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說夢
漢語成語
痴人說夢是一個成語,拼音是chī rén shuō mèng,出自宋·無名氏《愛日齋叢鈔》第三卷:“蘇公肯亦效痴人說夢邪?”解釋是原指對傻子說夢話而傻子信以為真。比喻憑妄想說不可靠或根本辦不到的話。“痴人說夢”現用來形容愚昧的人說荒誕的話。這和它原來的意思就不同了。在句中一般作賓語;用於譏諷人。
痴:傻。原指對痴人說夢話而痴人信以為真。比喻憑藉荒唐的想象胡言亂語。
1.宋·惠洪《冷齋夜話·痴人說夢》第九卷:“僧伽,龍朔中,游江淮間,其跡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之曰:‘何國人?’答曰:‘何國人。’唐李邕(yōnɡ)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zhuàn)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痴人說夢耳。”
2.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圓悟禪師真贊》:“爭談禪說,問東說西,指空畫地,如醉人說夢,狂葯攻心,譫言囈語,一切皆妄。”
註釋:
(1)僧伽:唐代的一個和尚。僧伽,梵語,即“僧”,和尚。
(4)跡:行跡,舉行和神色。
(6)作碑:寫碑文。
(7)書傳(zhuàn):寫某人的傳記。
譯文:
唐高宗時,有個和尚,修行很高,言談舉止十分奇異。一次,他到長江、淮河一帶雲遊。有人問他:“你姓何?”他回答說:“我姓何。”這人又問:“何國人?”他又回答:“何國人。”和尚死後,李邕(yōng)為他作碑文,因不懂他所說的話的意思,只好根據他當年的回答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此事被後人當成笑話,認為和尚原來好比“對痴人說夢”,而痴人竟會信以為真。
成語“痴人說夢”即由此而來。原意是對傻子說夢話而傻子還信以為真,後來人們用以比喻說話荒唐,違背常理,完全不切實際。
主謂式;作賓語;用於譏諷人
此詞一般有兩種用法:一種是本意,即某一方對另一方人和事物的評價或行為狀態的描述,即如上面的意思。另外一種是反用,或用於自嘲,如某人自稱痴人或愚人,其實這是一種極為高深的用法,就恰似大智惹愚一樣,一般境界比較高。
主謂式;作賓語;用於譏諷人
白日做夢、痴心妄想、荒誕不經
切中事理、循規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