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神洞村
王神洞村
王神洞村位於平陽縣西南部的白雲山麓,隸屬青街畲族自治鄉,下轄3個自然村。村四周環山,雙水匯流,環境優美。系畲族聚居村。畲族有藍、雷、鍾、李4姓。1992年,王神洞村有110戶、共524人。耕地231畝,山林700畝。青街的山竹子多,滿山的翠影婆娑;青街的人愛唱歌,大小的事都用歌聲來表達。王神洞村就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
王神洞村
1949年後,王神洞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畲民政治地位顯著提高,王神洞村先後有3名黨員幹部到北京參加少數民族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主席及其他黨中央領導的接見,有1人被選為省人大代表;1人被選為市人大代表,1人連續兩屆被推薦為市政協委員。1978年被溫州地區行政公署授予先進集體稱號,並於1980年、1983年、1988年度分別被中共平陽縣委、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集體稱號,1990年,村黨支部被中共平陽縣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
王神洞村
王神洞村村民艱苦創業,投入20多萬元,使村貌大變。1990年建成了鄉人民政府駐地至村裡的2.1公里長的公路,大大加快了畲村資源的開發和經濟的發展。王神洞村新建了兩層以上的樓房60多間,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燈、裝上了自來水。電視機、收錄機、電飯煲、液化石油氣灶進入畲家。村裡還設有學校和衛生院。王神洞村考入大專的有5人,考入中專的有18人。好歌的畲民已將畲鄉的變化編成了順口溜:"馬達響,新樓房,畲村的面貌大變樣;電燈亮,水到缸,畲家戶戶喜洋洋;現代化,進畲家,畲民生活大改善;上學近,看病便,幸福全靠共產黨;唱山歌,贊救星,黨的恩情永不忘。"
王神洞村
雙掛漂瀑布位於村東南3華里的巷松翠竹僻靜處,湧泉從42米高的懸崖呈雙流直瀉而下,猶如兩匹白絹飛練,隨風飄蕩,時合時分,若虛若實,使人目不暇接,如入仙境。
王神洞村
畲族人除善歌外,還會與山歌有關的舞蹈,如祭祖舞、婚禮舞、歡樂舞。1949年後,還出現了牧羊舞、採茶舞等。在秋收后,還舉行搗糍粑、釀十月酒慶豐收的習俗。以酒敬長輩,以酒敬賓客,表現村民們熱情好客、尊長敬老的美德。與此同時,還跳豐收舞以表達豐收的喜悅之情。
除了唱歌外,還有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習俗,如姑娘出嫁時,在家吃最後一碗飯,只吃一口,又將飯吐在碗里,意在將飯留給兄弟吃;新娘上轎,要由堂叔伯兄弟背上轎去,不讓新娘的鞋沾上泥,意在不帶走娘家的東西;新娘到新郎家,男方家人要迴避;新娘落轎進夫家門,要由兩名年長的婦女拿著草席、布袋鋪路,新娘通過草席、布袋,一直到洞房,這稱"傳代"。新郎、新娘進洞房,新娘蓋頭的"綉羅帕"要由新郎堂叔伯兄弟用煙管挑去,並給新郎放在衣袖裡,意在夫妻白頭偕老。王神洞民情至今保存著畲民特有的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特色。
王神洞歷史悠久,宋著名學者葉適在《水心集.睦山堂銘》中作"望神洞"。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有個王神和尚與太庵和尚爭地盤斗敗后,專心在此修鍊,故名王神洞。王神洞竹山青青,綠色成蔭,且青山與綠水相襯,構成一幅幅迷人的景觀,前人用"望神白雲遠近蔽顯"的佳句讚譽沿途勝景。王神洞又有"畲山歌海"之稱,村區以"歌作媒"的婚姻比較普遍。男女雙方在勞動、節日、走親或參加婚禮等社交場合,通過唱歌、對歌,交流感情,促進彼此間的了解,繼而建立愛情關係,故有"無情則無歌"的說法。歌在畲族人的婚禮中慣穿於始終。如:姑娘出嫁時,唱《嫁妝歌》;姑娘即將離家時,唱《嫁女歌》、《勸女歌》;新郎新娘拜堂畢,要唱《拜天地歌》:"一根紅線兩頭牽,新郎新娘心相連;今日一把天地拜,結成夫妻萬萬年";宴席上要唱《勸酒歌》等。
[1]溫州都市報 http://www.wzdsb.com.cn/gb/content/2005-09/16/content_283843.htm