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論
教育學的分支學科之一
德育論又稱德育原理。研究德育一般規律的教育理論。它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在當代,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它已形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德育論具有階級性、歷史性和繼承性。德育論的研究範圍包括: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任務和內容、過程和原則、途徑和方法等。才有的方法有:調查、觀察、實驗=個案研究、資料研究等。
研究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影響,以形成和發展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理論,是教育學的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德育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歷史性和民族文化傳統的特點。
在中國古代,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曾提出過許多德育論思想。孔丘主張德治,把教育當作他實現政治理想的工具,強調德育居於首位。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孟軻也認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他認為,設立學校的目的就在於“明人倫”,一旦“人倫明於上”,就可使“小民親於下”。以孔丘、孟軻為代表的儒家的德育論思想,涉及德育的各個方面,內容極為豐富,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發生過很大的影響,他們關於德育實施的許多見解,如立志、慎獨,自省,克己,言行一致,見賢思齊,因材施教,長善救失,防微杜漸,禁於未發,循循善誘,以身作則等等,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歐洲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注重人的多方面和諧發展,也曾提出過他們的德育論思想。中世紀的教育以神學為中心,道德教育實際上是宗教教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家肯定人的價值,提倡世俗道德,要求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J.-J.盧梭猛烈抨擊封建主義的宗教教育,斥責它摧殘人性,培養偏見。他反對嚴酷紀律、強迫灌輸,主張尊重兒童,發揮兒童的主動性。讓兒童自由發展。德國教育家J.F.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代表當時貴族資產階級的利益,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於培養具有完美德性的人。他在《普通教育學》(1806)一書中,用大量篇幅討論了德育問題。赫爾巴特認為,品德是以認識和意志為基礎的。所以德育的首要問題是在兒童心中發展明辨的識見及與之相應的意志力。他極其重視教學在德育中的作用,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概念。赫爾巴特還認為,道德教育必須與宗教教育結合起來。英國教育家H.斯賓塞的《教育論》(1861)一書就包括以《德育》為專題的論文。斯賓塞持資產階級功利主義的道德觀,他認為人們總是從結果的快樂或痛苦來判斷行為的好壞、善惡。因此,他把"自然後果"作為德育的指導原則。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J.杜威闡述了實用主義的德育論,並撰寫了《道德教育原理》(1909)一書。杜威認為學校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問題是知行關係問題。他反對說教式的德育方法,主張讓兒童從個人經驗中學習;強調學校德育的任務,在於使兒童明智地認識他的一切社會關係並維護這些關係。他認為學校生活社會化,是進行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條件。杜威要求把學校辦成雛形的社會,讓兒童在這個“小社會”里養成“大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所需要的道德興趣和習慣。近來美國心理學家L.科爾伯格把認知發展心理學觀點用於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和教育。他認為,學校德育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而兒童的道德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教師應當了解兒童的道德發展階段,並創設條件,使他們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德育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在古代,德育論散見於哲學和政治倫理學說中。在近代,教育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德育論也成為教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許多教育家就德育問題撰寫了專著。在當代,德育論逐漸發展成為教育學的一門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給德育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的社會起源、道德的階級性與歷史性、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論述;關於人的社會本質、社會道德在個體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和培養青年共產主義道德的論述,闡明了無產階級的道德觀和德育觀。В.И.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1920)中指出:“應該使培養、教育和訓練現代青年的全部事業,成為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道德的事業。”他要求克服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毛病,並指出:“為鞏固和完成共產主義事業而鬥爭,這就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這也就是共產主義教育、訓練和學習的基礎。”列寧的這些論述,是共產主義德育論的基本指導思想,明確地回答了怎樣對青年進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問題。蘇聯早期教育家А.С.馬卡連柯積累了豐富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經驗,寫出了許多關於德育論的專門著作。馬卡連柯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育對培養新人有巨大的作用。他深信青年、少年和兒童是可以教育好的,強調要尊重他們,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充分發揮他們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他系統地論述了集體教育、紀律教育和勞動教育等理論問題,提出了許多獨創性的見解,對馬克思主義德育論的發展是有貢獻的。
中國的德育論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總結中國社會主義教育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的。它吸取和利用倫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批判地繼承中國歷史上德育論思想的優秀遺產,利用外國德育論的有益資料,研究中國新時期青年、少年、兒童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特點,以及德育的基本理論,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一代新人提供科學根據。
中國的社會主義德育論的基本任務是研究學生共產主義世界觀、政治思想與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性,並對這一形成和發展進行合理的調節與控制。它研究的主要課題包括:德育的內容、德育過程、德育實施的基本原則,德育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