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鍋茶

土鍋茶

土鍋茶是我國為雲南哈尼族一種古老而方便的飲茶方法。

哈尼族介紹


哈尼族在我國為雲南特有民族,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哈尼族共有人口142.49萬多人,絕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紅河瀾滄江之間的山嶽地帶,其中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絕大多數,思茅地區玉溪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佈。國外有少數分佈在越南、寮國、緬甸、泰國。哈尼族歷史悠久,早期與彝族納西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人。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餘年中,“和泥”成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歷史名稱。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窩尼”、“碧約(畢約)”、“白宏”、“葉車(奕車)”、“糯比”、“布孔”等自稱和他稱20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多數人的意願,經國務院批准,以“哈尼”作為統一名稱。哈尼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同彝語、傈僳浯、拉(枯)祜語、納西語比較接近,分為哈(尼)雅(尼)、碧(約)卡(多)、豪(尼)白(宏)三種方言,方言之間差別比較大,包括十餘種土語,不能互相通話。過去哈尼族一直沒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土鍋茶介紹


愛伲人土鍋茶,是一種古老而方便的飲茶方法。先用大土鍋將山泉水燒開后,放進南糯山上特製的“南糯白毫”,約煮5—6分鐘后,將茶水舀人竹制的茶盅內飲用。這種茶水清香可口,回味無窮。

土鍋茶製作


製作哈尼族的土鍋茶必須有土陶壺、三角架、土陶杯、竹茶杯、茶巾茶匙,用剛從茶樹上採摘下來的新鮮茶葉山泉水。煮土鍋茶有兩種方法,一是先用土鍋將山泉水燒開,放入新鮮老葉,不斷加水,煮二至三道,待茶煮好后,將茶倒入土陶杯或竹杯內敬客或自個飲用;二是把長出七八片葉子的老茶葉連柄採下,在炭火上烘烤,烤到五六成熟后,裝入用土鍋煮開的山泉水中煮幾分鐘,趁熱品嘗。用土鍋煮出來的茶湯味鮮而濃,初喝微苦,再喝回甘,使人有飲一次而終生難忘之感,飲后能助消化,解油膩,除宿食。喝土鍋茶如同飲酒,會使人醉。

歷史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勇敢而善良的哈尼青年獵手在山中捉到一隻豹子,用大鍋煮好后,邀請全村的人去分享。村民們邊吃邊唱,並跳起本民族傳統舞蹈“咚巴嚓”。跳了一通宵,覺得口乾舌燥,就去樹下燒了一鍋開水,剛揭開鍋蓋要打水喝時,一陣大風把許多樹葉吹落進鍋里,開水變成了綠黃色。哈尼族嘗了這種綠黃色的開水后,覺得苦中帶甜、清香爽口。從此,土鍋茶便在哈尼族山寨流傳開來。平日,哈尼族喜歡在勞動之餘,一家人煮上一壺土鍋茶,喝茶敘家常,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