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縣
陝西省榆林市轄縣
靖邊縣,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位於陝西省北部,榆林市西南部,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鄂托克旗相鄰;南與延安市子長市、安塞區、志丹縣、吳起縣接壤;東西分別與橫山區、定邊縣毗連。介於東經108°17′—109°20′、北緯36°58′—38°03′之間,總面積5088平方千米。
靖邊史稱“夏州”、“朔方”,靖邊籍隋朝大建築學家宇文愷規劃設計和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長安城),成為後世城市建設的範例。境內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上遺留下的唯一的都城遺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共靖邊縣委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唯一沒有被顛覆的縣級革命政權。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陝北時,在靖邊的小河、天賜灣、青陽岔等地生活戰鬥了65個日夜,期間召開了著名的“小河會議”,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的序幕。
截至2018年,靖邊縣下轄1個街道、17個鎮,常住人口38.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3.3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9.0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4.7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9:66.7:25.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98351元。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靖邊史稱“夏州”、“朔方”,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設“靖邊(取“綏靖邊疆”之義)衛”,清雍正九年(1731年)設“靖邊縣”。
據縣內小橋畔、褡褳溝等古文化遺址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靖邊縣境內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約前16—前7世紀,靖邊縣域為少數民族狁聚居的地方。
春秋時,縣域為少數民族白翟所居。周敬王八年(前512年),晉滅翟,至周烈王七年(前369年),縣域一直屬晉。晉滅后,屬魏。魏惠王后元五年(前330年),魏秦雕陰之戰後,魏將上郡15縣獻於秦,今縣境歸秦。
秦統一六國(前221年)后,縣域屬上郡。
漢時,縣域置上郡奢延縣。西漢,隸屬朔方刺史部。
東漢時改屬并州刺史部。
三國西晉時縣境為羌胡所據。
東晉十六國時,縣境先後為後趙、前秦、後秦所據。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後秦赫連勃勃擁兵自立,佔據上郡,建大夏國,並於義熙九至十四年(413年—418年)在今縣境北部築都統萬城(今紅墩澗鄉白城子)。
南北朝時,北魏於始光四年(427年)滅掉大夏,於神四年(431年)建立統萬鎮,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設岩綠縣,太和十一年(487年)改置夏州,縣域分屬化政郡、闡熙郡,其西部屬山鹿縣。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東部設寧朔縣(治所在今楊橋畔),屬弘化郡轄。
隋開皇元年(581年),撤弘化郡復設夏州,開皇三年(583年),改夏州為朔方郡,撤山鹿縣,轄地併入長澤縣。縣域分屬朔方郡長澤、岩綠、寧朔縣。恭帝義寧元年(617年),梁師都在夏州建立梁國,縣域屬梁。
唐武德二年(619年)寧朔縣歸唐。武德六年(623),在寧朔置南夏州。貞觀二年(628年),消滅梁師都,復改弘化郡為夏州,撤南夏州與寧朔縣,並將岩綠縣改為朔方縣。貞觀五年(631年)復設寧朔縣,長安二年(702年)又撤。開元四年(716年)再設,開元九年(721年)再撤。不久又設。
五代十國時廢道建置。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沿襲唐建置,縣境屬夏州朔方、寧朔、長澤3縣。
宋時,縣域為北宋、西夏反覆爭奪之地,初屬宋,后長期分屬西夏夏州、龍州、洪州、宥州。
靖邊縣在陝西省的位置
明洪武六年(1373年),設靖邊衛,是年又設靖邊道。成化三年(1467年),設靖邊營。
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靖邊道,原所轄營、堡統歸榆林道管轄,同時設靖邊所。雍正九年(1731年),置靖邊縣,隸屬榆林府。乾隆八年(1743年),靖邊縣改屬延安府管轄。以新城堡為縣城。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鎮靖堡為縣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設榆林道,靖邊歸榆林道管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二十八日,劉志丹率紅軍打開縣城鎮靖,民國靖邊縣政府遷往檸條梁,佔據今檸條梁鎮全部,東坑鄉大部,三岔渠鄉與龍州鄉部分村莊,共設3鄉8保147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陝甘寧邊區黨委決定將橫山縣蘇維埃政府和東、西靖邊縣蘇維埃政府合併為靖橫縣蘇維埃政府。十月,橫山中心縣成立后,又設靖邊縣。是年,靖邊縣劃歸三邊分區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民國三十年(1941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將原來23個縣調為29個縣、市。靖邊縣為陝甘寧邊區政府直屬縣。解放戰爭時期,靖邊縣屬陝甘寧邊區三邊分區管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三邊分區撤銷,靖邊縣由延安分區管轄。
1949年吳旗縣撤銷,鳳凰、羅澗兩區劃歸靖邊。
1950年吳旗縣恢復,上述二區又划給吳旗。
1950年—1968年,靖邊縣隸屬榆林分區專員公署。
1968年—1979年,靖邊縣隸屬榆林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至2000年,靖邊縣隸屬榆林地區行政公署。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區行政公署撤銷、設立地級榆林市,靖邊縣隸屬榆林市。
靖邊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跨古長城南北,居陝、甘、寧、蒙四省交界地帶。東至青楊岔鎮龍腰鎮村,與橫山縣接壤;西至檸條梁鎮西黃蒿塘村,與定邊縣接壤;南至周河鄉東坪村,與志丹縣接壤;北至紅墩澗鄉白城子村,與內蒙古烏審旗接壤。介於東經108°17′15″—109°20′15″,經差1°03′;北緯36°58′45″—38°03′15″,緯差1°04′30″之間,南北最長為116.2千米,東西最寬為91.3千米,總面積5088平方千米,占榆林市總面積的11.8%,陝西省總面積的2.47%。
靖邊縣按地形地貌分為三個區域,即北部風沙灘區、中部梁峁澗區、南部丘陵溝壑區,分別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縣海拔介於1123米—1823米之間,地勢南高北低,海拔最高點在中山澗鎮水路畔村的大墩山,是蘆河、紅柳河、大理河、黑河、杏子河和周河的發源地;海拔最低點在紅墩界鎮的白城則。
靖邊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溫差大,氣候乾燥,通風條件好,雨熱同季,四季明顯,主要自然災害是乾旱和低溫霜凍,其次是大風和冰雹。年平均降雨量443.5毫米,平均日照時數為2828.2小時。年平均氣溫10℃,≥10℃的植物生長有效積溫為2800℃,年平均無霜期為193天。
惠橋水庫
一、菌類植物
體形較大,可食用和藥用的有木耳、蘑菇、靈芝等,此類植物多生於枯木、老樹根部和草灘等處。陰雨天生長迅速,雨後常有村姑採收。有毒的蘑菇有豹斑毒傘(狗尿腿子)等。
二、地衣植物
有地卷屬植物,俗名“地軟”,明長城以南梁坡山峁和北部湖泊草灘地較多,雨後變肥大,可食、又可藥用。
三、苔蘚植物
有葫蘆蘚等,俗稱“地毛子”,生長在古城牆壁、路旁、崖邊,喜背陰潮濕。
四、蕨類植物
有節節草等,可為牧草。
五、裸子植物
據統萬城遺址城墩殘存松木樁推測,靖邊縣古代曾有松、柏等樹種,到近代已絕種。70年代后,人工開始栽植。
六、被子植物
草本藥用植種:有甘草、黃芪、防風、柴胡、秦艽、菟絲子、黃芩、夏枯草、益母草、白蒺藜、艾、茵陳蒿、北蒼朮、紅花、蒼耳、蒲公英、貝母、知母、敗醬、車前、遠志、牽牛、雞冠花、馬齒莧等50多種。據清光緒《靖邊縣誌》記載,當時靖邊縣龍州萬葯山上尚有人蔘,現已尋找不到。
靖邊縣野生動物既有蒙新地區的典型成份,又有黃土高原的見習種類,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其中嚙齒類、鳥類中的猛禽以及昆蟲綱中的蝗蟲等繁衍極盛。
多足綱動物:主要有蜈蚣等。
爬行綱動物:有鱉、壁虎、沙蜥、石龍子、黃脊蛇、虎斑游蛇、白條錦蛇等。
哺乳綱動物:有刺蝟、蝙蝠、蒙古兔、五趾跳鼠、子午沙土鼠、三趾跳鼠、長爪沙鼠、黃鼠、小家鼠、褐家鼠、狼、紅狐、黃鼬、獾、石貂、黃羊等。其中黃羊在50年代可成群見到,現已很少見,建國前縣內狼極多,20世紀60年代后已絕跡。
截至2016年,靖邊縣人均土地面積31畝,是陝西省平均值的3.3倍,有農耕地資源168萬畝,人均耕地5畝,其中水澆地1畝。全縣林草保存面積21411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3%,居陝北前列,是黃河流域基本不向黃河輸送泥沙的第一縣。
石油:靖邊縣南部山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約在3億噸以上。全年生產原油333.27萬噸,其中靖邊採油廠生產原油100萬噸。
天然氣:以靖邊為中心的陝甘寧盆地中部天然氣田,控制面積5500平方千米,探明儲量4666億立方米,控制儲量3200億立方米,是中國發現最早的陸上最大世界級整裝大氣田,建成年凈化能力達50億立方米的中國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承擔著向北京、西安、上海、銀川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供氣的重任,是“西氣東輸”的樞紐。
煤炭:靖邊縣境內北部煤炭資源分佈面積達800多平方千米,是神府煤田連接部分,探明儲量達35億噸以上,總儲量預測在150—200億噸。
岩鹽:靖邊縣5088平方千米範圍內有近80%的面積含岩鹽,鹽層深度在2400—3500米之間,預計岩鹽儲量在1500—2000億噸。
明代前,靖邊縣區劃無考。
明初設靖邊道、靖邊營,下轄6堡1鎮。萬曆六年(1578),將巴都河堡併入寧塞堡。各堡、鎮均為軍事建制。其區域劃分無考。
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靖邊縣。全縣分為3鄉1346牌。
靖邊縣行政區劃圖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靖邊縣(東靖邊)、新城縣(西靖邊)與橫山縣合併,下設9個區。后又增設羅澗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吳旗、安邊兩縣撤銷,鳳凰、羅澗、檸條梁3個區劃歸靖邊縣。全縣共設11個區和1個直屬水利鄉(楊橋畔),共轄66個鄉。
1950年,吳旗縣恢復后,靖邊縣鳳凰、羅澗兩區又划給吳旗縣。同時撤併龍州區,靖邊縣共轄8個區,45個鄉,楊橋畔鄉仍為直屬水利鄉。1956年,將全縣9個區並為6個區,共轄33個鄉。另外鎮靖、王家廟、張家畔3個鄉為直屬鄉。
1958年,榆林專區將全區12個縣並為6個縣,將橫山縣的石灣、麒麟溝等地划給靖邊縣。當年,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全縣共17個公社,174個大隊,809個生產隊。
1961年,榆林專區縮小區劃,恢復橫山縣,石灣公社又劃歸橫山。全縣轄23個公社,1個國營農場,177個大隊,1631個生產隊。
1963年,全縣轄24個公社,1個國營農場,175個大隊,1529個生產隊。
1970年,全縣轄26個公社,1個國營農場,194個大隊,1380個生產隊。
1980年,全縣計有25個公社,1個鎮,1個國營農場,184個大隊,1990個生產隊。
1984年,政、社分設,至1989年,全縣共轄23個鄉,3個鎮,1個國營農場,205個村,5個城鎮居民區,4個分場,1685個村民小組。
2011年07月07日,靖邊縣轄11個鎮、6個鄉。撤銷五里灣鄉併入周河鎮,撤銷大路溝鄉、楊米澗鄉合併設立楊米澗鎮,撤銷天賜灣鄉、喬溝灣鄉合併設立天賜灣鎮,撤銷高家溝鄉併入楊橋畔鎮,撤銷新城鄉併入王渠則鎮。
2015年6月28日,撤銷張家畔鎮,設立張家畔街道;撤銷小河鄉,設立小河鎮;撤銷龍洲鄉,設立龍洲鎮;撤銷黃蒿界鄉,設立黃蒿界鎮;撤銷海則灘鄉,設立海則灘鎮;撤銷席麻灣鄉,設立席麻灣鎮;撤銷鎮靖鄉,設立鎮靖鎮。
截至2018年,靖邊縣下轄1個街道,17個鎮。靖邊縣人民政府駐張家畔街道統萬路120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610824001000 | 張家畔街道辦事處 |
610824101000 | 東坑鎮 |
610824102000 | 青陽岔鎮 |
610824103000 | 寧條梁鎮 |
610824104000 | 周河鎮 |
610824105000 | 紅墩界鎮 |
610824106000 | 楊橋畔鎮 |
610824107000 | 王渠則鎮 |
610824108000 | 中山澗鎮 |
610824109000 | 楊米澗鎮 |
610824110000 | 天賜灣鎮 |
610824111000 | 小河鎮 |
610824112000 | 龍洲鎮 |
610824113000 | 黃蒿界鎮 |
610824114000 | 海則灘鎮 |
610824115000 | 席麻灣鎮 |
610824116000 | 鎮靖鎮 |
截至2017年末,靖邊縣總戶數10.65萬戶,增長0.4%;總人口35.99萬人,增長1.1%。男女性別比例為107:100(以女性為100)。常住人口37.73萬人,出生率11.76‰,死亡率6.03‰,自然增長率5.73‰,城鎮化率63.8%。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總戶數10.59萬戶,下降0.6%;總人口36.13萬人,增長0.4%。男女性別比例為108:100(女性為100)。常住人口38.2萬人,出生率11.23‰,死亡率6.01‰,自然增長率5.22‰,城鎮化率64.0%。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靖邊縣常住人口為389002人。
賀湘如,任靖邊縣委書記
匈牙利聖白城
2018年,靖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3.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6%,GDP總量位居全市第四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1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249.06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94.72億元,增長15.6%。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7.5:65.5:27.0調整為7.9:66.7:25.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98351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04.6億元,佔GDP比重達28.01%,較上年提高了2.01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靖邊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8.7%;跨縣區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4%。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5.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9.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7.9%。
財稅收支
2018年,靖邊縣財政總收入102億元,增長15.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43億元,同口徑增長31.6%。財政支出38.35億元,增長16.8%。
人民生活
2018年,靖邊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12元,比上年增加2049元,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49元,比上年增加2431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1元,比上年增加1162元,增長9.1%。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0:1。
2018年,靖邊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97億元,增長3.5%。其中,農、林、牧、漁和服務業總產值分別為27.22億元、1.47億元、20.81億元、0.83億元和2.63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1.07億元,增長3.5%。其中,農、林、牧、漁和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16.85億元、0.87億元、11.42億元、0.46億元和1.46億元。糧食播種面積104.06萬畝,下降0.5%。其中,玉米56.82萬畝,下降1.2%;馬鈴薯26.83萬畝,下降0.3%。蔬菜種植面積15.21萬畝,下降2.0%。
工業
2018年,靖邊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79.81億元,同比增長15.3%,實現增加值240.74億元,增長6.2%,佔GDP的比重達64.5%。全縣62戶縣屬直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含6戶中省屬企業)實現產值155.31億元,增長9.5%;主營業務收入154.84億元,增長8.5%;利潤總額18.09億元,增長4.4%;稅金總額19.04億元,增長39.0%。全年中省屬企業實現增加值17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4.4%,縣屬直報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61.7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6%。
建築業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資質內建築業企業25家,完成總產值9.55億元,同比增長39.3%,實現增加值3.75億元,增長21.7%。
國內貿易
2018年,靖邊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08億元,增長14.2%。按經營地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9.94億元,增長9.9%;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2.14億元,增長21.6%。按消費形態分,實現商品零售額為76.64億元,同比增長13.6%;餐飲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22.6%。在限額以上單位(不包含中石油、中石化)消費品零售額中,餐飲收入1.12億元,增長48.8%;商品零售28.43億元,增長24.1%。其中,此類商品5.05億元,增長20.4%;穿類商品0.05億元,下降0.6%;用類商品23.33億元,增長25.0%。
房地產業
2018年,靖邊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1.05億元,下降15.4%。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49.76萬平方米,下降4.5%;商品房銷售面積4.4萬平方米,下降41.3%。
郵電通信
2018年,靖邊縣郵電通訊業務總量3.64億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21億元,電信業務收入0.67億元,移動通訊業務收入2.76億元。固定電話年末用戶10.52萬戶;行動電話年末用戶53.34萬戶,其中,移動27.87萬戶,聯通13.73萬戶,電信11.74萬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9.56萬戶,其中,移動4.04萬戶,聯通0.71萬戶,電信4.81萬戶。
旅遊業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共有旅行社總社4家,旅行社分社6家,旅行社服務網點11家,三星級飯店5家,AAA景區4個。全年共接待遊客410萬人次,同比增長22%;旅遊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26%。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有銀行業金融機構8家,營業網點43個,各項存款186.45億元,較年初新增17.16億元,增長10.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42.54億元,增長13.7%。各項貸款餘額105.97億元,比年初減少26.02億元,下降19.7%。其中,住戶貸款41.47億元,下降32.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4.5億元,下降8.6%。
保險業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有各類保險公司23家,保費收入3.27億元,增長26.3%。其中,財產險收入2.04億元,增長13.3%;壽險收入1.23億元,增長55.7%。各類保險公司累計賠付支出0.85億元,下降3.4%。其中,財險賠付支出0.81億元,下降2.4%;壽險賠付支出0.04億元,下降20%。保險深度0.88%,保險密度656.02元/人。
早在舊石器時代,靖邊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東晉十六國時期,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雄踞北方20年,在縣城東北58千米處,大夏國都統萬城歷史遺址經歷1600年的風雨仍然基本保存完好,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上遺留下的唯一都城遺址,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壟斷性和不可複製性,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靖邊籍的隋朝大建築學家宇文愷規劃設計和主持修建了大興城,成為後世城市建設的範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共靖邊縣委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並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唯一沒有被顛覆的縣級革命政權。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陝北時,在靖邊的小河、天賜灣、青陽岔等地生活戰鬥了65個日夜,期間召開了著名的“小河會議”,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的序幕。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由於工作突出,毛主席為時任縣委書記惠中權同志親筆題詞“實事求是、不尚空談”,成為歷屆靖邊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準則。著名詩人李季在靖邊工作和生活期間,創作了著名的信天游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引起極大轟動。治沙英雄牛玉琴幾十年如一日,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植樹造林13萬畝,是中國婦女的楷模。
靖邊縣的剪紙、信天游等民間藝術,風格獨特,久負盛名,被譽為“民間剪紙之鄉”、“信天游故里”。
靖邊縣 | 秧歌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主要分佈在陝西榆林、延安、靖邊、綏德、米脂等地,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靖邊“秧歌-跑驢”最具代表性。 |
靖邊縣 | 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是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 |
靖邊縣 | 剪紙 據《靖邊縣誌》記載,靖邊剪紙源遠流長,歷代相傳。靖邊剪紙以窗花為主。每當新春佳節婚姻喜慶,不論大家小戶巨富寒門,都有貼窗花的習俗。既裝點美化了自家房屋,陶冶了人的性情,又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是過年民俗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靖邊剪紙傳統題材有家禽、家畜、野生動物、植物等。有農家朝夕相處的馬、牛、羊、豬、雞、兔、狗、駱駝等。以人物為主的有“劉海撒金錢”、“抓雞娃娃”、“捻線線”等。新作剪紙有“信天游”、“娶媳婦”、“三十里鋪”等。 |
靖邊縣 | 霸王鞭 “霸王鞭”是流傳在靖邊民俗“社伙”中的一種歌舞形式,在民間俗稱不一,如“打花棍”、“打蓮廂”、“渾身響”、“金錢棍”等,在靖邊代表性的流傳在寧條梁鎮、東坑鎮、張家畔鎮、鎮靖鄉等鄉鎮,其中寧條梁鎮、東坑鎮流傳時間最早。秦漢以來,靖邊為歷代屯兵戍田之地,形成“兵民參半”的人戶結構,兵中武舞流行民間。靖邊民俗舞蹈“霸王鞭”根據地理、歷史、生產方式以及清光緒年間《縣誌》對“社伙”的記載證明,清代已很盛行。 |
靖邊縣地域遼闊,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是馬鈴薯主產區,年產馬鈴薯50多萬噸,被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為“無公害食品”和“有機轉換食品”。綠色食品蕎麥、綠豆等小雜糧,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出口日本。以大蒜、辣椒、洋蔥等為主的6萬多畝大田蔬菜以無污染、無公害的美譽而銷往全國各地。
靖邊縣 | 酸白菜 酸菜,古稱菹,《周禮》中就有其大名,是一種蔬菜腌制食品,流行於中國東北地區。北魏的《齊民要術》,更是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祖先用白菜(古稱菘)等原料腌漬酸菜的多種方法。一般腌制多選用韌性較好的多葉蔬菜作為原料加工製作,常見的有白菜、芥菜、雪裡蕻、包菜等;因原料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品種,各品種的口感差異較大。在中國東北和中國北方地區一般專指以白菜為原料的酸菜(晉語區多用芥菜製作,名為黃菜)。 |
靖邊縣 | 醬菜 醬菜是漢族民間常見的佐飯小菜,一般配以稀飯食用。漢族制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醬菜可分為北味的與南味的兩類。 醬菜(又名、月嫂乾菜)是陝北人生孩子坐月子必須吃的食品,可以幫助下奶,提高母嬰身體免疫力。早在北宋年間遼國經常犯中原,平遼元帥楊家將在陝北統萬城鎮守邊關時常年就靠陝北醬菜來下飯。 |
靖邊縣 | 金瓜 金瓜西漢時期由印度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又名金絲瓜、攪瓜、茭瓜等,為葫蘆科南瓜屬美洲南瓜中果肉經攪拌呈絲狀的一個變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明朝萬曆年間(1600年前後)崇明島已有金瓜栽培,其他縣在清朝後期至中華民國初期栽培也較普遍。 |
靖邊縣 | 紅蔥 “三圪堵灣的紅蔥”產自靖邊縣天賜灣鎮銀灣村。早期的歷史中,銀灣村所在地域一直被人們統稱為三圪堵灣。這裡種出的紅蔥個大葉小、味道香濃,由於全程生長綠色無污染的絕佳品質,每斤比別處的價格要高出0.5至一元錢,多年來久負“紅蔥第一村”的美譽。 紅蔥全身皆可入葯,其鱗莖有解毒功能,可用於治療傷寒發熱、頭痛、腹痛,大小便不通、痢疾。葉有祛風發汗、解毒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頭痛鼻塞、發熱而無汗、中風、浮腫、瘡、跌打損傷,擠成蔥汁有散淤解毒、驅蟲等功效。 |
靖邊縣 | 辣椒 靖邊辣椒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4年,靖邊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申報的“靖邊辣椒”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靖邊辣椒生產區域位於陝北東北部靖邊縣境內,主要涉及寧條梁、東坑、中山澗、王渠則、席麻灣、鎮靖、龍洲、張家畔、楊橋畔、海則灘、黃蒿界、紅墩界、天賜灣、周河、青陽岔、楊米澗、小河等17個鄉鎮,215個行政村6個社區,總面積5.3萬畝,年產量約37.3萬噸。靖邊辣椒果實粗壯呈牛角或羊角狀,椒長25—28厘米,最大可達30厘米,椒粗5-6厘米,肉厚0.3—0.4厘米,單果最大可達220克;青果鮮綠靚麗有光澤,辣味適中,成熟后顏色濃艷亮紅,辣味濃;靖邊辣椒肉厚籽少腔空,椒香味濃,宜鮮食,耐貯運。 |
靖邊縣 | 胡蘿蔔 靖邊胡蘿蔔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根莖圓柱形,收尾圓鈍,根長20—24厘米,單根質量200—350克;表皮光滑,形狀整齊,皮、肉、芯色澤鮮亮,肉色橙紅,芯細且與果肉分界不明顯;肉質細密,口感脆甜。 2014年,靖邊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申報的“靖邊胡蘿蔔”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地域範圍靖邊胡蘿蔔生產區域位於靖邊縣境內,主要涉及寧條梁、東坑、中山澗、王渠則、席麻灣、鎮靖、龍洲、張家畔、楊橋畔、海則灘、黃蒿界、紅墩界、天賜灣、周河、青陽岔、楊米澗、小河等17個鄉鎮,215個行政村6個社區,總面積5.6萬畝,年產量33.7萬噸。 |
靖邊縣 | 蕎麥 蕎麥是靖邊縣白于山區主要農作物。靖邊縣針對小雜糧產業發展現狀,通過改良蕎麥品種,提高科學種植技術,延長產業鏈來升級傳統產業,蕎麥已成為靖邊白于山區農民致富的“鐵桿”產業。全縣小雜糧播種面積共12萬畝,主要以種植蕎麥和糜穀類為主。 靖邊蕎麥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地範圍為陝西省靖邊縣張家畔鎮、紅墩界鎮、寧條梁鎮、東坑鎮、王渠則鎮、中山澗鎮、楊米澗鎮、周河鎮、楊橋畔鎮、天賜灣鎮、青陽岔鎮、黃蒿界鄉、海則灘鄉、鎮靖鄉、席麻灣鄉、龍洲鄉、小河鄉共1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
靖邊縣 | 玉米 靖邊縣是玉米種植大縣,全縣的玉米種植達到45萬畝,從2008年開始,連續8年創當年全國最高單產紀錄。 |
靖邊縣 | 馬鈴薯 榆林地區馬鈴薯極具特色,以其個大、體勻、芽眼淺、澱粉含量高等品質優勢在國內外市場頗具盛譽。 榆林市有發展馬鈴薯產業的有利條件,特別是平均海撥1400米左右,加之氣候爽燥、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是馬鈴薯的優質生產區區,同時也是馬鈴薯良種繁育優勢區。 靖邊馬鈴薯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榆林市所轄榆陽、神木、府谷、橫山、靖邊、定邊、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洲等1區11縣176個鄉鎮5474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8′—111°15′,北緯36°57′—39°34′。 |
靖邊縣 | 穀子(香谷小米) 靖邊香谷小米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感官特色:正圓形、色澤金黃、大小一致、顆粒飽滿、口感香甜。 理化指標:千粒重≥2.4克,蛋白質含量≥9.0%,脂肪含量≥3.8%,維生素B1含量≥0.7毫克/100克。 產品保護範圍為:陝西省靖邊縣張家畔鎮、紅墩界鎮、寧條梁鎮、東坑鎮、王渠則鎮、中山澗鎮、楊米澗鎮、周河鎮、楊橋畔鎮、天賜灣鎮、青陽岔鎮、黃蒿界鄉、海則灘鄉、鎮靖鄉、席麻灣鄉、龍州鄉、小河鄉共1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
靖邊縣 | 炒米 蒙古炒米,蒙語叫做“蒙古勒巴達”,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上酸奶和白糖等攪拌,解餓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別具風味的傳統食品。炒米是大多數牧民的早飯,再配上加入酥油和少許青鹽的奶茶。牧民外出放牧,都隨身攜帶一小袋炒米。到了中午,煮好奶茶,泡上炒米,邊吃邊喝,十分方便。 蒙古族同胞素有“暖穿皮子,飽吃糜子”之說,由於炒米的含水量低,乾燥耐貯存,而且方便攜帶,不易霉腐變質,尤其適應牧區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中,牧民們出牧、行獵,炒米是常見的必備食品之一。 |
靖邊縣 | 燉羊肉 靖邊地區的羊從小就吃著去膻味的調料長大的,所以自身沒有羊膻氣,也無須用紅燒、麻辣、五香等方法去刻意遮蓋氣味。靖邊縣羊只飼養量已達100萬隻,年生產優質羊肉5000多噸,品種有薩福克羊、白絨山羊、小尾寒羊、杜泊羊等。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飼草資源,靖邊羊肉無腥無膻,肉羊羊肉被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為“有機轉換產品”,是真正的陝北優質綠色食品。陝北白絨山羊以其產絨量大、絨色潔白、強度大、纖維細長、繁殖性能強等優點,被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命名為“陝北白絨山羊新品種”。靖邊羊肉地理產品保護範圍:陝西省靖邊縣張家畔鎮、紅墩界鎮、寧條梁鎮、東坑鎮、王渠則鎮、中山澗鎮、楊米澗鎮、周河鎮、楊橋畔鎮、天賜灣鎮、青陽岔鎮、黃蒿界鄉、海則灘鄉、鎮靖鄉、席麻灣鄉、龍州鄉、小河鄉共17個鄉鎮。 |
靖邊縣 | 蕎麥攪團 蕎麥是靖邊縣白于山區主要農作物,分佈在張家畔鎮、紅墩界鎮、寧條梁鎮等17個鄉鎮。 蕎麥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含量高,營養相當豐富。用蕎面製成的食品,有軟化血管、保護視力、清熱、降火、健胃、預防腦血管出血等食療價值,被譽為“長壽食品”。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以蕎麥為原料,創造出種類繁多的系列飲食:蕎面餄餎、蕎面攪團、蕎面圪托、蕎面漫黃、蕎面抿夾、蕎面涼粉、蕎面煎餅、蕎面烙餅、蕎面灌腸、蕎面碗托、蕎面蒸卷、蕎面油饃、蕎面蒸餃以及蕎麥酒、蕎麥醋等10多種名吃。 |
靖邊縣 | 蕎麥涼粉 一、將蕎麥糝子浸泡3小時左右。 二、將蕎麥糝子放入特製的網兜中裝好,反覆使勁揉搓,洗出蕎麥漿液。按此方法反覆揉搓清洗4、5次,直至漿液變得澄清為止。 三、將洗好的漿液放入高壓鍋中燒開,在燒開的過程中用勺子不停地攪動,等漿液變成糊狀即可。 四、將熟透的蕎麥糊盛入容器中冷卻,涼好的涼粉切成薄片,放入西紅柿醬、韭菜、小蒜、蔥、香菜、熟芝麻、辣椒油、蒜泥、醋等攪拌勻即可食用。 |
靖邊縣 | 蕎面餄餎 由精製蕎麥製作成粉條狀,與陝北羊腥湯相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在陝北,民間有“蕎面餄餎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說。 |
靖邊縣 | 蕎面圪坨 蕎面圪坨是陝西定邊、靖邊的特色風味小吃。 主要做法是:將蕎面加水和好,用拳頭將面揣活,略省片刻。(1)懶吃:擀成兩公分厚的面片,切成小指頭大小的方丁丁,逐個用大拇指向立腳點推動成圪坨狀,入鍋煮熟后澆上羊肉臊子湯,再加上調料即成堅軟潤滑,湯鮮味美的地方風味美食。(2)精吃:取雞蛋大小麵糰,精揉成拇指粗面棍兒,手揪小指蛋蛋兒大小,於笸籮,簸箕,草帽檐等木(一般以柳木/嫁柳/竹)編上,鋪一薄層墊面,用大拇指搓麵糰兒成圪坨。下鍋煮,麵湯中可略加食鹽,讓圪坨更加筋道。九成熟時,撈至羊湯中,煮熟,如此圪坨更能吸收羊湯的味道。可在湯中,加炸土豆條,放些許菠菜或油菜,芫荽,如此,則色味俱佳。圪坨中有一味調料萬不可缺,就是辣椒。出鍋后,以個人口味,可以加醋,辣椒。 |
靖邊縣 | 干、鮮羊肉剁蕎面 剁蕎面,是靖邊人待客、逢年過節和喜慶時必吃的一道美味佳肴,也是聞名於陝西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蕎麥是陝北的主要雜糧之一,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含量高,營養相當豐富。用蕎面製成的食品,有軟化血管、保護視力、清熱、降火、健胃、預防腦血管出血等食療價值,被譽為“長壽食品”。 靖邊盛產蕎麥,當地群眾以蕎麥為原料,創造出種類繁多的系列飲食,剁蕎面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靖邊剁蕎面用的蕎麥粉,是選擇最優質的蕎麥糝子加工而成的。加工麵粉時取其二、三次所出麵粉為最上品。用這樣的優質麵粉加工剁面,色澤白,韌性強,味道清香,再加上特製的湯料,滋味獨具一格。 |
靖邊縣 |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又叫“洋芋不拉”、“洋芋庫勒”,是陝北地區的傳統飯食之一。因為加工洋芋擦擦時要使用專用工具“擦子”把洋芋擦成寸長的薄片,用麵粉攪勻,上籠蒸熟食用,所以叫洋芋擦擦。 做洋芋擦擦時,洋芋片一定要夠薄,太厚吃起來就不夠軟。泡過的洋芋片水分要瀝干,保證洋芋片是潮濕的。拌了麵粉的洋芋片在上鍋蒸之前應該呈乾爽分散狀,如果坨成一團,說明水分過多,應適量再加入麵粉攪拌均勻。洋芋片蒸的時間一定要在20分鐘以上才行。 洋芋擦擦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將蒜汁、味精、醬油、醋、鹽、蔥花、油調,農家自製的西紅柿醬,拌入蒸好的擦擦即可食用;另一種是將冷卻后的象炒米飯一樣回鍋炒炒再吃。 |
2018年,靖邊縣公路總里程達到2175.6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77.14千米,國道116千米,省道68千米,縣鄉村道路1814.46千米。
青銀、包茂兩條高速公路在靖邊縣城交會。
穿越縣境的太中銀鐵路以雙向複線建設,設計時速160千米,日通行列車40對,已於2011年1月建成通車;蒙華、靖神木鐵路預可研編製初步完成,正在開展線路勘測。
2018年,靖邊縣客運量2371.22萬人,客運周轉量42664.64萬人千米,貨運量1737.42萬噸,貨物周轉量370960.29萬噸千米。擁有一級客運站1個,五級客運站12個,招呼站牌站點230個。客運公司5家,營運車輛123輛,經營客運線路74條。普貨運輸公司50家,危險品運輸公司25家,貨運車輛2254輛。城市營運公交車49輛,計程車397輛,城鄉公交50輛。
2018年,靖邊縣向上爭取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項目、市級縣域科技重大專項、榆林市重點研發計劃等科技項目8項,累計爭取資金215萬。實施科技創業、技術開發項目23項,引進各類新品種125個,推廣各類新技術36項,企業專利申請量66件,授權量37件。舉辦各類培訓班100期,培訓農民2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萬餘份,服務農戶1千戶。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有各類學校245所,其中,幼兒園147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93所,高級中學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93048人,其中,學前教育在園幼兒22890人,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9477人,高級中學在校學生7923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85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2573人。教職工7122人,其中,專任教師5968人。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81.0%。
2018年,靖邊縣開展“全民閱讀、贈書進校園、進工廠”活動;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免費開放接待群眾近20萬人次;全縣共放映公益電影2875場,觀影人次達30多萬人次;開展各種文藝演出280多場次,其中,文化惠民演出140多場次,觀看人次達70多萬人次;配合陝西廣播電視台完成了《縣長帶你游靖邊》采編錄製工作;鎮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比率分別達73.9%、66.8%。繼續排練打造原創精品劇《統萬風》、《蒙漢游擊隊》、《王貴與李香香》,重新整理編排了《鍘美案》、《九江口》、《穆柯寨》、《生死牌》等劇目、小品、舞蹈40多個。開展“書香靖邊”創建活動,全年舉辦了各類教育培訓近百次,開展“書法之鄉”創建活動。年末擁有綜合檔案館1個,館藏案卷6.5萬卷,以件為保管單位檔案5.3萬件,館藏資料0.6萬冊。廣播覆蓋人口30萬人,廣播信號覆蓋率達到80%;電視覆蓋人口35.28萬人,電視信號覆蓋率達到98%。
2018年,靖邊縣開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動25次,參與健身活動人數3.2萬人次。舉辦大型體育比賽25次,組織出縣、市參加大型體育比賽16次。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8個。其中,各級各類醫院、衛生院40家,村衛生室184個,診所54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001人,其中,執業醫師436人。擁有醫療編製床位1444張。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農民27.84萬人,參合率達99.4%。
2018年,靖邊縣城鎮新增就業3256人,公開招聘教育和衛生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335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18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70人,完成農民工一般技能培訓0.52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5.8萬人次,創勞務經濟收入8.9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
2018年,靖邊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0169人,其中:城鎮職工已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8289人,城鎮機關已參加養老保險人數3558人,農村已納入養老保險人數12832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35532人,其中:城鎮職工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4528人,城鎮居民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2598人,農村已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人數278406人,農村參合率達99.4%。
2018年,靖邊縣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07億元,實現525戶1747人脫貧、12個貧困村退出,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2%。
2018年,靖邊縣縣城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278天,煙控區覆蓋率和雜訊覆蓋率均達100%。2017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5394.58噸,氮氧化物排放總量2561.34噸。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0.91噸標煤/萬元,降低率為3.4%。
2018年,靖邊縣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4起,死亡19人,億元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51人。
2018年,靖邊縣公眾安全感滿意率為93.86%。
靖邊縣 | 統萬城遺址 統萬城遺址位於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的紅柳河北岸。統萬城遺址是十六國時期(304年—439年)大夏國的都城遺址。建於東晉義熙九年(413年),一直延續使用至宋淳化五年(994年)。城址包括外廓城、東城、西城三部分。城的四角均築有方形墩台,城址內發現有夯築台基等遺跡。統萬城是匈奴族在世界上建立的唯一都城。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靖邊縣 | 古長城遺址 靖邊縣境內所轄長城全長81千米,烽火台70餘座,所經鄉鎮10個。現存城堡遺址主要有宥洲城遺址、黃花城遺址、龍洲堡遺址、鎮靖堡遺址、清坪堡遺址、鎮羅堡遺址、寧寨營堡遺址、新城遺址、李家城遺址、西門台城遺址、蘆子關遺址和煙墩山烽火台遺址,保存較好的長城遺址有307國道五台段長城和鎮靖明長城。 |
靖邊縣 | 紅沙峁 在陝北高原的靖邊的紅沙峁,屬於丹霞地貌景觀。經過幾億年的風沙洗禮,地下的岩石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紅砂岩下絕崖峭壁,懸崖望下面是一條混濁的小河。 |
靖邊縣 | 鎮靖古城 鎮靖距靖邊縣城張家畔8千米,鎮靖堡城最初為唐夏州節度使李佑所築,鎮靖城又名烏延城,唐長安至夏州的通道經城而過。20世紀30年代,鎮靖曾是靖邊縣城所在地,有古長城、中山台、北城門等遺址,城東有蘆靖湖生態旅遊區、水上旅遊、生態農業種植園、山野度假村,城西有靖邊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白文煥紀念館、惠中權舊居。鎮靖古城是靖邊歷史文化、生態景區旅遊勝地。 山城之上,原來除有七佛殿、貞觀寺外,上下還有南北走向的排排窯洞、行行房屋,一層層排列如同樓房。下端有寨門,如同城中套城一樣。 |
靖邊縣 | 青陽岔中共中央駐地舊址 靖邊縣青陽岔坐落在大理河北岸的張峰梁山下,這裡當時是東往綏德、西去三邊、北上榆林、南下延安的交通要道。位於縣城東南57千米處,307國道旁。 1947年黨中央毛主席轉戰陝北期間,於4月5日至12日、8月1日至2日在青陽居住了9天。舊址是當時區公所所在地。毛主席住在左起第二孔套窯里,第一孔住的是任弼時同志。周恩來在3月28日離開子長縣王家坪後過黃河去部署中央后委工作,4月10日經石灣來到青陽岔,住在右起第二孔窯洞的套窯里。200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青陽岔中共中央駐地舊址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陝西省委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靖邊縣 | 中共靖邊縣委舊址 1935年劉志丹率部解放了鎮靖,從此這裡就是一個唯一沒有被任何反動組織顛覆過得紅色革命聖地。 1937年9月—1943年8月為中共靖邊縣委,舊址共15孔窯洞,縣委書記:1孔;秘書室:1孔;組織部:2孔;宣傳部:1孔;統戰部:2孔;自衛大隊:2孔;廚房:1孔;餐廳:2孔;庫房:3孔(1孔生活資料,2孔生產資料)。 |
靖邊縣 | 天賜灣 天賜灣村坐落在高梁山山腰,地勢險要,村莊四周聳立著幾座陡峭的山崖,位於縣城49千米處。在溝底的大路上,根本看不出山上還有個村子。1947年6月9日晚,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和支隊關閉無線電台從小河向天賜灣方向緊急轉移,於6月10日來到天賜灣,住在老鄉王有餘家中。天賜灣地形雖好,但村子太小,中央機關幾百人在這裡不便工作,便決定於6月17日離開天賜灣重返小河村。天賜灣革命舊址是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靖邊縣 | 小河革命舊址 小河革命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擴大會議舊址(小河會議)、毛澤東舊居、旮旯溝會議舊址、小河會議紀念館,是黨中央毛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轉戰陝北時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7月21日至23日毛主席在小河原房東賈秀連石窯院的草棚下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擴大會議,史稱小河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習仲勛、賀龍、陳賡、王震、楊尚昆、陸定一、賈拓夫、張宗遜、張經武、馬明方,胡喬木擔任會議記錄。小河會議是解放戰爭處於轉折關頭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確定了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重大抉擇,在中國革命史上及解放軍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靖邊縣 | 白文煥故居 白文煥故居坐落于靖邊縣鎮靖鄉鎮靖村,2011年11月落成對外開放。白文煥先生是從陝北高原上走出的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清末,他率領西北哥老會積極參加辛亥革命;民國建立后,忠實踐行三民主義,參加了反袁護法鬥爭,與楊虎城將軍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陝甘革命根據地初創時期,傾其家資,支持劉志丹、謝子長的革命武裝鬥爭,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做出了貢獻;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后,帶領西北哥老會走上抗日救國的革命道路、聯絡西北軍和楊虎城將軍,積極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邊區政權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
靖邊縣是國家衛生縣城
省級生態園林城市
2018年2月,被命名為“陝西省書法之鄉”。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入選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