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萵筍的結果 展開

萵筍

菊科萵苣屬植物

徠萵筍(拉丁學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又稱萵苣,菊科萵苣屬萵苣種能形成肉質嫩莖的變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莖用萵苣、萵苣筍、青筍、萵菜。產期:1-4月。萵苣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約在五世紀傳入中國。地上莖可供食用,莖皮白綠色,莖肉質脆嫩,幼嫩莖翠綠,成熟後轉變白綠色。主要食用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食、干制或腌漬,嫩葉也可食用。莖、葉中含萵苣素,內含萵苣素(C11H14O4或C22H36O7)。味苦,有鎮痛的作用。萵筍的適應性強,可春秋兩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為主,夏季收穫。

形態特徵


萵筍
萵筍
萵筍是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莖直立,單生,上部圓錐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白色。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6.5厘米,頂端急尖、短漸尖或圓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半抱莖,邊緣波狀或有細鋸齒,向上的漸小,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分枝下部的葉及圓錐花序分枝上的葉極小,卵狀心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抱莖,邊緣全緣,全部葉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多數或極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
總苞果期卵球形,長1.1厘米,寬6毫米;總苞片5層,最外層寬三角形,長約1毫米,寬約2毫米,外層三角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寬約2毫米,中層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9毫米,寬2-3毫米,內層線狀長橢圓形,長1厘米,寬約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舌狀小花約15枚。瘦果倒披針形,長4毫米,寬1.3毫米,壓扁,淺褐色,每面有6-7條細脈紋,頂端急尖成細喙,喙細絲狀,長約4毫米,與瘦果幾等長。冠毛2層,纖細,微糙毛狀。花果期2-9月。
萵筍是直根系,移植后發生多數側根,淺而密集,主要分佈在20-30厘米土層中。莖短縮。葉互生,披針形或長卵圓形等,色淡綠、綠、深綠或紫紅,葉面平展或有皺褶,全緣或有缺刻。短縮莖隨植株生長逐漸伸長和加粗,莖端分化花芽后,在花莖伸長的同時莖加粗生長,形成棒狀肉質嫩莖。肉色淡綠、翠綠或黃綠色。圓錐形頭狀花序,花淺黃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時也會發生異花授粉。瘦果,黑褐或銀白色,附有冠毛。

生長環境


萵筍
萵筍
萵筍對土壤的酸鹼性反應敏感,適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種植。
萵筍的根系淺,吸收能力弱,對氧氣要求較高,種植萵筍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為佳。

分佈範圍


在中徠國各地均有栽培,亦有野生。原產地不詳。

主要變種


萵筍
萵筍
根據萵筍葉片形狀可分為尖葉和圓葉兩個類型,各類型中依莖的色澤又有白筍(外皮綠白)、青筍(外皮淺綠)和紫皮筍(紫綠色)之分。
葉片披針形,先端尖,葉簇較小,節間較稀,葉面平滑或略有皺縮,色綠或紫。肉質莖棒狀,下粗上細。較晚熟,苗期較耐熱,可作秋季或越冬栽培。主要品種有:柳葉萵筍,北京紫葉萵筍,陝西尖葉白筍,成都尖葉子,重慶萬年樁,上海尖葉,南京白皮香早種等。
圓葉萵筍
葉片長倒卵形,頂部稍圓,葉面皺縮較多,葉簇較大,節間密,莖粗大(中下部較粗,兩端漸細),成熟期早,耐寒性較強,不耐熱,多作越冬春萵筍栽培。主要品種有:北京鯽瓜筍,成都掛絲紅、二白皮、二青皮,濟南白萵筍,陝西圓葉白筍,上海小圓葉、大圓葉,南京紫皮香,湖北孝感萵筍,湖南鑼錘萵筍等。

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萵筍品種
萵筍品種
越冬萵筍、春萵筍選用耐寒、適應性強、抽薹遲的品種,如耐寒白葉尖、耐寒二白皮、苦蕒葉等。夏、秋萵筍,選用耐熱的早熟品種,如耐熱白葉尖,苦蕒葉、耐熱大大花葉、特耐熱二白皮、油麥菜等。
2、播期確定
春萵筍,12-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萵筍,4-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陽網覆蓋,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萵筍,7-9月利用遮陽網覆蓋播種,育苗移栽。越冬萵筍,10-11月露地育苗。
3、培育壯苗
3.1 整土:
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5-7天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或複合肥500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種。
3.2 種子處理:
在5-9月播種的,由於炎熱高溫,種子發芽困難,播種前需低溫催芽。即將種子在涼水中浸泡6-7小時 後用濕布包好在20-25℃處催芽至80%種子露白。或用涼水將種子浸泡1-2小時,用濕布包好,置於井下離水面30厘米處,每天淋水1-2次,3-4天即可發芽,也可將種子浸泡24小時后,用濕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櫃內,在-3~-5℃下冷凍24小時,然後放在涼爽處,2-3天即可發芽。
3.3 播種:
春萵筍,大棚育苗播種時,先揭開苗畦上薄膜,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摻在少量的細沙或細土中拌勻后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種子25-30克。播后覆土0.30-0.50厘米,蓋嚴薄膜,夜間加蓋遮陽網或草苫保溫。露地育苗加蓋小拱棚。幼苗出土前,晚揭早蓋覆蓋物,不通風,提高床溫。幼苗出土后,適當通風,白天保持床溫12-20℃,夜間5-8℃。遮陽網早揭晚蓋,2-3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距4-5厘米。移栽前5-6天,加大通風煉苗。
夏萵筍選陰天播種。4-5月上中旬播濕籽蓋薄膜,出苗後撤去。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用小拱棚或平棚覆蓋遮陽網至出苗或2片真葉。大雨天用遮陽網覆蓋防雨水沖刷。10平方米播種5-10克。2片真葉前間苗1次,4-5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距10厘米。健壯苗還可按株行距10厘米左右高密度栽植。每次間苗、定苗和移栽緩苗后,結合澆水施腐熟稀糞水。雨天清溝排漬,定植前15天左右澆1次0.50%尿素水。定苗或移栽后25天左右,可陸續採收嫩株上市。
秋萵筍播前先將床澆濕澆透,播后澆蓋1層3-4成濃度的腐熟豬糞渣及覆蓋1層薄稻草,或覆蓋黑色遮陽網,播發芽籽或濕籽。出苗前雙層浮面覆蓋在苗床土上,出苗后蓋銀灰色遮陽網。早晚澆水肥,保持床土濕潤,及時除草間苗。
4、定植與管理
定植時,選擇排水條件好的壤土,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20-1.50米寬的高畦。起苗前,先將苗床澆水。
春萵筍
春萵筍
春萵筍,苗齡25-30天,5-6片葉時定植,株行距20厘米×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葉柄基部為宜,栽后澆壓蔸水。以葉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底肥一次施足,並蓋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漬。大棚和露地栽培,選晴暖天氣中耕1-2次,適時澆水追肥,前期淡糞勤澆,保持畦面濕潤,植株基本封壟時,可嫩株上市。以莖為產品的,每畝澆施尿素15千克1-2次。
秋萵筍,苗齡25天定植,株行距25厘米×(30-35)厘米,以嫩株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選陰天或下午定植后,及時澆壓蔸水,並利用大棚、小拱棚或平棚覆蓋遮陽網,緩苗後撤去。少中耕、淺中耕,淡糞勤澆,保持土壤濕潤,在植株封壟期前後,每畝施3-4成腐熟人畜糞3000-4000千克或15千克尿素2-3次。
越冬萵筍,苗床底肥不宜過足。苗齡40天左右採用地膜覆蓋定植,株行距(30-35)厘米×(30-40)厘米。成活后追施1-2次淡糞水,如翌年以成株上市,越冬前應注意煉苗,不宜肥水過勤,防止苗期生長過旺,冰凍前重施1次防凍肥水。翌春及時清除雜草,淺中耕1次,追肥濃度由小到大。莖基開始膨大后,追肥次數減少,濃度降低。採用地膜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底肥,注意通風管理。
5、採收、採種
在莖充分肥大之前可隨時採收嫩株上市。當萵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為收穫萵筍莖的適期。秋萵筍為了延長上市期,延遲採收,可採用在晴天用手掐去生長點和花蕾,或蓮座期開始,每隔5-7天噴350-500毫克/千克矮壯素2-3次,或在基部肥大時每隔5天噴2500毫克/千克青鮮素2次。
萵筍採種以越冬的春萵筍留種為好,留種株品種間隔離1000米左右。選留生長健壯,具有本品種特徵特性的植株,間拔以後,保持株行距33厘米以上見方,去掉老葉,增施肥水、培土,促側枝生長。開花時適當摘除部分枝,插支柱防倒伏,花期不能缺水,花謝后減少灌水,開花后20-25天,種株葉片正常發黃,種子呈褐色或銀灰色,生白色冠毛時,及時採收。
夏季萵筍高產解讀
萵筍是喜陰冷作物、不耐高溫,夏季種植需選擇耐熱、不易抽苔、抗病、高產的品種,並在下種前浸種催芽處理,可將種子用冷水浸泡8-12小時,待種子吸水率達70%至80%時用濕紗布包好,保持4-5℃低溫、處理24-28小時后,置於15-20℃適溫條件保濕催芽,經2-3天大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播后適時噴灑新高脂膜可保墒、活化表層板結密度,提高出苗率。
夏萵筍根淺、吸收能力弱,加之夏季植株生長迅速、需肥水較多,故田間管理應重施肥水,以利植株長勢繁茂。在幼苗活棵后,間隔3-5天結合澆水追施一次稀糞水,並連噴3次蔬菜壯莖靈,以提高植株吸水吸肥能力、促使萵筍桿莖粗壯、葉色鮮嫩、高產優產。
夏季萵筍的收穫期也是抽苔最迅速的時期,若不及時採收會造成植株抽苔后品質變硬、甚至中空的情況,極大影響萵筍的產量與品質;故採收萵筍需做到及時採收,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穫適期,採收前10天禁止使用農藥。

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

萵筍霜霉病
萵筍霜霉病
是萵筍的主要病害。春萵筍、秋萵筍均有發生,尤以春季萵筍受害較重,在春萵筍封行時最易發生。此病主要危害葉片,先在近地面葉片上出現近圓形或多角形的淡黃色病斑,葉背面長出白黴。隨後,病斑變褐色,連成一片,全葉變黃枯死,並迅速蔓延至全株。數天以後,全田植株受害,一片枯黃,嚴重時可絕收。
病菌在土壤中或秋播萵筍上越冬,種子上也可帶菌。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陰天氣溫較低、多雨、多露、多霧、光照少,品種單一、抗病性差、底肥不足、密度過大、通風和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輪作;適當控制栽植密度: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加強苗期水肥管理,開溝排水,灌水施肥採用溝灌等以降低田間濕度。蓮座期及時預防,收穫后清除病殘體等。
2、用種子重量的0.3%藥劑拌種。也可用25%瑞毒霉(25%甲霜靈)或50%的福美雙、甲霜靈錳鋅等藥劑拌種。
3、藥劑防治:應該在發病初期就噴葯,選用藥劑和兌水比例:安泰生70%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1700斤,霉克多66.8%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700斤,25%甲霜靈1斤兌水500斤、40%乙磷鋁1斤兌水250斤、64%殺毒礬1斤兌水400斤、48%瑞毒錳鋅1斤兌水500斤、72.2%普力克水劑1斤兌水600-800斤、雙露1斤兌水600斤、菌可得1斤兌水1000斤。常用藥百菌清、殺毒礬、乙膦錳鋅、瑞毒霉等也有作用。兌水噴霧,隔7-10天1次,連續3-4次。噴葯以葉背為主。藥劑應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緩抗性產生。
萵筍灰霉病
萵筍灰霉病
該菌為害葉片和莖,葉片病斑初呈水浸狀,擴大后呈不規則形灰褐色斑,濕度大時病部產生一層灰霉。莖部染病先在基部產生水浸狀小斑,擴大后莖基部腐爛並生灰褐色或灰綠色霉層。高溫乾燥,病株逐漸乾枯死亡;潮濕條件下,病株從基部向上潰爛。
病原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發產出菌絲體,其上著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蔓延。病菌喜溫暖高濕環境,最適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為94%左右。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灑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28%灰霉立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灰黴菌核凈懸浮劑1200倍液,或65%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撲海因等。各藥劑交替使用。視病情7-10天噴施1次,連續防治3-4次。
除萵筍外,還可危害大白菜、花菜、蘿蔔、番茄、大蔥、胡蘿蔔、芹菜、生菜等。葉片、莖或根冠有傷口時,容易被病菌侵入,開始出現半透明水漬狀,2-3天後病部顏色變深,表皮略下陷,溢出白色細菌溢滴物,內部除維管束外都腐爛呈粘滑軟腐狀,有臭味。
高溫、多雨、蟲多、傷口多、黑腐病重以及地勢低洼、播種較早、田間積水的地塊,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直立性品種的植株,莖基部水分容易蒸發,傷口易癒合,可減少病菌侵入;宜選擇地勢較高、灌排水條件好的地塊,避免選用低洼易澇地塊:實行輪作;基肥充分腐熟;剷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
2、種子處理:用熱水和高錳酸鉀浸種。將種子放在50度熱水中浸25分鐘,再浸入1%高錳酸鉀液中15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新植黴素或農田鏈黴素1斤兌水4000斤,噴霧或灌根,也可用中生菌素、菜豐寧1斤兌水80-100斤灌根。也可用農用鏈黴素一包和綠亨六號一包兌水30斤噴霧,或用水合黴素兩包和春雷黴素一包兌水200斤噴霧。
除危害萵筍外,也危害大白菜,甘藍,蘿蔔、蔥等蔬菜。其主要癥狀是地面莖基部先呈現水漬狀褐色病斑,後向上擴展蔓延並腐爛,病部遍布白色絲狀物和黑色鼠屎狀大顆粒(菌核)。病株葉片變黃枯萎。
該病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經風雨傳播侵害植株,擴大蔓延。多雨積水.低溫潮濕、種植過密等均為發病條件。
防治方法:
實行3-4年輪作。用濃度為10%的鹽水選種,除去混入種廣中的菌核(象老鼠糞便)。深耕培,開溝排水,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什。發病初,可選用l:l:200波爾多液,或50%氯硝胺叮濕性粉劑1斤兌水300斤,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1500斤,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1000斤,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500斤,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800斤、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1000斤、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1000斤噴灑,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
病毒病
萵筍染病後一般表現為花葉,嚴重的矮縮並黃化。汁液和桃蚜等進行非持久性傳毒。
防治方法:
注意防治蚜蟲,選用艾美樂、辟蚜霧等進行防治。或用金毒冠1000倍液防治、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蟲害防治

蚜蟲防治:
萵筍蚜蟲
萵筍蚜蟲
一般可用48%樂斯本1斤兌水800斤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2000-3000斤或10%吡蟲啉1斤兌水2000斤噴霧,快殺敵乳油(順式氯氰菊酯)、好年冬(丁硫克百威)等也有效果。
病毒病在結合防治傳毒蚜蟲的同時,用20%病毒A每斤加水500斤噴霧。使用這些藥劑時一般不能在陽光曝晒的情況下使用,應在早上10點以前和下午4點以後噴施,陰天可全天用藥。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1、開通疏利、消積下氣:萵苣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慾。其乳狀漿液,可增強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利尿通乳:萵苣鉀含量大大高於鈉含量,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3、強壯機體、防癌抗癌:萵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機化含物中富含人體可吸收的鐵元素,對有缺鐵性貧血病人十分有利。萵苣的熱水提取物對某些癌細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來防癌抗癌;
4、寬腸通便: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幫助大便排泄,可用於治療各種便秘;
5、萵筍含鉀量較高,有利於促進排尿,減少對心房的壓力,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極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對人的基礎代謝,心智和體格發育甚至情緒調划都有重大影響。因此萵筍具有鎮靜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幫助睡眠。不同於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豐富的氟元素,可參與牙和骨的生長。能改善消化系統和肝臟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慾,有助於抵禦風濕性疾病和痛風。

營養價值

萵筍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特別在葉中更高。每500克鮮萵筍葉中(北京地區),含蛋白質10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16.5克,鈣190毫克,磷185毫克,鐵5.5毫克,胡蘿蔔素10.7毫克,維生素B20.6毫克,維生素C75毫克等。但在莖中含量就低得多,每500克萵筍莖,含蛋白質僅1.5克,脂肪僅0.2克,碳水化合物僅4.7克,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的含量甚微。
可食用部分62%。每100g含能量59kJ、水分95.5g、蛋白質1g、脂肪0.1g、磰食纖維0.6g、碳水化合物2.2g、胡蘿蔔素150μg、視黃醇當量25μg、硫胺素0.02mg、核黃素0.02mg、尼克酸0.5mg;維生素C 4mg、維生素E 0.19mg、鉀212mg、鈉36.5mg、鈣23mg、鎂19mg、鐵0.9mg、錳0.19mg、鋅0.33mg、銅0.07mg、磷48mg、硒0.54μg。其葉可食用部分89%。每100g含能量75 kJ,含維生素C 13mg,明顯高於莖部。所以從營養方面考慮,應改變吃萵筍莖不吃葉的習慣。

膳食價值

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發育很有益處,每天吃2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胡蘿蔔素的需要,吃5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還含豐富的磷與鈣,對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預防佝僂病,幫助正常長牙都是很有好處的。
萵筍葉對心臟病、腎臟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病等都有一定治療作用。經常吃萵筍葉,有利於血管張力,改善心肌收縮力,加強利尿等。
為了使營養成分少受損失,吃萵筍時,最好洗凈生拌吃;即使煮或炒吃,也宜少煮、少炒。
適宜人群
宜食:
萵筍適宜小便不通、尿血及水腫、糖尿病和肥胖、神經衰弱症、高血壓、心律不齊、失眠患者食用;婦女產後缺奶或乳汁不通也宜食用;酒後食用可解酒;兒童少年生長發育期時食用更佳。
忌食:
多動症兒童,患眼病、脾胃虛寒、腹瀉便溏之人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宜過量或是經常食用萵筍,否則會發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導致夜盲症或誘發其他眼疾。若多食萵筍引起夜盲和眼疾只需停食萵筍,幾天後就會好轉。女性月經來潮期間以及寒性痛經之人,忌食涼拌萵筍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萵筍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5 千卡
蛋白質1 g
脂肪0.1 g
碳水化合物2.8 g
不溶性膳食纖維0.6 g
36 mg
19 mg
48 mg
212 mg
23 mg
0.19 mg
0.9 mg
0.07 mg
0.33 mg
0.5 μg
維生素A25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02 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2 mg
煙酸(煙醯胺)0.5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4 mg
維生素E0.19 mg

植物文化


據《清波雜誌》記載,五代時有一名為卓奄的和尚,靠種菜賣錢度日。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片刻,忽然夢見一條金色巨龍飛臨離營地,嚙食萵筍。和尚猛醒,但夢陽景尚歷歷在目,心想定是有貴人來臨。抬頭朝萵筍地望去,見一相貌魁武偉岸之人正欲取萵筍。他趕緊謙恭地走上前去,取了大量的萵筍饋贈給這個陌生人。臨別時叮囑說:苟富貴,勿相忘。那人答道,異日如得志,定當為和尚修一寺廟以謝今日饋贈之恩。此人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即位為帝后,訪得和尚還活著,果在此修“普安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