,而柳原家有進位準大臣者,所謂准大臣是在日本朝廷中享有相當於大臣的待遇,以及類似稱號,傳自中國隋唐時代的儀同三司,位階三位(正三位·從三位),在宮中以三公(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之下、大納言之上的席次參與朝議。父親光愛在幕末積極為國事奔走,安政年間曾參與岩倉具視等公卿發起“廷臣八十八卿列參事件”,位列“安政勤王八十八公卿”之一,屬於反對德川幕府的尊皇攘夷派公卿,柳原前光深受其父的影響。元治元年8月(1864年9月),14歲的柳原前光入朝廷出仕,授正五位·侍從(唐名拾遺)。

維新功臣

王政復古后,慶應3年12月12日(1868年1月6日),柳原前光被任命為朝廷的國事助筆御用掛,同年12月20日(1868年1月14日)任明治政府參與助役。慶應4年1月3日(1868年1月27日)戊辰戰爭爆發,慶應4年1月5日(1868年1月29日),年方18歲的柳原前光任東海道鎮撫副總督,與總督橋本實梁、參謀西鄉隆盛率討幕軍進軍江戶,參與接收德川幕府的統治中心江戶城(江戶開城),慶應4年2月6日(1868年2月28日)任先鋒副總督兼東海道鎮撫使。慶應4年2月7日(1868年2月29日)——慶應4年閏4月21日(1868年6月11日)任明治政府參與,仍兼副總督。慶應4年2月率軍進入舊幕府領地甲斐國,接收甲府城(甲府無血開城)並設置行政管理機構,慶應4年2月18日(1868年3月11日)——慶應4年8月20日(1868年10月5日)任甲府鎮撫使。慶應4年5月23日(1868年7月12日)免去東海道先鋒副總督,改任陸海軍大總督府參謀。慶應4年8月20日(1868年10月5日)——明治元年11月9日(1868年12月22日)任行政官權弁事。明治元年9月14日(1868年10月29日)任右少弁。明治元年10月29日免去陸海軍大總督府參謀。
柳原前光
柳原前光

外交官

明治3年4月23日(1870年5月23日)任外務省外務權大丞,明治3年5月19日(1870年6月17日)兼任文書正。在對朝鮮外交中主張“強硬論”,由於同李氏朝鮮在建立國交的問題上觸礁,日本政府將與朝鮮的宗主國中國建交置於優先考慮,1870年7月27日(明治3年6月29日),柳原前光和花房義質被派遣來華同清政府談判建立國交(此前兩國無外交關係),但清廷以其資格不夠,拒絕談判。明治3年11月20日(1871年1月10日)任外務大丞,仍兼文書正。明治4年8月10日(1871年9月24日),外務省廢文書司,免兼官。明治5年1月24日(1872年3月3日)兼任少弁務使。明治5年7月27日(1872年8月30日)依願免兼官。
明治4年4月27日(1871年6月14日),日本政府派遣大藏卿伊達宗城為欽差全權大臣、柳原前光為副使(起實際主導作用)再來華談判,在天津和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會見,締結《中日修好條規》(又稱《日清修好條規》)13條及通商章程,日清兩國海關稅則等。該條約無最惠國條款,規定雙方有領事裁判權,禁止商民出入攜帶刀劍,後日本政府認為交涉失利,不願批准。1872年3月10日(舊曆明治5年2月2日)派柳原前光來華同李鴻章談判,企圖推翻原案,索取最惠國待遇,李鴻章以日方失信,拒絕修改。翌年由於“瑪利亞·路斯號事件”和“八瑤灣事件”(日本稱:“宮古島島民遭難事件”)的影響,條約批准勢在必行,日本政府不得不批准該條約。
明治6年(1873年)2月27日,日本政府派遣外務卿副島種臣為特命全權大使,柳原前光為大書記官,率使團來華祝賀同治帝大婚並辦理《中日修好條規》互換批准書和交涉八瑤灣事件。抵達北京后,副島種臣晉謁大清皇帝並奉國書,柳原前光則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交涉台灣漂流民問題,借琉球漁民在台灣被殺“興師問罪”,遭到中國官員的嚴詞駁斥,柳原前光理屈詞窮,便抓住“化外”等話柄,斷章起義,為日本對台灣用兵製造依據。在國內,日本政府在“征韓論爭”和“明治六年政變”后,為了安撫日益高漲的士族的不滿,緩和國內矛盾,制定出兵台灣的計劃,取代“征韓論”,以“牡丹社事件”為借口,派遣西鄉從道組織台灣征討軍入侵台灣,製造了1874年日本侵略台灣事件,並計劃吞併琉球王國
明治6年(1873年)9月30日任代理公使,駐節荷蘭兼比利時兩國。同年11月22日復任外務大丞。明治7年(1874年)2月15日以代理公使派遣來華,同年2月22日任駐大清帝國特命全權公使(三等官下賜),輔助參議兼內務卿·全權辦理大臣大久保利通對中國的外交談判(李鴻章承認日方有權征討台灣生番,並賠款50萬兩白銀),締結《中日天津條約》。柳原前光因此受到明治天皇敕旨嘉獎。
柳原前光
柳原前光

公家政治家

明治8年(1875年)7月2日——明治11年(1878年)6月7日任元老院議官。明治10年(1877年)2月西南戰爭時,柳原前光奉派為敕使赴鹿兒島宣諭,會見島津忠義和島津珍彥,安撫島津氏,敦促島津久光上京,發布朝廷的征討文告,傳達褫奪西鄉隆盛、桐野利秋、筱原國乾等人的官位,並被授以在縣廳臨機便宜處置之權,同時巡查陸海軍的運兵情況。明治10年(1877年)12月25日任刑法草案審查委員,明治11年(1878年)2月28日任刑法草案審查總裁。明治11年(1878年)6月7日——明治13年(1880年)3月8日任元老院幹事。明治12年(1879年)10月24日任治罪法(刑事訴訟法)草案審查總裁。明治13年(1880年)3月8日——明治16年(1883年)6月25日再任元老院議官。
明治13年(1880年)3月3日兼任駐俄羅斯帝國特命全權公使(一等年俸下賜),同年3月24日兼任駐挪威-瑞典聯盟特命全權公使。明治14年(1881年)3月25日以特命全權大使身份赴聖彼得堡參加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葬禮,同年9月2日參加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登基典禮。
明治16年(1883年)6月25日——明治24年(1891年)3月27日任賞勛局總裁。明治17年(1884年)7月7日依據《華族令》被授予伯爵爵位(平堂上有官至大納言的家族一般敘伯爵,除此以外敘子爵)。明治21年(1888年)5月31日——明治23年(1890年)10月20日兼任帝室制度取調委員長,參與制定《皇室典範》。在皇室典範的起案中排除了女性的皇位繼承。明治21年(1888年)6月1日——明治22年(1889年)12月24日任元老院副議長,明治22年(1889年)12月24日——明治23年(1890年)10月20日任元老院議長。明治23年(1890年)7月10日當選為帝國議會貴族院伯爵互選議員,同年11月26日辭任。明治23年(1890年)11月18日——明治24年(1891年)7月25日任樞密顧問官,明治24年(1891年)7月25日任宮中顧問官(敘敕任官一等)。同年10月14日因病依願免本官,授麝香間祗候。1894年(明治27年)9月2日病逝,年僅45歲。墓所在東京都目黑區中目黑的祐天寺。
正二位·勛一等·伯爵柳原前光
正二位·勛一等·伯爵柳原前光

榮典


本國

1868年6月12日(慶應4年閏4月22日)-敘從四位下。
1871年6月14日(明治4年4月27日)-敘正四位。
1877年(明治10年)12月25日-敘勛二等旭日重光章。
1883年(明治16年)10月24日-敘從三位(特旨進位一級)。
1884年(明治17年)7月7日-伯爵敘爵。
1889年(明治22年)5月29日-敘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1889年(明治22年)11月25日-大日本帝國憲法發布紀念章。
1890年(明治23年)2月7日-敘從二位。
1893年(明治26年)5月19日-敘正二位(特旨進位一級)。

外國

1881年(明治14年)9月10日-俄羅斯帝國一級聖斯坦尼斯拉夫勳章。
1882年(明治15年)3月2日-瑞典皇家北極星一等勳章。
1883年(明治16年)6月20日-俄羅斯帝國一等聖安娜勳章。
1883年(明治16年)6月27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美治慈惠第一等勳章。
1883年(明治16年)6月27日-波斯帝國一級太陽和獅子勳章。
柳原前光伯爵
柳原前光伯爵

人物評價


在幕末和明治時代初期,柳原前光與西園寺公望同為少壯派公卿,被視作公家出身之逸材深孚眾望,假以時日,他本可像西園寺那樣成為日本的柱國之臣,在政界綻放異彩,但卻英年早逝。
柳原前光
柳原前光

家族


柳原前光的父親是幕末公卿、從一位·大納言·議奏柳原光愛,母親是長谷川雪顯之女歌野。
兄弟姊妹:柳原光定、入江為福、北小路和麿、愛子、日野資秀。
其妹柳原愛子(柳原二位局·追贈從一位)是明治天皇的典侍(天皇的後宮妃嬪)、大正天皇的生母,前光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國舅。
正室:初子(伊予國宇和島藩藩主伊達宗城的次女);
妾室:奧津梁(幕臣·外國奉行新見正興之女)、梅。
子女:柳原義光、信子(入江為守子爵之妻)、燁子(柳原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