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館

國家3A景點

老舍茶館,是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館,建於1988年,古香古色、京味十足。可以欣賞到曲藝、戲劇名流的精彩表演,同時品用名茶、宮廷細點和應季北京風味小吃。

老舍茶館開業以來,老舍茶館接待了很多中外名人,享有很高的聲譽。

歷史沿革


老舍茶館
老舍茶館
提起“老舍茶館”,不但在京城婦孺皆知,就是在外埠,甚至在國外,知道這個字型大小的人也不少。“老舍茶館”已然成了北京這座六朝古都和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名片”。
老舍茶館
老舍茶館
京城的大小茶館有五六百家,為什麼只有老舍茶館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譽?一是因為它由二分錢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開放以後,京城開的第一家新式茶館。二是因為茶館以老舍先生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為老舍茶館有味兒。什麼味兒?當然是京味兒了。人們進茶館不單是品茶味兒,還要品其中的文化味兒。這兩樣兒老舍茶館全佔了。所以說它不出名誰出名?
當然,老舍茶館能在京城享有美譽,除了以上說的三點,還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茶館的創辦人尹盛喜先生的口碑和知名度。說老實話,尹盛喜的大號,在京城是與老舍茶館分不開的。人們提起老舍茶館,自然會想到尹盛喜,同樣,說起尹盛喜,也會同時想到老舍茶館。如果說老舍茶館是形,那麼可以說尹盛喜是它的魂。換句話說,沒有尹盛喜,就沒有老舍茶館。沒有老舍茶館,尹盛喜也不會有這麼高的聲望。尹先生已於2003年6月作古,但老舍茶館還在,彷彿尹先生還活著。人們到老舍茶館,依然會對尹先生的為人和事迹津津樂道,人們並不覺得尹先生“走”了。一個人的名字和形象能與一個茶館如影相隨,古今中外恐不多見。
尹盛喜的名字最初是與二分錢一碗的大碗茶聯繫在一起的。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市場經濟意識還處於朦朧狀態,老尹就帶領一幫待業青年,在前門大街支起了茶攤。此舉轟動一時,自然老尹也以改革開放的典型上了報紙、上了電視。由茶攤到茶館,老尹花了將近8年時間。人們不難想象一碗茶二分錢,積累起開茶館的資金,要付出多少辛苦和血汗。“抗戰八年”,老尹挺過來了。1987年11月,當老舍茶館舉行開張儀式時,人們為這個茶館的開張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當時偌大的京城還沒有一家像樣的茶館。老尹又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老舍茶館外景
老舍茶館外景
創辦之初
老舍茶館創辦之初,我曾採訪過老尹。儘管茶館開張以後,有許多文化名人和藝術界的名家來捧場,有幾位中央領導也有市政府、區政府的頭頭腦腦作陪,光顧過茶館,但是茶館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有些媒體對茶館的茶份兒錢提出異議,認為老舍茶館的門檻太高了,平民百姓進不來,老舍茶館不是平民茶館。說老實話,老尹當時的心理壓力很大。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北京的茶館應該開成什麼樣的?老尹為此進行了長時間的思索。
我曾跟老尹深聊過,發現他當時的心情非常複雜。一方面,他難以割捨二分錢一碗的“大碗茶情結”。另一方面,他試圖辦一座能充分展示京味文化,具有一定檔次和品位的現代化茶館,並使它成為城市文化的一個“窗口”。這兩點完全融合在一起很難。老尹是老北京人。老北京的茶館很多,舊京茶館主要有五大類,即大茶館、書茶館、棋茶館、野茶館和二茶館。這些茶館跟南方的茶館茶樓比起來,條件非常簡陋,兩間小屋,幾個方桌條凳,支上爐灶,置把大茶壺,就可以開個茶館。野茶館指的是郊外或城鄉結合部的地界,支個棚子,擺幾個小方桌,招攬過客歇腳打尖兒,也是一個茶館。這種老式茶館用現代文明的眼光看,已顯得然落後,儘管這些老式茶館很有味道。但是讓現代人到這種光線昏暗,煙氣繚繞,聲音嘈雜的地方,就著塵土飛揚去喝茶,顯然是與現代生活是脫節的。老尹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選擇了後者,即,要辦一座既有京味文化特點,又有現代生活氣息的茶館。現在看來,他的這一選擇是對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了老尹創辦的老舍茶館的模式,才有後來京城各種體現茶文化的新式茶館的出現。
茶道文化
老尹為辦好老舍茶館是傾盡全力的,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他把老舍茶館作為展示京味文化的大舞台。這些情況,我們能從這本書的內容領略到。本書有大部分章節講述的是老舍茶館的茶道、茶藝、茶緣、茶文化,細節詳實具體。讀之,我們會感受到當年老尹創辦老舍茶館的良苦用心和老舍茶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老尹生前以老舍茶館為旗號,成立了商貿集團,把買賣做得不小。集團搞過商業貿易,搞過珠寶生意,搞過旅遊產品的開發,搞過飯店酒樓,也搞過雷鋒紀念館等社會公益事業。但不管做什麼買賣,他都以老舍茶館為主業,沒忘自己的老本行。這種“茶館情結”,一方面說明他對古都文化的熱愛,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始終沒忘本。現在老尹的“茶館情結”正在被他的女兒尹智君所延伸。尹智君屬於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儘管她對老北京文化的了解沒有父親老尹深,但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也是在衚衕長大的,又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所以她也像父親那樣對北京文化充滿了熱愛。這種熱愛已經融入到她接手老舍茶館后的一系列經營理念中。小尹不論在思想觀念,還是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厚重度上,都不比自己的父親差。真應了那句老話,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講究味兒,講究新意。這是尹智君經營老舍茶館的路數。接父親的班不久,她便認認真真地考察了京城的茶館現狀,接著又找專家、請顧問,虛心求教,很快她得出一個結論:辦茶館既要保持特色,又要與時俱進,絕對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吃父親的老本。
開張之後
她的膽兒似乎比父親還大。2002年,她投資100多萬元,全面改造了原老舍茶館的二樓,愣是在二樓蓋起一個“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茶館開張后,吸引了八方茶客。接著,她又投資幾十萬,全面開發北京小吃,什麼做爆肚、羊頭肉、麵茶、驢蹄燒餅、奶豆腐的等等小吃名家,都被她請到老舍茶館。這些舉措,不但充實了老舍茶館原有的文化內涵,而且在文化的外延上得到了擴展,使人們在品茶之餘,既可聽大鼓評書相聲,以悅其目,又可品嘗到地道的風味小吃,以飽口福。小尹辦茶館確實愛動腦子,而且有許多創新。當然,尹智君的這些舉措只是剛剛開始,按她的思路,將來要把老舍茶館辦到外地去,甚至要走出國門。這些,我們在這本書中都能體味到。為老舍茶館寫本書,是尹盛喜先生生前的一大心愿,現在他的這一心愿,被自己的女兒尹智君實現了。這本書洋洋洒洒十多萬字,引經據典談茶道說茶事論茶經,娓娓動聽談老舍茶館的經歷和軼事,內容翔實具體,語言平實樸素,對我們了解老舍茶館,以及如何開茶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本書也有遺憾之處,比如沒有寫出老舍茶館的創辦人尹盛喜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人格魅力。沒有寫出尹智君接父親的班以後,以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如何使老舍茶館再度輝煌的感人經歷。當然此書是專門寫茶館的茶事,為老舍茶館宣傳,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想如有可能將來寫一部尹盛喜先生與老舍茶館的書,以寫老尹這個人為主,一定會更精彩,更吸引人。一個人“走”了,留下一座茶館。一個人“去”了,他的名字卻跟一個茶館聯繫在一起,讓後人念念不忘。這也許是一個人死後最好的紀念碑。
一個人“走”了,他還活著。因為他開的茶館還在,人們在喝茶品茶時,會想起這個人,會念叨這個人。這也許正是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所在。
從這兩點看,老舍茶館值得一說。尹盛喜先生值得一書。
組成部分
老舍茶館
老舍茶館
北京老舍茶館成立於1988年12月,是北京大碗茶商貿集團公司投資創建的獨資企業。198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剛向世界打開不久,但西方文化已開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強大衝擊。眼見戲曲等民族藝術日益走向低迷,一向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該公司總經理尹盛喜決定開個京味茶館,將中國的傳統戲曲、北京小吃、中國茶文化都彙集到一起,宣傳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一位專家說,北京的茶館在明清時期最為盛行。接其功能有清茶館、書茶館、茶酒館和野茶館之分。這些功能各異的茶館,不但成為當時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在的茶館業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大茶館,另一類則是海派的茶藝館。
老舍茶館就屬於傳統茶館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功能上都繼承和保留了京味茶館的韻味。古樸的環境、木製的廊窗、中式硬木傢具,以及細瓷蓋碗、牆上懸掛著的各式宮燈,都透著十足的京味。在這裡您不僅可以品嘗到正宗宮廷細點和北京風味小吃,還可以在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欣賞到戲曲、京韻大鼓、雜技、舞蹈等十幾種藝術門類的演出。
時至今日,老舍茶館已發展成為一個具有2000平方米營業面積,可同時接待600人的茶樓,據統計,2001年老舍茶館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00多萬元。老舍茶館作為一個特別的休閑旅遊場所,正日益受到中外遊客的青睞,20年來,老舍茶館平均每年可接待外國遊客六七萬人次,分別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前總統布希、前國務卿基辛格,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中曾根,泰國公主詩琳通等都曾是這裡的座上客。
自1993年基辛格首次走進老舍茶館后,外國遊客紛至沓來,他們對這裡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不但會索要一個與基辛格一樣的大元寶帶回家,還紛紛與中國的演員合影留念,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介紹給他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在老舍茶館的留言薄中看到,許多外國朋友對老舍茶館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一位烏拉圭副總統寫道“具有‘天方夜譚’式的晚會給我留下回憶”;斯洛伐克的一位議會副主席說“我為中國藝術和美妙茶香而沉醉。”
雖然老舍茶館的歷史並不長,但這裡真的已經成了外國友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茶館文化雖然帶有快餐的性質,短短兩個小時的體驗,不可能使外國遊客對中國的書法、戲曲等藝術形式有深刻的了解,但茶館一方面爭取在有限的時間裡能讓客人看到最多的藝術門類,另一方面也在環境上也下了很大的力氣,在裝飾風格上充分體現中國美學思想,讓這些外國友人從始至終都能融會在中國文化的氛圍里。
老舍茶館不但積極“輸出”中國傳統文化,也積極向國內的遊客介紹外國文化。1995年維也納約翰施特勞斯樂團就曾到訪老舍茶館,並登台演奏了著名的《拉斯基進行曲》。據悉老舍茶館獨特的藝術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藝術團體紛紛來此獻藝,老舍茶館成了真正的文化交流的舞台。
競爭日趨激烈當下在北京各大涉外文化旅遊場所中,靠傳統文化吃飯的很多,他們中有老字號的湖廣會館、梨園劇場天橋樂,也有剛成立不久的昌蒲河戲樓,經營特色上也十分相似,以吸引外國遊客為主,而畢竟來京的外國遊客有限,這麼多商家分一杯羹,那就要看誰辦得更有特色。
茶館認為老舍茶館在競爭中有自己的優勢,在社會上已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一直扶持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旗下網路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從創立至今已有梅葆玖袁世海李世濟、馬三立、姜昆、謝添、于是之等登台獻藝。這些資源是業內其他商家不可比擬的,演員們在老舍茶館演出不太看中報酬。老舍茶館也將開始為藝術家們舉辦個人專場,以反哺他們對老舍茶館的信任。
除此之外,老舍茶館通過縮小其他產業的投資比例,集中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通過改制,他們在前門箭樓附近又投資興建了一座與老舍茶館並稱為姊妹花的大碗茶戲樓,這種規模發展的效應使其在市場競爭中獲取了主動。
他們還將請管理方面的專家對員工進行職業培訓,對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改造,為此老舍茶館的管理層還先後赴台灣、日本、新加坡、泰國訪問學習。
老舍茶館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但他們始終以弘揚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已任,這種精神令所有人都為之動容。老舍茶館走到今天是幾代人的努力,蘊含了企業家、表演藝術家、外交家們的心血,希望這顆涉外文化旅遊業中的明星永遠熠熠生輝。

大事記

1979年創始人尹盛喜為了解決大批的待業青年就業問題,辭去大柵欄街道辦事處的“鐵飯碗”,在前門帶領20多名待業青年創辦“青年茶社”。1980年服務社發展成為“北京大柵欄貿易貨棧”。
1987年成立了“北京大碗茶商貿公司”。
1988年12月15日老舍茶館在“大碗茶青年茶社”原址重新開張,老舍夫人胡潔青女士為老舍先生的頭像揭幕。
1989年7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為企業題字:努力辦好社會主義集體企業
1989年9月28日國家主席楊尚昆到企業視察
1992年12月21日接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
1994年1月15日接待美國前總統布希
1998年老舍茶館網站開通
2004年4月25日老舍茶館前門四合茶院、茶莊開業
2005年1月《老舍茶館》月報創刊
2005年4月28日接待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的和平之旅大陸訪問團成員
2005年7月2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將企業300多件珍貴史料,包括當年創始人尹盛喜先生賣大碗茶的水舀子、白瓷碗,連戰先生的贈言及親筆回函收做館藏
2006年1月1日改版后的老舍茶館網站開通
2006年4月29日老舍茶館新京調茶餐坊(宣南文化新京調茶餐坊)正式營業;老舍茶館一層茶莊開業

建築特色


書畫楹聯
老舍茶館,陳設古樸、典雅,京味十足。大廳內整齊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頂懸掛的一盞盞宮燈、櫃檯上掛著標有龍井、烏龍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牆壁上懸掛的書畫楹聯,使遊客感覺如同進入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館。
老舍茶館每天吸引著大量的客人—既有來自京城的老戲迷、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者、以及慕名而來的外國客人。茶館開張至今,馬三立、謝添、于是之、駱玉笙、李維康等著名藝術家都曾在此登台演出。作為北京一帶民俗文化的彙集地,茶館內每天還上演地方優秀傳統節目,如關學增的北京琴書孫書筠的京韻大鼓、馬增惠的單弦、馬玉萍的河南墜子等。老藝術家們的演唱,使觀眾在欣賞之餘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幾近失傳的含燈大鼓(演員口裡含著點燃蠟燭的燈架進行演唱的形式)和雙簧等民間藝術在這裡也得到了新生和發揚。
在“老舍茶館”,不僅每晚都可欣賞到來自曲藝、戲劇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還可以參加琴、棋、書、畫和“戲迷樂”等諸多文化活動。老舍茶館還組織成立了自己的茶藝表演隊,進行烏龍茶、農家茶、茉莉花茶等各類名茶的茶藝表演。近年來,老舍茶館又成立了“大碗茶酒家”,酒家特聘百年老店“晉陽飯莊”和“全聚德”名廚主理,包括京、晉、魯三種風味,種類繁多、品味上乘,且具有地方風味特色。
老舍茶館不僅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展示中國茶文化和民族藝術的場所,同時,也是吸引國外觀光遊客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美國前總統布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樹、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國公主詩琳通等各國政要都曾是這裡的座上賓。
老舍茶館營業面積150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250人觀看節目;大碗茶酒家營業面積50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150人就餐;樓下門前設有停車場,可以同時容納百餘輛車。
集品茶、飲食、賞戲、表演等經營內容為一身的老舍茶館,現如今已是中外賓客旅遊的一處新名勝,並且成為享譽海內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老舍茶館
老舍茶館
老舍茶館是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始建於1988年,現有營業面積2600多平方米,集書茶館、餐茶館、茶藝館與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大茶館。在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環境里,每天都可以欣賞到一台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開業以來,老舍茶館接待了近47位外國元首、眾多社會名流和200多萬中外遊客,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連接國內外友誼的“橋樑”。前門四合茶院是老舍茶館弘揚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一嶄新手筆。它以古老經典的北京傳統建築四合院為形,以博大精深的茶藝之道為神,融合雍容貴氣的京城之韻,創造了一個您夢想中的茶藝館。在這裡,只有悠閑與寧靜,只有輕鬆與自在,聽悠揚的古箏,看精湛的茶藝表演,品馨香的好茶,享茶中偷來的半日悠閑。
老舍茶館地處前門,是寸土寸金之地。內部的裝飾格調以傳統的中式裝飾為主,顏色較深,宮燈、紅木桌椅及舞台古色古香,營業面積及茶桌數都有相當規模,在這裡,可以飲茶也可以點菜,還有烤鴨供應,提供的服務品種較齊。老舍茶館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佛教的色彩較濃,進門及各層平台均有佛像供奉。
上老舍茶館飲茶要到三樓,茶葉的品種以花茶、綠茶為多,茶水服務以杯茶(蓋碗為主,兼有烏龍,大約有二十餘種茶品),配茶的小點心是自製的,品種較多,有一定的特色。
老舍茶館的客人以外國遊客和旅遊者為多,在每周的一、三、五下午有戲迷樂活動及京劇演唱,晚上的戲曲及雜技表演17:40開始,票價40元人—130元人,內容有雙簧單弦、京劇彩唱等,精彩熱鬧,家裡要是來了外國朋友或是外地親戚,老舍茶館不失為一個招待的好去處。

文化活動


文化傳承

一、企業使命1、傳承古國茶文化,弘揚民族藝術花
“傳承古國茶文化”指的是:要學習、繼承和發展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並且不斷的傳承下去。“弘揚民族藝術花”指的是:開闢一處又一處的場所為民族藝術的弘揚提供土壤,實現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融合與發展,兼顧弘揚民族藝術與普及群眾文化,體現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最終達到對中國古老文化遺產的大力弘揚。真正做到“以文興商,以商促文”。
從“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到“傳承古國茶文化,弘揚民族藝術花”,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做出的相應調整。原有的使命對應的是中國的茶文化和民族藝術正處於低迷甚至瀕危的歷史階段,而新的歷史時期,茶文化已經形成了蔚為大觀的氛圍,民族藝術也有了巨大發展,扶植和振興的任務暫告一段落。面對新的形式提出了新的使命陳述。
“振興古國茶文化,弘揚民族藝術花”,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讓中國的民族文化感動世界!
2、鑄造民族品牌
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說:“老舍茶館除了它的經濟效益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它的文化性質,傳統色彩,地方風格,具有明顯的精神文化效益。”
自茶館開業以來,茶館一直秉持“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的原則,塑造老舍茶館獨特的品牌文化。在那座不大的舞台上先後已經有馬三立、謝添、于是之、駱玉笙、李維康等著名藝術家登台演出。作為北京一帶民俗文化的匯聚地,這裡每天還上演許多地方優秀的傳統節目,如關學增的北京琴書、孫書筠的京韻大鼓、馬增蕙的單弦、馬玉萍的河南墜子等。老藝術家們的演唱使人們在欣賞之餘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幾致失傳的含燈大鼓、雙簧等民間藝術在這裡也得到了新生和發揚。
為弘揚祖國茶文化事業,還組織成立了自己的茶藝表演隊,在茶館可以欣賞到烏龍茶、文式茶、農家茶、茉莉花茶等各類名茶茶藝表演。茶館不僅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展示中國茶文化和中國民族藝術的場所,同時也是吸引國外觀光遊客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美國前總統布希、前國務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新加坡總理王鼎昌、俄羅斯總理普里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國公主詩琳通等各國政要都曾是這裡的座上賓。
茶館的歷史並不長,但憑藉塑造的獨特的品牌,如今這裡已是中外賓客遊玩的新景勝。

願景

百年的文化基業,世界的老舍茶館,員工的溫馨家園
老舍茶館演京劇
老舍茶館演京劇
願景是企業奮鬥的長遠目標,是企業的未來藍圖,也是企業成長發展、破浪遠航的燈塔。老舍茶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全方位建設:從時序上說是在以百年為基數的發展歷程中,時刻把握時機;從地域來講是世界範圍的共同認可;從人和角度說是老舍茶館所有成員共同的溫馨家園。
作為一個創意文化型的老舍茶館,要以百年為基數的發展來要求自己,作企業界的長青藤,打造百年基業,將企業稟承的優秀傳統傳承下去,讓每一位員工感受到從事的是受人尊重的文化事業。
中國的老舍茶館必將是國際的茶館。將通過國際化的管理,國際化的融資合作,實現老舍茶館的國際化戰略。將具有“京味”文化為主導的老舍茶館推廣到全世界。
老舍茶館不僅是一個事業團隊,更是一個和諧的家園。廣大同仁需攜手並肩,在以尹智君總經理為代表的高管團隊身體力行的領導下,沿著企業戰略規劃,百折不撓、共同奮鬥以達成企業願景。

演出

老舍茶館常年演出介紹.
含燈大鼓
梅花大鼓中以展示獨特技巧的一種形式。曲調與梅花大鼓完全相同,差別處在於演員演唱時,口中含一個燈架。燈架橫長近尺,上豎數支點燃的蠟燭,下綴彩色流蘇,演唱者用牙齒咬住燈架。這種演唱方式,一方面增加了說唱的難度,一方面突出了"雜耍"的技藝色彩,可視可聽,悅人耳目。
單弦
單弦,原為八角鼓中的一種演唱形式,以一人操三弦自彈自唱而得名。單弦產生於北京,又稱單弦牌子曲。是清乾隆、嘉慶年間,在北京的滿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說唱藝術。唱時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說唱者自己搖或彈)里的一種自娛娛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滿族的一種小型打擊樂器,鼓面蒙蟒皮,鼓壁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兩個銅鑔片,以手指彈鼓或搖動鼓身使銅片相擊而發出聲音。演唱時,演員手持八角鼓,故又稱之為“唱八角鼓”的。單弦有兩種演出方式:①自彈自唱;②一人站唱,以八角鼓敲擊節拍,另一人操三弦伴奏,原稱“雙頭人”。
京韻大鼓
京韻大鼓又名京音大鼓,小口大鼓,於清末民初形成。主要流行於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華北及東北地區。據老藝人說,它是由河北省河間一帶的“木板大鼓”和清代流傳於八旗子弟間的“清音子弟書”兩者合流而形成、發展起來的。鼓書藝人胡十、宋五以及後來的劉寶全等人對木板大鼓進行改革:在木板大鼓原有的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將河間方言改為北京方言;吸收了京劇的發音吐字與部分唱腔;採用了大量子弟書的曲本,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它有以下特點:雅俗共賞的形式,剛柔並濟的風格,說唱結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寫意傳神的表演。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由北京的南板梅花調改革、發展而來。創始人為金萬昌及蘇啟元。由於伴奏樂器為三弦、四胡、琵琶、揚琴及鼓板,有人便以“梅花五瓣”喻之,故稱梅花大鼓。它流行於京津地區,是北方鼓曲的重要曲種之一。
梅花大鼓的演唱形式,與京韻大鼓基本相同。過去演員鮮少表演這一情況,現在已有所改變。伴奏樂器除鼓板外,還有三弦、四胡和琵琶。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調、河間大鼓。源於清代中葉,河北省中部農村,流行於河北、山東、河南以及東北,西北部分地區。清道光年間,河北高陽縣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在當時流行的木板大鼓和弦書基礎上吸取戲曲、民歌曲調對原有唱腔加以改革,舍木板改用鐵梨鏵片,用大三弦伴奏,從而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樂。由於該曲種的藝人多是沿著大清河入津。大清河俗呼西河,因而在書寫海報時即將其定名“西河大鼓”。
雙簧
雙簧是兩個演員,一人用形體表演,一人用聲音說唱,合二為一,以假作真。說唱者,必須嗓子好,聲音亮。表演者不發音,只張嘴模仿說唱的口形,大嘴張開,甚至能讓人看見喉內的肉簧片——聲帶。有一副對聯描述雙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說真學彷彿一個,前演后唱喉嚨兩條。
雙簧的化妝:演雙簧必須有場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說相聲用的醒木、手絹、摺扇之外,還有一個演雙簧專用的頭飾:套在頭上的小辮,一般都用繩圈拴一個小圓托,上連一根衝天杵獨辮,也有其他樣式的。雙簧演員甲化妝時,將其大褂領子窩進去,露出脖頸,然後自己用大白塊將兩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塊白,為了看清頭部動作、面部表情和語言口型。
口技
就是演員用口齒唇舌喉等器官來模仿鳥昆蟲等動物的聲音和自然界發出的各種聲音,以及飛機大炮等軍事演戰場面模仿的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程度。再與藝術巧妙融合、以聲情並茂的口技表演藝術使觀眾聽了如身臨其境,得到藝術美好享受。
相聲
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各地。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它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較廣,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用北京話說講,現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講的“方言相聲”。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庄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單口由一個演員表演,講述笑話;對口由兩個演員一問一答,通常又有“一頭沉”和“子母哏”兩類;群口又叫“群活”,由三個以上演員表演。傳統曲目以諷刺舊社會各種醜惡現象和通過詼諧的敘述反映各種生活現象為主,解放后除繼續發揚諷刺傳統外,也有歌頌新人新事的作品。
群口快板
“快板“這一名稱出現較晚,早年叫做“數來寶”,也叫“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成的。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個人演唱和兩個人對口演唱兩種。對口還保留了“數來寶”的名稱,也有稱“對口快板”的。在工廠、部隊里也曾出現過三、四個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幾個人表演的“快板群”。為了更好地迎接奧運,老舍茶館從北京奧運倒計時500天開始就準備了一個四人組合的群口快板把老舍茶館、五環茶和北京奧運聯繫在一起,以群口快板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北京奧運。
京劇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的《申報》,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后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念、做、打、舞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皮影戲
皮影戲是我國民間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戲曲藝術,是中國民族戲曲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演出時,用一塊白紗布作屏幕
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發祥於中國陝西,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於清代的河北。顧名思義,皮影採用皮革為材料製成的,出於堅固性和透明性的考慮,又以牛皮和驢皮為佳。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的透明顏料。正是由於這些特殊的材質,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後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顯得瑰麗而晶瑩剔透,具有獨特的美感。
皮影戲的表演是借著一面影窗,利用燈光照射原理和平面映象來表現,將紙偶或皮偶影射出來,配合音樂、唱白來表演戲劇故事。在中國戲劇的發展史上,皮影戲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戲劇表演。
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它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四季茶藝
《春》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華民族有“客來敬茶”,以茶會友的傳統與禮俗。
“客來敬茶”敬什麼茶?更是有很多的講究。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優質綠茶採摘上市的季節。現在我們茶藝師為來賓獻上的是一式四季茶“春”的茶藝表演,願這杯淺淺的、淡淡的、嫩嫩的、活活的綠色,像一縷清風吹入您的心田,讓您在這喧囂的都市裡尋找到一絲安閑與愉悅。
《夏》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茶的種類眾多,茉莉花茶就是深受歡迎的茶品之一。其藥用價值極高,人們常說:“在炎熱的夏天,泡飲茉莉花茶有‘鮮明香氣凝雲液,清澈神情敵病魔’的好處”。現在我們茶藝師向各位展示的是四季茶中“夏”的茶藝表演,希望我們茶藝師的表演能將那在深夜中悄悄開放、鮮靈甘美的茉莉花的香氣帶到您的身邊讓您在炎熱的夏天感受到一絲清涼,為您洗去一天的煩躁與疲憊。
《秋》
人生在世悲喜幾多,讓我們暫時拋開生命中的牽掛和煩惱,將自然、你、我、茶融在一起,去靜心的去欣賞、品味眼前的這片片曾在高山之上深谷之間沐過風雨雲霧,聽過鳥啼蟲鳴看似簡單的芽葉吧!它正默默的吐露著她淡淡的綠,輕輕的香……。讓這清雅的看雲觀霞的片片茶葉和傾注了茶農心血精心製作成的烏龍茶,帶我們進入清涼聖地吧!
《冬》
在寒冷的冬夜,有貴客來訪,讓我們沖泡上一杯紅茶,願這濃濃的茶香能沁入您的心田,溫暖您的身心,也藉此來表達我們對各位來賓的禮敬和歡迎。歡迎各位光臨老舍茶館,願我們的茶香會帶給您好的心情和喜悅。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愛茶、識茶、品茶,使茶文化傳統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弘揚健康、愉悅、和諧的茶文化精神。
長嘴壺茶藝
銅壺,又名長嘴銅壺。是純手工打造。選取上等銅,打造工序複雜。龍壺全身呈金黃色,可容水4—5升。
長嘴壺是中國所獨有的茶器具,長嘴壺的名稱由壺嘴的長度而來。我們看到的長嘴壺為選用上等銅純手工打造,打造工序複雜。龍壺全身呈金黃色,可容水4—5升。壺嘴出水口離壺腔兩尺以上的泡茶壺就稱為“長嘴壺”,壺嘴長度多在三尺左右,現在常用的“一米長壺”即是由此而來。
傳說重慶一帶川江上的縴夫因勞動繁重,歇息時都有喜在船上飲酒解乏取樂的習慣。縴夫們彼此熟悉、性格豪爽、關係融洽,喝酒時常邀鄰船的縴夫共飲。因要各守其船,而船與船之間總有一定間距,縴夫們便用打通了竹節的竹筒傳送酒漿,后才改進為仿龍頭古船的形狀,打造為龍頭銅壺,長長的龍尾即為壺嘴。
晚清時期,長流壺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流行,長嘴壺遂成中國茶館一大風景。由於現代茶道藝術的復興,傳統的行茶技藝得到整理,長嘴壺茶藝重新煥發了光彩,受到普遍的歡迎!
工夫茶藝
工夫茶藝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沖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茶經》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那個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於煮茶,這已經是一個常識。工夫茶主要以沖泡烏龍茶為主要表演形式。
舞蹈
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就是舞蹈。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觀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衝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它是一種綜合了聽覺(時間性)和視覺(空間性)的表演藝術。
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不僅僅是搏擊術,更不是單純的拳腳運動。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養氣之說,同時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靜致柔,釋家的禪定參悟,從而構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它的練功原則是始於養氣,而終於中和守靜之道。拳腳招法形之於外,柔靜中和,固之於內,外猛而內和,外動而內靜,外放而內斂。
中國功夫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
手影口技
手影口技是利用民間的手影,進行人物和動物的造型,運用燈光反打技術,把手的造型投到屏幕上,同時配上口技的模擬聲音,使口技這門傳統藝術有了新意。更可貴的是手影造型有故事情節。藝術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地推陳出新,傳統技巧與現代的高科技結合起來,手影口技在舞台演出后受到觀眾的好評。
魔術
正確的魔術起源時間無從考據,推測從有人類活動開始就有了魔術,魔術分為古彩戲法、光影魔術、幻影戲法、小戲法等。
最早的戲法紀錄則是杯與球戲法,這是目前人們所知最古老的戲法,魔術充滿了神奇和夢想,魔術師神乎其神的手法,讓觀眾眼花繚亂,無不驚嘆其神奇之處。
雜技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雜技演員在台上每表演的一個動作,都要經過成千上萬次乃至更多的練習,所帶給大家的都是最精彩的瞬間。雜技分為:力技、形體技巧、巧弄技巧、高空節目等,雜技的幾大特點:1、險中求穩、動中求靜,顯示了冷靜、巧妙、準確的技巧和千錘百鍊的硬功夫。如“滾燈”中種種驚險的表演,都要求“穩”;“踢碗”之類,演員必須在動蕩不定的基礎上求平求靜,這必須有極冷靜的頭腦、高超的技藝與千百次刻苦訓練相結合才行,這顯示了對勢能和平衡的駕馭力量,表現了人類在戰勝險阻中的超越精神。2、輕重並舉,通靈入化,軟硬功夫相輔相成。最能表現這一藝術特色的是“蹬技”節目,蹬技多數是女演員表演,演員躺在特製的方台上,以雙足來蹬。至於所蹬物體,幾乎包羅萬象,輕至絹制的花傘,重到一百多斤重的大活人;被蹬物體,或飛速旋轉,或騰越自如,從光滑的瓷制彩缸,到笨重的木製八仙桌子,都可以蹬得飛旋如輪,只見影子不見物象。3、大量運用生活用具和勞動工具為道具,富於生活氣息。碗、盤、壇、盅、繩、鞭、叉、竿、梯、桌、椅、傘、帽等等,這些平凡東西,在中國雜技藝人手裡,變幻萬狀,顯示了中國雜技與勞動生活的緊密關係。4、古樸的工藝美術和形體技巧的結合。“耍罈子”、“轉碟”等節目把中國的瓷繪藝術與雜技交融在一起,同樣給人以傳統藝術的美感。
變臉
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的特殊技巧之一,觀眾非常感興趣,看過之後,無不驚嘆,它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把不可見的、不可感的抽象的東西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的東西。變臉的手法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他們是"摸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大碗琴
八十年代末期,為弘揚民族文化,老舍茶館創始人尹盛喜先生成立了老舍茶館小樂隊,小樂隊成立后,特別製作了大碗茶碗琴以示慶祝。
大碗茶碗琴由賣茶的大碗製做而成,其彈奏出的樂曲清脆、動聽,別有一番風味。老舍茶館已經恢復大碗茶碗琴的演出,繼續發揚這一特有的樂器形式。
新民樂
90年代末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演出形式,新民樂就是運用現代的樂器、藝術手段(比如說電聲樂器、改革后的民族樂器、或者是與現代技術作了一定結合的傳統樂器、現代的發聲技巧等)來重新演繹原有的民樂經典作品,互補長短;使民樂的個性有了更好的展現,彌補了民族樂隊在頻響上缺乏寬度,尤其是低頻上的不足。因為各個常規民族樂器個性強,所以民族樂隊整體音響融合性差。加上樂器本身音域和演奏技巧的限制已無法滿足聽眾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新民樂實際上是豐富了民樂的藝術表現力。
民樂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湧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民族器樂有各種樂器的獨奏、各種不同樂器組合的重奏與合奏。不同樂器的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風格,形成多種多樣的器樂樂種。各種樂器的獨奏樂是民族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琴曲《廣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陽簫鼓》;箏曲《漁舟唱晚》、《寒鴉戲水》;嗩吶曲《百鳥朝鳳》、《小開門》;笛曲《五梆子》、《鷓鴣飛》;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優秀的獨奏曲目。三人民樂選用基礎且表達音域廣的樂器進行組合,彈奏出各種樂曲。
價值觀
和,敬,精進“和,敬,精進”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茶文化的思想精髓,是老舍茶館奉行的核心價值觀。
《易經》講到“保合大和”,“和”是生生之太和,是動態之和諧。孟子也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敬”是尊重、禮貌、敬愛。“在貌為恭,在心為敬。”能與他人友好相處就是和,自己持有謙卑內心就是敬,能夠用謙卑心與他人友好相處就是和敬。”
“和”、“敬”之為茶德,古今中外皆同。茶德可歸結為“廉、美、和、敬”,就是通過飲茶進行自我反省,在品茗中拂除內心塵埃和彼此間介蒂,達到和敬的道德要求。
老舍茶館是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茶產業企業,“和”是老舍茶館一直提倡並一貫堅持的傳統品德,正如所說的“人和茶香”。老舍茶館內部做到“人和”,上下團結一致,同事之間和諧共進、互敬互愛;對顧客和顏悅色、令顧客和心悅意;與周邊環境和睦相處;與競爭對手和平友善。“敬”由心生,時刻保持一種謙卑的心態,在我們的舉止行動上要做到謙虛、禮貌。尊敬顧客,敬重事業,尊重同事、家人、朋友和競爭對手,對己要謹慎,敬重事理,敬愛生活。
在具體行動中,從六個方面來努力:建立共識,志同道合;和樂為懷,互敬互諒;言語謙遜,相互尊重;心意相通,愉悅共享;行為規範,共同遵守;財物共有,利益同享。
“精進”就是精於一切,銳意進取。精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內容,對我們老舍茶館而言就是要不斷艱苦創業,不斷地創新,向前奮進。正如《易經》開篇指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也是新老尹總多年帶領企業秉持的傳統和贏得市場先機的關鍵。要求每個成員都要具有上進心,做到精於業務,永不懈怠,不斷進取。

旅遊信息


旅遊指南

前門西大街5號樓,正陽門城樓的西側每天晚上19:40~21:20在老舍茶館三樓西大廳,有綜合節目表演,其中含有京劇、曲藝、雜技、魔術等,需要提前兩天預訂座位。票價為60~180元,含茶點,其主要區別在於座位離舞台的遠近和茶點的不一樣。開放時間:9:00~21:20。若不想多花錢,最好在每星期六、日下午去,那時有京劇彩唱專場15:00~17:00,票價20元,只含茶水,在茶館的西大廳。每星期三、五下午14:30~17:00,是票友的“戲迷樂”活動,票價10元,含茶水。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在茶館東小廳,是民樂演奏:14:30~17:00;票價10元,含茶水。除了喝茶、看節目、過眼癮,茶館的小吃也是不得不品的,有雪花酥、驢打滾兒、糖耳朵、麻花、百花酥、艾窩窩、豌豆黃、小豆涼糕、排叉、糖火燒等二十多種北京小吃,那可是視、聽、味的全方位享受了。交通路線:乘17、22、43、826路公交車至前門站下車即到;或乘地鐵2號線至前門站下車即到。

交通信息

乘車路線:乘17、22、43、826路公交車至前門站下車即到;或乘地鐵2號線至前門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